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汶川大地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2008年6月17日被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刨出来时,还坚强地活着。
许多市民、网友呼吁,不要把这头猪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并为其取名“猪坚强”。“坚强兄”将会在博物馆快乐度过余生。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这头猪买下来,并给他取了小名“36娃儿”,大名“猪坚强”、“坚强兄”将会在博物馆快乐度过余生。樊建川打算将它一直养到自然死亡。建川博物馆还捐了1万元资助猪主人家恢复生产生活。
2019年4月10日,12岁的汶川地震“猪坚强”在专职饲养员照料下,在四川建川博物馆内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汶川地震近11年过去,“猪坚强”健康状况仍然良好,其12岁的年龄相当于人类80岁高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猪坚强
- 成名原因:汶川地震中被埋36天仍然存活
- 原住址: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
- 现住址:建川博物馆
- 曾获荣誉: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动物
生存之谜
生存奇蹟
彭州市龙门山镇畜牧兽医站兽医潘邦贵,做了10多年兽医。“真不敢相信,因为不管猪有多肥,不吃不喝5天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前日,潘邦贵来到万兴明家为这头猪体检。
猪坚强

检查发现,猪的体质虚弱,需要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潘邦贵注意到,猪的脚已经有点跛了,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畸形。他提醒猪的主人,不能让猪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逐渐恢复。
察看现场后,潘邦贵对这头猪为何能在废墟下存活36天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分析1
神奇的半米空间
猪圈垮塌后,阁楼的木板砸下来,但在离地半米高的地方,被没有倒的砖墙支撑着。潘邦贵估计当时猪可能在地上趴着或躺着,所以它没有明显外伤。而身长超过1米的猪,被压在了半米高的空间。“这半米空间很幸运地保护了它。它在地上趴着,不能走来走去,就没有消耗太多能量,否则可能早就死了。”
猪坚强

分析2
木炭充饥
平常吃食的猪槽,震后一直被砖块掩埋着。猪没有食物。猪阁楼上堆放的木炭撒落一地。从它拉出了炭球以及被救后仍然在吃木炭这一现象可以推断,这头猪在饥饿时吃了不少木炭。木炭没有毒,也没什幺营养,但是可以充饥。在没有一粒米可以吃的情况下,吃木炭减轻了它的饥饿感,让它不至于被饥饿击倒。
分析3
胖子果然经得住熬
震前这头猪重近150公斤,可以说是猪中胖子。都说胖子经得住熬,猪的体重从近150公斤变成了现在可怜的50多公斤,它在消耗自身的能量维持生命啊!
分析4
震后几场救命雨
万兴明家在半山腰,山泉就从房子旁边流过。震后当地下了几场大雨,潘邦贵推测有雨水渗进猪圈,所以猪没有被渴死。
关于猪坚强报导

分析5
坚强的猪猪
这头猪前后体重相差竟约100公斤,瘦身竟达2/3,这些数据非常惊人。“猪也不想死,猪也有对生的渴望,或许这种渴望让它完成了一次难以想像的自我超越。”潘邦贵认为它的“求生意志”而惊讶。平常,这头猪一天吃的水和粮草,就有三、四公斤。很难想像这36天,它是怎样熬过的。
综合这5个方面的因素,这头猪终于在废墟下坚持了36天,直到2008年6月17日被救出。
网友被坚强的猪感动,网友评选08感动中国十大动物——猪坚强夺冠 废墟下存活36天的猪,其命运引起许多市民和网友的关心。
猪坚强近照

