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2018-09-20 10:49:04) 百科

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基本介绍

  • 项目名称: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 主题词:泉州,传统竹编,传统技艺
  • 认证级别:省级
  • 项目分类:传统技艺
  • 国家:中国
  • 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 认证时间:2007年
  • 认证批次:第二批
  •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福建省泉州市

简介

泉州竹编技艺历史源远流长。泉州盛产竹材,为泉州竹编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泉州着名艺术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博取我国出土文物器皿的优秀传统造型特点,採用富有图案纹样的编织技法,他运用雀目、旋花和绞辫、平顺等编织技法,形成竹编立体编织花形,再配上染红、黑双层颜色加以磨光,突显不同明暗的编织花纹,成功发展为富有精巧雅致、庄重浑厚、新奇古趣艺术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品,被省级艺术部门珍藏,颇受海内外嘉宾高度讚赏和推崇。

历史渊源

泉州竹编源自我国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唐宋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唐龙纪元年(889年),永春蓬壶、锦斗、东安等地已有竹製家具、农具生产和销售。南安在唐宋时亦有竹、木农具应市。明代何乔远《闽书》载:“福、兴、泉以竹为器。”清光绪年间陈姓竹匠在晋江安海生产竹製新娘轿、佛轿。自清代至民国,泉州各县普遍开设有竹器铺,生产各式各样竹家具和生活用品。

基本内容

泉州竹编是重要的出口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泉州竹编突破“只求实用,不重艺术”的旧传统而获新生。20世纪50年代初,泉州现代着名画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主编的基础上,萃取我国出土文物器皿的优秀造型特点,融入了中国画的传统艺术风格,採用富有图案纹样的编和织的技法,创造性地凸现艺术表现力,把平庸的日用主编扶上艺术殿堂,成功创立“改良竹编”这门新工艺。他运用雀目编织法、旋花编织法和辫形、平顺编织法等各种编织构造形式,系列化地主编立体图案花形,再配上染红、黑双层颜色加以磨光,突显明暗分化的竹编织花纹,成功发展为富有精巧雅致、庄重浓厚、新奇古趣艺术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新种类。

基本特徵

目前泉州竹编主要花色品种有瓶、罐、篮、盒、盘、樽、盂、壁挂屏、花篮、花器、花薰、鸟笼、檯灯、落地灯、灯罩、动物等五百多种。工艺品先后在苏联、日本、义大利、法国、英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展出,长期畅销于国际市场,被文化部命名为“泉州改良竹编”。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良竹编”又创製出高级兽类和人物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泉州竹编的艺术品位,展示出泉州竹编的美好前景,为泉州竹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价值

泉州改良竹编创造性地把泉州竹编技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浓郁的泉州地方特色,是泉州竹编划时代的传承和发扬,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手工艺造型的优秀特点,屡获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展嘉奖,被省级艺术部门珍藏,极具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价值,颇受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讚赏和推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