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是200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维合。
基本介绍
- 书名: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 作者:张维合
- ISBN:10位[7122 0100 23]13位[9787 1220 1002 5]
- 定价:¥38.00元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9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特点是所选模具结构先进齐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配有大量的模具结构实例,是一本能较真实反映中国模具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注塑模具发展水平的教材。书中语言简洁,表格和公式等技术资料翔实,并附有很多实用性强的模具设计经验数据和资料。书中图例丰富,尤其是配有大量立体图,使模具结构更加形象具体,简明易懂。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其中:
上篇为基础篇,详细介绍了与注塑模设计相关的塑胶知识、塑胶製品结构知识和注塑成型与注射机知识。
中篇为模具结构篇,详细介绍了注塑模八大组成部分的设计内容、设计要点,以及快速发展的热流道模设计。
下篇为实战篇,主要介绍注塑模的设计步骤、设计内容、设计实例,模具钢材选用,塑胶製品次品分析与对策,注塑模精密成型技术等。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中模具设计的步骤依次展开的,其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接受,二是希望学生学完后能做到零距离就业。
本书适合于大、中专院校模具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也适合欲从事模具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上篇基础篇
第1章塑胶及其性能
1.1塑胶的概念
1.1.1塑胶的成分
1.1.2塑胶的来源
1.1.3塑胶的分类
1.2塑胶的特性
1.2.1塑胶的优点
1.2.2塑胶的缺点
1.3塑胶的成型方法
1.3.1热塑性塑胶的成型方法
1.3.2热固性塑胶的成型方法
1.4热塑性塑胶的性能
1.4.1收缩性
1.4.2流动性
1.4.3结晶性
1.4.4热敏性
1.4.5水敏性
1.4.6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1.4.7应力开裂
1.4.8吸湿性
1.4.9降解
1.4.10玻璃化温度
1.4.11流长比和型腔压力
1.5热塑性塑胶的高性能化
1.5.1共聚合
1.5.2合金化
1.5.3複合化
複习与思考
第2章常用塑胶特性与套用
2.1常用塑胶特性、成型条件、对模具要求及用途
2.1.1聚苯乙烯
2.1.2改性聚苯乙烯
2.1.3ABS
2.1.4MBS
2.1.5PE
2.1.6聚丙烯
2.1.7聚醯胺
2.1.8聚氯乙烯
2.1.9聚碳酸酯
2.1.10聚甲醛
2.1.11聚甲基丙烯酸酯
2.1.12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2.1.13丙烯腈一苯乙烯共聚物
2.1.14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
2.2热塑性增强塑胶
2.2.1成型工艺特点
2.2.2成型注意事项
2.2.3对模具设计的要求
2.3透明塑胶
2.4常用塑胶的鉴别
2.4.1外观鉴别方法
2.4.2密度鉴别法
2.4.3燃烧特性鉴别法
2.4.4几点说明
複习与思考
第3章塑胶製品设计
3.1塑胶製品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3.1.1力求使製品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3.1.2壁厚均匀
3.1.3保证强度和刚度
3.1.4装配间隙合理
3.1.5其他原则
3.2製品的尺寸与精度
3.2.1製品的尺寸
3.2.2製品的精度
3.2.3製品的表面质量
3.3塑胶製品的常见结构设计
3.3.1脱模斜度
3.3.2塑胶製品外形及壁厚
3.3.3圆角
3.3.4加强筋
3.3.5凸起
3.3.6孔的设计
3.3.7成型螺纹设计
3.3.8螺丝柱的设计
339嵌件设计46
3310塑胶製品上的标记符号46
3311搭扣的设计48
複习与思考50
第4章注射机与模具51
41注射机的基本结构及规格51
411注射机分类51
412注射机的基本结构52
413注射机的规格和技术参数52
42注塑工艺过程52
421成型前的準备53
422注塑前需了解的塑胶性能53
423注塑过程53
424注射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54
425塑胶製品的后处理54
43模具在注射机上的安装形式54
44注射机的选用55
441根据最大注射量选用55
442根据最大锁模力选用55
443根据注射机安装部分的相关尺寸
选用55
444根据开模行程来选用56
45注塑工艺条件57
451温度57
452压力57
453成型周期58
複习与思考58
中篇结构篇
第5章注塑模概述59
51注塑模的概念59
52注塑模的分类59
521二板模60
522三板模60
523热流道模60
524二板模和三板模的主要区别61
53注塑模的基本组成62
531成型零件62
532排气系统63
533结构件63
534侧向抽芯机构63
535浇注系统64
536温度调节系统64
537脱模系统65
538导向定位系统65
54注塑模设计思路65
複习与思考66
第6章注塑模成型零件设计67
61概述67
611成型零件的概念67
612成型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68
613成型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68
