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新门旅游文化街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将新门街西段以及附近的芳草园、源和1916、笋浯溪、蔬菜公司板块进行有机整合之后的一个旅游文化景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泉州新门旅游文化街区
- 城市:泉州市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
- 简称:新门
地理位置
新门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唐保大中“晋江王”留从效筑罗城时,增筑临漳门,百姓俗呼为“新门”,而从新门向东行至中山路,故称为新门街。它是东西街以南,市中心区一条主要东西走向的第二道横街。
新门七景
芳草园
芳草园,位于泉州鲤城区新门街西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芳草”是以四季游赏诗文“春游芳草地”立意而构思造园。

公园规划总面积为90亩,以植物造景为主,目前建有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园内种植榕树、龙眼树、玉兰树、棕榈香樟等大量乔木,还利用原有的地形,堆土造坡,辅以大量草坪以及各类花灌木。是旧城区住民进行体育锻鍊、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被称为“城市山林”。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座落在泉州新门文旅街区繁华路段,建筑面积627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艺演出、排练、练功及艺术资料馆、展览馆和剧团办公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古典剧院。

剧院内部设定有观众休息厅、贵宾室,剧场观众席座位524位(其中一楼观众席座位407位、楼座座位127位),观众席为阶梯式看台、座位舒适、视线良好无遮拦。舞台演出配置有升降乐池、中心旋转舞台升降、吊桿45道(全部为数控编程)、灯控室、音控室、追光室。演员服装间、大化妆间、个人化妆间。可供戏剧、歌舞、晚会等剧种演出使用,其配套设施和设备是目前较为先进与完善的中型专业演出剧场。
它是泉州古老戏剧艺术对外展示、演出和接待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同时也是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办公所在地。
泉州南音艺苑
泉州南音艺苑与梨园古典剧院同属于梨园广场,对面相望。建于2008年,总投资一千一百万元,总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四十平方米,以闽南古民居形式设计,外观典雅,集南音艺术表演、展示、保护、研究等多种功能,是泉州市集南音、南戏、南建筑“三南”为一体的对外交流视窗。

艺苑内,中心大舞台深十一米、宽十米,舞台上方装饰着飞檐的古典建筑。中心舞台对面是上下两层的观众席,一共可以容纳二百多个位置。旁边还有一个小展演厅,弦友拜访时可一起“打馆”(交流、会唱)。
泉州南音艺苑是泉州南音乐团建团五十多年以来的第一个专业表演场所,也是南音申报世遗的一个重要硬体条件,它对于泉州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甲第巷
甲第巷是一条从西街通往新门街的古巷,巷内有唐开泉进士欧阳詹故宅。詹糸泉州登科甲的第一人,故巷以此名。欧阳詹字行周,晋江潘湖人,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时称为龙虎榜。史称:“初闽人未知学,观察使常 为设乡校、课文章,延泉名士欧阳詹教导劝勉,闽俗一变。”宋朱熹题詹故宅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据历史资料记载,甲第巷内走出了众多名士。在欧阳詹故居附近,有一王姓人家,其家门春联“家居甲第流芳远,衍派鳌城寿福多”已沿用了400多年。这不仅是普通的家联,它寄寓了甲第巷百姓对一位抗倭英雄的缅怀。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有个爱将名叫王世实,是镇守鳌城(永宁)的指挥官。嘉靖四十年,倭寇不断从海上进犯,世实指挥永宁卫城军民奋勇抵御。永宁赶走倭寇胜利后,王世实回家乡探亲,告诫家人应勤于耕读,以振家声。他配合当地私塾动员亲属及邻人子弟就学,并请来兴化陈愈老先生为甲第巷诸生传道授业,甲第巷一时弦歌不断,文风日进。世实的儿子及一个侄儿都科举进士。隆庆元年,王世实随俞大猷广东会剿,在广东龙眼沙海的一次激战中,王世实当先冲锋奋勇血战,身受重伤,殉于沙场,年仅49岁。历史的箫声虽已远去,这位英雄的业绩却为泉州百姓世代景仰。
巷里的“翰林第”、“进士第”的牌匾已在“文革”时被废毁。在欧阳詹故居不到50米处,便是“翰林第”的主人、清代泉州着名书法家庄俊元。庄俊元在泉州当绅士30年,掌教书院,体恤乡邻,做了不少好事。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泉州书坛的影响。庄的墨迹遍及泉州的各大小寺院道观,为泉州宗教文化、名胜景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他的行书潇洒遒劲,法古辟新,很受泉州书法界推崇。
甲第巷秉承着千年的文化遗风,古代人才辈出,近代同样如此。近现代就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庄长恭;有国家级“彩扎行业老艺人”陈天恩;有开泉腔新歌剧先河的中国南音学会会长王爱群……
巷里的“翰林第”、“进士第”的牌匾已在“文革”时被废毁。在欧阳詹故居不到50米处,便是“翰林第”的主人、清代泉州着名书法家庄俊元。庄俊元在泉州当绅士30年,掌教书院,体恤乡邻,做了不少好事。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泉州书坛的影响。庄的墨迹遍及泉州的各大小寺院道观,为泉州宗教文化、名胜景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他的行书潇洒遒劲,法古辟新,很受泉州书法界推崇。
甲第巷秉承着千年的文化遗风,古代人才辈出,近代同样如此。近现代就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庄长恭;有国家级“彩扎行业老艺人”陈天恩;有开泉腔新歌剧先河的中国南音学会会长王爱群……
源和创意产业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是一个集创意空间、艺术广场、时尚街区、商务办公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创意园区它占地74.08亩,建筑面积33598.96平方米,以传统青石红砖建筑风格为主。其前身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年老字号“源和堂蜜饯厂”,由着名华侨庄杰赶兄弟始创于1916年,基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纪念,本片区的创意产业园命名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由泉州中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创新传媒有限公司、泉州筑城设计谘询中心共同投资改造,经泉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是一个以保护工业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业态,展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的示範园区。园区充分利用现有厂房的规模、分布,按照“保留、改造、新建”的原则进行规划,保留厂房、办公楼的钢架结构与LOFT(阁楼)基本结构,对建筑进行有必要的改造、修补、装饰,注入新的产业元素,藉此成为一个创意企业的孵化器,一个创意企业的培育地。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以时尚发布和创意办公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商业配套功能,以产业形态带动商业形态,促进旅游形态。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可购物,可看画展或摄影展,可听艺术讲座,可亲手做陶艺或学剪纸;累了,可到咖啡厅听音乐喝咖啡;饿了,可到特色餐厅吃饭;而这一切既是生活,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互动,让艺术可看可摸可以体验,真正贴近生活。
临漳门
临漳门位于泉州市区新门街、城西路、笋江路和江滨路的圆盘交汇路口。