很多网友为这头坚强的猪而感动,呼吁留住它的性命。广州的网友说:“这样坚强富有生命力的猪,让它自然终老吧。”昆明的网友表示:“别杀它吧,如有需要,我出钱认养它。”陕西的网友说:“猪界的英雄!这头猪应该留着,好好养起来。”
猪的主人万兴明回忆说,那天把猪救出来的时候,怕它突然见光不适,又用木板盖住。后来女主人给它餵食,他们看到它“流下两行眼泪水”。万兴明和老伴认为它好像通人性,很感动,捨不得杀,但他没能力把猪养下去。
08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坚强猪的颁奖词:八戒,为师对不住你,没想到你比悟空还能承压。你生动地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并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渡过经济寒冬时,争先恐后高举的一面旗帜。
最近生活
2019年,“猪坚强”已经12岁了,猪坚强已经有300多斤了。猪坚强生活在博物馆里,饲养员王福清专门照顾它。最初“猪坚强”每天要吃七顿饭,为了补充营养还吃鱼肝油。
精心照料下,“猪坚强”成长迅速,最胖的时候走路都走不动,体重压得猪蹄都裂开了。于是王福清停止了给它餵饲料,改成了玉米、豆类和白菜萝蔔这样的“健康食品”,还督促它锻鍊,于是它的体重渐渐恢复正常了。
“猪坚强”生活很规律,吃饭、睡觉、散步。
每天下午3点多,王福清来给“猪坚强”餵吃的,一开门,本来还在睡觉的它瞬间就睁开了眼,缓缓站起来,跟在饲养员背后去吃东西。吃完,王福清给它洗个澡,就到了散步时间。
栅栏一打开,它不紧不慢地迈着步伐,沿着每天的路径走着它自己玩够了,就知道自己认路走回窝里呢。
常常会有“冬粉”来探望它,甚至还有国外客人来“求合影”。它也越来越有明星范儿,淡定地接受人们的爱抚,还会在被拍的时候对着最大的一台照相机或者摄像机卖萌。
每年的5月12日,“猪坚强”的老主人万兴明就会来看望它,而“猪坚强”也会表现得很兴奋。
平时“猪坚强”有一些小伙伴,比如流浪的小猫和小狗,但是没有同类陪伴的它还是略显孤单。
创作歌曲
猪坚强之歌歌词
我说我的名字叫坚强
坚强的梦
坚强的爱
坚强地歌唱
在地动山摇的时刻
我以生命展示着顽强
活着啊 活着
活着就有希望
哪怕废墟掩埋
我也顽强地爬向光亮
虽然我是一只小猪
也有弱者的坚强
也有弱者的希望
啊 希望
我说我的名字叫坚强
坚强地活
坚强地走
坚强地向上
在平平淡淡的岁月
我以生命支撑着理想
前进啊 前进
理想就在远方
哪怕吃着粗粮
我也保持着高贵的梦想
虽然我是一只小猪
也有小猪的尊严
小猪的理想
啊 理想
春晚
“猪坚强”的春晚
2009年01月21日晚7点半,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梦想剧场门口“大腕”云集,入口处挤满了手持门票的“影迷”。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由成都草根剧组主办的2009“猪坚强”草根春晚暨草根电影《正点5:34》全球首映礼。晚会导演KOKO一边招呼着“明星”嘉宾和观众,一边得意地说:“全国有好几个民间版本的春晚,我们成都是最早开幕的!”
走绿地毯,还要签大名
虽说是民间春晚,但从入场式到正式演出,每一步都颇有明星“范儿”。从文化宫二楼电梯口到剧场大门,参与演出的演员和剧组邀请的嘉宾都要从一张翠绿的地毯走过。“其他的都是走红地毯,草根们肯定要别出心裁嘛。”KOKO说,这绿地毯一来是显示草根们的与众不同,二来正好体现了他们“草根”的特质,“翠绿翠绿的一片,就是小草们生机勃勃的样子。”
绿地毯的尽头有一面“签名墙”,只见演员和嘉宾在剧组工作人员的组织下,男女搭配,一对对依次入场。“后面这组稍微等一会儿,前面签完名了再走!”草根志愿者喉咙已经有些沙哑,但眼见“签名墙”边签完大名对着无数摄像机、照相机摆着各种POSE的草根演员们,依然满脸喜悦。
门票紧俏,要看需“加凳”
包括演员在内的好几百人之所以能有序入场,还少不了“人肉立柱”和文化宫义务劳动的安保人员,前者站在绿地毯两边,手举绿色缎带,负责将入场区域人工隔离出来,后者则负责挨个儿验票。没有门票的市民还没办法进场,因为演出门票都不出售,而是通过网路赠送和草根的冬粉们主动索取的,只能对号入座,而实在想进场观看的,要等座位坐满,再由工作人员去别的地方“加凳”。
带奖牌
猪坚强"领"金牌
“猪坚强”春晚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节目组在周五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排练。用一句最近很火的话来说,那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欠的只有主角猪坚强的出场了。昨(17)日,草根剧组的18名成员踏上了去建川博物馆的旅程,为的就是给猪坚强拍摄晚会播放的“出场”视频,并代表全国网民为它颁出感动全国十大动物金奖。
昨日上午10点,剧组的18名成员抵达建川博物馆,众人直奔目的地——猪坚强的“豪宅”。
猪坚强就“住”在一个农家院落的房间里,悄悄地推开门,只见这只“名猪”还在墙角里安静地“打瞌睡”。在和它稍稍认识了一番后,现场进入到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猪坚强,我现在代表全国的网友给你颁发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冠军奖。”总导演KOKO代表全国网友向猪坚强授予了金牌,并将金牌戴在了猪坚强的脖子上。没想到,一直落落大方的猪坚强,此刻对着众多镜头,竟也显得有点害羞了起来。
猪坚强领奖照片

