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油辣炒小观蚬蛤是一道菜品,属于家常美食。主要原料有小观蚬蛤、紫洋葱等,主要配料有姜、蒜、乾红辣椒,主要通过翻炒的方法製作而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豉油辣炒小观蚬蛤
- 原 料:小观蚬蛤、紫洋葱、姜、蒜
- 蛤蜊的中文名:杂色蛤仔
- 疗效: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
原 料
小观蚬蛤、紫洋葱、姜、蒜、乾红辣椒、香叶、小红辣椒、小葱。
料酒、蒸鱼豉油、白糖。
操 作
1、跑尽泥沙的蚬蛤清洗乾净,彻底沥乾水分。
2、洋葱、生姜切丝,大蒜切片,乾红辣椒和小红辣椒切圈,小葱切碎备用。
3、起油锅,爆香紫洋葱、姜、酸、乾红辣椒、香叶。
4、下入沥乾水分的蚬蛤,迅速平铺开,大火爆炒。
5、部分蛤蜊开口时,烹入料酒和蒸鱼豉油,继续大火翻炒。
6、大部分蛤蜊开口后,添加一点点糖提味,大火翻炒均匀,关火。
7、撒入小红辣椒圈和葱花,兜匀出锅。
营养价值
蛤蜊的中文名叫杂色蛤仔,在青岛附近,它主要产于胶州湾内,栖息在潮间带中、下区以下的泥沙滩海底,以乾潮线以下产量最多。其栖息于泥沙中的深度,一般都不超过自己身体长度的2倍。每逢阴曆的初一、十五,落大潮后人们多去海滩挖掘这一海味来解馋。大量生产则用挖蛤蜊船在深水处采捕。
蛤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胺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蛤蜊味鹹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中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鹹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现在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乾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