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贝茜成长的奥秘

(2020-03-06 14:00:07) 百科
贝茜成长的奥秘

贝茜成长的奥秘

《贝茜成长的奥秘》是美国作家多萝茜·费希尔创作的一部儿童成长小说,被成为“蒙氏教育法的生动文学指南”。

★ 引导您去“发现”孩子成长的奥秘,给您的孩子一个奇妙和美好的起点!

★ 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动脑,爱上学校。让学校成为充满快乐的“家”,让家成为充满快乐的“学校”。

★ 备受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海伦·凯勒等教育家、作家推崇

★ 和《窗边的小豆豆》传达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教育方式和理念

★ 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奥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就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这种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 《贝茜成长的奥秘》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生动地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关爱、快乐和责任,被教育家和文学界誉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生动指南”。

★ 海伦·凯勒:“是引导和分享,而不是指导。”

★ 《贝茜成长的奥秘》自一九一六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历百年而畅销不衰,受到无数孩子和家长的挚爱,很多父母将此书作为礼物送给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 该书入选亚马孙网站“20世纪50本最佳童书”名单。

★ 艾登·罗斯·利普森:“这是一本有关成长和转变的小说,同时,它结出了一个宝贵的副产品——幸福。”

★ 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儿童文学奖是美国重要儿童文学奖之一。

基本介绍

  • 书名:贝茜成长的奥秘
  • 又名:理解贝茜
  • 作者: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
  • 译者:张树娟
  • ISBN:978-7-5016-0787-7
  • 类别:儿童文学
  • 页数:197
  • 定价:17.00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类别: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学指南

作品内容

胆小怕事、敏感脆弱的小女孩儿伊莉莎白·安离开溺爱自己的亲人,只身一人来到帕特尼农场。在这里,人们亲昵地称她为“贝茜”,但任何事情都得她去做,任何问题都得她去思考对策:自己穿衣,自己洗碗……独自面对困境——把小莫莉从幽深的“狼坑”里救出来,想办法赚钱买回家的火车票……衣食无忧、从不动脑筋的她,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转变,感到极度不适应,感到无法承受,感到被漠视,委屈得痛哭起来。可即便再委屈,再怎幺痛哭,她只能独自面对。因为帕特尼一家人的一言一行都表明,她必须自己想办法应对这一切。
奇妙的是,就在贝茜一次次发挥想像力、动脑筋想对策的过程中,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发现”了自己。从此,她爱上了动脑筋,懂得了欣赏自己,懂得了分享,懂得了快乐的含义……她变得独立、自信、勇敢、决断……
其实,大多数人都和贝茜一样,在不断地“发现”自己,从而逐渐成熟起来。我们不妨去看看,贝茜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吧!她的那些“发现”是否具有永恆的价值呢?

评论

所有父母和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贝茜成长的奥秘》。它有助于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它巧妙地告诉各位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们营造自由的成长空间;也告诉孩子们怎样在生活中找到自我,找到快乐!
——义大利着名教育家、“儿童的发现者” 玛丽娅·蒙台梭利
这是一本生动而富有启发意义的作品。有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得怎幺去爱自己的孩子,结果弄得两代人之间关係紧张,父母痛心,孩子也不开心。贝茜的故事告诉您,不论是爱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应该遵循正确的方法——您可以在这一本书中找得到这种方法!
——美国着名作家 海伦·凯勒
独立自主、富有责任感、具备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没有什幺能比这些更重要的了。《贝茜成长的奥秘》告诉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个在溺爱中被宠坏了的、什幺都不会做、懵懂无知的孤儿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有个性、有能力、独立自强的女孩儿,贝茜的变化是如此地令人吃惊又是那幺地真实可信,她的转变启发您重新审视“教育”的含义。
——《纽约时报》书评
《贝茜成长的奥秘》可以看作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生动指南。海伦·凯勒称讚这种教育方法“是引导和分享,而不是指导。”书中的一些故事片段非常有说明力地抓住了学习的宗旨以及学习这一过程本身所具备的价值,而不是老生常谈的说教。《贝茜成长的奥秘》是一本有关成长和转变的小说,同时,它结出了一个宝贵的副产品——幸福。
——《纽约时报》着名儿童文学书评人 艾登·罗斯·利普森
费希尔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作家,语言平实而又诙谐有趣……《贝茜成长的奥秘》肯定会让那些迷失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被山也似的家庭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下的孩子爱不释手。同时,孩子们的父母也可以从这本书之中找到一个或两个最好的亲职教育方法。
——《纽约时报》书评
全新的环境促进了贝茜心智的成熟,在帕特尼农场,贝茜自己动手做家务,可以四处跑着玩,还可以和动物一起玩,这些让她变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女孩儿。她的成长曆程洋溢着家的温暖。
——《出版人周刊》
九岁的伊莉莎白·安来到佛蒙特州“冷血、粗鄙”的乡下亲戚家,接受新生活的考验,最终见证了一段自我发现的奇妙心路历程。
——《亚马孙官网》官方评论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教师、家长、学生反覆品读。看贝茜成长,分享贝茜成长的奥秘,感受那种遥远而迫近的奇妙生活,你会有这样的领悟:主动自由成长,敢于动手创造,幸福才会来到身边。
作家、儿童教育阅读推广专家 边存金

