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贵州关岭大桥

(2020-02-17 13:44:52) 百科
贵州关岭大桥

贵州关岭大桥

关岭大桥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境内,是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樑。大桥主跨为1088米,东岸引桥940.4米,西岸引桥200米,全桥长2237米,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大桥主桥面宽度24.5米,全桥使用各类钢材约6.5万吨,总概算约14.8亿元,是目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

“关岭大桥”又叫“关岭坝陵河大桥”,因桥下面的河叫坝陵河,跨越的峡谷叫坝陵河峡谷而得名。

该桥全在关岭县境内,东起晒甲山,西连关索岭,中跨“坝陵河峡谷”,一座大桥把晒甲山、坝陵河峡谷、关索岭和关岭县城连线在一起,所以应该叫“关岭大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贵州关岭大桥(坝陵河大桥)
  • 地理位置:贵州西南部
  • 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主要成就:跨度国内第一世界第六钢架悬索桥
  • 所属国家:中国
  • 桥    长:2237米

基本概况

“关岭大桥”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上,蓝天白云之中,在桥上可以俯瞰三国时期诸葛亮7擒孟获的古战场和秀美的坝陵河峡谷风光;在桥上可以近观三国时代就形成的关索岭古驿道和壮美的滴水滩瀑布群;在桥上可以极目远眺神秘的红岩天书和大大小小群峰上的梦幻迷雾等等;总之,看见大桥者无不为它的气势磅礴所震撼,大自然和现代科学的神奇,构成了关岭县一幅举世瞩目的风景。
贵州关岭大桥
“关岭大桥”把晒甲山、关索岭、坝陵河峡谷、关岭县城连线在一起,把“滇黔锁钥”古驿道连线在一起,把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的古战场连线在一起,所以叫“关岭大桥”是当之无愧,更加确切,更有意义。

相关资料

1、“泸瑞国道”就是“320国道”,也称“国道320线”或“G320线”),起点为上海,经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6个省份。终点为云南瑞丽的国道,全程3695千米。
贵州关岭大桥
2、关岭大桥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境内,是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樑。大桥主跨为1088米,东岸引桥940.4米,西岸引桥200米,全桥长2237米,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大桥主桥面宽度24.5米,全桥使用各类钢材约6.5万吨,总概算约14.8亿元,计画2009年年底竣工通车。
3、关岭大桥是“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该座大桥规模身兼五个“第一”,建造技术採用了五个“首次”。
贵州关岭大桥
五个“第一”:在高山峡谷区修建如此大跨度桥樑,世界建桥史尚属首次;西岸隧道式锚碇长74.34米,为世界第一大隧道锚;东岸重力式锚碇混凝土浇筑方量达81662立方米,位居国内第一;全桥长2257米,为山岭重丘国内第一长桥;全桥投资14.8亿元人民币,为目前贵州省内交通建设独立大桥投资之最。
五个“首次”:世界首次採用3节间架设桥樑;桥面吊机为国内首次採用技术;为提升桥樑颤振稳定性,该抗风措施系国内首次採用;机制山砂200米以上的高塔混凝土为国内首次;移动模架施工为国内桥樑建设首次採用。

相关历史

贵州关岭大桥
晒甲山原名红岩山,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关羽之子关索,同盂获大战,遇水淹,撤兵红岩山上,扎营休整,将士们脱下银恺甲来晒,此后红岩山改名晒甲山。传说中的关索,忠勇爱民,有功于黔,为了纪念关羽和关索,后人就把关索屯兵扎营,激战的山岭改名为关索岭,关索岭上唯一的村寨改名关岭,此后所有朝代的建製取名都叫关岭,设县后叫关岭县,镇名关索镇。后人还在关索岭的茫茫雾海中设了龙泉寺(祀关羽)、关索庙,康熙二年(1663年)玄烨亲题“滇黔锁钥”匾额,为关索庙增加了御书楼,供奉关索。
晒甲山原名红岩山,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关羽之子关索,同盂获大战,遇水淹,撤兵红岩山上,扎营休整,将士们脱下银恺甲来晒,此后红岩山改名晒甲山。传说中的关索,忠勇爱民,有功于黔,为了纪念关羽和关索,后人就把关索屯兵扎营,激战的山岭改名为关索岭,关索岭上唯一的村寨改名关岭,此后所有朝代的建製取名都叫关岭,设县后叫关岭县,镇名关索镇。后人还在关索岭的茫茫雾海中设了龙泉寺(祀关羽)、关索庙,康熙二年(1663年)玄烨亲题“滇黔锁钥”匾额,为关索庙增加了御书楼,供奉关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