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泉掌村

(2018-07-23 04:06:47) 百科
泉掌村

泉掌村

泉掌——故称长秋、桃园。 春秋战国属河东郡,秦时在此设长修县。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候,长修又为候国。东汉时改为长修镇,后又为长秋镇。晋国灵公曾于此建行宫、辟桃园、起绛台,谓绛霄楼,因而后改为桃园镇。明时因村东南有泉五眼,村中有泉一眼,布状似掌,故易名为泉掌。至今已有历史记载两千七百余年。

泉掌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泉掌镇正西边,与稷山县相邻,地势平坦。全村共有19个居民组,1250余户,5300余人,是新绛县三大村之一;全村有土地面积8347亩,耕地面积5489亩。

2016年11月,泉掌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2018年5月,泉掌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範围中国传统村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泉掌村
  • 别名:长秋、桃园
  •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泉掌镇
  • 面积:8347亩
  • 人口:5300余人

村名由来

泉掌—故称长修、桃园。春秋战国属河东郡,秦时在此设长修县。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候,长修又为候国。东汉时改为长修镇,后又为长秋镇。晋国灵公曾于此建行宫、辟桃园、起绛台,谓绛霄楼,因而后改为桃园镇。明时因村东南有泉五眼,村中有泉一眼,布状似掌,故易名为泉掌。至今已有历史记载两千七百余年。

村庄概况

全村共有19个居民组,1250户,5316人,107名党员。泉掌村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2009年新建),学校共有教师59人,学生508名。该村主导产业以外出经商、务工、畜牧养殖、豆製品技工、针织生产、蔬菜种植为主。全村外出经商人数达1500余人。

村庄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该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轻纺加工和设施农业建设建设,现有牛存栏1500头,猪存栏2600头,鸡存栏8000只;以大益实业为主的轻纺加工从业人数达500余人;现有蔬菜大棚48座,其中超大棚32座,日光温室16座。另外泉掌村以豆製品加工最为出名。年人均纯收入达4895元。

精神文明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该村大搞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动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使泉掌村的面貌有了新变化;配套体育健身器材和图书室等文化设施,丰富了民众的科技文化知识。为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村民素质,组建了古代宫廷器乐“吹弹”演奏、民间传统蒲剧团、中老年秧歌队、女子威风锣鼓队、高跷表演等文化队伍,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文物古蹟有元明时期的泉掌关帝庙、新时期时期的泉掌遗址、清康熙重修的晋灵公遗址、春秋时期的晋王陵墓群和长修古城遗址,现保存基本完好。

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以外出经商、务工、畜牧养殖、豆製品技工、针织生产、蔬菜种植为主。全村外出经商人数达1500余人。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该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轻纺加工和设施农业建设建设,现有牛存栏1500头,猪存栏2600头,鸡存栏8000只;以大益实业为主的轻纺加工从业人数达500余人;现有蔬菜大棚48座,其中超大棚32座,日光温室16座。另外泉掌村以豆製品加工最为出名。年人均纯收入达4367元。

文物古蹟

文物古蹟有元明时期的泉掌关帝庙、新时期时期的泉掌遗址、清康熙重修的晋灵公遗址、春秋时期的晋王陵墓群和长修古城遗址,现保存基本完好。

地图信息

地址:运城市新绛县

地图信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