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豹山口组

(2020-03-10 13:49:56) 百科

豹山口组

豹山口组是岩石地层名称,由长春地质学院于1960年命名。主要分布在鲁东蓬莱、栖霞等地区。该组青灰色、土黄色、紫色、棕黄色等杂色板岩夹肉红色、灰绿色灰白色(绿泥)大理岩及底砾岩。分为下板岩段、大理岩段和上板岩段。含微古植物等。与下伏粉子山群或胶东(岩)群不整合接触;顶与辅子夼组整合接触。厚845-1213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豹山口组
  • 外文名:Baoshankou Fm
  • 地层单位编码:05-37-0044
  • 地层地质年代:Z
  • 阶代码:Qb
  • 地区代码:22

命名

全国地层委员会所编《中国的前寒武系》一书1962年首次公开使用。 命名剖面位于山东栖霞县豹山口。

沿革

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胶东区测队命名“豹山口板岩组”。1962年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的前寒武系》一书称为“豹山口板岩夹含磷灰岩组”。1967年山东地质局805队一分队在其所测1∶20万蓬莱幅地质图上简称为“豹山口组”。此名沿用至今。

层型

正层型:山东栖霞县寨里于家—陡崖(豹山口组)剖面。

特徵

该组为一套浅变质地层。底部以紫色板岩或数十公分厚之底砾岩覆于胶东群变质岩之上,顶部以青灰色板岩与上覆辅子夼组底部之白色厚层石英岩分界。主要由灰、灰黑、青灰色板岩及杂色大理岩组成,可分三段。下段为厚二十余米的紫色板岩,有时可见厚数十公分的底砾岩;中段为杂色大理岩,以灰白、肉红、灰绿、暗绿色为主;上段主要为青灰、灰黑色板岩,下部夹钙质板岩,上部以炭质板岩为主。本组含锰、磷等矿产,厚800—1200m。与下伏胶东群呈不整合接触。产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densa,L. Aperta ,L. Minor,L. Sp.,Trachysphaeridium simplex等。分布于山东栖霞县寨里于家、候家口、豹山口,福山县东龙夼,以及蓬莱县大辛店以西等地。

备考

编撰者:邢裕盛
作者1:全国地层委员会
年份1:1962
作者2-
年份2-
作者3-
年份3-
系名:新元古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