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019-02-23 07:30:47) 百科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意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範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但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拿破仑早期战争又捍卫和发展了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打击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为此后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开闢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外文名:FrenchRevolution
  • 爆发时间:1789年
  • 爆发国家:法国

简称

法国大革命
FrenchRevolution

性质

性质: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背景

三个等级的矛盾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国王路易十六。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民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藉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战争导火索

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民众攻克象徵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资产阶级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J.S.巴伊当选市长,M.-J.-P.-Y.-R.de拉法耶特任国民自卫军司令。制宪议会此时实际上成为革命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封建贡赋。8月26日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10月5~6日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迫使王室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7月17日他们枪杀在马尔斯校场集会的民众,同时迫使路易十六批准制宪议会的宪法,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1791年宪法。制宪议会于9月30日解散,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1792年4月,法国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开始,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宪派的保守妥协态度愈加不得人心。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以无套裤汉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

革命经历

共和国的建立和吉伦特派的统治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米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M.F.M.I.de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民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C.F.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专政新政权面临严峻局面,被推翻的吉伦特派趁机在许多地区煽起武装叛乱。雅各宾派政权联合广大人民民众,採取激烈的革命措施,6月3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废除农村中的封建特权,以有利于农民的方式拍卖没收的封建地产,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的宪法即1793年宪法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严禁囤积垄断,对投机商人判处死刑;号召人民武装起来保卫祖国。9月,国民公会把“恐怖”提上议事日程。由无套裤汉组成的革命军下乡征粮打击投机商。国民公会先后颁布嫌疑犯法令和对生活必需品和工资实行限价的法令。10月底,一批吉伦特派被处决。由于实行这些措施,革命力量加强,形势迅速好转。1793年底~1794年初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基本平息。
随着胜利的取得,“平民方式”的革命完成了使命。以G.-J.丹东为首的一部分雅各宾派要求停止实行恐怖。以巴黎公社副检察长J.-R.埃贝尔为首的一派则坚持继续加强恐怖统治,进一步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受到两面夹攻的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执政派,于1794年3~4月先后逮捕并处死两派领导人,继续扩大执行恐怖政策。
1794年6月法军在比利时境内的弗勒吕斯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国内反对恐怖统治的势力加强,国民公会中占多数的平原派同原丹东派、埃贝尔派以及一切反罗伯斯比尔的势力联合在一起,于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7月28~29日处死罗伯斯比尔等90人。
热月党的统治和督政府热月党人原是反罗伯斯比尔的各派人物的暂时结合,并无统一纲领。他们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利益,执政后实行的主要是原丹东派的主张。热月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J.L.塔利安、L.弗雷隆、P.-F.-J.-N.de巴拉斯等。他们废除雅各宾派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政策,封闭雅各宾俱乐部,使资产阶级解脱恐怖时期的束缚。热月党一面镇压1795年4~5月两次巴黎无套裤汉的反抗运动,一面粉碎逃亡贵族的武装进犯和国内王党叛乱。根据1795年制定的共和三年宪法,10月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
督政府由5个督政组成,其主要领导人是发动热月政变的巴拉斯。督政府一建立就宣布要稳定秩序,但收效不大。1796年发生F.-N.巴贝夫领导的平等派运动,但运动很快被镇压。1796~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义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政府通过发行强制公债、增加税收、举办工业博览会等方式,在经济上取得一些成就。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并趁机镇压雅各宾派。这种忽而打击王党,忽而打击民主派的政策,历史上称为鞦韆政策,反映出政局不稳。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法国在军事上面临困难。7月雅各宾派又活跃起来,俱乐部纷纷恢复,要求执行共和二年的战时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以E.-J.西哀士为首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要求藉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发动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

革命影响

1.拿破仑称帝:拿破仑掌握政权以后,在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但是帝国并不是封建的君主政体,拿破仑不是封建皇帝,而资产阶级的皇帝,是为资产阶级效劳的。这一点从他的对内对外政策可以得到说明。拿破仑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用法律形式把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固定了下来,还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通过战争保护法国革命成果,同时满足资产阶级对外侵略掠夺和扩大市场及称霸欧洲的要求。
在拿破仑称帝前,贝多芬本来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打算献给拿破仑,但听说拿破仑称帝以后非常生气,便只是说“谨此献给一个伟大的英雄”。
2.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吞併欧洲广大土地,好几个国家都成了法国的附属国。法国对外战争,有进步的一面:这就是它客观上起到了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复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封建君主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这些国家的封建统治秩序。随着法国日渐强盛,欧洲封建反动势力对法国威胁的逐渐减少,拿破仑统治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就越来越大,法国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的一面就占了主地位。1808年,法军侵入西班牙,法军排枪所指,陈尸狼藉、血流满地,起义者愤怒相向,老年人掩面惨不忍睹。面对法军的暴行,西班牙人民、欧洲各被压迫民族都起来反对拿破仑的统治,拿破仑帝国的瓦解已不可避免。1812年拿破仑又发动对俄战争,侵俄战争失败,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可运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法军枪杀西班牙马德里市民》图,解释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最初具有保卫法国革命果实、反对封建复辟的性质,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拿彼侖统治欧洲的野心越来越大,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成为主要方面。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粉碎了欧洲反法同盟复辟波旁王朝的阴谋,具有进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他的对外战争也给被侵略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激起了反法斗争和反对拿破仑帝国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对于最后推翻拿破仑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3.1814年法兰西帝国结束,波旁王朝复辟:法军在俄国战场上惨败的讯息传开,欧洲"反法同盟"国家,趁机联合起来,纠合上百万人的军队,大举进攻法国。在受到法国侵略的国家和地区,一股强有力的反法民族运动也在兴起。1813年,在来比锡战役中,法军又遭失败,拿破仑四面受敌。1814年反法盟军乘虚进入巴黎,无力再战的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的保护,耀武扬威地坐"外国大逢车"返回巴黎复辟。法国人民又处在波旁王朝的奴役下。

历史意义

本课介绍了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对革命成果的巩固,而最终封建王朝的复辟再次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是不断前进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往往要经过反覆斗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