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始自1975年,与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称之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创始人是当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和自由撰稿人鲁斯·巴切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创始年份:1975年
- 创始人:查理·卓别林和人鲁斯·巴切勒
- 协会成员:53人
基本介绍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始自1975年,与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称之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创始人是当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和自由撰稿人鲁斯·巴切勒。该协会拥有53名会员,涵盖洛城当地报纸、杂誌、电台、电视频道的有名影评人,是所有影评人协会中会员成分最广泛的。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从来不像纽约同行们一样标榜品味,该奖根本无惧于选择那些票房巨片,同时也愿意肯定那些艺术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评奖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成员还积极参与电影相关事物当中。在过去三十多年来,该协会曾资助和举办了很多电影界的盛事,并捐赠了不少基金给洛城的电影机构,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电影资料保护的项目。
历届回顾
历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回顾 | |||
---|---|---|---|
第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7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0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7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1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0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7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2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0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7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3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40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4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4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获奖名单
1975年第01届
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炎热的下午》
最佳外语片:《现在我的爱》
1976年第02届
最佳影片:《洛奇》《电视台风云》
最佳外语片:《面对面》
1977年第03届
最佳影片:《星球大战 1 :新希望》
最佳外语片:《朦胧的欲望》
1978年第04届
最佳影片:《返乡》
最佳外语片:《罗莎夫人》
1979年第05届
最佳影片:《克莱姆夫妇》
最佳外语片:《青葱岁月》
1980年第06届
最佳影片:《愤怒的公牛》
最佳外语片:《铁皮鼓》
1981年第07届
最佳影片:《大西洋城》
最佳外语片:《街童》
1982年第08届
最佳影片:《E.T.外星人》
最佳外语片:《冲锋飞车队 2》
1983年第09届
最佳影片:《母女情深》
最佳外语片:《芬妮与亚力山大》
1984年第10届
最佳影片:《莫扎特传》
最佳外语片:《第四个男人》
1985年第11届
最佳影片: 《巴西》
最佳外语片:《乱》《烽火人间》
1986年第12届
最佳影片:《汉娜姐妹》
最佳外语片:《流浪女》
1987年第13届
最佳影片:《希望与荣耀》
最佳外语片:《孩子们,再见》
1988年第14届
最佳影片:《小杜瑞特》
1989年第15届
最佳影片:《为所应为》
1990年第16届
最佳影片:《盗亦有道》
1991年第17届
最佳影片:《一代情枭毕斯》
1992年第18届
