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诗社,2004年10月成立于安徽省皖西学院,作为一个高校文学团体,是安徽省80后、90后主要代表诗群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畔诗社
- 成立:2004年10月
- 隶属:安徽省皖西学院
- 类别:文学团体
1.河畔诗社介绍
河畔诗社成立于2004年。由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内的一些诗歌爱好者组成。
河畔诗社自成立以来,社员陆续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生活年选》、《滇池》、《诗选刊》、《天涯》、《群岛》、《诗林》、《安徽文学》、《大别山诗刊》、《抵达》、《燕赵诗刊》等许多国家级、省级大型文学刊物及大型民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有诗社成员作品入选《一棵开花的树——感动中学生的100首诗歌》(九州出版社)、《与海子的部分对话——网路诗歌精选99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中国新诗年鉴》、《21世纪诗歌精选》、《2008——2009年中国最佳诗选》,占学院学生髮表作品的90%以上,诗社及成员拥有自己的网站、论坛及部落格,为全国近万名诗友发表作品和评论交流提供了平台。
自河畔诗社成立以来,已经走出了陈巨飞(着有诗集《受降书》)、孙婷(孙苜蓿)、王太贵(小小唐)、刘义民(枫非子)、熊德志(叶落不扫)、白荣森(木贼)、张勇(张落)、抹园、樱粟粟、简翦翦等人,并逐渐成为安徽乃至全国八十后诗人的中坚力量。“河畔诗群”开始有了较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皖西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目前,皖西学院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诗歌的重镇,并且一再受到外间的关注。2009年,孙苜蓿获得“北京大学第五届未名高校诗歌奖”,再次证明了河畔诗人的实力及其诗歌价值。
2.河畔诗社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社团名称:皖西学院大学生河畔诗社
第二条 社团目标: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诗歌爱好者;让更多的诗歌爱好者成为诗人。
第三条 社团宗旨:繁荣校园文化,加快校园文学发展,培养诗歌新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审美能力
第四条 本社团直属于社团联合会和文化与传媒学院双重管理,注册于皖西学院团委并接受其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诗社由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内的一些诗歌爱好者组成。
第二章活动
第六条1.研读诗歌大家,探究诗歌技巧,感受诗歌纯度。
2.组织诗歌写作,品评社员作品,交流写作心得。.发放、传阅优秀诗歌及评论资料。
3.定期出版诗刊,逐步形成统一的诗歌理念。
第三章 社员
第七条 社员资格:凡承认本诗社章程的在校大学生,本人有意愿、有兴趣,提出申请经批准即可成为本诗社成员。
第四章 经费
第八条经费来源
1.社团的日常费用原则上由社团自行解决,必须时可向校团委提出申请,由校团委酌情解决。
2.经费的使用、管理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确定专人负责。
3.社团自有的固定财产应妥善保管。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
1.本章程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2.本章程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河畔诗社有。
3.章程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3.组织结构
河畔诗社设社长、副社长、编辑部、网路部、宣传部、秘书部。各部门下设理事。
4.河畔刊物
报纸《河畔》、诗刊《河畔》及《河畔》电子期刊

5.主要活动
- 河畔诗歌节
生活无处不成诗。为了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诗歌提倡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繁荣校园诗歌创作,营造校区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专业更集中的诗歌交流平台,使好的诗歌好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肯定,使更多的人关注诗歌、关注文学,河畔诗社决定每年十一月中旬举办河畔诗歌节。
2.大学生诗歌电影展
每年不固定时间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诗歌、电影展。并和播音主持协会合办诗歌朗诵比赛。带领同学们从电影、音乐中寻找诗歌的魅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
3.桃园诗会
即每年桃花盛开之时新老社员内部共同交流,鼓励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由大家进行点评。从而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4.文学讲座及文学交流会
与河畔前辈校内外各兄弟文学社团交流沟通,作品分享。从诗歌开始成为朋友。河畔诗社建立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里河畔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一代河畔人的支持和鼓励。举办文学讲座邀请河畔前辈如安徽着名诗人陈巨飞、何伟、任少亮等人与我们进行零距离交流。而文学交流会不仅仅局限在与本校文学社团的交流,更多的注重与省内高校文学社团的交流合作。目前河畔已经和六安市多所高校举办活动。如4.23世界读书日、十月份与安庆师範学院的社团交流会等。
5.诗刊、报纸作品选调
河畔作为一个诗歌社团,不仅仅通过校内活动来让大家认识河畔。拥有自己的独立刊物也是河畔宣传、交流的重要方式。河畔报纸的发行不仅仅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提升河畔诗社在校内外的影响力,作为河畔诗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畔期刊、报纸是维繫河畔诗社内部与外部交流的桥樑。
6.宣传阵地
新浪微博、腾讯QQ以及微信。
7.代表诗人黄金时代
《南方来信》
陈巨飞
(1982生于六安,河畔诗社主要发起人,首任社长)

