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始建于1980年,兼有工学、理学,集环境、化学、生物诸学科为一体,设有环境工程、套用化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3个本科专业,1个工业分析与检验专科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 简称:环化系
- 创办时间:1980年
- 类别:公立
- 学校类型:理工
- 属性:省属
-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洛阳
-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师资力量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环化系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学历层次深厚、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劲的师资团队。全系现有教授4人;博士16人;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5人,占教职工总数35.2%;硕
士以上学历40人,占教职工总数56.3%;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环化系是全国环境类教材编写的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系狠抓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教研成果显着,有5名教师在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1名获一等奖。有1门课程列入院级精品课程, 6门列入院级网路课程。近三年,全系教师共在国内外各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00篇,主、参编各类专业书籍和教材30余部,完成地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市级成果鉴定及各种奖励30余项,多次荣获学院先进集体及先进党组织称号。

环化系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团体,学生综合素质高,纪律严,班风好,学风浓,发展全面。平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着:曾荣获洛阳理工学院首届学生排球比赛第一名;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洛阳理工学院200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学院学生冬季长跑比赛团体第三。环化系还孕育了一批具有环化特色、在院内外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作为学院知名品牌社团, “环保协会”被国家环保组织授予“优秀调查团队”, “环保协会”“疯狂学联”等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社团”“学院星级社团”“学院十佳社团”称号。
办学特色
环化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在硬体设施方面,全系建设有6000余平方米的独立实验教学楼和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实验室配备有:气相色谱仪(HP5890A)、原子吸收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2000)、红外光谱仪、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等一批大型化学化工仪器设备;生物培养箱、无菌工作檯、高速离心机、污水处理实验装置、大气污染治理实验装置等生物环保实训装备,总价值逾400万元。可开出实验实训项目200余个。环化系在上海、无锡、郑州等地建立了11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于理论联繫实际,环化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位居学院前列。
环化系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与日俱进的步伐全力搞好各项工作、学习,沿着“环化”特色的道路科学发展,为学院的振兴,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地掌握城市和城镇水、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环境保护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质量评价、环保设备设计与套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CAD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开发及生产与污染控制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套用化学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套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能够在化学化工、环境、冶金、轻工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分析测试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套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设备与仪表、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产品分析、现代化学分离技术、环境监测、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
学生毕业后能独立从事化工产品开发、食品检验、环境监测、化工产品分析等工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科学与技术
(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掌握最新生物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製药、食品生物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园林、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套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业分析与检验
(专科,学制三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商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的高级套用型专门人才。凡涉及工业品生产和结构研究的部门都离不开工业分析,工业分析被视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眼睛”,因此本专业也被称为“火眼金睛”专业。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分析、分析仪器、仪器分析、污染物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矿物分析、工业产品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材、化工、矿业、环保等行业和科研部门从事原材料、化学品、工业半成品分析与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
现任领导
总支书记:张少文(负责系党务全面工作)
