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是一个汉字,读作hóng,本意是指发大水,引申义是大水,暴涨的水流。该文字在《书·尧典》和《诗·商颂·长发》等文献均有记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洪
- 外文名:HUNG
- 结构:左右结构
- 拼音:hóng
- 五笔输入:iawy
详细释义
【释义】 ①大水;暴涨的水流:洪水|山洪|抗洪抢险。②大:洪大|洪亮|洪福|声如洪钟。
【洪大】 #hóngdà (声音等)大。
〖例句〗浪潮拍打礁石的声音非常洪大,震耳欲聋。
【洪亮】 #hóngliàng 指声音大,响亮。
〖例句〗小明的声音洪亮悦耳,今年我校的迎新春联欢会就是由他主持的。
【洪水】 #hóngshuǐ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
〖例句〗在抗洪抢险过程中,人民子弟兵在洪水中奋不顾身地抢险救灾,维护人民的利益。
【姓氏】如:洪适、洪皓、洪迈、洪秀全(太平天国国姓)、洪金宝等
演变过程

词性变化
洪〈名〉
(形声。从水,从共,共亦声。“水”指“水流”、“河流”;“共”意为“一起”、“一同”、“加总”。“水”与“共”联合起来表示“多条小水流汇合在一起”。本义:发大水)
同本义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宋·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明·陆容《菽园杂记》
河流分道之处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王安石《东江》诗
姓
洪 〈形〉
大。与“小”相对
洪hóng
⒈大:~钟万钧(钧:三十斤)。革命~流。
⒉大水:山~暴发。特大~峰。抗~大军。
洪的书法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洪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6
《唐韵》戸公切《集韵》《正韵》胡公切,音红。《说文》洚水也。《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
又大也。《书·大诰》洪惟我幼沖人。
又水名,在东郡。《水经》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
又泽名。《广舆记》洪泽,在淮安府山阳县界。
又《扬子·方言》石阻河流为洪。《田艺蘅煑泉小品》泽感而山不应,则怒而为洪。《漫叟诗话》滩石湍激其中,深仅可容舟者,谓之洪。
又射洪,县名。《广舆记》潼川州有射洪县。
又州名。《韵会》汉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经注》洪井飞流,悬注无底。
又山名。《广舆记》在福宁州城南。
又《辍耕录》脉以浮而有力为洪。
又姓。《广韵》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
又通作鸿。《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
又《集韵》古巷切,音绛。水名。义同洚水之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