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丰利文园

(2020-03-15 14:08:01) 百科
丰利文园

丰利文园

丰利文园地处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创建于清朝初年,曾经被誉为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而闻名江淮。初为丰利人张祚(康熙二十六年进士)所筑,地处盐河两岸(今丰利国小所在地),后归汪氏。 园内布局如画,楼阁亭台,迴廊曲径,湖石假山,玲珑剔透;处处溪水环绕,林木葱郁,极尽池馆花木三胜,园中建有课子读书堂、念竹廊、紫云白雪馆等多处佳景,曾经被誉为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而闻名江淮。扬州八怪的郑燮、黄慎、罗聘、李方膺等,文学家、性灵派首领袁枚、戏曲作家黄振、史学家刘名芳、李御、冒念祖、诗学理论家冒春荣、吴敬梓之子诗人数学家吴烺、学者王国栋、孙奎、崔彬若,先后成状元的秦大士、胡长龄、进士顾人骥、仲鹤庆、顾駉、史鸣皋等都曾来文园住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除诗词之外,文园于书画,金石戏曲以及工艺美术诸方面都留下了珍贵资料,其文化内涵之丰誉满大江南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丰利文园
  • 所在地: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
  • 创建时间:清朝初年
  • 誉为: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

前世今生

文园原为康熙年间丰利进士张祚的一座别业,后售于安徽盐商汪氏。汪氏第四代汪澹庵为营造一所适于子孙读书的地方,于园内辟课子读书堂,经过精心经营,文园初具规模。园内布局如画,楼阁亭台,迴廊曲径,湖石假山,玲珑剔透;处处溪水环绕,林木葱郁,极尽池馆花木三胜,园中建有课子读书堂、念竹廊、紫云白雪馆、一枝庵、浴月楼、读梅书屋、碧梧深处、桃花潭、凤楼山馆、韵石山房、停云馆、归帆亭等多处佳景。
第五代汪之珩性雅逸,尤喜广交文朋诗友,他与李御、刘文玢、吴合纶、顾駉、黄振号“文园六子”,着有《文园六子诗》、《甲戊春吟》、《文园集》等文集。为使文园具备相当规模,汪之珩斥巨资广聘名工巧匠扩建园林。扩建后的园林姿态优美而线条流畅,碧梧、红桃与绿蕉、洞门、漏窗相掩映,构成一幅幅图画小品,绕园一周,可深得“三五步、走遍江南”之真谛。郑板桥、黄瘿瓢、罗两峰、王竹楼、蒋宗海、刘名芳、李萝村等都曾到此流连觞咏,留下许多可以传诵的诗篇,其文化内涵之丰,不仅名扬两如,而且誉满大江南北。
文园于第六代汪之珩之子汪为霖时达至极盛。汪为霖于嘉庆八年不惜重金请来常州造园名手戈裕良,对文园重新设计修整,并在文园北隅新建了一座“绿净园”。园内设定有凤楼山馆、浴月楼、碧梧深处、韵石山房等多处佳构,其中的“小山泉阁”更是被陈从周推崇备至,誉为古典园林中绝品。而汪为霖的那首《重葺文园》“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也被陈先生多处引用,如今已成为咏园林诗中的名篇了。
汪为霖殁后,其嗣子汪承镛尚能稍继风雅,他对两园没能开拓扩建,但他于道光十年,延请白蒲丹青名手季标绘成《文园十景图》、《绿静园四景图》,并请南通书法家朱英和朱玮题咏:汪承镛亲撰《两园记》一篇,其后十年,将《两园图咏》合刻付梓,他在题记中说:“余家雉水之上,旧有文园,绿净两园,令将各景绘图,乞名流题咏,或赋长篇,或吟短什,为园林生色,亦以志苔岑雅契云。”可见汪承镛对家园不可谓不用心,但后因其常年在山东蓬莱等地任知府,两园鲜人管理,日渐衰落,到了同光年间,仅存断垣残壁,已是荒废莫治,及至近代,又大部毁于战火,旧时盛况,不得复见。如此算来,文园存世180年。
现存留下来的十四页两园图,民间初为南通学者费范九所得并重新装帧。1930年,掘港西方寺僧范成访文园故址,乃与费范九商借斯图重新刊印,由书法大家叶恭绰题签,并与费范九、姚祖诏等人作跋,该图现为南通市图书馆收藏。
园虽废,图尚存,今人聊以自慰。其间汪氏四代的文化活动、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去心摹手追。