张少文,博士,教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河南省分析测试学会理事,省色谱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洛阳市新世纪技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分离材料的合成与複杂体系样品的分离分析
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国家及省市级教科研项目 项,获省部级奖2项;出版专着4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曾获“洛阳市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系 主 任:周国强(负责系行政全面工作)周国强,教授。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委员,全国大专环境系列教材编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研究成果:主持、参与完成地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13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主、参编专业书籍8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教科研论文35篇。曾获“洛阳市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系副主任:杨刚宾(分管实验、实训工作)
杨刚宾,博士,教授。1989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工程陶瓷材料的设计与结构最佳化; 材料粉体的湿化学合成。
科研成果:完成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主、参编专业书籍4部。
系副主任:卫应亮(分管教学、科研工作)
卫应亮,博士,副教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方向:电分析化学与电化学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英国牛津大学主编的Electro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3, Vol. 5, 819-824),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作为主要完成人,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3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攻关河南省基础与前沿计画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画;作为主要编着者,参与编写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仪器及维护》。
机构设定
党总支 | |||||||
党总支书记 | 张少文 | 办公室 | DE304室 | ||||
系行政 | |||||||
系主任 | 周国强 | 办公室 | AE403室 | 副主任 | 杨刚宾 | 办公室 | AE503室 |
副主任 | 卫应亮 | 办公室 | AE503室 | 办公室主任 | 范利君 | 办公室 | AS507室 |
教务员 | 孟建辉 | 办公室 | AS507室 | ||||
团总支 | |||||||
团总支书记 | 田洪伟 | 办公室 | AS508室 | ||||
分工会 | |||||||
主席 | 张少文 | 组织兼文体委员 | 田文杰 | ||||
女工兼宣传委员 | 宋霞 |
教师团队
团队分组
环境工程教学团队:
该团队共有专职教师16人。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9人。
基础化学教学团队:
该团队共有专职教师19人,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学历结构:博士3人,硕士10人。
套用化学教学团队:
该团队共有专职教师19人,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9人。
生物技术教学团队:
该团队共有专职教师12人,职称结构:副教授3人,讲师7人;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8人。
师资队伍
教 授 | 周国强 | 张少文 | 杨刚宾 | 徐伏秋 |
环境工程教研室 | ||||
王 锐 | 吴长航 | 刘彩霞 | 任 平 | 田文杰 |
施万胜 | 张建洲 | 刘 琼 | 张 青 | 葛晓燕 |
苏 艳 | 王小庆 | |||
基础化学教研室 | ||||
母小明 | 关润伶 | 张 拦 | 李月红 | 吴春来 |
程绍娟 | 李 娟 | 王万慧 | 王 璐 | 牛巧玲 |
孙雪萍 | 关振民 | 高亚辉 | 彭传云 | 尹国杰 |
套用化学教研室 | ||||
卫应亮 | 王 强 | 宋 霞 | 楚希杰 | 张秋芬 |
陈华军 | 席晓晶 | 原怀保 | 王永刚 | 赵丽红 |
杨双花 | 赵联朝 | |||
生物技术教研室 | ||||
姚 珺 | 薛 冬 | 姬俊华 | 王祖华 | 刘 萍 |
杨瑞先 | 张 珂 | 舒友菊 | 张浩玉 | 赵 野 |
孙卫华 | 万 珊 | 黄向东 | ||
实验中心 | ||||
王 勇 | 李 冬 | 王安亭 | 白晓华 | 郝晓光 |
经建颖 | 王 静 | 潘吉平 | 白俊莉 | 周 嵘 |
科研机构
环境工程研究所
环境工程研究所依託我院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学科的师资力量,利用洛阳的工业、科研、旅游等资源优势,本着学科渗透、学术交叉,技术套用为目标,致力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谘询服务,从而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成员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9人,硕士8人。环境工程与化学系主任周国强教授,任该所所长。该所获发明专利3项, 获省(部)级以上项目奖7项,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3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出版高校各类教材12部。
环境工程研究所有4个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物治理与控制、环境工程设计。
套用化学研究所
套用化学研究所结合我院优势特色学科——材料学科的发展,开展理论和技术性基础研究,主要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设计、製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套用,以建设材料化学工程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为目标,围绕“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材料製备与加工过程”、“发展以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的学术思路,开展创新性套用基础研究。
该所现有成员39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8人,博士7名,硕士17人。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党总支书记张少文教授,任该所所长。该所在中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97篇,其中,SCI、EI收录69篇;获省(部)以上科研成果鉴定24项,其中获奖14项;出版本专业着作教材31部。
该研究所有:材料化学、精细化工和分析测试技术等3个研究方向。
套用化学研究所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学科渗透、学术交叉,紧盯学科发展的潮流,以技术套用为目标,服务学院发展,扎实做好学科建设,使套用化学在豫西乃至河南占据一席之地。
地图信息
地址:关林街道王城大道90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