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

(2018-11-14 23:19:59) 百科
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 ( Dharma-samudra Vihāra)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1440年),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多人,历时近5年,至正统八年才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

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法海寺
  • 外文名称: Fahai Temple
  • 地理位置:北京石景山区
  • 气候类型:北温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 着名景点: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北京市
  • 开放时间:9:00-16:00
  • 门票价格:20元

历史

法海寺兴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完工。
明弘治十七年(1504)至正德元年(1506)曾进行过大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再次重修。
1953年,市政府拨出巨款对法海寺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
1957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把法海寺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78年成立了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
1983年起,北京市又几次拨出巨款对法海寺进行大规模修葺,翻修山门和钟鼓二楼,补修加固周围垣墙,增设对大雄宝殿壁画的保护设施,重建四大天王殿。
1985年5月1日,法海寺正式对外开。
1988年1月,法海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石景山区以法海寺为中心修建森林公园。
法海寺

布局

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中轴线上原依次建有护法金刚殿、四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两翼对称建有钟鼓楼和伽蓝、祖师二堂、方丈一所、选佛之场,以及云堂、厨库、寮房等,距离寺1公里左右还建有远门,现仅存山门、大雄宝殿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庑殿顶,殿中明代壁画更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在中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壁画

介绍

壁画分布在殿内墙壁上,共有9铺,佛龛背壁的3铺,画的是水月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身披轻纱,花纹精细,似飘若动。东西墙上,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共有35个人物,高的近2米,低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衬托。
法海寺壁画法海寺壁画
法海寺的壁画素以明代院体画的典範作品而着称于世。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有10幅完整的明代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门西侧、殿中佛龛背后和殿中十八罗汉身后的墙上。
佛龛背后中绘观音,右绘文殊、左绘普贤二菩萨,周围绘有善财童子、韦陀、供养佛、马川狮、驯象人及鹦鹉鸟、清泉、绿竹和牡丹等。其中以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给人以清新明静之感。
法海寺壁画法海寺壁画
十幅壁画共绘有77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虽是550余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堪称佛教艺术的瑰宝。可以与敦煌宋元壁画媲 美的法海寺壁画将会被很好地封存起来,游人再来时看到的将是这些壁画的珂罗版印刷複製品。由于空气、灰尘的日久侵蚀,保存了560年的壁画出现了剥落、颜色褪色等情况。为了保护这些艺术瑰宝,市文物局决定对壁画进行複製,而原壁画将被封存。在原来药师殿的基础上将重建一座与原来一般规模的药师殿,複製的壁画将全部在这里存放,而存有明代壁画的大雄宝殿将只对文物专家开放。
据介绍,“文革”时,红卫兵住在殿内,由于过去殿内僧人点的蜡烛燻黑了大殿的下半部,而上半部比较高,殿内没有灯光,红卫兵才没发现这些壁画是由许多金箔製成的,从而逃过一劫。
大雄宝殿顶部有三个藻井、天盖上的"曼陀罗"和菩提像也画得十分精美。

作者

这些壁画的作者,从法海寺附近一块明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冬日太监李福善等立的楞严经幢上发现,其上所题的助缘协力善人的题名中,除了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艺匠、嵌金匠等各色工匠的名字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人的题名。经幢是法海寺修建完工后第二年所立,为工部营缮所副京囗陈敬所书,幢上所列人名无疑都是当时工部营缮所属下修建法海寺的工匠。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
法海寺法海寺

古树

法海寺的古树名木很多,如在山门前西南方的香道上,有一座小石桥。小石桥是香道的三岔口,就在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人们称为“四柏一孔桥”。在法海寺的山门前,高耸着四棵参天古柏,好像是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人们叫它们“四大天王柏”。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白乾鳞片斑驳,西边的一棵乾周长达5.5米,东边的一棵乾周长5米。特别是西边的一棵,比北海团城上着名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将军”还粗壮。法海寺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五百六十多年。它们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人们称为“白龙松”。这两棵白皮松为京城名松,白乾绿冠与大雄宝殿相映相辉。白皮松自古就被中国人民视为“白龙”或“神龙”,多植在宫殿、园林、陵寝、寺庙中。

交通

阜城门坐336路车,到首钢小区,下车后步行15分钟即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