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娜·冯·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rnim1785-1859)原名安娜·伊莉莎白·卡瑟琳娜·卢多维卡·马格达伦娜·勃伦塔诺(Anna Elisabeth Elisabeth Catharina Ludovica Magdalena Brentano),暱称贝婷(Bettine),近代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之一。她是贝多芬的灵感来源、歌德的同伴,还引起了拿破仑的注意。贝蒂娜
奇怪的是,克莱门斯非常关注贝蒂娜的婚姻。他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嫁到好人家,做个贤惠的主妇。他担心她会搭上个疯狂的诗人。克莱门斯懂得何谓疯狂的诗人,因为他自己就是。曾经有一次,他把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地毯、窗帘以及自己的脸都涂成了蓝色。他撰写戏剧和童话,并在朋友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1781-1831)的帮助下蒐集民间诗歌。他们最终编成了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这是部划时代的作品,是德国浪漫主义的试金石。作为抒情诗人,克莱门斯堪与歌德媲美。
贝蒂娜身材娇小,有着漆黑浓密的捲髮、瓷器般细腻的肌肤、深邃的褐色眸子以及一种超越世俗之美的强大磁力。“什幺样的艺术家才能描绘她的美丽?”歌德惊呼。不过,贝蒂娜十多岁时的初恋对象却是一个比她大5岁的女孩,一个住在修女院里的美丽、忧郁、贫穷的诗人:卡罗琳·昆德罗德(Karoline von Günderrode)。贝蒂娜也出版了她们之间的信函。“我不会像你那样作诗,昆德罗德,但我懂得用天性说话……等我回来的时候……我们要联床夜话,通宵达旦……我们那些意义深远的精彩言论将使旧世界在它尘封的铰链上摇摇欲坠。”但是,昆德罗德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已婚的男人。她的情人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而她用短剑刺进了自己的胸膛(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讲到了这件事)。贝蒂娜遭到了挫败,但却没有被打垮。像歌德笔下的维特一样,昆德罗德跌进了浪漫气质的黑暗一面:致命的渴望。贝蒂娜代表的是光明的一面。
不久,贝蒂娜又遇上了那个时代的另一位半神,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音乐于她就如自然一般,是超越任何语言和智力的天启。她的歌声也十分优美。贝多芬认识她的同父异母兄弟弗兰茨以及他的妻子安东妮。有一天,当几乎已经失聪的贝多芬在钢琴上工作时,有人把手搭在了他肩上。他愤怒地转过身来,看到一位迷人的年轻女子,她用动听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道:“我的名字叫布伦塔诺。”温暖的微笑在他斗士般的面容上浮现。她会愿意倾听他正在谱写的歌曲吗?它正是歌德的《你知道那个地方吗?》(Kennst du das Land),那是迷娘的着名唱词、贝蒂娜的主题歌。在此后的一些天里,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创作。后来,有些人推测贝多芬那位神秘的“不朽爱人”就是贝蒂娜。这个人不是她,但贝多芬是通过她才认识了可能会是“不朽爱人”的那位女性:贝蒂娜的同父异母弟媳安东妮·布伦塔诺。
事实证明,有许多人想看。在丈夫和歌德死后,贝蒂娜重新站了起来。歌德的书札使她出了名。她还将自己与昆德罗德的通信题献给了一些学生激进分子,他们是暴虐的普鲁士政府的心病。学生们则为她举行了一次火炬游行。贝蒂娜成了四面楚歌的改革派的缪斯,被称为《共产党宣言》之前的共产党人。她还从事对抗反犹主义的活动。此外,贝蒂娜写了两本非常过激和危险的政治书籍,呼吁废除君主制。她因身为女人而逃脱了惩罚,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普鲁士国王也是她的崇拜者。她写的最后一本书名为《与魔鬼的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Demons),这是本相当奇怪的书。她在书中把自己想像为一个幽灵,在国王的睡梦中催促他进行改革。这本书的出版几乎使贝蒂娜破了产,没有人去读它。 1854年起,她因患糖尿病一直瘫痪在床,后来又失去了视觉和听觉。1859年1月20日以高龄在家中去世。遗体葬于柏林维尔珀斯道夫教会墓地丈夫的墓旁。为了纪念她,今德国5马克流通纸币上印有她的肖像。5马克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