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朱山石刻”。因所在山峰朱山又名“猪山”而得名。
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县城西朱山植物园内,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河北最早的西汉石刻之一,被誉为“中华摩崖石刻鼻祖”。石刻内容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之孙赵王遂与群臣在朱山饮酒应对的情景。
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498-4-001)。该国宝遗蹟已由北京宏大华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 ,并以之为主题建设为朱山植物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猪山石刻
- 出土地点:河北邯郸市永年县
- 馆藏地点:朱山植物园
- 所属年代:西汉
- 别名:朱山石刻,汉朱山群臣上酬石刻
“汉朱山群臣上酬石刻”简称“朱山石刻”,镌刻于永年县吴庄村北朱山顶上的一块天然石面上,和山体相连,是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国赵国大臣为赵王祝寿时所刻。
朱山石刻

石刻长1.5米,宽0.52米,为长条状摩崖石刻,刻字崖面依山倾斜,石刻石面向西,上镌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1行15个小篆体大字,文字长1.2米,宽0.08米。
西汉刻石传世本稀,又以此石为最早。且其字型浑朴古拙,篆书中兼有隶法,堪称秦汉之际篆隶过渡时期的书法代表作品。亦有个别专家认为此石之“赵”系公元4世纪之“后赵”,或系战国时期之“赵国”。
这一石刻最早在清朝道光年间被时任广平府知府的杨兆璜发现并将之公诸于世,其拓片先后被英国、法国、日本等多家博物馆所珍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多书法家和考古学家来此考查研究。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猪山的由来
传说以山顶有猪槽而得名。
道光年间大名知府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载:“永年县西六十里娄山,一名狗山。旁有小阜,俗名猪山,有摩崖石刻隶字一行云:‘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
猪山“又因山石多为红色,也称朱山”,故也叫朱山刻石。
开发保护
邯郸市永年县于2015年已经藉助社会力量启动朱山石刻遗址保护开发工程,计画总投资5亿元,由北京宏大华远投资有限公司与当地发展改革局携手合作,注资组建河北金朱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朱山石刻及其周边包括朱山、娄山(当地百姓俗称猪山和狗山)等2000余亩天然生态进行深度开发,景区命名为朱山植物园。
朱山植物园

建设中的景区,主要由森林童话主题景区、浪漫花海主题景区及户外亲子活动体验区三大景区组成,建设儿童游乐园、花田、山涧溪谷、无公害果蔬种植区、垂钓区、人工湖畔等,尤其是横跨两山之间的玻璃吊桥,为全国第三座玻璃吊桥,跨度达180米,为华北仅有。
建成后的朱山植物园,院内引进种植林木、果木与花草达上千品类,林荫中不经意间会偶遇摩崖石刻,集绿化与休闲一体,汇沧桑与平和于一身,届时将重现朱山石刻两千年前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