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全力保护好我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不仅仅是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更是以大气污染为导引,最佳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标具体、措施综合、涉及部门众多。《方案》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控制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在以改善全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整个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方案》目标
《方案》明确,到2017年,全省空气品质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5%以上。贵阳市、遵义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削减7%以上,贵阳市环境空气品质要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共10个方面,31条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综合治理、最佳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準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立责任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等十个方面。该《方案》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
依据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画》,我省立足自身实际,强化和增加了一些具有我省特色且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要求、新做法、新思路,具体包括:
1、突出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我省已与各市州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地政府对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2、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副省长担任召集人,包括贵阳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20个单位和部门为成员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方案中涉及的“大气污染源综合治理”、“重污染企业搬迁”等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的任务,确定其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由“联席会议”统筹调度、督促。
3、两个“最佳化”
“最佳化产业结构”、“最佳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涵盖调整产业结构、最佳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节能环保準入等多项涉及经济发展的“硬措施”,跳脱出环保範畴,将大气污染防治与我省经济发展联繫起来,以空气污染治理“倒逼”发展方式。
通过“不断最佳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以提高节能环保标準倒逼‘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通过调整生产力布局,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规範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实施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针对“确保空气品质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目标,《方案》还提出“建立以贵阳市为中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贵阳市政府要针对新城区、老城区、核心区和周边区域的不同实际,制定本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画,对大气污染防控实行分类指导、细化管理”。
4、标準更超前,要求更严苛
主动“加码”:①《方案》主动增加贵阳、遵义PM2.5削减目标,即贵阳市、遵义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削减7%以上,并对贵阳市提出更高要求:贵阳市空气品质要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②提出“到2016年,13个设市城市建成区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7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方案》严于国家标準和要求,体现了贵州省政府提升空气品质的决心。
主动“公开”:《方案》明确,从2014年起,按城市执行的环境空气品质标準,每月公布13个设市城市环境空气品质排名;2015年,各市(州)每月公布辖区内县(市、区、特区)环境空气品质排名。
三个“提前一年”:《方案》中提到三个“提前一年”。首先,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到2016年,将淘汰燃煤小锅炉由地级城市扩展到全省13个设市城市,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并提前一年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淘汰工业行业落后产能988.81万吨,2014年计画淘汰工业行业落后产能719.1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再次,明确到2014年底完成省级和贵阳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2015年底,其余设市城市逐步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各项措施保障《方案》实施
落实任务方面。根据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的削减目标(见下表)。《方案》提出“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要将可吸入颗粒物改善指标和重点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市、区、特区)政府,制定2014-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画,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责任人”,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2017年全省各地可吸入颗粒物(PM10)削减目标
明确责任方面。落实工作职责,明确政府责任,强化企业治污,严格考核问责。《方案》明确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年度考核奖惩机制,每年初组织对各地上一年度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追究。
经济措施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製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方案》提倡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大排污费徵收力度,并积极向国家争取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中央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支持。
法制监管方面。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儘快颁布实施《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结合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我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实行“六个一律”并开展环保“利剑”行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以强化环境执法的重要抓手,建立环境监管执法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