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汉字和汉语注音符号拼式较长和拼式不一的问题,使之具有一音节一字长的特点,本人在注音符号的基础上,创製了一套系统的、兼容的、简捷的、方块型的、满足未来汉语计算机语言需要的表音符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注音字
- 外文名:Phonetic words
- 特点:方块型的、满足未来汉语
- 实质:创製了一套系统的
注音原则
1. 沿用现行注音符号;仅创製一个介母符号L(音“五”, 注音符号“ㄩ”的起笔),其余注音符号基本不变。
2. 坚持介母随声和声介耦合原则;所谓介母随声,就是介母作为声母的一部分,相当于声尾部分;所谓声介耦合,就是介母在符形上与声母紧密结合在一起。即:声母与介母“丨”结合,介母“丨”紧贴在声母后,声部符形就像“引”字;声母与介母“L”结合,介母“L”紧贴在声母前,声部符形就像“兦”字;声母与介母“ㄩ”结合,介母“ㄩ”紧贴在声母下,声部符形就像“函”字。
3. 坚持声韵二分和声左韵右原则;就是声部(也称广义声母,下同)在左,韵部(也称狭义韵母,下同)在右,各占半方位置,总体构成一个注音字。
4. 坚持调号在韵部右上角标注原则;指将调号与韵母结合,统一标注在韵部的右上角。
5. 坚持汉语字母方块型原则。指一个注音字母占有一个方格位置,总体呈方块型。
声母表
(55个)
ㄧi | ㄨu | ㄩv | |
ㄅb | ㄅㄧbi | ㄅㄨbu | |
ㄆp | ㄆㄧpi | ㄆㄨpu | |
ㄇm | ㄇㄧmi | ㄇㄨmu | |
ㄈf | ㄈㄨfu | ||
ㄉd | ㄉㄧdi | ㄉㄨdu | |
ㄊt | ㄊㄧti | ㄊㄨtu | |
ㄋn | ㄋㄧni | ㄋㄨnu | ㄋㄩnv |
ㄌl | ㄌㄧli | ㄌㄨlu | ㄌㄩlv |
ㄍg | ㄍㄨgu | ||
ㄎk | ㄎㄨku | ||
ㄏh | ㄏㄨhu | ||
ㄐㄧji | ㄐㄩjv | ||
ㄑㄧqi | ㄑㄩqv | ||
ㄒㄧxi | ㄒㄩxv | ||
ㄓzh | ㄓㄨzhu | ||
ㄔch | ㄔㄨchu | ||
ㄕsh | ㄕㄨshu | ||
ㄖr | ㄖㄨru | ||
ㄗz | ㄗㄨzu | ||
ㄘc | ㄘㄨcu | ||
ㄙs | ㄙㄨsu | ||
’(空声母) |
韵母表
(70个)
阴平 调 | 阳平 调ˊ | 上声 调ˇ | 去声 调‵ | 轻声 调· | 阴平 调 | 阳平 调ˊ | 上声 调ˇ | 去声 调‵ | 轻声 调· |
ㄚa | ㄚˊ | ㄚˇ | ㄚ‵ | ㄚ· | ㄜe | ㄜˊ | ㄜˇ | ㄜ‵ | ㄜ· |
ㄞai | ㄞˊ | ㄞˇ | ㄞ‵ | ㄞ· | ㄟei | ㄟˊ | ㄟˇ | ㄟ‵ | ㄟ· |
ㄢan | ㄢˊ | ㄢˇ | ㄢ‵ | ㄢ· | ㄣen | ㄣˊ | ㄣˇ | ㄣ‵ | ㄣ· |
ㄤang | ㄤˊ | ㄤˇ | ㄤ‵ | ㄤ· | ㄥeng | ㄥˊ | ㄥˇ | ㄥ‵ | ㄥ· |
ㄠao | ㄠˊ | ㄠˇ | ㄠ‵ | ㄠ· | ㄡou | ㄡˊ | ㄡˇ | ㄡ‵ | ㄡ· |
ㄛo | ㄛˊ | ㄛˇ | ㄛ‵ | ㄛ· | ㄝe | ㄝˊ | ㄝˇ | ㄝ‵ | ㄝ· |
ㄦer | ㄦˊ | ㄦˇ | ㄦ‵ | ㄦ· | 〇 | 〇ˊ | 〇ˇ | 〇‵ | 〇· |
注释
1.第二、三、四列声母也称声介合母,为了拼式统一,在书写时统一占半格或一格,分别形似于“引”、“兦”、“函”字。
2.【〇】作为注音字母,指空韵母。
3.阴平调号不标。
(设计人:刘学中 设计时间: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