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Bijie Guizhou first middle school)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城中心,是毕节市惟一一所省级二类示範性高中,贵州省重点中学。
学校创建于1932年,1950年,毕节专员行政公署将毕节城区原有的几所中学合併改组为贵州省立毕节中学;1963年,改称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简称毕节一中,同年,毕节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0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再一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1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2年,被评为贵州省示範性高中。
截至2013年10月,学校占地405亩,规模为160个班、7500人,教职工259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
- 外文名:Bijie Guizhou first middle school
- 简称:毕节一中
- 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 创办时间:1950年
- 类别:公立中学
- 现任校长:屈小锋
- 所属地区:中国 贵州省 毕节市
- 主管部门:毕节市教育局
- 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目录
(1)历史沿革
(2)办学条件
(3)办学特色
(4)优秀校友
(5)教学成果
(6)地理位置
(6)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创建于1950年,毕节专员行政公署将毕节城区原有的几所中学合併改组为贵州省立毕节中学。
1963年,改称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简称毕节一中。同年,毕节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0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再一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1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建成毕节市最早的独立高中。2002年,被评为贵州省示範性高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卢嘉锡和原国家教委副主席彭佩云曾先后视察过毕节一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国防大学校长肖克将军为毕节一中亲笔题写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1984年我校成为毕节地区最先拥有计算机的中学,并从1985年起,常年开展计算机培训活动。1989年11月,贵州省教委确定毕节一中为贵州省电化教学工作试点学校,毕节一中率先正式开设微机课。微机教学和培训活动成为毕节一中一大特色。到2000年,毕节一中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共获地区以上等级奖184人,其中全国等级奖16人,省级奖41人。在省级竞赛中多次夺得第一、二、三名,多次参加贵州组队,代表贵州省参加过在厦门、南京、上海、香港举行的全国竞赛。1995年10月毕节一中获贵州省科协、贵州省教委颁发的贵州省计算机活动优秀组织奖,1996年8月被评为全国45所“计算机优秀参赛学校”之一。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正式行文挂牌,批准毕节一中进入全国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列。

办学条件
硬体设施
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校园占地面积45510.35平方米,生均24.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163.65平方米,生均9.81平方米。学校新建了300米田径运动场。科技实验楼、图书馆已经竣工,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还在科技楼顶层建了6.3米的天文台。
教学规模
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现有33个高中教学班,全校学生1850人,其中男生1236人,女生614人。全校学生中共青团员1179人,占学生总数的63.7%。学校开办的学生业余党校已结业3期,120人,已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的21人。
师资力量
学校在职在岗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06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3人,中级教师52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6%,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4.9%。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98人,学历达标率92.4%。学校现有中共党员88人,其中在职党员58人。学校建有党委,下设5个支部。有民盟盟员25人,建有民盟一中支部。
学校机构
学校行政机构设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处、电教中心、实验室、总务处、保卫科;党群组织有党委、工会、妇委会、团委会、学生会等。文化团体有集邮协会。学校现有校级领导6人,均系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中层干部13人,具有本科学历的9人。校级和中层干部中有无党派人士2人,女干部3人,少数民族2人。
办学特色
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1988年度有两项实验分别获得贵州省教改实验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获组织奖,受到贵州省教育委员会通报表彰。1997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贵州省课题“贵州省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策略研究”的子课题研究,2001年获贵州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改实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受到贵州省教育厅表彰。2000年秋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是西南师範大学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已有26篇论文分别获全国创新教育论文奖、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奖(西南)。2000年9月,毕节一中参加贵州省普通高中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试点,进行《贵州省高中综合实践课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及组织实施研究”,开展情况良好,多次受到省里表扬。2001年5月,省教育厅教研室和省教科所在毕节一中举办了贵州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教研教学观摩活动,对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产生了重大影响。2001年7月,在贵州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试点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毕节一中9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10个学生课题组获贵州省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奖;毕节一中为同期举行的贵州省“新教材、新大纲培训会”(研究性学习)作《初试科学路——贵州省毕节一中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览。
毕节一中的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研究。自1995年以来在优质课评选中获奖的达50余人次,其中全国等级奖4人次,省级奖17人次,学校3次获组织奖。教师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在省级发表的100余篇,还有文艺作品数十篇,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获奖论文数十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31万名合格的高国中毕业生。毕节一中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4037名,其中本科生2471名,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达26名。近三年,升入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的有26人,升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有22人。毕节一中是本地区高考中录取本科和重点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
毕节一中的文体活动很活跃。1996年学校体育工作被省体委评为一等奖;在1996、1997、1998三年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田径队分别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三名;在1997年毕节城区迎接香港回归万人广播体操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城区“迎回归”和庆祝建党80周年秧歌大赛中两次获第一名;1998年在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我校《铜铃舞》获省一等奖,合唱获省三等奖。
数十年来,毕节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当今活跃在国内外科技、文化、政治舞台的着名专家学者中,不少人曾经是毕节一中的学子。如在热力学研究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非经典热力学状态学派”的创立者刘淑仪博士,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原副所长、活断层专家聂宗笙,北京套用物理与计算机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显俊博士,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树康,农业专家、联合国TIPS“发明创新科技之星”金质奖章获得者刘志强,着名版画家、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树艺,“中国妇女500杰出”之一的着名国画家吴逸波,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副领事张云等等,他们都是毕节一中学生的优秀代表。毕节一中没有辜负省级重点中学的历史使命 。
优秀校友
数十年来,毕节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当今活跃在国内外科技、文化、政治舞台的着名专家学者中,不少人曾经是毕节一中的学子。如在热力学研究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非经典热力学状态学派”的创立者刘淑仪博士,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原副所长、活断层专家聂宗笙,北京套用物理与计算机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显俊博士,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树康,农业专家、联合国TIPS“发明创新科技之星”金质奖章获得者刘志强,着名版画家、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树艺,“中国妇女500杰出”之一的着名国画家吴逸波,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副领事张云等等,他们都是毕节一中学生的优秀代表。毕节一中没有辜负省级重点中学的历史使命
教学成果
毕节一中一直是毕节市向清华和北大等重点名校输送学生最多的学校,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人数居全区首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仅恢复高考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了近万名合格新生,其中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共32人,升入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的有100余人,升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有30余人。毕节一中因此获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奖励,被指定为国防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等院校生源基地。
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被保送就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学校18人次。
2011年高考,一本(重点大学)上线493人,二本(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034人,居全区第一,全省前列。同时,燕刚同学以601分国防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被保送就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学校18人次。
2011年高考,一本(重点大学)上线493人,二本(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034人,居全区第一,全省前列。同时,燕刚同学以601分国防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地理位置
地址: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
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