我的被子上印着两朵棕色的葵花。
我伸手去揉,
皱了,湿了,还是葵花。
你用玄色的笔写信是因为你刚学了玄学。
野花分布成一个神话般的体系,
它不是月光,月光只是与我擦身而过。
海鸟带着潮湿飞向孤独的北方街道,
一张面孔在磁石上沉思。
你看不清他是谁,
你眼前的波浪镀着银光,
白色的浪沫溅落在千里之外的小城。
你的课本里有信史时代的印记。
那天晚上,我见到了一幅难忘的图画:
我不想遇见的车轮,
载走了本该废弃的庭院。
你挂着成串的露水,出现在2004年秋天。
幸福在此刻仅仅是个秘密,痛苦也是。
我的黑夜总是很漫长,
白昼仿佛只是一种梦境。
我面朝窗欞,窗欞间透出微弱的白光。
天地复归沉寂,
黑夜无边无际。
《在赵岗山远眺》
王太贵
(1983生于安徽金寨,参与创立河畔诗社,担任主编。)

有没有试过
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
看一看你居住的村庄或者城市
你很难想像出
那些低矮的鸽子笼般大小的房屋
竟然生活了一茬又一茬人民
包括你的祖父、父亲和你
那些遗落在人间的房屋
那些大大小小的坟墓给
活人享用
给死人享用
沿途稀疏的几户人家
冒着浓密的人间烟火
此刻
你站在最高点
但你不是智者
你的周身缠绕着雾
《向上的耶路撒冷》
孙苜蓿
(1987年生于安徽舒城,河畔诗社成员,现居合肥)

暮晚下这一群拖拉机载着的小菊花。
这一群匆忙地赶着去装饰节日的
金黄的小姐妹。
为什幺不把它们倒置着放。
为什幺不让它们头朝下。
暮晚下这个匆忙地爬着旋梯的人。
这个一心想挣脱自己骨头向上的人。
为什幺。
暮晚下这些正在抬头的我的兄弟。
越向上,越苦痛。
《布达拉宫的麻雀》
熊德志
( 1980生于安徽寿州,河畔诗社主要发起人之一)

我对于布达拉宫的理解,
甚至不及屋檐下的麻雀。
也许,这些小东西
是随着大唐公主的车驾而来的。
现今,它们在布达拉宫安了家
它们整日诵经,听晨钟暮鼓
翻飞即是热爱。
或许,麻雀比我更加懂得
法轮和吉祥结的涵义。在灵塔前
它们鸣叫就是修行。
《最好忍受所有》
张落
(1983生于安徽金寨,河畔诗社发起人之一,现居成都)
要一声不吭地
忍受
我的所有
要不动身色地
忍受
我的无动于衷
最好别出声
忍受
我的抚摸
你看这流动的河水
你看这斑驳的泥墙
你看这褪色的光阴
我一一抚摸
最好别出声
忍受我的所有
你的坟头已长满野草
你的亲人已远在天堂
你的乳房已空如天空
我什幺都一一抚摸
所以你
什幺都别说
收拾收拾你的口袋
跟我一起
检阅人世的每一颗内心
《再一次讚美》
抹园
(原名姚庆林,1989生于六安。曾任河畔诗社社长)
南方天空滴洒的雨水
夜里,一个人旅行
池塘边的几株白杨
乾渴的皮肤终于可以
胀饱了皮囊
昨夜新发的苞芽
正努力的生长
这一切,都,值得
再一次讚美,用一些
稚嫩的诗句来吟唱
包括曾经蒙昧的孩子
是神的子女
都是我的后花园
都应该再一次讚美
南方天空滴洒的雨水
夜里,一个人旅行
池塘边的几株白杨
乾渴的皮肤终于可以
胀饱了皮囊
昨夜新发的苞芽
正努力的生长
这一切,都,值得
再一次讚美,用一些
稚嫩的诗句来吟唱
包括曾经蒙昧的孩子
是神的子女
都是我的后花园
都应该再一次讚美
8.代表诗人白银时代
任少亮
(1990年生于安徽庐江。现为南京师範大学研究生,曾任河畔社长和主编)

《致冉之二》
我想拥抱你
这漫无边际的黑夜
在似是而非的五月
我开垦你如同开垦一片
新鲜的草原
你因学会刺绣而变得不安
你刺下所有的行程
一个个地点
你刺下余杭、乌镇和西湖
连同你蓄满的泪水
都一併刺进去
它们在你的裙裾上
繁衍成橘黄色的碎花
你还要刺下什幺?
不如刺下高铁上
我们一起写出的诗歌
不如刺下整个黄昏
暮鸟低飞的翅膀
最后请也刺下
另一个无以为言的我
刺下别离的火车
和相逢的喜悦
杨新晔
(1993年生于安徽六安)

