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法律方法文库:法治思维及其法律修辞方法

(2019-08-06 05:51:45) 百科
法律方法文库:法治思维及其法律修辞方法

法律方法文库:法治思维及其法律修辞方法

本书主要解读与诠释了法治思维、法治方法的意蕴;论证了法治思维的行程过程,认为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应该成为法治时代的意识形态。作者试图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阐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关係;认为法治思维可以抑制权力的傲慢,但是需要法律人对以往法学所揭示的“法治思维的前提之殇”进行修复,建构法律推理的大前提,以便使所有的判断都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既不纯粹地根据制定法的推论或解释,也不抛开制定法的规定去探寻“法律”的实质意义,而是在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思维规则的基础上,探寻恰当的、用于说服的裁判理由,在思维的过程中落实法治作为规则治理的事业。在法治时代需要把法律的运用当成一门艺术,把法律、价值、社会与案件事实结合起来,在法律运用中谋篇布局、统筹帷幄,使人们的法治思维建构在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修辞等方法论的基础之上,通过“我要给你讲法治”来实现司法公正。

基本介绍

  • 书名:法律方法文库:法治思维及其法律修辞方法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1853579
  • 作者:陈金钊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页数:383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国法律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法律方法文库:法治思维及其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围绕着法治思维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修辞方法描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法治思维的形成需要排除革命的思维,要学会运用法律约束政治以及其他权力的行使。第二,把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作为治国理政的新方法,需要改变权利与权力的关係。第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法律限制权力的任意行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第四,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应该与法律方法论结合起来,以避免出现背离法治精神的集体误读。第五,运用法律方法修复法治思维的可能性。第六,在描述了法治思维的基础理论以后,对法律修辞方法进行专业性研究。

作者简介

陈金钊,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会法律方法研究会会长、CSSCI集刊《法律方法》主编。

图书目录

导论:研究法律修辞方法提升法治思维水平/1
一、修辞学与法律修辞学/2
二、法律修辞学是研究法治思维方式的综合性学科/10
三、法治思维与法律修辞方法/14
第一章对法治思维的解读/21
一、什幺是法治思维?/22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徵/24
(二)法治方式的思想史解读及其现实意义/33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关係/36
二、重塑法治之法,确定法治思维的前提/39
(一)法律不确定性命题使根据法律的思考无法展开/40
(二)简洁的司法三段论难以描述法治思维的过程/44
(三)实质法治虽然饱含着美好的理想但却存在背离法治的思维倾向/45
(四)绝对依赖形式法治的思维,会导致道德判断力下降/47
三、在法治战略中构建法治思维/49
(一)法治思维包含用法律改造社会的战略/50
(二)法治思维需要用法律话语构造意识形态/54
(三)用法治方式管理社会,需要提升法律方法的地位/56
(四)确立法治思维需要消解政法思维的绝对性/57
第二章对法治方式的诠释/60
一、法治方式的概念及特徵/61
(一)法治方式是基于法治思维所衍生的行为方式/62
(二)法治方式是平和、理性地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的方式/66
(三)法治方式的特徵与风格/68
二、法治方式是治国理政的手段/74
(一)协调法治方式与改革思维的“对立”/75
(二)社会转型中的法治方式既是改革的手段也是目标/78
(三)法治方式是一种治国理政、解决纠纷的修辞方式/81
三、法治方式的意义及其难题/85
(一)法治方式对社会长期稳定和谐有重大意义/86
(二)用法治方式可以带来公平的社会,从而减少矛盾与冲突/89
(三)法治方式可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1
(四)法治方式在技术或方法上的难题/92
(五)高尚道德以及其他实质法治的风险/94
第三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蕴/98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政治意义/99
(一)用法治方式约束、规範政治行为/100
(二)法治思维代替政法思维,实现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变/101
(三)提升法治思维水平转变决策方式/104
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社会功能/105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意味着法律话语权的张扬/106
(二)法治思维应变为日常思维/109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意味着文明管理的开始/111
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方法论途径/113
(一)改变权势思维重视法律修辞方法/113
(二)需要尊重法律规则和程式,掌握理解、解释和运用法律的方法/116
(三)在社会转型中,价值衡量与法律论证方法将凸显出新的活力/117
第四章用法治思维抑制权力的傲慢/120
一、法治思维的根本是限制权力的任意行使/121
(一)现代法治的核心意义是限制权力/123
(二)法治思维思想根基是法治理想主义/126
(三)法治思维的形式特徵是根据法律的思考/130
二、法治思维是用权利话语替代权力修辞的绝对性/135
(一)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权力修辞/136
(二)以权利为导向建构法治思维的路径/139
(三)把法律作为修辞构建法治思维模式/142
三、用法治思维抑制权力的傲慢,让权力回归谦逊/145
(一)权力的傲慢是法治的“敌人”/146
(二)抑制权力的傲慢就要强调形式法治的积极作用/150
(三)尊重法治的权威让权力回归谦逊/153
第五章法治思维的形成: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159
一、权力修辞的特徵与危害/160
(一)由于权力气场的作用,权力修辞常常缺乏讲理氛围/161
(二)权力修辞随时都可以毁坏法治/163
(三)权力修辞主导的思维定式是对自由、民主的摧残/165
二、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转变的必要性/167
(一)法律话语的特质/167
(二)法律话语的意义/170
(三)权力修辞转向法律话语的必要性/172
三、如何实现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176
(一)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法律话语主导场效应/177
(二)充分利用权力行使中的那些接近法治的规则/179
(三)藉助权利话语,平衡权力的张扬/181
第六章法治之法与法治思维的前提确定/186
一、由法律的不确定所引发的法治不可能性/187
(一)对法治之法是什幺的追问所导出的法治不可能性/188
(二)法律客观性的失落导致法律决断论受挫/190
(三)法律的不确定性导致法律权威的失落/194
二、重塑法治之法,探寻法律的确定意义/197
(一)理性对待法治的不可能性理论/198
(二)在尊重製定法权威的基础上开放法治之法/202
(三)尊重一般法律的稳定性,塑造具体的法治之法/204
三、通过方法修复法治思维的前提之殇/207
(一)法律方法论的划界对法治实现的意义/208
(二)把逻辑规则视为法律的组成部分,在推理中实现法治/212
(三)强化法律规範的权威,在解释中限权/216
(四)把法律作为修辞,改造思维方式/219
第七章把法律作为修辞及其法律修辞/223
一、“把法律作为修辞”的问题意识/224
(一)把法律作为修辞打破思维中的法律沉默/225
(二)把法律作为修辞,摆脱对逻辑的过度依赖/228
(三)把法律作为修辞,为碎片化的法律寻找出路/231
……
第八章法律修辞及其法律话语权
第九章把法律作为修辞,我要给你讲法治
第十章解决“疑难”案件的法律修辞方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