除了颁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拍摄于21日进行网路直播“猪坚强”春晚视频——让“猪坚强”冲破“金融危机”的字样。没想到,它不仅大破了“金融危机”,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暴走”着冲出了庭院,让大家追都追不上。
两周岁
迎来新生两周年庆
养了几十年肥猪,“猪坚强”是万兴明夫妇最忘不了的一头。和别人说起“猪坚强”时,木讷的万兴明有些兴奋:“当时发现它还活着,简直不可思议,那幺多天了,大家都说是奇蹟。”当初送走“猪坚强”时,万兴明还哭了。但是一年多来,他也没有去看它。“我们还是想去看它。但是活路忙,我又不识字,找不到路。”刘大会说。他们曾两次去建川博物馆看“猪坚强”。第一次是在“猪坚强”入住建川博物馆后几天,被媒体接去的。万兴明说:“它看上去精神好了很多,有人照顾,安逸得很!”清明节前,老两口再次被媒体接到建川博物馆看“猪坚强”,“它好像还认得我们,看我们来了,还过来一个劲儿蹭,嗅啊嗅的。”
猪坚强的生日party

救它者惊呼:“长肥了!”
17日,建川博物馆为“猪坚强”办了新生两周年庆典。“猪坚强”穿上了新衣服,引来众多游客围观。第一次吃生日蛋糕,它胃口很好,3分钟就吃完了。参与营救“猪坚强”的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见到白白胖胖的“猪坚强”时惊呼:“当时救出来时,它好瘦喔,现在这幺肥了!”
两条腿
两条腿“猪坚强”
在安徽亳州蒙城县王集乡石山村,农民葛新平家里就饲养了一头两条腿的小猪,这头小猪虽然生来就只有两条前腿,但它却可以“行走”。
安徽亳州蒙城 两条腿的猪坚强

农民葛新平是当地的养猪专业户,据他介绍,这头出生于今年7月份的小猪,由于在出生时就没有后腿,平时只能依靠两条前腿行走,就好像技巧运动“拿大顶”一样,十分可爱,也吸引了乡邻们的“眼球”,并被当地民众称为“猪坚强”。
目前,在葛新平的精心饲养下,小猪已有30多公斤,考虑到它没有后腿,前腿支撑力有限,葛新平还对它进行了单独饲养,让它快乐地生活。
在新蔡县化庄乡刘桥村,有一头10个月大、上百斤重的猪,天生只有两条前腿,每天仅凭两条前腿倒立行走。当地村民称它为“猪坚强”。昨日中午,记者在村民王希海家见到了这头“明星猪”。
猪坚强

当时,“猪坚强”正躺在“单身猪舍”里呼呼睡大觉。“每天来看它的人一拨又一拨,它已经习以为常了。”王希海说:“只有用美食,才能‘请’动它。”
王希海说着,抓起两把麦麸子放进塑胶盆中,用开水搅拌后,用木棍敲着盆沿儿。听到敲盆声,“猪坚强”立马坐了起来,用力把身子向上提了几下,两条前腿一用力,整个身体倒立了起来,挪动着两条前腿,走向猪食盆(如图)……
王希海对记者说,今年1月份,他家的母猪生下9只猪崽,其中一只猪崽只有两条前腿,妻子认为是不祥之物,要将其丢弃,被他拦下。他想不管咋说,这也是条生命,让它自生自灭吧。没料到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怪猪崽出生没几天,王希海提着它的尾巴,让它用两条前腿走路。没料到小猪崽很配合,乖乖地行走。后来,他每天提着猪崽的尾巴让它走一会儿,满月时,它已经能娴熟地倒立起身,靠两条前腿支撑着走路了。
讯息传开,人们纷纷前来看稀奇,被小猪崽的顽强生命力所感动。一马戏团的工作人员慕名前来高价购买小猪崽,被王希海婉言拒绝。王希海说:“它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生命不易,应该坚强活下去。掏再多的钱俺也不卖它。”
据驻马店市畜牧局专家介绍,两条腿的猪崽,是受精卵在母体里发育不正常所致,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变异。其出生后能倒立行走,是猪崽生存本能和人为训练的结果。
《猪坚强》励志歌曲
据广智透露,“猪坚强”饿了36天而不死的确是个奇蹟,但网上对博物馆收养它、给它取名等等做法已颇有微辞,“那一阵救人都来不及,一头猪不值得这样小题大做!”金波从网上看到了不少类似言论,身边朋友则认为这是一首口水歌,和他演唱大气的、主旋律似的风格不一样,也许唱出来效果会很怪。只是,金波从拿到曲谱哼了几遍旋律,再看了歌词,觉得曲风诙谐欢快,歌词写得憨态可掬十分传神,渐渐欲罢不能。于是他又找到自己颇为欣赏的歌手广智,最终决定携手演唱这首歌曲。在朋友的一个录音棚,两人仅花了不到3个小时,就录製完成。张云腾又找到一个做动漫的80后朋友,对方日以继夜赶工三天,终于拿出了这个长达3分多钟的flash视频。
克隆猪
小“猪坚强”诞生
在深圳华大基因惠州动物实验基地的白色平房内,六只活泼可爱的克隆“小猪坚强”近日诞生,目前,“小猪坚强”们健康状况良好,华大基因採用先进的手工克隆技术使得年老且没有生育能力的“猪坚强”的生命得以延续。 深圳华大基因15日介绍,两窝“小猪坚强”分别于8月31日、9月2日诞生,产仔共六只。它们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身体健壮,最大的出生体重达1.6kg,六只小猪眉间都遗传了供体“猪坚强”“爸爸”的黑色胎记。
小猪坚强