最佳影片:《杀无赦》
1993年第19届
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1994年第20届
最佳影片:《低俗小说》
1995年第21届
最佳影片:《离开拉斯维加斯》
1996年第22届
最佳影片:《秘密与谎言》
1997年第23届
最佳影片:《洛城机密》
1998年第24届
最佳影片:《拯救大兵瑞恩》
1999年第25届
最佳影片:《局内人》
2000年第26届
最佳影片:《卧虎藏龙》
2001年第27届
最佳影片:《不伦之恋》
2002年第28届
最佳影片:《关于施密特》
2008年第34届
最佳影片:《机器人瓦力》WALL·E,迪斯尼
第二名:《蝙蝠侠6:暗夜骑士》
最佳导演:丹尼·鲍尔《贫民富翁》
第二名: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6:暗夜骑士》
最佳男主角:西恩·潘《缪克传》
第二名:米基·洛克《摔跤手》
最佳女主角:萨莉·霍金斯《无忧无虑》
第二名:梅丽莎·里奥《冰冻之河》
最佳男配角:希斯·莱杰《蝙蝠侠6:暗夜骑士》
第二名:艾迪·玛尔森《无忧无虑》
最佳女配角:佩内洛普·克鲁兹《輓歌》《午夜巴塞罗纳》
第二名:维欧拉·戴维斯《虐童疑云》
最佳编剧:迈克·李《无忧无虑》
第二名:查理·考夫曼《解构纽约》
最佳新人导演:斯蒂夫·迈奎恩《饥饿》
最佳外语片:贾樟柯《三峡好人》中国
第二名:《墙壁之间》法国
最佳卡通片:《与巴什共舞》索尼经典
最佳纪录片:《走钢索的人》木兰
第二名:《与巴什共舞》索尼经典
最佳摄影:余力为《三峡好人》
第二名:《贫民富翁》
最佳艺术指导:《解构纽约》
第二名:《蝙蝠侠6:暗夜骑士》
最佳配乐:《贫民富翁》
第二名:《返老还童》
“道格拉斯·爱德华”独立/实验电影奖:《铸就光芒》、《RR》
2009年第35届
最佳影片:《拆弹部队》
第二名:《悬而未决》
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
第二名:麦可·哈尼特《白色丝带》
最佳女主角:尤兰德·莫洛《史蒂芬妮》
第二名:卡瑞·穆里根《成长教育》
最佳男主角:杰夫·布里奇斯《疯狂的心》
第二名:科林·费斯《单身男人》
最佳女配角:莫妮克《真爱》
第二名:安娜·肯德里克《悬而未决》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的混蛋》
第二名:彼得·卡帕迪《通灵人士》
最佳剧本:《悬而未决》
第二名:《通灵人士》
最佳卡通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第二名:《飞屋环游记》
最佳外语片:《夏日时光》
第二名:《白色丝带》
最佳摄影: 《白色丝带》
第二名:《拆弹部队》
最佳音乐: 《疯狂的心》
第二名:《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最佳製片: 《第九区》
第二名:《阿凡达》
最佳纪录片: 《安吉尼斯海滩》、《小海湾》(并列)
道格拉斯·爱德华奖:《安克雷奇》
2010年第36届
最佳影片:《社交网站》
第二名:《卡洛斯》
最佳导演(并列):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卡洛斯》、大卫·芬奇《社交网站》
最佳男主角:科林·费斯《国王的演讲》
第二名:埃德加·拉米雷兹《卡洛斯》
最佳女主角:金惠子《母亲》(韩国)
第二名:詹妮弗·劳伦斯《冬天的骨头》
最佳男配角:尼尔斯·阿莱斯楚普《预言者》
第二名:杰弗里·拉什《国王的演讲》
最佳女配角:杰基·韦佛《动物王国》
第二名:奥利维亚·威廉士《捉刀手》
最佳剧本:艾伦·索金《社交网站》
第二名:大卫·塞德勒《国王的演讲》
最佳外语片:《卡洛斯》(法国)
第二名:《母亲》(韩国)
最佳卡通片:《玩具总动员》
第二名:《魔术师》
最佳纪录片:《归途列车》
第二名:《画廊外的天赋》
最佳摄影:马修·利巴提克《黑天鹅》
第二名:罗杰·狄金斯《大地惊雷》
最佳作曲(并列):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捉刀手》、特伦特·雷泽纳/阿提喀斯·罗斯《社交网站》
最佳艺术指导:《盗梦空间》(影评)
第二名:《国王的演讲》
新生代奖:《微型家具》
独立试验电影奖:《电影社会主义》
电影遗产奖:修复电影《大都会》
事业成就奖:Paul Mazursky
2011年第37届
最佳影片:《后人》
第二名:《生命之树》
最佳导演:特伦斯·马立克《生命之树》
第二名:马丁·西科塞斯《雨果》
最佳男主角:麦可·法斯宾德《谈心疗法》、《简爱》、《羞耻》、《X战警:第一课》
第二名:麦可·沙南《寻求庇护》
最佳女主角:尹静姬《诗》
第二名:克丽斯汀·邓斯特《忧郁症》
最佳女配角:杰西卡·查斯坦《科里奥兰纳斯》、《罪孽》、《帮助》、《寻求庇护》、《德州杀场》、《生命之树》
第二名:珍妮特·麦蒂尔《阿尔伯特·诺比兹》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夫·普鲁默《初学者》
第二名:帕顿·奥斯瓦特《脱线女王》
最佳电影剧本:《分离》
最佳电影音乐:《汉娜》
第二名:《亡命驾驶》
最佳艺术指导:《雨果》
第二名:《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最佳摄影:《生命之树》
最佳纪录片:《被梦遗忘的洞穴》
最佳动画电影:《兰戈》
最佳外语片:《南京!南京!》(中国)
