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是2016年3月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宇振。
基本介绍
- 书名: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
- 作者:杨宇振
- ISBN:978-7-5641-6379-2
- 定价:59元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者对当代中国城乡空间生产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主要由三个关联与递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结合历史与空间维度,讨论全球化格局中的权力、资本与城镇化的关係以及城市与国家之间的关係、城乡关係等。第二部分剖析和研究中国城市美化运动、大学城、工业旧址、历史街区、世博会等空间现象,讨论空间现象背后的空间生产机制。第三部分从对“公共空间”的论述出发,阐述和分析资本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多维度的城市设计,论述多元空间属性对于城市设计的影响。本书可供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城市社会学等专业人员学习与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目录
序言:空间之间 /1
第一部分 资本积累危机与城镇化 /001
权力、资本与空间: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 002
一 城市化的历史脉络 /004
二 权力、资本与空间:中国城市化历史研究的三个向度 /007
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城市化过程 /012
四 作为经验的城市化 /021
进口替代、企业主义与流动空间:全球化格局中的城市与国家 026
一 不同空间的矛盾:经济创新与国家治理 /030
二 全球化意识形态及其实践:城市企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035
三 新自由主义与城市化过程 /038
四 流动性与认同 /041
空间疗法:经济危机的空间转移、扩散与新型城镇化 046
一 资本积累危机与推进城市化的四种力量 /047
二 国家与城市之间:认同与张力 /053
三 空间疗法:消灭空间异质性及其困境 /056
“边缘”辨义:兼谈城市边缘景观 058
一 变化的“边缘” /059
二 作为实践表征的城市边缘景观 /061
三 之间:创造性的(边缘)景观 /064
兼容二元:中国县、镇、乡发展的基本判断与路径选择 065
一 结合历史分析的基本判断 /065
二 传统农村困境与城市作为新生产方式空间的出现 /067
三 兼容二元:县、镇、乡的路径选择 /074
歧路:中国早期现代乡村建设理论思辨的历史回顾与借鉴 078
一 新城乡关係与农村问题的浮现 /079
二 乡建运动的实践、问题与方法批评 /081
三 检讨当代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086
从“乡”到“城”:中国早期现代“公共空间”的转型与重构 090
一 近代以来关于“公共空间”的讨论 /090
二 转型与重构中的“公共空间” /095
三 近现代化中的“公共空间” /098
第二部分 空间生产与空间现象 /101
权力、资本与形象:全球化格局中的当代中国城市美化 102
一 城市美化运动的实践与理论概述 /103
二 重庆城市“刷城运动”的过程与批判 /106
三 全球化格局下的城市美化发生机制 /113
四 梦幻与现实之间 /126
五 附记 /128
围城、造城与空城:大学城与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生产 137
一 围城及其表征 /137
二 造城及其机制 /142
三 空城及其代价 /151
四 造城矛盾及其未来 /153
市场与历史: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工业旧址再开发 160
一 产业空间转移与地方历史过程 /160
二 大卫·哈维的巴尔的摩解释 /161
三 市场与历史 /163
四 作为集体记忆的工业建成环境 /167
拼贴历史街区磁器口:空间的生产、去地方化与生活状态 170
一 空间生产 /170
二 去地方化与符号仿真 /174
三 公共空间的品质 /176
四 普遍性状况与地点的消失 /177
符号的盛宴:全球化时代的建筑图像生产与批判——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记 181
一 全球化与城市大事件生产 /181
二 世博会:全球化时期的上海与媒体景观 /183
三 世博会图像生产与建筑製造 /187
四 在日常生活与图像化陷阱之间 /190
更更:时空压缩与中国城乡空间极限生产 192
一 全球经济竞争中的中国城乡空间生产 /192
二 中国城乡物质空间极限生产 /197
三 时空压缩、地景变迁与身体规训 /202
双村记:农村的困境与介入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205
一 回访过程与问题回答 /207
二 远郊型村庄:陈村的问题 /212
三 近郊型村庄:东村的问题 /217
四 农村的困境与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 /220
第三部 分资本空间化与城市设计 /224
空间间性、个体实践与资本积累:新型城镇化中的空间生产 225
一 空间间性 /226
二 个体城镇化实践及其支配要素 /229
三 资本积累与地方生产 /231
四 资本积累与新型城镇化 /233
五 物质空间实践趋势与对策 /235
六 观念之城与日常实践 /238
产权、空间正义与日常生活:对现代中国城乡规划变迁的探讨 241
一 资本积累危机与城乡规划 /241
二 确定空间产权与促进产权交易 /248
三 空间正义及其时空过程 /251
四 日常生活作为个人与世界之间的介质 /253
五 可能的路径 /254
制度、资本与公共政策:城乡关係变迁与城乡规划转向 258
一 制度安排与城乡关係变迁 /259
二 资本积累危机与城乡空间生产 /261
三 不仅仅是公共政策 /263
资本空间化过程中的城市设计:一个分析性的框架 267
一 关于“城市”的认识 /268
二 欧美城市设计历程与理论的另一种解释 /272
三 资本的空间化与地方化:早期现代中国的讨论 /275
四 从历史到现实:少思多耍 /279
社会再生产与城市设计:基于空间层级关係的讨论——兼谈城市设计教育 282
一 空间、空间生产者和空间技术 /284
二 社会空间层级与城市设计 /286
三 空间的艺术 /292
分裂的世界:重建经验与抽象之间的关联——写在中国院系调整60周年 294
一 公共意识的分裂与移除複杂性的感觉 /294
二 在人与世界的複杂性之间搭建关联 /297
三 意义的迷茫与焦虑 /300
参考文献 /303
图表来源 /311
后记:房屋、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