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资产减值準备

(2020-02-03 13:38:19) 百科
资产减值準备

资产减值準备

所谓资产减值準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準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準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準备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準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资产减值準备
  • 外文名:Allowance for asset devaluation

概念

2006年财政部新发布的《会计準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準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如果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则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回收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回收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资产组概念的延伸就有资产组组合,最典型和常见的实例有总部资产。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这些资产的显着特徵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资产组。如果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如何判断资产减值

1、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準则——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準备的公式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準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其中,账面价值数据容易获取,可收回金额应取销售净价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因此,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的方法主要依赖销售净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目前,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通常採用销售净价法,而很少考虑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并且期望未来不断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为了用于出售而获取差价。故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不仅要考虑其销售净价,而且要考虑该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由于要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具体金额难度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故可採用下述变通方法来判断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现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若某项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是能产生净利润的,则可认为该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高于其账面价值,不存在减值情况;反之,则存在减值情况。
综合上述,判断固定资产存在减值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固定资产的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②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低于其账面价值。根据上述判断标準,某些固定资产虽然其市价低于其账面价值,但由于其仍能为企业净利润作贡献,因此可认为其不需计提减值準备。
2、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準备,许多人提出最好能先由评估师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评估师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仅反映了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採用固定资产评估价值判断是否减值未能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因素,这是不全面的。另外,若对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计提减值準备,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各单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总会有差异,可能固定资产评估总体上是增值的,但一部分单项固定资产是减值的。此外,对所有评估减值的单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準备,会计核算工作量很大,以后计提折旧也非常麻烦。根据以上所述,利用资产评估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是不全面的,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

减值準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準备,其分别是: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準备; 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準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準备; 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準备; 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準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準备,在建工程减值準备和委託贷款的委託贷款减值準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準备。

改进意见

资产减值準备的改进意见:
1、计量模式的统一原则
对于不同的计量模式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就不会显得标準多,难掌握了。笔者认为,可借鉴国际会计準则的资产减值计量标準,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制定我国独立的资产减值準则。但这样做,必须要计算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这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资产计提减值準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制度仅规定,在处置已经计提减值準备的各项资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準备。但对计提减值準备后资产的结转、摊销、折旧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相应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1)存货跌价準备的处理。对于已按单项计提了跌价準备的存货在结转生产成本时,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準备。这样处理,反映了生产的实际成本,可据此考核生产部门的业绩。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存货跌价準备”,贷记“原材料”等。
对于按类别或整体计提跌价準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跌价準备账户不作处理,待期末,一併调整入“製造费用”,再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準备”,贷“製造费用”。
(2)无形资产减值準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减值準备的会计处理这样规定的:当无形资产因某种原因,“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则将减值计入“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準备”科目。可见,对无形资产的全额减值和部分减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两种处理。 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摊销,属于无形资产均衡减值,应列作“管理费用”科目。而无形资产部分减值和全部减值作相同处理,列作“营业外支出”比较妥当。这样,可以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準备、计提在建工程减值準备的规定一致起来,并将无形资产的减值与摊销的会计处理区分开来。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準备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长期投资减值準备应记入投资收益,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会计实务中,如果计提减值準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资本公积準备项目时,计提的减值準备应先沖减资本公积準备项目,不足沖减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而并非全额记入投资收益。当长期投资的价值得以恢复,则应先计入投资收益,沖减以前计提数后的多余部分恢复原沖抵的资本公积準备项目。

制度意义

资产减值準备的制度规定和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準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準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的关于资产减值準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定秘密準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存在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规定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披露等内容做了规定。但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依据,使得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其具体问题如下:
1、资产减值準备的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準则对计提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此规定,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使不同企业具有可比性。
2、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
正因为各项资产期末计价均採用“孰低法”,由此便产生了各种资产减值準备账户。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计价方法选择了不同的计量模式,现归纳如下:
计量模式用资产项目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短期投资 (2)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 (3)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4)委託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委託贷款 (5) 应收款项与估计可收回款项孰低法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1)项中的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
对于(2)项中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对于(3)、(4)项中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以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和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从现行的会计制度和颁布的準则内容来看,现有规定对有关资产减值计量模式缺乏统一的标準,因而可操作性差。现有準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準,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难以掌握与运用。
3、计提减值準备后资产的使用及处理未作明确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制度规定:“处置已经计提减值準备的各项资产,以及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以应收款项进行交换等,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準备。”但在实际操作时,存在如下问题,
(1)计提了跌价準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如何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準备;
(2)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时,在建工程减值準备如何处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考评,但在新制度中未予明确规定。

範围

自1999年实施了坏账损失準备、短期投资跌价準备、存货跌价準备、长期投资减值準备四项準备后,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準则》及补充规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项资产準备――固定资产减值準备、无形资产减值準备、在建工程减值準备、委託贷款减值準备,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準备。
1、短期投资跌价準备
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準备。
2、坏账準备
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準备。计提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3、存货跌价準备
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準备。
4、长期投资减值準备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準备。
5、固定资产减值準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準备。
6、无形资产减值準备
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同上)进行估计,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準备,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準备。
7、在建工程减值準备
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同上)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準备
8、委託贷款减值準备
企业应当对委託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託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同上)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託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準备。 计提资产减值準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準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準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儘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準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準备,但是由于準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八项準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準备、短期投资跌价準备、存货跌价準备及长期投资减值準备这几项。

会计处理

一般计提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準备
短期投资跌价準备
存货跌价準备
长期投资减值準备
固定资产减值準备
无形资产减值準备
在建工程减值準备
委託贷款减值準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準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準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