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泉州方言

(2019-04-21 10:15:01) 百科
泉州方言

泉州方言

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隶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闽语, 历史上曾经是闽南方言的代表。闽南最早的地方戏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準音。 泉州方言的形成,跟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係,所以泉州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汉语语音、辞彙的许多特点,犹如古汉语的"活化石"。

泉州方言的使用範围覆盖泉州地区大部分,包括今天的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部分、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和清濛科技工业区等县(市、区、管委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泉州方言
  • 外文名:Quanzhou dialect

使用範围

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泉州方言也流播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岛和香港、澳门地区。

主要特点

泉州方言语音上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一部分变为送气清音,一部分变为不送气清音;古非组字常读为双唇音[ p ]或[ ph];古知组字常读为舌尖塞音[ t ]或[ th ];有[ -m ]、[ -n ]、[ -ng ]三个鼻音韵尾和[-p ]、[ -t ]、[ -k ]、[ -?]四个塞音韵尾;声调一般有7个,上声分阴阳,完整保留着古代的入声;有複杂的文白读现象,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辞彙上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古语词,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锅)、走(跑)、食(吃)、曆日(日曆)、鸡母(母鸡)、人客(客人)等。
台湾 话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北部、西部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使用人口1200万左右。台湾话又有“泉州腔”、“漳州腔”的差别,它们分别来源于福建闽南方言的“泉州音”和“漳州音”。但“泉州腔”略占优势,这是因为公元1661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泉州是台湾同胞的清代 祖籍地之一。 根据闽台族谱的记载,宋元时期就已经有闽粤人移居台湾。明末郑芝龙开发台湾,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移居人数更是大增。在祖国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中,历来以福建人居多;台湾着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语典·自序》中说:“夫台湾之语...... 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又长。”据1926年的调查,全台湾汉族居民共三百七十五万一千人,祖籍福建者达三百一十万,占83%强。 其中清代祖籍泉州府各县的占44.8%, 清代漳州府各县的占35.1%。 从台湾全岛使用闽南 话人口的比例看,目前台湾岛内使用闽南话的人口多达120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的80%。闽南话可以说是台湾的主要方言。 台湾话内部至今仍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 其中的“泉州腔”即源于泉州话。泉州话与台湾话的一致性相当突出:语音方面都具有“声母简单、韵母複杂、声调繁多”的特点;辞彙方面,方言基本词几乎完全一样;语法方面也没有什幺明显差别,如泉州、台湾两地都把“公鸡”、“母猪”说成“鸡角”、“猪母”,语素的顺序与国语正好相反。
泉州方言文化概说、历史形成与传播、文化色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