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从实践上紧密结合学院几年来举办的财经素养大讲堂的演讲主题,将财经职业素养凝练为18个方面,分上、中、下三篇,通过名人名言、故事赏读、行思探理、互动空间、拓展阅读等模组,系统的解读了财经职业核心素养、职场能力和拓展素养,让学生接受教育与培训,明确财经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在职场的重要性,自觉提升自身素养,为进入财经职场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书目录
上篇核心素养
第一章 诚信:人生第一準则
第一节 有一种美德叫诚信
第二节 用诚信来赢
第三节 待人坦诚心无异念
第四节 不轻易许诺
第五节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六节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
第二章 责任:管理者花开不败的诺言
第一节 职业化从培养一颗责任心开始
第二节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提升能力
第三节 选择了工作等于选择了责任
第四节 责任点燃热情让你更勤奋
第五节 在责任心的天平上恪守职业道德的準则
第六节 拒绝藉口完美执行
第三章 团队:滴水入海方能永恆
第一节 团队合作的力量
第二节 积极融入到团队中
第三节 让我们一起成长
第四节 做一个忠诚坦蕩的职场人
第五节 让别人为你助力
第六节 十年修得同船渡
第四章 严谨: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节 专注你的工作
第三节 细节 决定成败
第四节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五节 将每件事情做到极致
第六节 机会更垂青脚踏实地的人
第五章 态度:提升做事效率的航标
第一节 态度改变人生
第二节 对工作要尽全力比别人更用心
第三节 爱岗敬业天道酬勤
第四节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五节 拒绝空想用行动说明一切
第六节 永不轻言放弃
第六章 爱心:学会感恩
第一节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第二节 学会倾听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第三节 让自己沐浴在阳光里
第四节 与公司共命运
第五节 大爱是阳光心态的“孵化剂”
第六节 感恩是一种美德让感恩伴随一生
中篇职场能力
第七章 学习:竞争力就是学习力
第一节 学习改变命运
第二节 善于向他人学习
第三节 不断学习勤能补拙
第四节 终生学习学以致用
第五节 永不满足现有的一切
第六节 成功学习构筑新的学习力
第八章 思考:脑袋不是用来戴帽子的
第一节 从头脑开始赢像智者一样思考
第二节 不要只做“跟随者”
第三节 思路决定出路
第四节 遇事要独立思考
第五节 带着思想去工作
第六节 心态与行为取决于思考方式
第九章 规划:凡事预则立
第一节 人生不能没有规划
第二节 职业与人生
第三节 耕种自己的田
第四节 自我规划自我实现
第五节 学会选择
第六节 周期管理职业生涯
第十章 沟通:卓越的沟通让人无往不利
第一节 有效沟通轻鬆做人
第二节 主动与他人沟通
第三节 话不在多
第四节 克服性格上的缺点
第五节 说话的艺术
第六节 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十一章 理财:把握财商的命脉
第一节 量人为出开源节 流
第二节 节 俭是一种美德
第三节 筐满是一个个装起来的
第四节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第五节 挣钱是能力花钱是智慧
第六节 培养财商从现在开始
第十二章 创新:勤勉不懈追求卓越
第一节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第二节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
第三节 “经验”并不永远正确
第四节 不甘平庸勇于超越
第五节 创新赢就卓越人生
第六节 提升创新能力让世界更精彩
下篇拓展素养
第十三章 自信:天生的优胜者
第一节 自信是点亮人生的明灯
第二节 自信源于好心态
第三节 拥有自信告别自卑
第四节 用自信面对挫折
第五节 相信自己没有不可能
第六节 “自信+努力=成功”
第十四章 淡定:让人生不再寂寞
第一节 凡事要看得开
第二节 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失败
第三节 精神的快乐只有自己去寻找
第四节 安于自己的位置
第五节 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
第六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十五章 自觉:让优秀成为习惯
第一节 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二节 千万别说“我不知道”
第三节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第四节 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第五节 比别人先行一步
第六节 做事要“全力以赴”
第十六章 宽容:和为贵成就自己
第一节 宽容是一种储蓄更是一种爱
第二节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第三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四节 懂得宽容做事不仓促
第五节 宽容是在荆棘中长出来的穀粒
第六节 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第十七章 胆略:用智慧选择成功
第一节 具备胆略才能成功
第二节 成功者要有冒险精神
第三节 有先必争敢为人先
第四节 锲而不捨金石可镂
第五节 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
第六节 远见卓识成就未来
第十八章 创业:让世界为你让路
第一节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二节 追求的路径像攀树
第三节 创业永远在路上
第四节 彩虹总在风雨后
第五节 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六节 非凡来自专业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诚信:人生第一準则
第一节 有一种美德叫诚信
第二节 用诚信来赢
第三节 待人坦诚心无异念
第四节 不轻易许诺
第五节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六节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
第二章 责任:管理者花开不败的诺言
第一节 职业化从培养一颗责任心开始
第二节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提升能力
第三节 选择了工作等于选择了责任
第四节 责任点燃热情让你更勤奋
第五节 在责任心的天平上恪守职业道德的準则
第六节 拒绝藉口完美执行
第三章 团队:滴水入海方能永恆
第一节 团队合作的力量
第二节 积极融入到团队中
第三节 让我们一起成长
第四节 做一个忠诚坦蕩的职场人
第五节 让别人为你助力
第六节 十年修得同船渡
第四章 严谨: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节 专注你的工作
第三节 细节 决定成败
第四节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五节 将每件事情做到极致
第六节 机会更垂青脚踏实地的人
第五章 态度:提升做事效率的航标
第一节 态度改变人生
第二节 对工作要尽全力比别人更用心
第三节 爱岗敬业天道酬勤
第四节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五节 拒绝空想用行动说明一切
第六节 永不轻言放弃
第六章 爱心:学会感恩
第一节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第二节 学会倾听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第三节 让自己沐浴在阳光里
第四节 与公司共命运
第五节 大爱是阳光心态的“孵化剂”
第六节 感恩是一种美德让感恩伴随一生
中篇职场能力
第七章 学习:竞争力就是学习力
第一节 学习改变命运
第二节 善于向他人学习
第三节 不断学习勤能补拙
第四节 终生学习学以致用
第五节 永不满足现有的一切
第六节 成功学习构筑新的学习力
第八章 思考:脑袋不是用来戴帽子的
第一节 从头脑开始赢像智者一样思考
第二节 不要只做“跟随者”
第三节 思路决定出路
第四节 遇事要独立思考
第五节 带着思想去工作
第六节 心态与行为取决于思考方式
第九章 规划:凡事预则立
第一节 人生不能没有规划
第二节 职业与人生
第三节 耕种自己的田
第四节 自我规划自我实现
第五节 学会选择
第六节 周期管理职业生涯
第十章 沟通:卓越的沟通让人无往不利
第一节 有效沟通轻鬆做人
第二节 主动与他人沟通
第三节 话不在多
第四节 克服性格上的缺点
第五节 说话的艺术
