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统计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按照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部署,抓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2﹞25号)精神落实,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年度信息公开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贵州省统计局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範文形式:报告
- 内 容:年度工作报告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始终将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认识、规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丰富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作为局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处室充分认识深入做好新时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抓好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立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强化业务学习。今年以来,我们重点组织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保密法》等的学习,并以进一步学习《暂行规定》等法规为契机,通过安排会议培训、召开会议、处室自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组织相关处室学习《暂行规定》等法规的具体内容,深刻领会《暂行规定》和其他材料的精神实质。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结合《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的要求和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们对全年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部署,积极通过网站、公报、新闻媒体、信息公开中心等渠道做好自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了重要信息按要求及时、便捷地向社会公开。
二、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开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按规定发布统计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做好信息公开常规工作。利用好贵州统计信息网这个省统计局信息发布的主渠道。2012年以来全年我局通过网路主动公开信息数为451条,其中政府公报形式16条,网站中政务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达69733人次(截止2012年11月12日)。开展好省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工作,对外提供统计信息谘询服务,截止到今年十月底,约有1900余人次通过电话和到公开查阅点查阅统计资料。及时向省政府入口网站提供统计信息资料,今年我们已累计报送相关信息 167条。此外,丰富信息公开渠道,我们每年製作统计年鉴、专业统计月报等方式公开政务统计信息。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信息工作。
二是突出开展几项重点信息公开工作。做好增比进位信息公开。市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是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省主要领导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我省2007-2010年综合测评及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测评工作,并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将增比进位测评情况在一定範围内公布;按照相关财务规定,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对全部预算表格细化到款科目,落实财务纪律,在一定範围内开展“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及条件后的收费标準公开工作;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相关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安排,今年正式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制度,我局积极完善部门协调和配合机制,严格执行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制度,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扎实推进每一步工作,及时公布工作结果,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做了相应统计服务。
三是积极落实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并实施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充分利用贵州统计信息网(外网)上已增设的“政务公开专栏”视窗,按规定做好公开信息资料的更新维护工作。继续通过统计专报、新闻发布会、网路、报刊等方式公布政府统计信息,为社会各界查阅、获取政府统计信息提供方便。明确综合处负责受理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信息需求的申请,指定法规处负责受理统计行政许可的申请。我们严格执行《条例》有关收费问题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提供已公开的信息不收取任何费用;严格落实统计信息的公开审查机制。按照《条例》要求,省统计局加强了对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我们严格遵循已设立的公开审核程式,对不同信息需求,有国家统计局和省委省政府规定审核的,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没有的,由办理处室提出审定意见,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审定后,按规定对外公开。践行并完善统计信息发布协调机制。省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将统一协调统计信息作为局队团结协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对涉及全省统计工作的重要事项,共同向党委政府汇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和重要分析材料,统一编辑整理,共同编印成册,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和《暂行规定》,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没有发生过行政複议、行政诉讼等情况,我们严格信息审查制度,未发生泄密事件。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局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主要存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查询工作量繁重,导致我局政务信息查询记录不够全面,到我局查阅数据基本情况收集不够全面;二是个别人员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不够熟练,业务素质不强,离优质政务信息服务要求尚有距离;三是政府入口网站的公开有时还不够及时,有些工作虽然做了,但是没能及时在有关门户网上及时公开;四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全面、规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