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原理与套用(第3版)》是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杰,杨丽丽,陈雷,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资料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关係理论。
基本介绍
- 书名:资料库原理与套用(第3版)
- 作者:赵杰、 杨丽丽、 陈雷
- ISBN:9787115298355
- 页数:276 页
- 定价:36.00 元
- 出版时间:2013年2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Access科目考试大纲要求,补充了套用部分的内容,修订了相应的习题,同时完善了教学案例,使其更加符合教学要求。 通过可视化的实际操作,讲解了资料库的建立、查询及标準SQL查询语言,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这一广大师生熟悉和关心的功能需求入手,实现了複杂资料库的设计、建立、查询和报表输出。
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每一章节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各章后面都附有习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对错题、简答题、套用题和综合题等,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本书可作为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供从事软体开发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信息管理人员参考,同时适合备考计算机等级考试Access科目的考生参考。
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每一章节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各章后面都附有习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对错题、简答题、套用题和综合题等,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本书可作为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供从事软体开发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信息管理人员参考,同时适合备考计算机等级考试Access科目的考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资料库系统概述 1
1.1 引言 1
1.1.1 资料库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1
1.1.2 资料库是计算机套用的基础 1
1.1.3 Access资料库是中小型资料库的最佳选择 1
1.1.4 Access资料库系统是企业级开发工具 2
1.2 资料库技术的发展 2
1.2.1 资料库发展阶段的划分 2
1.2.2 人工管理阶段 2
1.2.3 档案系统阶段 3
1.2.4 资料库系统阶段 3
1.2.5 高级资料库阶段 6
1.2.6 资料库套用的体系结构 9
1.3 数据模型 9
1.3.1 数据模型 10
1.3.2 概念模型 10
1.3.3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繫模型 11
1.3.4 几种常见的逻辑模型 14
1.4 资料库系统结构 17
1.4.1 资料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17
1.4.2 资料库系统的组成 18
1.5 资料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工作过程 19
1.5.1 资料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9
1.5.2 资料库系统的工作过程 20
1.5.3 资料库系统的不同视图 21
1.6 小结 22
习题 22
1.1 引言 1
1.1.1 资料库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1
1.1.2 资料库是计算机套用的基础 1
1.1.3 Access资料库是中小型资料库的最佳选择 1
1.1.4 Access资料库系统是企业级开发工具 2
1.2 资料库技术的发展 2
1.2.1 资料库发展阶段的划分 2
1.2.2 人工管理阶段 2
1.2.3 档案系统阶段 3
1.2.4 资料库系统阶段 3
1.2.5 高级资料库阶段 6
1.2.6 资料库套用的体系结构 9
1.3 数据模型 9
1.3.1 数据模型 10
1.3.2 概念模型 10
1.3.3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繫模型 11
1.3.4 几种常见的逻辑模型 14