第二名:《分离》
2012年第38届
最佳影片:《爱》
(第二名:《大师》 )
最佳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大师》
(第二名: 凯瑟琳·毕格罗《刺杀宾·拉登》)
最佳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第二名: 艾曼纽·丽娃《爱》)
最佳男主角:`乔奎因·菲尼克斯《大师》
(第二名: 丹尼斯·拉维特《神圣车行》
最佳男配角: 达维特·亨利《南国野兽》
(第二名: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被解放的迪亚哥》)
最佳女配角: 艾米·亚当斯《大师》
(第二名:安妮·海瑟威《黑暗骑士崛起》/ 《悲惨世界》)
最佳剪辑:《刺杀宾·拉登》
(第二名:《逃离德黑兰》)
最佳摄影:《007之大破天幕杀机》
(第二名:《大师》 )
最佳电影音乐:《南国野兽》
(第二名:《大师》)
最佳电影剧本:《逃离德黑兰》
(第二名:《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最佳艺术设计:《大师》
(第二名:《月升王国》)
最佳卡通片: 《科学怪狗》
(第二名:《美丽的一天》)
最佳纪录片:《守门人》
(第二名:《寻找小糖人》)
最佳外语片:《神圣车行》
2013年第39届
最佳影片(并列):《地心引力》、《她》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第二名 斯派克·琼斯《她》
最佳男主角:布鲁斯·邓恩《内布拉斯加》
第二名 切瓦特·埃加福特《为奴十二年》
最佳女主角(并列):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阿黛尔的生活》、凯特·布兰切特《蓝色茉莉》
最佳男配角(并列):詹姆斯·弗兰科《春假》、杰拉德·莱托《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女配角:卢皮塔·尼永奥《为奴十二年》
第二名 朱恩·斯奎布《内布拉斯加》
最佳剧本:理察·林克莱特、朱丽·德尔比、伊桑·霍克《午夜之前》
第二名 斯派克·琼斯《她》
最佳动画:《艾特熊与赛娜鼠》
第二名《起风了》
最佳纪录片:《我们讲述的故事》
第二名 《杀戮演绎》
最佳外语长片:《阿黛尔的生活》
第二名 《绝美之城》
最佳配乐:本恩·本内特《醉乡民谣》
最佳摄像:艾曼纽尔·卢贝兹基《地心引力》
最佳剪辑:阿方索·卡隆、马克·桑格《地心引力》
最佳艺术指导:K.K.巴莱特《她》
2014年第40届
最佳影片:《少年时代》
第二名:《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佳导演:理察·林克莱特《少年时代》
第二名: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佳男主角:汤姆·哈迪《洛克》
麦可·基顿《鸟人》
最佳女主角:帕特丽夏·阿奎特《少年时代》
朱丽安·摩尔《依然爱丽丝》
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爆裂鼓手》
爱德华·诺顿《鸟人》
最佳女配角:阿伽塔·库雷斯扎《艾达》
雷妮·罗素《夜行者》
最佳外语片:《艾达》
《冬眠》
最佳剧本:《布达佩斯大饭店》
《鸟人》
最佳纪录片:《第四公民》
《生活本身》
最佳摄影:《鸟人》
《透纳先生》
最佳卡通片:《辉夜姬物语》
《乐高大电影》
最佳电影音乐(并列):《性本恶》
《皮囊之下》
最佳艺术指导:《布达佩斯大饭店》
《雪国列车》
最佳剪辑:《少年时代》
《布达佩斯大饭店》
2015年第41届
最佳影片:《聚焦》
第二名:《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
最佳导演:乔治·米勒《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
第二名:托德·海因斯《卡萝尔》
最佳女主角:夏洛特·兰普林《四十五周年》
第二名:西尔莎·罗南《布鲁克林》
最佳男主角:麦可·法斯宾德《贾伯斯》
第二名:格扎·罗格《索尔之子》
最佳女配角:艾丽西亚·维坎德《机械姬》
第二名:克丽斯汀·斯图尔特《锡尔斯玛利亚》
最佳男配角:麦可·沙南《我想有个家》
第二名:马克·雷兰斯《间谍之桥》
最佳剧本:《聚焦》
第二名:《失常》
最佳摄影:《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
第二名:《卡萝尔》
最佳剪辑:《大空头》
第二名:《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
最佳外语片:《索尔之子》
第二名:《聋哑部落》
最佳卡通片:《失常》
第二名:《头脑特工队》
最佳纪录片:《艾米》
第二名:《沉默之像》
最佳原创音乐:《失常》、《卡萝尔》
第二名:《八恶人》
最佳艺术指导:《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
终身成就奖:安妮·科特斯(电影剪辑师)
2016年第42届
最佳影片
《月光男孩》
第二名:《爱乐之城》
最佳导演
巴里·詹金斯《月光男孩》
第二名:达米恩·凯泽尔《爱乐之城》
最佳女主角
伊莎贝尔·于佩尔《她》/《将来的事》
第二名:丽贝卡·豪尔《克里斯》
最佳男主角
亚当·德赖弗《帕特森》