作者简介

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1879—1958),美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教育改革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美国畅销书作家,20世纪美国最具独立精神的女性之一及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女性之一。
1912年,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去义大利旅行,在那里,她结识了着名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被蒙台梭利教育法折服,并把这一以儿童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理念介绍给美国人,并为改善美国乡村教学环境而积极奔走,她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儿童救助和儿童教育事业,她积极传播关心、呵护、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尊重。
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是一位成就卓着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巅峰作《贝茜成长的奥秘》被西方文学家和教育家称作“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生动指南”。该书以文学的方式生动地阐释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关爱、快乐和责任。该书被翻译成法语、德语、义大利语、汉语、荷兰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範围内畅销百年而不衰,併入选亚马孙网站“20世纪50本最佳童书”名单。

作品赏析

坐上贝茜的马车
作家、儿童教育阅读推广专家 边存金
熟悉我的人一定知道我正在读着一本很好看的书,因为他们发现我关掉了电话,而且会想到我一定又找来了我最喜欢的淡黄色无格稿纸在做笔记——这是我阅读好书时的习惯。当然,他们也许还会“听见”我不住地发出讚叹之声,就像大多数人品尝到好吃的水果或者是品味着好茶时发出的那一声声讚叹一样——是的,我的确被《贝茜成长的奥秘》中那个叫贝茜的小女孩儿的成长故事深深吸引了。
这个柔弱的小女孩儿贝茜从亨利姨姥爷手里接过马的缰绳那一刻,她的不一样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那样,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开始“工作”了,而不仅仅是在游戏。她不仅学会了亲手驾驭马车,还很快学会了自己照料自己,学会了製作食物……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能够独自一人把小莫莉从幽深的“狼坑”里救出来,还能在集市上想办法赚钱买火车票回家!从此,她的学习和生活不一样了。在学校,她良好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家里,她自信到“我觉得我可以读一些东西给你们听”,主动给亨利姨姥爷绘声绘色地朗读《黄昏下的雄鹿》,还一边读一边让自己的想像力自由地驰骋;至于数学嘛,当她面对让她有些头疼的数学题目时,感谢老师没有给她压力,而是让她有慢慢适应的时间,引导她学会了计算。贝茜这样神奇地迅速成长,给阅读这本书增加了极大的幸福指数。
在为贝茜的成长而欣喜的同时,你不可能不被该书的作者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的深厚的文字功底所吸引。在小说的开始部分,她作为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平静地讲述着一群“瘦人”平淡的故事。其实这是作者在试探你的耐心,如果你就此放弃阅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作者一定对自己的故事包袱有着充分的自信,才敢于这样平静地慢慢讲来——她在等着你的心灵安静下来。还有,千万别忽略了那些幽默的语言。那些鲜亮的语言闪烁其中,就像是坐在马车上看到沿途的美丽风景一样。比如,十月份刚摘下来的“可以穿透木地板的冬熟苹果”;比如,亨利姨姥爷有关怎幺铺沥青的追问;比如,你知道了狗笑的时候是什幺样子;比如,小莫莉瞪大眼睛对小利亚斯“他后爹怎幺能把袜子给喝掉了”的不解……都会让人觉得是那幺有味道!
我描绘不出在一百年以前,二十出头的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遇见蒙台梭利博士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但是,我可以想像得出她遇到一种新教育思想后的那种激动。在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心中,用文学的形式来表现并传播这种教育思想的想法是那样的迫切,她一定是把完成这部小说作为了她的“工作”,所以才有了这个贝茜驾车来到农场的动人故事。
如果你现在已成为家长,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天空是那幺重要;如果你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你会体会到一个小小生命的自由成长是那幺让人心动;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你一定会意识到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让更多的“贝茜”成长的这份责任是那幺重大。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教师、家长、学生反覆品读。看贝茜成长,分享贝茜成长的奥秘,感受那种遥远而迫近的奇妙生活,你会有这样的领悟:主动自由成长,敢于动手创造,幸福才会来到身边。
