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高校,是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高校之一。
学校是教育部推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画“的高校,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河西五市共建,也是“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8国47所)成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据其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学校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医学校区),校园土地面积约4000余亩,有2所附属医院,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1(联培)
- 所属地区:中国 甘肃 张掖
- 主管部门:甘肃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xu.edu.cn
- 中文名:河西学院(河西大学筹)
- 英文名:hexi university
- 简称:河院
- 创办时间:194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类
- 属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甘肃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画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 - 现任校长:张汉燚
- 知名校友:李灿、文洁、韩正明等
- 校训:崇德尚美、求真笃行
- 校歌:河西学院校歌
- 主要院系:医学院 , 农生学院 ,法学院,音乐学院
- 学校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环路87号
- 学校代码:10740
-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 国家特色专业:1个
- 省级特色专业:9个
- 双聘院士:李灿(中科院) 李玉(中工院)
- 特聘院士:杨玉良(中科院,复旦前校长)
- 校风:文理兼修 德才并重
历史沿革
1915年,受新文化思潮影响的张掖县县长高镜寰积极倡议开办师範教育,张掖有了第一所官办师範学校——县立师範乙种讲习所,学制一年。
到1918年,乙种讲习所改制为甲种讲习所,学制两年,增设了历史、地理、博物等课程。
1921年,张掖师範甲种讲习所停办。乙种讲习所和甲种讲习所积累的经验,为后来张掖师範学校的创建起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作用。
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新疆教育司拟在甘肃设立多所师範学校,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同年秋,甘肃省教育厅决定成立“甘肃省立张掖师範学校”,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1942年,学校由文庙迁往木塔寺,学制四年,招收国小毕业或同等学历者,称“简易师範班”。
1945年增设三年制普通班,招收国中毕业生。
1942年8月,蒋介石视察张掖,曾巡视张掖师範学校,并拨款维修。至1949年,累计培养国小教师410人。
1949年9月,张掖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张掖师範学校。
1950年4月,张掖师範学校与张掖农校、张掖中学三校合併成立“省立张掖联合中学”,内设师範部、农校部、中学部。
1955年春,甘肃省政府决定恢复张掖师範建制,在张掖县城北郊清明坛(现体校址)重建校舍。
1956年8月学校正式招生,并逐步形成了三年制中师(招收国中毕业生)、三年制初师(招收国小毕业生)和三年制幼师并存的学制格局。这所学校即可视为后来张掖师範学院的前身。
1958年设立为 张掖师範学院。
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範专科学校,
1962年院系调整时停办。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範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张掖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9月,将张掖农校、张掖地区职业中专併入张掖师专。
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张掖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为河西学院。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同意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併入河西学院,组成河西学院医学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医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土木工程学院;54个本科专业、10个医学类专科专业,涉及文、理、农、医、管理、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
河西学院院系设定及专业分布(截至2014年6月) | |||
二级学院 | 专业(带*为专科专业) | 二级学院 | 专业(带*为专科专业)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基地班、辅修地理) |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旅游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酒店管理 | 教育技术学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广播电视学 | |
金融数学 |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类,招收美术考生) | ||
政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法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音乐表演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翻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英语(旅游英语)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英语(英语教育) | 人文教育 |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体育学院 | 体育(体育教育) |
农业水利工程 | 体育(体育与艺术) | ||
工程管理 | 体育(社会体育) |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教师教育学院 | 国小教育 |
绘画 | 套用心理学 | ||
艺术设计学 | 学前教育 |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理学) |
经济学 | 套用化学(理学) |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 | |
医学影像技术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 | |
护理学 | 园艺学 | ||
*助产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
药学 | 生物工程 | ||
*针灸推拿 | 农学 | ||
*康复治疗技术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
*口腔医学技术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中医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学校有教职员工是2438人,其中专业教师是1289人,教授121人,副教授是410人,有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6人,省级教学名师有3位,省级教学团队有3个,同时还有甘肃省领军人才有2人,甘肃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9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同时学校有13位教授被复旦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学校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李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78位优秀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
姓名 | 职务/职称 |
---|---|
张勇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