“5·12”汶川地震后,“猪坚强”在被掩埋的极端环境里存活了36天,创造了汶川地震中的生命奇蹟,象徵了汶川地震中的坚强精神。获救后,“猪坚强”很快恢复了健康。但不幸的是,现年5岁的“猪坚强”地震后完全丧失了生育能力(此处应该不合实际,农村养猪都会在小猪满月后阉割)。
为了延续“猪坚强”的优质遗传基因,2011年2月16日,华大基因对“猪坚强”开展耐受性相关分子机制及健康检查研究,获取其耳组织带回华大基因。科研人员将採集组织培养出成纤维细胞,并採用手工克隆技术将其体细胞进行胚胎克隆,在汶川地震3周年之日即2011年5月12日将克隆胚胎移植入两头健康的代孕母猪受体内。经过110天的体内胚胎髮育,代孕母猪于8月31日成功生产出“猪坚强”的複製个体“小猪坚强”。
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即一个细胞就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
此次克隆“猪坚强”是首次採用老龄猪体细胞克隆获得成功的事例,也是华大基因手工克隆的一次技术突破,同时展现了华大基因在动物克隆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的技术实力。此前,无论是传统克隆还是手工克隆,所採用的体细胞主要是胎儿成纤维细胞,这是首次套用5岁老龄猪体细胞克隆获得成功。
同时,据华大基因科研人员介绍,动物克隆的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针对年老体衰且品质优良配种动物及珍惜濒危动物进行克隆保育,因此攻克老龄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将为动物育种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据科研人员介绍,并非刻意安排于今年5月12日进行“猪坚强”的克隆胚胎移值,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因为克隆胚胎需要在体外培养六天之后才能往代孕母体内进行手术移植。在準备将胚胎转移至代孕母猪体内时才忽然想起当天是汶川地震的三周年祭日。三年前的5月12日“猪坚强”创造了生命的奇蹟,三年后的同一天华大基因先进的克隆技术让“猪坚强”再次创造生命的奇蹟。
据了解,此次项目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华大方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导完成,新希望集团与四川建川博物馆参与合作。
宝兴又见猪坚强
2013年6月5日13:40左右,在震区宝兴县雪山村,施工人员竟从废墟中挖出两只倖存的猪,此时已是震后第45天!但它们的身材瘦成了猪中的“大师兄”了。
变身宠物
汶川地震中奇蹟般存活了36天的“猪坚强”,它的后代变成宠物猪了!在2015年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及生物展上,来自华大基因的宠物猪格外受到欢迎。据悉,华大基因通过破坏细胞生长激素信号通道的方式,从 “猪坚强”身上提取细胞克隆,经过两代的繁殖后,形成了永远只能长到30斤的迷你猪。

它的祖宗“猪坚强”,曾在汶川废墟下活36天。如今,8岁的猪坚强还活着。每天吃饭睡觉散步,可滋润了。
迷你猪昨天正式亮相华大基因展台,现面向市场开始预订,售价为1万元/只,引来不少参观市民围观和询问表示有意愿购买,但目前还未形成付款的正式订单。
在汶川地震被埋36天后得救的一只母猪,被冠以“猪坚强”之名。八年多过去了,猪坚强住在建川博物馆,有专人伺候,每天準点遛弯,搭配保健食品,谨防三高,好好活下去。
近况
2017年3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建川博物馆,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36天后得救的一只母猪,被冠以“猪坚强”之名。八年多过去了,猪坚强住在建川博物馆提供的一室一厅里。“猪坚强”每天上下午都要出门溜达一圈,一般不理人,游客爱和它互动。“猪坚强”的饲料和玉米由一家四川的企业常年提供,猪草则是照料它起居的龚国成老人每天去田地採摘的新鲜草料。“猪坚强”有专人伺候有保健医生看病。虽然年纪渐大,腿脚不便,但每天工作人员都要陪它溜达两次。

2018年9月,挺过汶川地震“猪坚强”再次火了——年初还因为太胖以及腿疾而站不起来的它,不仅站了起来,还恢复了散步。有网友拍下了“猪坚强”散步的视频,直呼“太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