据泉州文史资料记载,临漳门于清朝顺治十五年改建,城门墙高8.25米,城门楼总高24.3米,面宽39米,进深27.5米,南北两向各延伸15.6米城墙,城门及城墙占地面积1478平方米,城门楼面积533平方米,由城门洞两边各设台阶登上城楼。游人于此处北可观及清源山,南可望至展览城片区。
临漳门地块为21.6亩的大交通环岛,除主体建筑外,环岛内有大面积的绿地、古河道(护城河)、吊桥、老树、古榕等,城门的氛围较浓。
笋浯溪
笋浯溪斜斜地从泉州城区西南侧流淌而过。它上接笋江,下通浯江,如切过城市躯体的腹中一般,故人们俗称它为破腹沟。今日的破腹沟已让人眼目一新。淤泥清走了、杂草除掉了、河道拓宽了、铺埋在溪底的块石清楚可见,两岸挡土墙上的条石整齐洁白,石栏桿、水泥路,绿化带里碧草茵茵。

溪畔小道种植许多柳树,两旁的民居多是玲珑别致的小楼。
泉州文脉
作为古城复兴计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造条件最成熟的片区,新门街片区已全面启动凸显闽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的转型升级工作。
蓝图已经绘就,闽南文化风格的新门街,将与街区附近的蔡国强艺术馆、南音艺苑、泉州梨园戏剧院、T淘园、芳草园、源和堂1916创意园、蔬菜公司及相关国有资产中的中侨皮革厂、豆製品厂及化建厂等项目有机整合,通过街区商业转型升级,把富有闽南特色的老字号、伴手礼及地方特色工艺品等文创项目引导入驻新门街。
新门街片区将打造传统文化区、旅游观光区、闽南特色体验区、生活休闲区四个功能,汇集风貌建筑观光、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在承袭泉州本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商业元素,以富有特色的民俗演艺活动、特色产品、一站式购物体验方式,打造吃、乐、住、行、游、购功能为一体的主题文化街区。
将来新门街夜市将以闽南传统美食小吃为主,兼具其他特色小商品等售卖,为市民民众提供更加丰富、充实、安全、便利的夜生活;促进餐饮与商业互动,使新门街成为泉州的民间生活浓缩点;促进美食行业的发展,带动地方工艺美术、土特产品等行业的发展。
除了汇集七匹狼等本土时尚名牌,您还可以在这里买到涂门贡糖、泉州蜜饯、安海土笋冻、惠安石雕、德化瓷器、安溪茶叶、永春纸画等传统老字号土特产,享受一站式的土特产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