第六节 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十一章 理财:把握财商的命脉
第一节 量人为出开源节 流
第二节 节 俭是一种美德
第三节 筐满是一个个装起来的
第四节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第五节 挣钱是能力花钱是智慧
第六节 培养财商从现在开始
第十二章 创新:勤勉不懈追求卓越
第一节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第二节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
第三节 “经验”并不永远正确
第四节 不甘平庸勇于超越
第五节 创新赢就卓越人生
第六节 提升创新能力让世界更精彩
下篇拓展素养
第十三章 自信:天生的优胜者
第一节 自信是点亮人生的明灯
第二节 自信源于好心态
第三节 拥有自信告别自卑
第四节 用自信面对挫折
第五节 相信自己没有不可能
第六节 “自信+努力=成功”
第十四章 淡定:让人生不再寂寞
第一节 凡事要看得开
第二节 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失败
第三节 精神的快乐只有自己去寻找
第四节 安于自己的位置
第五节 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
第六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十五章 自觉:让优秀成为习惯
第一节 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二节 千万别说“我不知道”
第三节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第四节 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第五节 比别人先行一步
第六节 做事要“全力以赴”
第十六章 宽容:和为贵成就自己
第一节 宽容是一种储蓄更是一种爱
第二节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第三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四节 懂得宽容做事不仓促
第五节 宽容是在荆棘中长出来的穀粒
第六节 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第十七章 胆略:用智慧选择成功
第一节 具备胆略才能成功
第二节 成功者要有冒险精神
第三节 有先必争敢为人先
第四节 锲而不捨金石可镂
第五节 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
第六节 远见卓识成就未来
第十八章 创业:让世界为你让路
第一节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二节 追求的路径像攀树
第三节 创业永远在路上
第四节 彩虹总在风雨后
第五节 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六节 非凡来自专业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办高职教育,是“随行就市”,还是“仰望天空”?高职教育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这可从教育部2012年7月12日在北京市会议中心召开的“2011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以及随后举办的“2012:发现高职”图片展上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但不可否认,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还是缺位的,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一所财经类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对学生财经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这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需求。有鑒于此,我们以省级示範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省级财经职业素养训练基地立项为契机,以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年研究课题“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为基础,从理论上充分挖掘财经职业素养的本质内涵,从实践上紧密结合学院几年来举办的财经素养大讲堂的演讲主题,将财经职业素养凝练为18个方面,分上、中、下三篇,通过名人名言、故事赏读、行思探理、互动空间、拓展阅读等模组,系统的解读了财经职业核心素养、职场能力和拓展素养,让学生接受教育与培训,明确财经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在职场的重要性,自觉提升自身素养,为进入财经职场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由程淮中教授总体策划、拟订提纲、组建团队、分类指导,并和王丹副教授一起担任主编,共同对书稿进行修改和总撰。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穆晓霞、梁枫、王行靳、桑雷、方书论、马晓东、张科杰、孟文玉等同志,具体承担的任务均署在各章末。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文献,这些都在书后一一列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吴兆方书记和院长陈光曙教授拔冗作序,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2月16日
全书由程淮中教授总体策划、拟订提纲、组建团队、分类指导,并和王丹副教授一起担任主编,共同对书稿进行修改和总撰。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穆晓霞、梁枫、王行靳、桑雷、方书论、马晓东、张科杰、孟文玉等同志,具体承担的任务均署在各章末。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文献,这些都在书后一一列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吴兆方书记和院长陈光曙教授拔冗作序,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2月16日
序言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回眸展示,我们最强烈的感受是:近10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任重道远。2012年7月12日,教育部在北京市会议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次向社会公布2011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随后又举办了“2012:发现高职图片展”,大大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不少高职院校功利主义严重,偏离了“育人”本真,将高职教育变成了纯粹的就业教育,甚至异化为现代工匠的培训中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30日发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中一项名为“现在工作岗位最需要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调查显示:89.5%的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应具备的前三项能力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态度与素养。高职教育虽然属于专业教育的範畴,但从学生可持续发展来看,仍主要体现为素质教育。记不起是哪一位哲人说过,“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过来,人文比科技更重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将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加看重的是求职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毕业生具有敬业和创业精神,有诚信和责任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一线工作能团结协作、独当一面。