现在,这本书就在你手上,快翻开看吧,我们一起感受书中那种“妙不可言的东西”吧!
教师读后感
原先,我对《贝茜成长的秘密》闻所未闻。知道这是一本好书,只不过是刚刚的事情。
不过,我读了以后,到是希望从来没有见过它。
因为,这样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美国。
贝茜是一个被宠到极致的孩子,她的一切事情都有弗朗西斯姑妈帮她打点。穿衣、吃饭、上学、玩耍,一切与成长有关的事情,她只需要木偶般地接收,不用思考,不管喜不喜欢,也不需要问个为什幺,执行就是,机械刻板。她害怕大狗,不敢独自一个人去和老师交谈,她的世界里只有弗朗西斯姑妈和她的家人的浓浓的包裹式的爱。在弗朗西斯姑妈的意识里,一个小女孩不堪抵挡一切风雨,她将她抱在怀里,捧在手心里,她怕风雨来了,她无处躲藏。在完完满满的爱的包围中,她成长得敏感脆弱,胆小谨慎,惶恐不安。她不会笑,也不会哭,她的世界没有激情,没有冒险,假平淡无奇。使不是弗朗西斯妈妈生病,弗朗西斯姑妈实在没有精力照顾她,她或许一直会带着爱的套子里,沐浴着无风无火无浪无波的生活。不过事实是,她来到了帕特尼农场,加到了安姨妈和他的一家。他们可不在乎她是不是小姑娘,第一次见面,他的姨姥爷就让她独自赶驾马车。她慌乱不堪,差点翻了车子,不过,让她惊喜的是,自己居然知道让马向右走,就将马缰绳向右拉,反之亦然。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要知道,在刚刚拉起马缰的时候,她还惶恐得不知所措呢!再后来,她的学习也居然很有意思地学二年级的数学,七年级的语文,这样的安排对小小的贝茜来说,简直有些神奇的意味。再后来,让她害怕的安姨妈家的大狗成了她的朋友,她还会照顾一个比她更小的姑娘,还会做雪块糖浆,还能用一根粗壮的树枝将掉进陷阱的小女孩救上来。更为神奇的是,在被拉到离家几十里的地方,她居然会想办法赚钱去买车票。这可是让大家太过吃惊了。这时候的小贝茜,已经深深滴爱上她原先惊恐不已的帕特尼农场。以至于弗朗西斯姑妈来接她的时候,她会忍不住不想走,不过后来的事情是,她的姑妈由于要跟着丈夫四海为家,她终于可以选择留下来而不至于伤害弗朗西斯姑妈了。在帕特尼农场,那个原先什幺都不会,什幺都不懂,什幺也不去做的小姑娘,学会了做乳酪、榨果汁,学会了缝衣服,学会了照顾别人。她的成长太快了,变化太大了。
此时,当然该问个为什幺了。要是她一直呆在弗朗西斯姑妈身旁,她的皮肤还会晒黑吗?她会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诫自己要想想办法吗?帕特尼农场,这个天然的生活天堂,这个天然的散养乐园,置身其中,你想乾什幺就乾什幺,你想怎幺样就怎幺样,没有人会对你在水中的嬉戏大呼小叫,没有谁会提醒你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一切都习以为常,一切都司空见惯。不过似乎也幺没有什幺意外发生,一切都不过是有惊无险的小插曲罢了。不过,你一定得知道,这散养可不是什幺都不问,什幺都不管,而是孩子能做的事情绝不插手。爱依然存在,只不过它更加隐蔽罢了。在贝茜被落在外地,安姨妈的一家为此到处找她,见到她后流下喜极而泣的泪水里,我们是不是闻到了爱的味道?
好一个贝茜成长的秘密,这秘密就是孩子能干事情,我们不要去取而代之,孩子能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越俎代庖。让他的手去做,眼去看,嘴去说,耳去听,脑去想,让他的一切感官动起来,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历经百年穿畅销不衰的原因吧。
读《贝茜成长的秘密》,去除现有的教育顽疾,享受不一样的成长!
用爱给孩子们的成长一个美好的起点
浙江大学教师 张树娟
《贝茜成长的奥秘》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在文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本书被教育界誉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生动指南”,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用温馨、感人的故事,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娓娓道来,告诉父母该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品质,如何和孩子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什幺是爱,什幺是责任,正如美国着名作家海伦·凯勒对本书的讚美之词——是引导和分享,而不是指导。
书中讲述了一个胆小怕事、敏感脆弱的九岁小女孩儿,伊莉莎白·安,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离开溺爱自己的哈丽雅特姑姥姥、弗朗西丝姑妈,只身一人来到位于乡下的帕特尼农场的故事。帕特尼一家人对待孩子的方法在哈丽雅特姑奶奶她们看来,粗鲁,冷漠,极其不近人情。在这里,人们亲切地称伊莉莎白·安为“贝茜”,但任何事情都得她自己去做,任何问题都得她去思考对策:赶马车,自己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洗碗,跟阿比盖尔姨姥姥学做黄油,独自面对困境——把小莫莉从幽深的“狼坑”里救出来,想办法赚钱买回家的火车票……这些对一个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被预先安排妥当的她来说,不仅是无法想像的,更是无法承受的。她感到被忽视、被漠视,感到委屈,禁不住痛哭起来。可即便她再委屈,再怎幺痛哭,她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一切,因为“冷血”的帕特尼一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贝茜,她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切。就在贝茜一次次动脑筋想对策的过程中,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她从此爱上了动脑筋,从此懂得了欣赏自己,从此懂得了分享,从此懂得了帮助人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从此,她变得独立、自信、勇敢,并敢于自己做出决定。贝茜的这一转变不仅让同样敏感脆弱的弗朗西丝姑妈吃惊不已,也让千千万万个父母感动万分。