丰利文园与扬州八怪

明清时期,江海平原有三大名园,南通顾氏姝媚园,如皋冒氏水绘园,还有一处就是如东丰利的汪氏文园。如今姝媚、水绘二园劫后重缮、丰韵犹存,文园却早已湮没不彰了。而在当时,文园风雅之胜较之二园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园创建于清朝初年,初始仅为小型私家花圃。雍正13年(1735年),徽商汪氏第四代汪澹庵为了营造一所适于子孙读书的处所,斥巨资广聘名工巧匠,扩建园林。园内布局如画,溪流有声,其造型之典雅、结构之精密,在当时园林中翘楚一方。汪澹庵之子汪之珩(字楚白,号璞庄),自幼聪慧好学,酷爱诗文,着有《文园集》、《甲戌春吟》等多种着作,辑刻的《东皋诗存》48卷,列入乾隆御订、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集部存目。汪之珩还广交文朋诗侣,与李御(萝村)、吴合纶(月樵)、刘文玢(樗村)、顾(牧原)、黄振(瘦石),号“文园六子”,终日在园内诗酒唱酬。其时东南名流多会于此,他们流觞兴思,抚琴伴吟,极尽风雅之能事。如皋旧志云:“一时江乾车马,络绎不绝。”在这纷至沓来的一群群人中,有几位特殊的身影颇引人瞩目,他们就是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当时活跃在画坛的艺术革新派,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调和清新狂放的艺术趣味,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就在当时,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位也是享誉甚隆的大师级人物。
首先下榻文园的是黄慎。黄慎,字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曾先后两渡邗水,流寓扬州卖画为生。他是乾隆20年(1755年)来文园的。其实在此前一年,汪之珩先到扬州寻访了他,两人相会,一见如故,黄慎特作诗《汪璞庄过邗上草堂》一首:“东海知名士,相逢白髮年。停舟问秋水,穷巷吟厨烟。……”以记其事,汪见其境遇窘困,初赠出手,便是白银百两。临别,又邀约黄慎中秋佳节到平山聚会,黄慎欣然应允。是年中秋,汪之珩率文园诸子宴集平山堂,瘿瓢老人受到了热情欢迎。席间,宾主坐花载月,分韵作诗,黄慎连夺其冠饮酒数杯。月满中天,余兴犹浓,黄慎酒酣挥毫,即兴作《夜游平山图》卷(现存上海博物馆),博得众人一片喝彩。临别时,汪之珩再邀黄慎古丰一游。次年秋天,时年69岁的黄慎驱车两日,践约来到了慕名已久的文园。汪之珩设宴招待极为热忱,黄慎有诗曰“主人盍簪碧筒饮,何异兰亭修禊初”。对于文园的环境,老人更是讚不绝口:“着述满庭无俗客,通猎千古罗群书”。黄慎在文园一住就是3个月,这是他一生最为快意的时光。他在文园创作了不少传世诗画作品,如为友人王国栋(字殿高、号竹楼,兴化人,郑板桥同窗好友,在文园任教读,寓居文园数十余年)作《王竹楼莓苔小坐图》,并题以七言古诗(现藏上海博物馆);为南通画家丁有煜作工笔坐像图(现藏南通博物院)。在冬至由王国栋陪同去南通拜访李方膺(未遇)、丁有煜,直到来年初春又重游文园,写下了《重过汪璞庄读书堂》等诗。其后不久,黄慎便依依惜别了文园与扬州,于乾隆23年(1758年)买舟南下,归抵福建宁化老家。
接踵而来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他是乾隆25年(1760年)夏从南通赶到丰利的。传说是访其亲戚刘柳村,事实上,他是赶赴文园之约的。无锡市博物馆藏有一幅郑板桥手稿,开句便是:“我住文园,是六月,匆匆赴约。”落款是“客文园题赠汪璞庄观察一首,调寄满江红,乾隆庚辰(即乾隆25年)七月十五日,板桥郑燮草稿”。按此,郑板桥住在文园最少也有1个半月。在文园,他写下了《板桥自序》与《刘柳村册子》这两篇着名的文章,如今都是研究板桥艺术人生的重要文献。良辰美景,文园自然少不了诗酒雅酬,“风雨连绵直到秋,欣逢晴夕共登楼。”“儿女无端笑口开,跪陈瓜果满凉台……”从汪之珩《庚辰七夕同王竹楼郑板桥郭琅亭黄瘦石》这组七言绝句中,可窥一斑。
