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黄耆,属于双子叶植物纲 、岩黄耆属多年生草本,高8-15厘米。生于砂砾质山坡和乾河滩、黄土坡。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贺兰山岩黄耆
- 拉丁学名:Hedysarum petrovii Yakov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亚科:蝶形花亚科
- 族:岩黄耆族
- 属:岩黄耆属
- 组:短茎组
形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15厘米。根粗壮,木质化;根颈向上多分枝。茎短缩不明显,长1-2厘米,被贴伏和开展的柔毛。叶长4-8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棕褐色乾膜质,长3-5毫米,合生至上部,被贴伏柔毛;具约等长于叶轴的长柄;小叶7-11,具约1毫米长的小叶柄;小叶片长卵形或椭圆形,长4-7 (-9) 毫米,宽3-5毫米,先端圆形,基部圆楔形,上面几无毛或具星散柔毛,下面密被贴伏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上部明显超出叶,总花梗被贴贴柔毛开展毛;花序具12-16朵花,紧密组成卵球状或长球状,长2-3厘米,花后期延伸达5厘米;苞片披针形,棕褐色,长2-3毫米,外被柔毛;花长13-15毫米,具不长于1毫米的矩花梗;萼钟状,长8-12毫米,被绢状毛,萼齿披针状钻形,长为萼筒的2-3倍,花冠玫瑰紫色,旗瓣倒卵形,长12-14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形、微凹,翼瓣长为旗瓣的1/4-1/3,龙骨瓣稍长于或等于旗瓣;子房线形,被短柔毛。
荚果2-3节,节荚卵圆形,直径3毫米,两侧凸起,具皮刺和密集的柔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
产黄河中游黄土区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为草原旱生种,生于砂砾质山坡和乾河滩、黄土坡。
套用价值
本种为良好的牧草,为各种家畜所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