1.4 资料库系统结构 17
1.4.1 资料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17
1.4.2 资料库系统的组成 18
1.5 资料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工作过程 19
1.5.1 资料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9
1.5.2 资料库系统的工作过程 20
1.5.3 资料库系统的不同视图 21
1.6 小结 22
习题 22
第2章 关係资料库数学模型 27
2.1 关係模型的基本概念 27
2.1.1 关係的数学定义 27
2.1.2 关係模型 29
2.2 EER模型到关係模型的转换 30
2.2.1 实体类型的转换 30
2.2.2 二元关係的转换 31
2.2.3 实体内部之间联繫的转换 32
2.2.4 三元关係的转换 33
2.2.5 子类型的转换 33
2.3 关係代数 34
2.3.1 基于传统集合理论的关係运算 34
2.3.2 专门的关係运算 35
2.4 关係演算 39
2.4.1 元组关係演算 40
2.4.2 域关係演算 42
2.5 小结 43
习题 43
2.1 关係模型的基本概念 27
2.1.1 关係的数学定义 27
2.1.2 关係模型 29
2.2 EER模型到关係模型的转换 30
2.2.1 实体类型的转换 30
2.2.2 二元关係的转换 31
2.2.3 实体内部之间联繫的转换 32
2.2.4 三元关係的转换 33
2.2.5 子类型的转换 33
2.3 关係代数 34
2.3.1 基于传统集合理论的关係运算 34
2.3.2 专门的关係运算 35
2.4 关係演算 39
2.4.1 元组关係演算 40
2.4.2 域关係演算 42
2.5 小结 43
习题 43
第3章 关係资料库设计理论 51
3.1 问题的提出 51
3.2 函式依赖 52
3.2.1 数据依赖 52
3.2.2 函式依赖 52
3.2.3 函式依赖的逻辑蕴涵 53
3.2.4 键 53
3.3 关係模式的规範化 54
3.3.1 第一範式(1NF) 55
3.3.2 第二範式(2NF) 56
3.3.3 第三範式(3NF) 57
3.3.4 BCNF範式 57
3.3.5 多值函式依赖 58
3.3.6 第四範式(4NF) 61
3.4 函式依赖的公理系统 62
3.4.1 Armstrong公理 62
3.4.2 公理的正确性 62
3.4.3 公理的推论 63
3.5 模式分解 63
3.5.1 无损连线 63
3.5.2 保持函式依赖的分解 65
3.5.3 3NF无损连线和保持函式依赖的分解算法 66
3.6 闭包及其计算* 66
3.7 函式依赖集的等价和覆盖* 68
3.8 公理的完备性* 70
3.9 小结 71
习题 71
3.1 问题的提出 51
3.2 函式依赖 52
3.2.1 数据依赖 52
3.2.2 函式依赖 52
3.2.3 函式依赖的逻辑蕴涵 53
3.2.4 键 53
3.3 关係模式的规範化 54
3.3.1 第一範式(1NF) 55
3.3.2 第二範式(2NF) 56
3.3.3 第三範式(3NF) 57
3.3.4 BCNF範式 57
3.3.5 多值函式依赖 58
3.3.6 第四範式(4NF) 61
3.4 函式依赖的公理系统 62
3.4.1 Armstrong公理 62
3.4.2 公理的正确性 62
3.4.3 公理的推论 63
3.5 模式分解 63
3.5.1 无损连线 63
3.5.2 保持函式依赖的分解 65
3.5.3 3NF无损连线和保持函式依赖的分解算法 66
3.6 闭包及其计算* 66
3.7 函式依赖集的等价和覆盖* 68
3.8 公理的完备性* 70
3.9 小结 71
习题 71
第4章 Access资料库设计 75
4.1 资料库设计的总体思路 75
4.2 建立资料库 76
4.3 数据表的建立 78
4.4 使用数据表嚮导创建表 78
4.5 通过输入数据建立新表 80
4.6 使用表的“设计”视图 81
4.6.1 数据表设计窗体 83
4.6.2 数据表窗体中的工具列 83
4.6.3 建立和命名栏位 83
4.6.4 指定栏位的数据类型 83
4.6.5 栏位说明 85
4.6.6 栏位属性的设定 85
4.6.7 定义主关键字 85
4.6.8 为需要的栏位建立索引 86
4.7 更改数据表的结构 86
4.7.1 移动栏位的位置 86
4.7.2 添加新栏位 87
4.7.3 删除栏位 87
4.7.4 更改栏位名称 87
4.7.5 更改栏位大小 87
4.7.6 更改栏位的数据类型 88
4.8 保存完成的数据表 89
4.9 数据表关联 89
4.9.1 如何定义表间的关係 89
4.9.2 编辑已有的关係 91
4.9.3 删除关係 91
4.9.4 查看已有的关係 91
4.9.5 设定参照完整性 92
4.9.6 联繫类型 92
4.10 小结 92
上机题 93
习题 94
4.1 资料库设计的总体思路 75
4.2 建立资料库 76
4.3 数据表的建立 78
4.4 使用数据表嚮导创建表 78
4.5 通过输入数据建立新表 80
4.6 使用表的“设计”视图 81
4.6.1 数据表设计窗体 83
4.6.2 数据表窗体中的工具列 83
4.6.3 建立和命名栏位 83
4.6.4 指定栏位的数据类型 83
4.6.5 栏位说明 85
4.6.6 栏位属性的设定 85
4.6.7 定义主关键字 85
4.6.8 为需要的栏位建立索引 86
4.7 更改数据表的结构 86
4.7.1 移动栏位的位置 86
4.7.2 添加新栏位 87