第二名:凯西·阿弗来克《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女配角
莉莉·格莱斯顿《某种女人》
第二名:米歇尔·威廉士《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男配角
马赫莎拉哈什巴兹·阿里《月光男孩》
第二名:埃西·奥嘉塔《沉默》
最佳卡通片
《你的名字》
第二名:《红海龟》
最佳剧本
《龙虾》
第二名:《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纪录片
《我不是你的黑鬼》
第二名:《辛普森:美国製造》
最佳外语片
《小姐》
第二名:《托尼·厄德曼》
最佳剪辑
《辛普森:美国製造》
第二名:《爱乐之城》
最佳美术设计
《小姐》
第二名:《爱乐之城》
最佳电影音乐
《爱乐之城》
第二名:《第一夫人》
最佳摄影
《月光男孩》
第二名:《爱乐之城》
2017年第43届
最佳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第二:《佛罗里达乐园》
最佳导演(并列):吉尔莫·德尔·托罗《水之形》、卢卡·圭达尼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最佳男主角:提莫西·查拉梅《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第二:詹姆斯·弗兰科《灾难艺术家》
最佳女主角:莎莉·霍金斯《水之形》
第二:弗朗西丝·麦克道曼《三块广告牌》
最佳男配角:威廉·达弗《佛罗里达乐园》
第二:山姆·洛克威尔《三块广告牌》
最佳女配角:劳里·梅特卡夫《伯德小姐》
第二:Mary J。 Blige《泥土之界》
最佳外语片(并列):《每分钟120击》《无爱可诉》
最佳动画:《养家之人》
第二:《寻梦环游记》
最佳剧本:乔丹·皮尔《逃出绝命镇》
第二: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
最佳纪录片/非虚构电影:《脸庞,村庄》
第二:《Jane》
最佳剪辑:Lee Smith《敦刻尔克》
第二:Tatiana S。 Riegel《我,托尼娅》
最佳艺术指导:Dennis Gassner《银翼杀手2049》
第二:Paul D。 Austerberry《水之形》
最佳配乐:Jonny Greenwood《霓裳魅影》
第二: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水之形》
最佳摄影:达恩·劳斯特森《水之形》
第二:罗杰·迪金斯《银翼杀手2049》
新世代奖:格蕾塔·葛韦格
道格拉斯·爱德华兹奖(颁给实验性电影):李·安妮·施密特《Purge This Land》
2018年第44届
最佳影片:
《罗马》
第二名:《燃烧》
最佳导演:
德布拉·格兰尼克《不留痕迹》
第二名:阿方索·卡隆《罗马》
最佳男主角:
伊桑·霍克《第一归正会》
第二名:本·福斯特
最佳女主角:
奥利维娅·科尔曼《宠儿》
第二名:托妮·科莱特《遗传厄运》
最佳男配角:
史蒂文·元《燃烧》
第二名:休·格兰特《帕丁顿熊2》
最佳女配角:
雷吉娜·金《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第二名:伊莉莎白·德比茨基《寡妇特工》
最佳剧本:
妮可·哈罗芬瑟、杰夫·惠蒂《你能原谅我吗?》
第二名:德博拉·戴维斯、托尼·麦克纳马拉《宠儿》
最佳外语片:
《燃烧》,《小偷家族》(并列)
最佳纪录片:
《逃避者》
第二名:《滑板少年》
最佳卡通片:
《蜘蛛侠:平行宇宙》
第二名:《超人总动员2》
最佳摄影:
阿方索·卡隆《罗马》
第二名:詹姆斯·拉克斯顿《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最佳剪辑:
约书亚·奥特曼、刘冰《滑板少年》
第二名:阿方索·卡隆、亚当·高夫《罗马》
最佳音乐/配乐:
尼古拉斯·布里特尔《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第二名:贾斯汀·赫维兹《登月第一人》
最佳艺术指导:
汉娜·贝希勒《黑豹》
第二名:菲欧娜·克罗比《宠儿》
终身成就奖:宫崎骏
新生代奖:赵婷
特别奖:《风的另一边》
华语电影获奖
1992年第18届最佳摄影:赵非《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3年第19届最佳外语片:陈凯歌《霸王别姬》
1994年第20届最佳外语片:张艺谋《活着》
1995年第21届最佳摄影:吕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2000年第26届最佳影片:李安《卧虎藏龙》
2000年第26届最佳外语片:杨德昌《一一》
2000年第26届最佳摄影:鲍德熹《卧虎藏龙》
2000年第26届最佳配乐:谭盾《卧虎藏龙》
2000年第26届最佳美术:叶锦添《卧虎藏龙》
2004年第30届最佳外语片:张艺谋《十面埋伏》
2005年第31届最佳影片:李安《断臂山》
2005年第31届最佳导演:李安《断臂山》
2005年第31届最佳美术:张叔平《2046》
2008年第34届最佳外语片:贾樟柯《三峡好人》
2008年第34届最佳摄影:余力为《三峡好人》
2010年第36届最佳纪录片:范立欣《归途列车》
2011年第37届最佳外语片: 陆川《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