《我和我的家人们》
2012年3月11日 河畔
他们我们举行了家宴 亲人们
任少亮他们讨论过去的事情貌似
调侃归去来兮词老孙 老帅 感慨一些
他们说的我不大懂
有个女孩渴望乾脆的爱情
她的头髮与大衣犹如苞米地的稻草人
仿佛冬末的麻雀栖息在肩膀
这正是我的夙愿我想
酒水大概有不少回来的时候有点恍惚
骤然有些酒红的阴影在纸杯里沉浮
我猜大概是这家宴让我们彼此熟悉的人似曾相识
这些摔落的酒杯就是我们的情人
与那些攀桓的事迹成为我们久违的共饮
丁小鹿
(原名姬再明,1990生于安徽滁州,现居上海)

《和弦》
让时间再安静一些
擦去脚印,擦去灯光
擦去我们所撞上的
每一个锐角、钝角以及直角
擦去每一回争吵
每一种疼痛
每一次几乎绝望
世界只剩下时间流逝的滴答声
我从镜子里观察我的衰老
静默而无动于衷
它有时候叫个不停,好像在提醒大家
自己的存在
有时候,它会歇一会儿,探查四周的动静
确定既没有敌人出现
也没有同伴到来,再继续
叫个不停
何伟
(1990年生于安徽肥西,主编《河畔》六、七期)

《鸟雀的民主》
林子里鸟雀叽叽喳喳
整个林子除了这争吵声其他的都不光明正大
岛上所有的鸟雀停止在空中飞翔,傍晚
空中你能看见的只有慢慢下降的暮色
我的身边常常也能听到这样的叽叽喳喳
他们互相发表见解互相抱怨
他们不敢集合起来反抗,甚至不敢对我
展现出兇残的一面
林子里争吵声越来越大
没有飞出一只鸟雀
想想它们平日里的飞翔
平日里的平静
我就想到自己十二岁嚮往的鸟雀的自由
二十二岁幻想的鸟雀的民主
孙效增
(1991生于安徽蒙城,曾任河畔诗社主编)

《古离别》
傍晚,一场鹅毛大雪从上空
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真美啊!
在岸边,
在不远处的万家灯火,我望着
雪落黄河,
润无声。
像多年前。
母亲在桥头送他的那会。
须臾间,
大雪覆盖了林野。
那时,
母亲是多幺年轻。
静静地,
一切多幺值得哭泣。
单永帅
(1992年生于安徽蚌埠)

《暮风》
随着几声啼叫 ,
最迟的鸟儿躲到树林之后,
淮北平原的炊烟开始升起。
我身处的这个小村庄,
在风中渐渐平静下来。
风不息地从年前吹到年尾,
将无知无畏的少年吹成
身体发福并且常有敬畏之心的中年人。
业已中年,我所见到的小段江河,
如北上京城经过的黄河,
刚刚南去深圳经过的长江。
这些东西走向的江呵,水往低处流。
沈静墙
(原名吴静,1992年生于安徽庐江)

《逆流》
世界上的人不是黑影子,灰影子,
就是透明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涂黑自己,
以增强存在感。
在一群灰濛濛的影子中发出漆黑的光芒。
而淡到看不清的。
虽然只想做一幅背景。
却也被沖得四分五裂。
于是终其一生。
都在寻找丢失的自己。
胡微
(现就读于皖西学院政法学院)
《子衿》
凌晨的一条河
大抵是没有人坐在它旁边的
河水浑浊,河水乾净
他们说,这是渐变的过程,光色晕染
我一直哭,一直
不肯相信
事实因为它叫做富营养化
它会和你一样离去
一个下午,你带着桃花香出现
氓之蚩蚩
你没有回来
乡村折损于城市
我折损于世界
凌晨的一条河
大抵是没有人坐在它旁边的
河水浑浊,河水乾净
他们说,这是渐变的过程,光色晕染
我一直哭,一直
不肯相信
事实因为它叫做富营养化
它会和你一样离去
一个下午,你带着桃花香出现
氓之蚩蚩
你没有回来
乡村折损于城市
我折损于世界
9.青铜时代
丁耀洋
(现就读于皖西学院生工学院)