4.7.3 删除栏位 87
4.7.4 更改栏位名称 87
4.7.5 更改栏位大小 87
4.7.6 更改栏位的数据类型 88
4.8 保存完成的数据表 89
4.9 数据表关联 89
4.9.1 如何定义表间的关係 89
4.9.2 编辑已有的关係 91
4.9.3 删除关係 91
4.9.4 查看已有的关係 91
4.9.5 设定参照完整性 92
4.9.6 联繫类型 92
4.10 小结 92
上机题 93
习题 94
第5章 数据查询 104
5.1 认识查询 104
5.1.1 查询的目的 104
5.1.2 查询的种类 104
5.1.3 查询準则 105
5.2 创建选择查询 106
5.3 创建交叉表查询 108
5.4 创建参数查询 110
5.5 创建动作查询 112
5.5.1 生成表查询 112
5.5.2 删除查询 113
5.5.3 追加查询 114
5.5.4 更新查询 115
5.6 保存查询 117
5.7 小结 117
上机题 117
习题 118
5.1 认识查询 104
5.1.1 查询的目的 104
5.1.2 查询的种类 104
5.1.3 查询準则 105
5.2 创建选择查询 106
5.3 创建交叉表查询 108
5.4 创建参数查询 110
5.5 创建动作查询 112
5.5.1 生成表查询 112
5.5.2 删除查询 113
5.5.3 追加查询 114
5.5.4 更新查询 115
5.6 保存查询 117
5.7 小结 117
上机题 117
习题 118
第6章 使用高级查询——SQL语言 123
6.1 SQL的数据定义 123
6.1.1 基表 123
6.1.2 索引 124
6.2 SQL的数据操纵 125
6.2.1 查询 125
6.2.2 插入 130
6.2.3 删除 131
6.2.4 更新 131
6.3 视图 132
6.3.1 视图的建立和撤销 132
6.3.2 视图的操作 133
6.3.3 视图的优点 133
6.4 小结 134
上机题 134
习题 135
6.1 SQL的数据定义 123
6.1.1 基表 123
6.1.2 索引 124
6.2 SQL的数据操纵 125
6.2.1 查询 125
6.2.2 插入 130
6.2.3 删除 131
6.2.4 更新 131
6.3 视图 132
6.3.1 视图的建立和撤销 132
6.3.2 视图的操作 133
6.3.3 视图的优点 133
6.4 小结 134
上机题 134
习题 135
第7章 窗体设计 141
7.1 认识数据输入的窗体 141
7.1.1 窗体的结构 141
7.1.2 窗体的种类 142
7.2 窗体的用途 143
7.3 建立窗体 143
7.4 窗体视窗介绍 144
7.4.1 窗体的工具列 144
7.4.2 窗体弹出式选单 144
7.4.3 “设计视图”窗体中的工具箱 145
7.5 窗体属性、控制项属性及节的属性 146
7.6 将图片或其他OLE对象添加到窗体中 147
7.7 定製窗体的外观 147
7.7.1 文本 147
7.7.2 设定窗体属性 147
7.7.3 在窗体中添加当前日期和时间 148
7.7.4 设定控制项属性 148
7.8 使用计算性表达式 149
7.9 在窗体中使用宏 150
7.10 设定值 150
7.10.1 改变当前的控制项焦点、页号和记录号 151
7.10.2 查找记录 151
7.10.3 显示提示信息 151
7.10.4 列印窗体 151
7.10.5 利用宏来引入和导出数据 151
7.10.6 设计选单 152
7.11 创建与使用主/子窗体 152
7.11.1 同时创建主窗体和子窗体 153
7.11.2 创建子窗体并将其添加到已有的窗体中 154
7.12 小结 156
上机题 156
习题 157
7.1 认识数据输入的窗体 141
7.1.1 窗体的结构 141
7.1.2 窗体的种类 142
7.2 窗体的用途 143
7.3 建立窗体 143
7.4 窗体视窗介绍 144
7.4.1 窗体的工具列 144
7.4.2 窗体弹出式选单 144
7.4.3 “设计视图”窗体中的工具箱 145
7.5 窗体属性、控制项属性及节的属性 146
7.6 将图片或其他OLE对象添加到窗体中 147
7.7 定製窗体的外观 147
7.7.1 文本 147
7.7.2 设定窗体属性 147
7.7.3 在窗体中添加当前日期和时间 148
7.7.4 设定控制项属性 148
7.8 使用计算性表达式 149
7.9 在窗体中使用宏 150
7.10 设定值 150
7.10.1 改变当前的控制项焦点、页号和记录号 151
7.10.2 查找记录 151
7.10.3 显示提示信息 151
7.10.4 列印窗体 151
7.10.5 利用宏来引入和导出数据 151
7.10.6 设计选单 152
7.11 创建与使用主/子窗体 152
7.11.1 同时创建主窗体和子窗体 153
7.11.2 创建子窗体并将其添加到已有的窗体中 154
7.12 小结 156
上机题 156
习题 157
第8章 建立和列印报表 162
8.1 认识报表的用途 162
8.2 报表的结构组成 162
8.3 报表设计区 163
8.3.1 报表页眉 163
8.3.2 页面页眉 164
8.3.3 群组页眉 164
8.3.4 主体 164
8.3.5 群组页脚 165
8.4 报表的分类 165
8.4.1 群组/合计报表 165
8.4.2 纵栏式报表 166
8.4.3 邮件标籤 166
8.5 认识报表窗体 166
8.5.1 预览窗体中的工具列 167
8.5.2 报表设计窗体中工具列和工具箱 167
8.6 设计报表 167