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之“职”,与岗前培训有本质区别。高职教育并不单纯地强调专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更不是培养“会干活的工具”。教育部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在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中认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应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是培养人,重点是培养会做事的人,后续是培养会创造的人。只有达到第三层次,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才能体现出“高等性”。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是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乾、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套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和要求。目前,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但还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2011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启动省级示範校建设工作,财经职业素养培育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建设项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到2013年,开发出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为重点的财经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和财经职业素养教育基地;……以‘财经职业技能训练’、‘财经职业素养培育’和‘财经职业文化薰染’三个中心为依託,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财经职业素养教育基地(该基地2012年6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正式立项建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的具有学院特质的人才,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鲜明职业素养的财经职业人才。”本书就是该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由程淮中教授带领的一支团队,前后历经一年时间,在充分挖掘财经职业素养本质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院几年来举办的“财经素养大讲堂”的演讲主题,将财经职业素养凝练为18个方面,分核心素养、职场能力和拓展素养三篇,主要针对财经类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名人名言、故事赏读、行思探理、互动空间、拓展阅读等模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财经职业人才特色的职业个性,进一步推动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概而言之,开展财经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财经素养提升训练教程,它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他山之石,博众家之长”,填补了财经类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个空白,初步实现了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文化“育人”的功能。
有鑒于此,斯为序。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吴兆方
院长 陈光曙
2013年2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加看重的是求职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毕业生具有敬业和创业精神,有诚信和责任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一线工作能团结协作、独当一面。
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之“职”,与岗前培训有本质区别。高职教育并不单纯地强调专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更不是培养“会干活的工具”。教育部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在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中认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应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是培养人,重点是培养会做事的人,后续是培养会创造的人。只有达到第三层次,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才能体现出“高等性”。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是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乾、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套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和要求。目前,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但还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2011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启动省级示範校建设工作,财经职业素养培育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建设项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到2013年,开发出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为重点的财经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和财经职业素养教育基地;……以‘财经职业技能训练’、‘财经职业素养培育’和‘财经职业文化薰染’三个中心为依託,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财经职业素养教育基地(该基地2012年6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正式立项建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的具有学院特质的人才,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鲜明职业素养的财经职业人才。”本书就是该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由程淮中教授带领的一支团队,前后历经一年时间,在充分挖掘财经职业素养本质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院几年来举办的“财经素养大讲堂”的演讲主题,将财经职业素养凝练为18个方面,分核心素养、职场能力和拓展素养三篇,主要针对财经类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名人名言、故事赏读、行思探理、互动空间、拓展阅读等模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财经职业人才特色的职业个性,进一步推动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概而言之,开展财经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财经素养提升训练教程,它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他山之石,博众家之长”,填补了财经类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个空白,初步实现了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文化“育人”的功能。
有鑒于此,斯为序。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吴兆方
院长 陈光曙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