金农在当时影响最大,被称为八怪之首,他与文园亦有渊缘,他曾在乾隆27年(1762年)8月,为汪之珩作《墨竹图》。其实,在乾隆19年黄慎的《夜游平山图》卷上,金农就曾为之题诗。金农是否到访过文园,不得而知,但他的弟子,也是八怪之一的罗聘(号两峰)却于乾隆29年(1764年)应文园主人之请,来到古丰作画。汪之珩《罗两峰自云前生花之寺僧绘图索题》一诗有云:“莫上翻经般若台,留君暂住海之隈。此时只是真名士,他日相逢合掌来。”扬州博物馆至今还珍藏有罗聘画赠丰利画家陈嵩的一幅《指画唐人诗意图》。罗聘此行还在掘港古镇留下屐齿蹤迹,最着名就是江片石《国清寺同罗两峰吴苍崖夜坐》的那首诗。
李方膺是扬州八怪中的唯一南通人,《丰利镇志》和民间传说都说他曾到过文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资料证实他来过丰利,这可能与他常年寓居金陵借园,去世且早而错过际会有关。但他生平最好的两个朋友袁枚与丁有煜却与文园关係密切。
李鱼单为八怪中最年长者,他肯定是知道文园的,因为王国栋就与其比邻而居,并且二人还常互相唱和,作为奉汪之珩为知恩主人的王国栋,回兴化老家时,怎幺会不说起文园呢?何况还有金农黄慎郑板桥诸人。至于八怪中的汪士慎、高翔以及其他一些画家如华、高凤翰、边寿民等与文园有无交往,尚有待于将来文献资料的挖掘与发现了。
乾隆年间,闻名天下的扬州八怪与海隅古丰的这段翰墨之缘,这不仅是文园的盛事,更是如东文化史上的佳话,乃至在整个江海文化上,也是最为灿烂的篇章。

文物保护

2010年6月12日,丰利文园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昌龙为丰利文园博物馆揭牌。
为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县镇两级和文化部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多年挖掘、整理,并投入近百万元对文园仅存的一座两层小楼进行了修复,闢为丰利文园博物馆。在昨天的开馆仪式上,陈昌龙希望各地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丰富如东人文内涵,打造更多的历史名胜古蹟,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更加繁荣。

文园现状

岁月沧桑,时光推移。丰利汪氏文园,一度名震江淮,文人墨客云集的盛况不复得见,文园仅残存一栋两层破旧的小楼。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2009年由如东县政府出资、县文化局承办,购买了古楼的产权,并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修复后的古楼又重现昔日风采。2010年如东县文广新局多方搜求、徵集与文园相关的史料、文物和名家字画,精心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能反映文园历史变迁的小型博物馆。2010年 6月12日,丰利文园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如东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亮点工程。
丰利文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