62型腔数量的确定68
621确定型腔数量的方法68
622确定型腔数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69
63确定製品分型线和模具分型面69
631製品分型线和模具分型面关係69
632模具分型面的进一步定义71
633分型面的设计要点71
634分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73
64内模镶件外形尺寸的设计76
641製品排位的一般原则77
642确定内模镶件外形尺寸79
643内模镶件配合尺寸与公差81
644内模镶件型芯、型腔尺寸的计算82
645脱模斜度83
646内模镶件的型腔表面粗糙度83
65凹模的设计84
651基本结构84
652几种典型的镶拼结构84
66凸模的设计85
661基本结构85
662几种典型结构镶拼方式86
67镶件的紧固和防转90
671镶件的紧固90
672镶件的防转92
複习与思考93
第7章注塑模排气系统设计94
71概述94
711排气系统的概念及重要性94
712模具中气体的来源94
72注塑模困气的位置及不良后果94
721模具中容易困气的位置94
722型腔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的后果94
73注塑模的排气方式95
731流道排气95
732分型面排气96
733镶件配合面及侧向抽芯结构排气96
734加排气桿97
735推桿(或推管)与动模镶件的
配合面97
736在困气处加冷料井98
737增加圆形凸起98
738透气钢排气98
74型腔排气系统设计要点99
741排气槽的位置和方向99
742排气槽深度C99
743排气槽长度A和宽度B100
744排气槽数量100
745排气槽的清理100
75排气槽设计实例100
76型腔的进气装置设计101
複习与思考101
第8章注塑模结构件的设计102
81概述102
82模架的设计102
821模架分类102
822模架规格104
823模架的选用104
824定模板和动模板开框尺寸的
设计107
825定模板和动模板大小的设计108
826方铁的设计111
827无框模具112
83提高模具强度的措施112
831加强模架的整体强度112
832增加镶件强度113
84三板模定距分型机构的设计114
841三板模的开模顺序114
842三板模的开模距离115
843定距分型机构的种类115
844动定模A、B板的开闭器117
85弹簧117
851弹簧的作用和类型117
852黑色圆弹簧118
853矩形弹簧118
86浇口套的设计120
861浇口套的作用120
862浇口套分类120
87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121
871撑柱的设计121
872模架板吊环螺丝孔的规定122
873定位圈122
874顶棍孔123
875限位钉123
876紧固螺钉123
複习与思考125
第9章注塑模侧向分型机构与抽芯机构
设计126
91概述126
911什幺是侧向抽芯机构?126
912什幺情况下要用侧向分型与抽芯
机构?127
92侧向分型机构与抽芯机构的分类127
93滑块+斜导柱的侧向抽芯机构128
931斜导柱外侧抽芯机构128
932斜导柱+滑块内侧抽芯机构139
933侧抽芯(滑块)上加推桿139
94滑块+弯销侧抽芯机构139
941基本结构139
942设计要点140
943使用场合140
95滑块+T形块侧抽芯机构141
951基本结构141
952工作原理141
953设计要点141
954套用实例141
96滑块+液(气)压缸的侧向抽芯
机构142
961基本结构142
962设计要点143
963套用实例143
97斜推桿抽芯机构143
971概念143
972斜推桿分类144
973斜推桿倾斜角的确定145
974斜推桿的设计要点145
975定模斜推桿结构147
976摆桿式侧抽芯机构147
977斜推桿上加推桿的结构147
98斜滑块抽芯机构148
981斜滑块抽芯机构的概念148
982斜滑块抽芯机构设计要点149
983斜滑块抽芯机构设计实例151
複习与思考151
第10章注塑模浇注系统设计152
101概述152
1011浇注系统概念及分类152
1012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152
1013浇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53
102主流道设计153
1021主流道的概念153
1022主流道的设计原则154
1023倾斜式主流道设计154
103分流道设计155
1031设计分流道必须考虑的因素155
1032分流道的布置155
1033型腔的排列方式及分流道布置
原则157
1034分流道的截面形状158
1035分流道的截面大小160
1036分流道的设计要点161
1037辅助流道的设计161
104拉料桿与冷料穴162
1041拉料桿的设计162
1042冷料穴的设计164
105浇口的设计164
1051浇口的作用165
1052浇口的分类165
1053浇口设计要点172
複习与思考173
第11章热流道模具的设计175
111热流道模具的概念175
112热流道模具的分类和组成175
113热流道模具的基本形式176
1131单点式热流道模具176
1132多点式热流道模具176
114热流道系统的优、缺点177
1141热流道系统的优点177
1142热流道系统套用的不足之处179
1143热流道模具与三板模结构的
比较179
115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要点180
1151热流道浇注系统的隔热结构
设计180
1152热射嘴的设计182
1153热流道板设计185
116热流道模具结构设计示例187
1161单点式热流道模具结构示例187
1162多点式热流道模具结构示例187
1163热流道模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188
複习与思考189
第12章注塑模温度控制系统设计190
121概述190
122注塑模温度控制的重要性190
1221不同的塑胶对模具温度要求
不同190
1222模具温度对製品精度的影响191
1223模具温度对注塑周期的影响191
123注塑模冷却的一般概念191
