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50120人(2003年末)。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杜杉脚。洪(濑)六(都)公路过境。名胜古蹟有宋建灵应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洪梅镇
- 别名:中国水产第一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福建省南安市洪
- 面积:49平方千米
- 方言:闽南语
- 车牌代码:闽C
乡镇概况
洪梅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东邻洛江区马甲镇,西与罗东镇、梅山镇毗邻,南接洪濑镇,北连乐峰镇,距离省道307线4KM,处于南安市整体发展格局的第三层面。全镇人口5万人,面积4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是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
南安市洪梅镇
气候环境
洪梅依山揽翠,四季长春,森林覆盖率达65%,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里处于南亚热带,气候宜人,境内林丰果繁,拥有柑桔、蜜柚、橄榄、芒果、香蕉等一批名优特果蔬产品,久享“水果之乡”的美誉。这里群山钟秀,碧水迤逦,环绕中坐落出千古名剎——灵应寺,幽远清奇,与山水共成一色,兼有倚龙山、水云洞、圣天寺等名胜景致,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科教事业日益进步,成功将洪梅中学创建升格为完中校,结束了洪梅没有完中校的历史。此外大力推行社会办学,充分发动海内外乡贤捐资办学,完成了国小“十配套”的目标任务,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最佳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洪梅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医院1所(世道医院),有主治医师1名,医师6名,医疗配套设施齐全,有生化、B超机、X光机、尿仪等设备。 侨亲历年捐资累计3000余万元,主要乡贤:黄世道、黄书汉、黄和树(菲律宾),黄汉民(马来西亚),黄泰山(印尼),黄振昌、黄书法、黄志雄、黄焕明、黄志坚(香港)等。 供水:饮用水源以机井、山泉为主。供电:35千伏变电站1座。通信:装机总数9500余门,移动通信基站3座。有线:村村通有线电视,用户2700
经济发展
洪梅建镇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年完成GDP1.5亿元,工商税收入库2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37元。全镇有近一半人口外出经商,以水产,建材,加工业为主,分布全中国20多个省市。其中在北京,天津,西安,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经营水产年营业额总和超过100亿。
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国内生产总值1.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7亿元,(其中工业1.06亿元,农业0.71亿元),人均纯收入5478元,工商税收246万元,用电量1260万度(人均年用电252度)。2005年下达的经济指标情况: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5亿元,工商税收260万元,用电量1451万度。
工业企业85家。支柱产业:针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私、鞋业等。工业项目区情况:三梅工业小区,占地300亩,企业15家,主要行业是针织、化工、家私、石材、製鞋、造纸、脚踏车。龙头企业:①逾时代家具有限公司,生产家私,04年纳税26万元,②尚强发织造有限公司,针织加工,04年纳税18万元,③洪梅毛织厂,针织加工,04年纳税17万元,④南安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04年纳税16.5万元(本镇)。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家(逾时代家具有限公司)。
耕地12258亩(人均0.25亩),山地42180亩(人均0.85亩),果园12000亩(人均0.24亩)。名优特农副产品:龙眼、蜜柚、香蕉,农业基础设施:1个小(Ⅰ)型水库、6个小(Ⅱ)型水库、洪梅乾渠12公里、后壠水库左右渠。农业生产基地:200亩以上果场10个,以及新林农业科技示範园,三梅“菜篮子”工程基地,洪梅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霞峰、梅溪甜玉米生产基地。
社会事业
交通运输:村村通水泥路,水泥路面里程80公里,9个行政村(居)通公车。
金融业:至2005年5月,存款:12285万元,贷款:8829万元。
教育事业情况:现在2所中学(其中完中校1所)、11国小、4所幼稚园。2005年在校生6893人。
旅游资源
灵应风景旅游区距离省道307线8KM。主要景点灵应寺始建于五代后唐,距今有千年历史,现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有真身殿、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观音阁、观音广场等景观。1983年3月被南安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泉州市列为重点旅游风景区,2002年4月,灵应森林公园成为南安市首个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3月,灵应风景旅游区通过国家AAA风景旅游区评定。2004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