张有明 |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
高荣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
祖庭勛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
学科建设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扶持学科1个。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带头人 | 所在学院 |
---|---|---|---|
1 | 历史文献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 高 荣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 张 勇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3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 王大顺 | 教师教育学院 |
1 | 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 | 王丁宏 | 经济管理学院 |
2 | 英语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 | 董家丽 | 外国语学院 |
3 | 有机化学(校级重点学科) | 岳国仁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基础数学(校级重点学科) | 马统一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5 | 套用化学(校级重点学科) | 金淑萍 | 化学化工学院 |
6 | 理论物理(校级重点学科) | 罗均华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
7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学科) | 刘振来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
8 | 汉语言文字学(校级重点学科) | 黄大祥 | 文学院 |
9 | 企业管理(校级扶持学科) | 纪金莲 | 经济管理学院 |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学校已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8门,3个甘肃省高校实验示範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种子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小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套用数学、学前教育 、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套用心理学
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朱卫国)、有机化学及其实验(岳国仁) 、高等代数(徐兆强)、原子物理学(孙桂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赵柱)、化学教学论、无机化学(吴冬青、安红钢)、物理化学(徐新建)
甘肃省高校实验示範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影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护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甘肃省科技计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4项,地厅级科研课题51项;出版着作和教材48部,发表论文1164篇,其中发表在SCI、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64篇,有37项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和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学校有省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
省部重点实验室: 河西绿洲农业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 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甘肃省人文社科基地
高校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
校级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高等学校河西史地与文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拥有馆舍面积27600平方米,收藏纸本图书100万册;馆藏电子书刊累计当量达到700296册,订购了以CNKI期刊和超星系列资料库为基本保障的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
《河西学院学报》为双月刊,A4开本,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河西学院主办,被维普期刊收录,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其中,第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第2、5期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版,主要刊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2003年获《CAJ-CD》规範执行规範期刊。
文化传统
校 训:明德尚美 求真笃行

校 风:文理兼修 德才并重
学 风:务实创新 学以致用
学校精神:追求卓越 自强不息
校训含义
明德尚美”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笃行:此语出自《中庸》。“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社团建设
社会科学类社团:长城保护协会、法制促进协会、心理卫生协会、历史乡土学社
学术科技类社团: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武术协会、美术爱好者协会、、新闻协会、旅游管理协会、无线电爱好者协会、摄影协会、影视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市场行销协会、体育爱好者协会、排球协会、园艺协会、心理卫生协会等
志愿服务类社团:大学生生态保护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宣传与长城保护协会
文学艺术类社团:文学社、师苑社
主要事例
2014年5月10日,河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点滴春雨情,汇聚正能量”——百校送温暖爱心公益活动。此次活动由河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得到西部爱心公益社甘肃站、肃南裕蕾爱心助学协会等社会各界团体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共为肃南县泱翔国小送去书包、文具、体育器械及投影仪等用品千余件,价值16600多元。
学校领导
姓 名 | 职 务 | 职 称 |
---|---|---|
张汉燚 | 院长 | |
李 灿 | 名誉院长 | 院 士 |
黎志强 | 党委书记 | 教授 |
王兵 | 党委副书记 | |
张汉燚 | 副校长 | 副教授 |
周均发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副研究员 |
张 勇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教 授 |
张有明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教 授 |
马聪 | 党委常委 纪委书记 | |
孙福宝 | 副校长(挂职) | |
顾长兆 | 副校长 | |
徐德祯 | 副院长 | |
徐德祯、高荣、王海鹰、赵柱、王德 | 党委常委 |
杰出校友
李灿院士:中科院院士、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国际催化奖” 获得者
杰出校友李灿

文洁博士:研製出SARS疾病诊断试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韩正明,男,汉族,甘肃民勤人,1969年10月出生,1991年07月参加工作,1991年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现任张掖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高万有,2008年奥运会甘肃火炬手之一的,河西学院1958年体育科首届学生,有着“陇原铁骑缔造者”和“甘肃陇原铁骑之父”的美誉。
包文平,1987年生于甘肃岷县,第四届人民文学诗歌新人奖获得者。
校区位置
地址:甘肃张掖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