1231对模具温度的要求有很矛盾的
一面191
1232影响模具冷却的因素192
1233冷却时间的确定193
1234提高模温调节能力的途径193
124注塑模冷却的形式194
1241冷却水管冷却194
1242水井冷却200
1243爆花片螺旋式冷却200
1244喷流式冷却通道200
1245传热棒(片)200
125注塑模冷却水路设计要点201
1251是优先考虑冷却还是优先考虑
推出?201
1252冷却系统设计原则201
1253冷却水路的串联和并联设计201
1254其他设计要求202
126冷却系统设计实例203
1261浅型腔模具的冷却203
1262深型腔模具的冷却203
1263型芯的冷却203
1264侧向抽芯机构的冷却204
1265热射嘴的冷却205
127模具加热系统206
1271概述206
1272电阻丝加热装置206
1273电热棒加热206
1274模具加热实例207
複习与思考208
第13章注塑模脱模系统设计210
131概述210
132脱模系统分类210
133对脱模系统的要求210
134脱模力的计算211
1341脱模力的分类212
1342脱模力的定性分析212
1343脱模力计算212
135推桿推出213
1351圆推桿213
1352扁推桿216
136推管推出217
1361基本结构217
1362推管大小的设计217
1363推管的优缺点218
1364推管的使用场合218
1365推管设计注意事项218
137推板类脱模系统218
1371推板类脱模系统适用场合218
1372推板类脱模系统分类219
1373模板脱模系统219
1374埋入推板式脱模系统220
1375推块脱模系统220
138自动内螺纹脱模系统220
1381自动脱螺纹机构的分类221
1382自动脱螺纹机构设计要点221
139气动脱模系统224
1391锥面阀门式气吹模224
1392推桿阀门式气吹模224
1310二次推出225
13101概念225
13102适用场合225
13103多次脱模系统的分类226
13104複合推出226
13105强行推出227
13106强行推出的模具结构228
1311定模推出230
13111概述230
13112定模推出实例230
1312脱模系统的设计原则232
13121推桿位置设计的一般原则232
13122推桿大小设计的一般原则233
13123推桿数量设计的一般原则233
13124推桿设计的其他原则233
1313推桿固定板的先复位机构234
13131概述234
13132推桿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使用场合234
13133推桿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分类235
複习与思考238
第14章注塑模导向定位系统设计239
141概述239
1411导向定位系统的定义239
1412导向定位系统的重要性239
1413注塑模导向定位机构的分类240
1414注塑模导向定位机构的作用240
142导向系统的设计241
1421一般常识241
1422导柱结构的技术要求241
1423导套结构及技术要求241
1424A、B板之间的导柱导套241
1425流道推板及A板的导柱导套242
1426推桿板导柱的设计243
143定位系统设计245
1431定位系统的作用245
1432使用场合245
1433定位结构的分类245
上篇实战篇
第15章注塑模具设计步骤及实例249
151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249
152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与内容250
153注塑模设计之前的準备工作250
1531模具设计前必须了解的事项250
1532製品结构分析要点252
1533模具结构分析要点253
154注塑模设计图的基本形式及要求257
155模具装配图的画法258
156模具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明细表及技术要求260
1561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260
1562模具图中的技术要求262
1563模具图中的明细表263
157模具设计图的审核程式与内容264
158模具图的管理265
159注塑模设计实例266
1510提高模具设计水平的途径271
複习与思考272
第16章注塑模具常用钢材及其性能274
161注塑模模具钢必备之性能274
162塑胶模具常用钢材275
163钢材中合金元素的功能277
164模具钢材的选用278
1641选用模具钢材的依据278
1642模具各零件常用钢材279
165模具钢材的热处理及硬度281
1651模具钢材的热处理281
1652模具钢材硬度283
複习与思考284
第17章热塑性塑胶製品常见缺陷分析及解决办法285
171概述285
1711评价塑胶製品质量的指标285
1712造成製品缺陷的原因285
1713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285
172製品常见缺陷分析及解决办法286
1721流痕286
1722填充不足286
1723飞边286
1724收缩凹陷288
1725熔接痕289
1726银纹289
1727震纹290
1728翘曲变形290
1729开裂291
17210透明製品缺陷291
17211塑胶变色292
17212製品中产生气泡293
173製品推出常见问题分析293
1731顶白变形293
1732粘凹模或凸模293
1733断推桿293
1734推桿与镶件配合处有飞边294
複习与思考294
第18章注塑模精密成型技术295
181概述295
182如何做到精密成型295
183精密模具的设计与製造296
184精密注塑工艺297
複习与思考299
附录
附录1内地与港台地区模具术语对
照表300
附录2塑胶代号及中文对照表301
附录3塑胶製品尺寸公差表(GB/T 14486—1993)302
附录4产品外侧蚀纹深度与脱模斜度对照表303
附录5注射机技术参数304
附录6最佳化数值在模具设计中的选用305
附录7模具的价格估算与结算方式306
附录8注塑模常见加工方法与加工
工艺一览表 308
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