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贴里

(2020-02-12 13:46:22) 百科
贴里

贴里

贴里,又名帖里。是明朝出现的一种腋下系带的袍,通常穿在圆领、褡护之下。贴里( terlig) 正是(下摆有褶的)断腰袍的蒙语称呼, 在康熙五十六年成书的《二十一卷本辞典》中解释为绸缎做的带褶的长袍。现代蒙语中贴里仍是袍的意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贴里
  • 外文名:Tieli
  • 别称:帖里
  • 汉字中古音:Thep Lio
  • 出自:《明宫史》
  • 日语:帖裏
  • 朝鲜谚文:철릭(汉字:帖裏,拉丁转写:cheollig)

名字由来

贴里、帖里是蒙古语有褶子袍子的意思,是自元代的舶来品。
在明代的士庶群体中,贴里也广泛作为常服。明代士人通常将贴里穿在袍内或褡护之下,贴里的褶子能使袍身宽大的下摆略向外张,显得端庄稳重。贴里根据其形制还可分为大褶、顺褶、旋褶等。
还有一种三襕贴里,明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明代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自逆 贤 (魏忠贤)擅政,改蟒贴里,膝襕之下,又加一襕,名曰三襕贴里,最贵近者方蒙钦赏服之。”
贴里的形制与曳撒(或称一散)相近,都是上下分作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衩,亦无摆。贴里上也缀补子或饰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
关于贴里,《朴通事谚解》云:“贴里,元时好看此衣,前后具胸背,又连肩而通袖之脊至袖口,当膝周围亦为纹如栏乾,然织成段匹为衣者有之,或皮或帛,用彩线周遭回曲,为缘如花样,刺为草树、禽兽、山川、宫殿之纹于其内,备极奇巧。

简介

内使内使
明宫史》曰:“贴里,其制如外廷之披褶。”参考“顺褶,如贴里之制,向褶之上不穿细纹,俗为马牙褶,即外廷之[衤旋]褶也。”可见贴里摺子并无特别,只是,几褶上还有细小摺子。为了方便活动,贴里的褶子通常是1:1到1:2之间。
贴里不但是明代内官常用款式,也为外廷官员常用(上至飞鱼服、下至军服)。《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里绘有穿贴里的内官形象。另外,在明代的士庶群体中,贴里也广泛作为便服。明代士人通常将贴里穿在袍内或褡护之下,贴里的褶子能使袍身宽大的下摆略向外张,显得端庄稳重。贴里根据其形制还可分为大褶、顺褶、旋褶等。
贴里出土文物贴里出土文物
形制与曳撒(或称一散)相近,都是上下分作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衩,亦无摆。贴里上也缀补子或饰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

贴里的其他意思

(1).紧靠里面。《水浒传》第二一回:“原来是一间六椽楼屋。前半间安一副春台桌凳;后半间铺着卧房。贴里安一张三面棱花的牀,两边都是栏乾,上挂着一顶红罗幔帐。”
孔府旧藏明朝锦衣卫麻香色飞鱼服实物孔府旧藏明朝锦衣卫麻香色飞鱼服实物
(2).袷衣里子。《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都是大红缎子织金对衿袄,翠蓝边地裙,共十七件。一面叫了 赵裁 来,都裁剪停当。又要一疋黄纱做裙,腰贴里一色都是 杭州 绢儿。”
(3).指袷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