8.6.1 用预定义格式来设定报表的格式 167
8.6.2 添加分页符和页码 168
8.6.3 在报表上使用节 169
8.6.4 在报表上绘製线条 169
8.6.5 在报表上绘製矩形 170
8.7 製作图表 170
8.8 创建子报表 171
8.8.1 子报表的定义和作用 171
8.8.2 在已有报表中创建子报表 172
8.8.3 将某个已有报表添加到其他已有报表来创建子报表 173
8.8.4 连结主报表和子报表 173
8.8.5 更改子报表的布局 174
8.9 创建多列报表 174
8.10 设计複杂的报表 175
8.10.1 报表属性 175
8.10.2 节属性 176
8.10.3 使用选项组显示选项 176
8.10.4 给报表添加分页符 176
8.11 列印预览报表 177
8.12 小结 177
上机题 177
习题 177
8.1 认识报表的用途 162
8.2 报表的结构组成 162
8.3 报表设计区 163
8.3.1 报表页眉 163
8.3.2 页面页眉 164
8.3.3 群组页眉 164
8.3.4 主体 164
8.3.5 群组页脚 165
8.4 报表的分类 165
8.4.1 群组/合计报表 165
8.4.2 纵栏式报表 166
8.4.3 邮件标籤 166
8.5 认识报表窗体 166
8.5.1 预览窗体中的工具列 167
8.5.2 报表设计窗体中工具列和工具箱 167
8.6 设计报表 167
8.6.1 用预定义格式来设定报表的格式 167
8.6.2 添加分页符和页码 168
8.6.3 在报表上使用节 169
8.6.4 在报表上绘製线条 169
8.6.5 在报表上绘製矩形 170
8.7 製作图表 170
8.8 创建子报表 171
8.8.1 子报表的定义和作用 171
8.8.2 在已有报表中创建子报表 172
8.8.3 将某个已有报表添加到其他已有报表来创建子报表 173
8.8.4 连结主报表和子报表 173
8.8.5 更改子报表的布局 174
8.9 创建多列报表 174
8.10 设计複杂的报表 175
8.10.1 报表属性 175
8.10.2 节属性 176
8.10.3 使用选项组显示选项 176
8.10.4 给报表添加分页符 176
8.11 列印预览报表 177
8.12 小结 177
上机题 177
习题 177
第9章 Web页 180
9.1 概述 180
9.2 使用嚮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180
9.3 使用设计器创建和修改数据访问页 183
9.3.1 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 183
9.3.2 使用“设计”视图修改数据访问页 186
9.4 小结 187
上机题 187
习题 187
9.1 概述 180
9.2 使用嚮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180
9.3 使用设计器创建和修改数据访问页 183
9.3.1 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 183
9.3.2 使用“设计”视图修改数据访问页 186
9.4 小结 187
上机题 187
习题 187
第10章 宏操作 189
10.1 宏的概念 189
10.2 宏的分类 190
10.3 宏窗体中的工具列 191
10.4 宏动作 192
10.5 创建宏 193
10.6 在宏中设定操作参数的提示 194
10.7 创建宏组 195
10.8 宏的条件表达式 195
10.9 执行宏 196
10.10 调试宏 196
10.11 宏的触发 198
10.12 小结 198
上机题 198
习题 200
10.1 宏的概念 189
10.2 宏的分类 190
10.3 宏窗体中的工具列 191
10.4 宏动作 192
10.5 创建宏 193
10.6 在宏中设定操作参数的提示 194
10.7 创建宏组 195
10.8 宏的条件表达式 195
10.9 执行宏 196
10.10 调试宏 196
10.11 宏的触发 198
10.12 小结 198
上机题 198
习题 200
第11章 面向对象程式设计语言——VBA 202
11.1 VBA概述 202
11.1.1 为什幺要使用VBA 202
11.1.2 VBA简介 202
11.1.3 VBA与xBase、PAL和Visual Basic的比较 202
11.1.4 如何使用Visual Basic程式代码 203
11.2 模组的定义和使用 203
11.2.1 模组的概念 203
11.2.2 模组的定义和使用 206
11.3 VBA程式设计概念和书写原则 207
11.3.1 集合和对象 207
11.3.2 属性和方法 207
11.3.3 事件和事件过程 208
11.3.4 程式语句书写原则 208
11.4 Visual Basic的数据类型与资料库对象 208
11.5 变数 210
11.5.1 隐含型变数 210
11.5.2 显式的变数 210
11.5.3 变数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210
11.5.4 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211
11.5.5 Visual Basic数组 211
11.6 将资料库对象命名为VBA程式代码中的变数 212
11.7 变数命名的法则 213
11.8 符号常量 213
11.9 Access系统定义的常量 214