《贝茜成长的奥秘》自一九一六年出版以来,历百年而畅销不衰,是无数孩子和家长的挚爱,很多父母将此书作为礼物送给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贝茜成长的奥秘》生动地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天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发展欲望,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他们个性的发展都受到限制。这一观点在本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例证:
她已经九岁了,已经读过三年的书了,但这还是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弗朗西丝姑妈对她的所思所想一清二楚,总是帮她渡过难关,有些时候甚至早就为她想好对策了;学校里的老师训练有素,反应比学者还要快。因此,总会有人给她把所有的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她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探求过任何一件事情的缘由、始末……
以前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是为了什幺。她一直以为她到那里就是一级一级地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
毫无疑问,这种溺爱的做法对贝茜心智的成熟是起着反作用的。但是,贝茜来到帕特尼农场以后,一切都变了,独立、自强的帕特尼一家人通过言传身教,让贝茜“第一次对一件事有了一点模模糊糊的认识”,接下来她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贝茜在简陋的乡村国小里受到的教育也给了她充分的自由。这里的教育方法完全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并承认儿童的权利,满足儿童的需求,给贝茜以及她的同学创造了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在这里,没有刻板的班级界限,贝茜可以上二年级的算术、七年级的阅读、三年级的拼写;在这里,她不但可以享受阅读课文不受打扰的幸福,而且还可以过一把当“小老师”的瘾;在这里,她算术不好,老师不但不惩罚她,反而陪她一起从2×2开始背起,让她从惧怕算术变得爱上了算术;在这里,没有权威,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在这里,没有各种条条框框,孩子们可以带着自己的洋娃娃到学校;在这里,老师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给孩子们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
蒙台梭利博士还认为想像力在儿童时期有着重要的价值。她说:“我们总是忘记想像力就是发现真理的力量。思想不是一个被动的东西,它充满了灵感的火花,永远也不知道疲倦。教师和父母们应该具有足够的智慧,满足儿童的想像力。大脑的想像力和抽象能力能够发掘事物背后的东西。它们对心理的成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帕特尼一家人为贝茜想像力的发掘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贝茜读《黄昏下的雄鹿》的时候,“她在字里行间逃亡,在生词中拚命挣扎,恍惚之中,文中的亡命追捕让她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幻觉。”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贝茜的想像力。
敏感脆弱的伊莉莎白·安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两眼清澈有神、健康结实、独立自强的女孩儿。贝茜的这一成长曆程充分印证了蒙台梭利博士的话:“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奥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就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这些深藏的奥秘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会被发现。”
总而言之,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认为的那样,孩子们天生天真纯洁、敏感脆弱,容易受到伤害,总是自卑于成人。所以作为给予孩子关爱最多、影响最深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但是不要溺爱,不要总用成人的思维来思考孩子。父母教给孩子们勇敢、坚强、独立,他们就会变得勇敢、坚强、独立。因此,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孩子的人格的完善,并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只有发现孩子,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美好的起点!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好好珍藏这本书,它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开启了一扇通向关爱、幸福、快乐以及责任的门。
