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属(Panthera)是食肉目猫科下的一属大型动物,豹属Panthera均为大型猫科,有5种:狮Panthera leo、美洲豹(美洲虎)Panthera onca、豹Panthera pardus、虎Panthera tigris、雪豹Panthera uncia。狮分布于非洲热带草原,雄性体长达260厘米,体重200~300千克,颈部有鬃毛,是唯一雌雄两态和群居的猫科动物。美洲豹分布于北美西南部和南美洲,体长150~230厘米,尾长60~90厘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39~160千克,为西半球最大的猫科动物,独居,夜行性,区别于豹的特点是是毛皮的环纹圈中有黑斑点。豹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阿拉伯半岛,有20余亚种,我国有3亚种,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千克。虎分布于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有8~9个亚种,其中3亚种已灭绝,体长140~350厘米,为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因毛皮捕杀,数量稀少。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豹属
- 拉丁学名:Panthera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食肉目
- 亚目:裂脚亚目
- 科:猫科
- 亚科:豹亚科
- 属:豹属
- 种:虎、狮、美洲虎、豹、雪豹
分布範围
豹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阿拉伯半岛,有20余亚种,我国有3亚种,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千克。虎分布于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有8~9个亚种,其中3亚种已灭绝,体长140~350厘米,为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因毛皮捕杀,数量稀少。
虎分布于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老虎对于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它们分布範围极广,从西伯利亚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但是仅限于亚洲。它们具有地域性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範围,而且独居,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的数量。伴随此一事实而来的是,它们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分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而导致它们与人类利益严重的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亚种已经灭绝,其余的六个亚种都被列为濒危或极危。
狮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草原,印度丛林也有少量狮子分布,雄狮颈部有鬃毛,是唯一雌雄两态和群居的猫科动物。
美洲虎(美洲豹)分布于北美西南部和南美洲,体长150~230厘米,尾长60~90厘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39~160千克,为西半球最大的猫科动物,独居,夜行性,区别于豹的特点是是毛皮的环纹圈中有黑斑点。美洲虎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直到20世纪中期,人们在美国西南部直至乌拉圭也发现了美洲虎的蹤影,但主要因为人类的定居,使美洲虎失去了原来三分之二的牺息地。如今,它们生活在墨西哥以南直到阿根廷以北地区,其主要栖息地在亚马逊盆地。
豹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阿拉伯半岛,有20余亚种,我国有3亚种,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千克,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体呈黄或橙黄色,全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钱状的黑环。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能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长长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帮助豹保持平衡,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环境的猫科动物之一。
雪豹体长110~130厘米;尾长90~100厘米,体重一般50~80公斤之间,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昼伏夜出,行动敏捷机警,动作灵活,善于跳跃,在高原山地活动。雪豹是中亚和南亚山地的特产,分部为斑状分布,分布面积广达123万平方公里,跨越中亚的12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在缅甸有分布。
豹属成员除澳大利亚外,几乎各大陆均有分布。
栖息範围
老虎分布于亚洲,从西伯利亚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
猫科

狮子主要栖息于非洲的草原、沙漠等地,此外印度也有少量狮子分布。
美洲虎(美洲豹)生活在墨西哥以南直到阿根廷以北地区,其主要栖息地在亚马逊盆地。
花豹分布在各个地区,数不胜数。
雪豹是中亚和南亚山地的特产,分部为斑状分布,分布面积广达123万平方公里,跨越中亚的12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在缅甸有分布。
虎的亚种分类
亚种 | 分布状况 | 种群状况 | 形态特徵 |
孟加拉虎(指名亚种) Panthera tigris tigris | 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 | 数量最多、野外最常见的亚种,约1300~1500头;我国仅8~12头,存于西藏墨脱县 | 雄性平均体长290厘米,体重260千克 |
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远东虎、东北虎、满洲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朝鲜 | 400~500头;我国仅12~16头,其中吉林7~9头,黑龙江5~7头(2009年统计) | 最大亚种,猫科最重者,雄性体长可达370厘米(其中尾长超过100厘米),平均体重约350千克。皮毛较厚,淡金色,条纹最少 |
华南虎(中国虎、厦门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 江西、广东、湖南、浙江、福建、贵州等省部分地区可能残存 | 最濒危的猫科动物,野外估计少于20~30头或灭绝,我国动物园笼养或野化共70余头 | 体型较小,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
印支虎 Panthera tigris corbetti | 高棉、中国、寮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 1200~1800头;我国仅14~20头,存于云南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2009年统计) | - |
马来虎 Panthera tigris jacksoni | 马来半岛南部 | - | 2004年新命名 |
苏门答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 苏门答腊岛 | 400~500头 | 条纹狭窄,鬍鬚和鬃毛浓密,雄虎尤甚。最小的亚种:雄性平均体长237厘米,重120千克,雌性平均体长200厘米,重100千克 |
爪哇虎 Panthera tigris sondaica |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 1972年灭绝 | - |
裏海虎(波斯虎、高加索虎)Panthera tigris virgata | 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蒙古、哈萨克斯坦、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 1970年代灭绝 | 体型仅次于西伯利亚虎和孟加拉虎。其着名习性是跟随猎物一起迁徙,哈萨克人称其为“路”或“旅行的豹子” |
巴厘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 |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北部 | 1937年灭绝 | 毛髮较短,深橙色,条纹中夹有黑色斑点。曾是最小亚种,雄性体重90~100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