11.10 Access固有常量 214
11.11 Access常用标準函式 214
11.11.1 算术函式 214
11.11.2 字元串函式 215
11.11.3 日期/时间函式 216
11.11.4 类型转换函式 219
11.12 运算符和表达式 219
11.12.1 运算符 219
11.12.2 表达式和优先权 220
11.13 程式控制流程 221
11.13.1 以GoTo转移程式控制 221
11.13.2 条件语句 221
11.13.3 循环 223
11.14 处理执行时的错误 225
11.15 VBA的基本操作 226
11.15.1 打开和关闭窗体和报表对象 226
11.15.2 信息输入和讯息输出 228
11.15.3 数据验证 230
11.15.4 计时事件Timer和动画处理 230
11.15.5 滑鼠和键盘事件处理 231
11.15.6 档案操作 232
11.16 简单资料库编程 238
11.16.1 资料库编程技术简介 238
11.16.2 资料库编程技术分析 240
11.16.3 Docmd.RunSQL方法运用 248
11.17 小结 250
上机题 250
习题 251
11.1 VBA概述 202
11.1.1 为什幺要使用VBA 202
11.1.2 VBA简介 202
11.1.3 VBA与xBase、PAL和Visual Basic的比较 202
11.1.4 如何使用Visual Basic程式代码 203
11.2 模组的定义和使用 203
11.2.1 模组的概念 203
11.2.2 模组的定义和使用 206
11.3 VBA程式设计概念和书写原则 207
11.3.1 集合和对象 207
11.3.2 属性和方法 207
11.3.3 事件和事件过程 208
11.3.4 程式语句书写原则 208
11.4 Visual Basic的数据类型与资料库对象 208
11.5 变数 210
11.5.1 隐含型变数 210
11.5.2 显式的变数 210
11.5.3 变数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210
11.5.4 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211
11.5.5 Visual Basic数组 211
11.6 将资料库对象命名为VBA程式代码中的变数 212
11.7 变数命名的法则 213
11.8 符号常量 213
11.9 Access系统定义的常量 214
11.10 Access固有常量 214
11.11 Access常用标準函式 214
11.11.1 算术函式 214
11.11.2 字元串函式 215
11.11.3 日期/时间函式 216
11.11.4 类型转换函式 219
11.12 运算符和表达式 219
11.12.1 运算符 219
11.12.2 表达式和优先权 220
11.13 程式控制流程 221
11.13.1 以GoTo转移程式控制 221
11.13.2 条件语句 221
11.13.3 循环 223
11.14 处理执行时的错误 225
11.15 VBA的基本操作 226
11.15.1 打开和关闭窗体和报表对象 226
11.15.2 信息输入和讯息输出 228
11.15.3 数据验证 230
11.15.4 计时事件Timer和动画处理 230
11.15.5 滑鼠和键盘事件处理 231
11.15.6 档案操作 232
11.16 简单资料库编程 238
11.16.1 资料库编程技术简介 238
11.16.2 资料库编程技术分析 240
11.16.3 Docmd.RunSQL方法运用 248
11.17 小结 250
上机题 250
习题 251
第12章 複杂资料库设计 261
12.1 资料库设计概述 261
12.1.1 资料库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61
12.1.2 资料库设计过程 263
12.2 需求分析 265
12.2.1 确认用户需求,确定设计 範围 265
12.2.2 收集和分析需求数据 265
12.2.3 需求说明书 266
12.3 概念设计 266
12.3.1 设计局部概念模式 267
12.3.2 设计全局概念模式 268
12.4 逻辑设计 270
12.5 物理设计 271
12.6 资料库的建立和维护 272
12.6.1 建立资料库 272
12.6.2 资料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272
12.7 小结 273
习题 274
12.1 资料库设计概述 261
12.1.1 资料库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61
12.1.2 资料库设计过程 263
12.2 需求分析 265
12.2.1 确认用户需求,确定设计 範围 265
12.2.2 收集和分析需求数据 265
12.2.3 需求说明书 266
12.3 概念设计 266
12.3.1 设计局部概念模式 267
12.3.2 设计全局概念模式 268
12.4 逻辑设计 270
12.5 物理设计 271
12.6 资料库的建立和维护 272
12.6.1 建立资料库 272
12.6.2 资料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272
12.7 小结 273
习题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