夏山学校、巴学园和《贝茜成长的奥秘》
——给孩子的成长一个美好的起点
标籤:教育 杂谈
作者:姜郁葱葱
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夏山学校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甚至可以不上课。只要是在安全範围允许之内,你甚至可以每天在校园里游蕩。巴学园里的孩子们在同一间教室里可以同时进行不同的学习或者活动,还能保证互不干扰,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锻鍊了孩子对纪律规则的遵守能力,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尊重他人。小女孩儿贝茜告别一个对她宠溺到病态的姑妈,来到了一个健康完整、积极乐观的大家庭,从第一次自己驾驶马车开始,贝茜就开始接受独立生存能力与思考能力的锻鍊。亨利姨姥爷、阿比盖尔姨姥姥、安姨妈对贝茜的“放纵”与“不管不顾”成就了她积极思考、自己动手的好习惯。从这个角度看,姨姥爷一家简直就是一个教育世家。
快乐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三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快乐”两个字——即使夏山学校是在电脑上用PDF翻看的,这样的快乐轻鬆的愉悦之情也让我动容——这里也有竞争,但孩子懂得更多的是帮助而非抢掠;这里也有困惑,但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是探索而非告知;这里也有课程,但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是自由而非约束;这里也有规矩,但孩子们享受更多的是平等而非尊卑;在这里孩子们也会犯错,但孩子们得到更多的是理解而非惩罚。总之,在这三本书里,每一个孩子都在张扬自己的本色,他们活泼机灵,他们积极上进,他们平等互助,他们自信自尊,他们独立自主。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所缺失的。
民主平等的生存方式。
在夏山学校和巴学园,孩子们有着和老师甚至校长相同的权利和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和成人一样,对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孩子们拥有商讨权和表决权,因为有了共同的参与,孩子们才会更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在这里,孩子们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们懂得这是得到尊重的前提。他们已经养成这样一个自觉意识:未经他人允许,他们不会去动用别人的东西;未经自己允许,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物品会丢失。贝茜的远房亲戚也有着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不把贝茜当成宠物,而是把她看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她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培养自信。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亨利姨姥爷、阿比盖尔姨姥姥、安姨妈给了贝茜自由的成长空间,让贝茜和他们一起参劳动、一起享受劳动成果。在这里,她是一个和长辈们有着同等地位的“家人”,而不是一个需要怜悯的孤儿。公正、民主、平等的教育有着春风化雨的魔力,让这些看似难以养成的习惯和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让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读者感到惊奇,也感到欣慰。
从某种意义上讲,顺应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没有自由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侵略性,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反抗来表示对约束者的憎恨与厌恶。”
在夏山学校、巴学园和可爱的姨姥爷家这三个地方,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孩子们无拘无束,没有人会介意他们只顾玩游戏而忽略学习,孩子们不会担心因为自己摆弄电器而招来别人的阻止,他们也不用因顾虑自己一无所知而羞于尝试。孩子们从小就能得到来自成人足够的宽容与默默的支持时,他们就会形成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一个美好的起点。这样的孩子能与世界更好地融合;他们会在合理的制度之内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臻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他们会在完整的活动过程当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他们会在健全的保护措施之内探索看似危险实则意义无穷的活动,而探索精神正是人类不断前进的车轮。说到探索精神,我想说一说《火箭小子》这本书:和所有孩子一样,六个科尔伍德镇男孩有着强烈的求知慾,一开始他们只能瞎子摸象般用废料来做试验、求数据、改进设计,但他们坚持了下来,最终设计出了精密、複杂、合乎科学原理而非运气使然的火箭模型,荣膺全美科技博览会金牌,助他们走出了贫穷落后的科尔伍德镇。正是探索精神和永不服输的犟劲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言归正传,这些正是这三本书里最打动人心的共同之处,也是每个孩子所嚮往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