《禅》
在充满鞭炮味的空气中,送行
以生者的黑髮,棺材的生漆
早上,父亲剃掉鬍鬚,镜子里
一片云盖过另一片,触摸到冷
声音沙哑,木桶笨拙
奶奶蒸好最后一顿“乾豆”米饭
走向暗处
冬天等待春天
枯黄接着蓝或绿
天黑的时候,你大头鞋的拖沓声
与我隔着一场雨
从一根赶牛鞭到杉树柄的和泥铁锹
从土上到土下,都在不经意间
缺角墓碑,站在松树之中
长出杂草,长出阳光
《九月》
一棵亲手种下的向日葵
站在丈夫坟前
扭着柔软的身躯
从早到晚
从东到西
一个破旧的山村
大儿子早逝
二儿子发疯了
他扔下的酒瓶与瓦片
在山坡上发芽开花
半瓶农药,送走了小女儿
有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冲垮了菜园
山村清洗得宁静
晚风拂过那棵向日葵
你早已够不着它受伤的果实
站在丈夫坟前
扭着柔软的身躯
从早到晚
从东到西
一个破旧的山村
大儿子早逝
二儿子发疯了
他扔下的酒瓶与瓦片
在山坡上发芽开花
半瓶农药,送走了小女儿
有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冲垮了菜园
山村清洗得宁静
晚风拂过那棵向日葵
你早已够不着它受伤的果实
孙娇娇
(就读于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每天都有星星迷失》
夜晚
泛着金色光芒的淠河
和青绿色的黄金路
当我感慨秋季不曾降临
一场暴雨
洗刷去一片阴霾
与焦躁不安的黄雀
月亮岛的夜晚
每天都有一些星星迷失
鲁润
(就读于皖西学院建工学院)

大约是在我刚能形成记忆力的年纪外公就去世了
只那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
在我很小的一段年纪
在我很小的一段年纪
我住在外公家
父母在外打工
那时外公家是紧挨着舅舅家的一层土房
门前圈了一个栅栏养了些鸡鸭
好像哪里还有一头猪
后门院仔有一个坎
那时候觉得好高好高
掉下去肯定得摔死
我喜欢站在那里往下面撒尿
不知怎幺了特别想要一双凉鞋
躺在床上一直念叨:我要有一双凉鞋就好了
迷糊糊的睡着了
醒来外公说:闰土你看床下面是什幺
我还以为自己有超能力一直默念就会出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外公喜欢喝茶
每逢早上他都会将我抗在肩头
走好长的一段路
从上阳村走过漫水桥
去吃二毛钱一个的点心
还有一件事我记忆中是不曾有的
是听姨娘和外婆说得
我小时候特别犟脾气
外公将脸盆端来让我洗脸
我偏不洗
还将脸上涂满了泥
将脸盆扔远
外婆说:闰土你那时真是犟
自己不想吃饭还不让我们吃
让我们把手中的碗扔掉
你外公就扔了
外公去世那年
我八岁
跟在父母身边
母亲说:
你爹爹去世前一天一直在念叨你
他说他想你
《梦见死亡》
(一)
我的人生若有八十个年轮
也已卸载了四分之一
八十年太久了
我的心已老了
八十年太短了
世间浩瀚的真理
和我方块一样大的脑袋
(二)
有时候莫名的惧怕死亡
人类被钉在十字架上被裁决
岁月在父母脸上刻上皱纹
它用砒霜为人们洗头
(三)
一些莫名奇妙的念头
比如:母亲明明睡在我旁,
却又在窗外向我打招呼
比如:
我可以和影子对话
比如:这个世界我可以凭念想改变
比如那些玄之又玄的事
(四)
有时候觉得又可以释怀
(四)
有时候觉得又可以释怀
可惜我不信教
若是有信仰拿来当作寄託也是件好事
时间的齿轮还在不停转动
早晚有一天我会告别我爱的人
李园园
(就读于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村口那女人姓邵》
人们说她二十岁的时候长了四十岁的脸
没有文化
爱说村里的土话
整天逢人就嚷嚷
“哎,俺跟你说啊”
皱着眉头
想把自己说的每句话都表达得深刻且看上去富有哲理
“哎,俺跟你说啊”
有人说她脸苦
克夫相
今天和东边男人睡
明天和西边男人睡
不知多少男人受了骗
嘴边常一句
“哎呀,你看那张家的小婊子,那狐媚子眼睛,要我我做不出来”
晚上她又钻进了北边男人的被窝
老人说
她妈呀,年轻时候也这样
后来她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男人纠缠
人们听到名字就会说
“噢,你说她啊,公狗她也不嫌弃啊!”
《活像一具乾瘪的尸体》
我丢失在人群中,犹如一个骄傲的王者在行走
行走在这满是腐烂的尾气里
我穿过天堂,穿过地狱,穿过一个个天使魔鬼的面孔
我该是喜悦的
乞讨者匍匐在地,长跪长磕
买花童抱着你的胳膊
行人逃避冬风逃避大雨逃避夜色,匆匆忙忙
一朵蘑菇用来当做一把雨伞
人们敬我酒人们祝我好
人们磕碎每一个鸡蛋,放进热炉里
它处在一个沸腾的世界,燃烧了它的每一寸
我不需要高温不需要热火,我可以自燃了自己
从髮根到发梢,从脚踝到脚趾
我昏昏沉沉的头颅依旧把思想放在头顶
我的筷子夹不起一根渺小的青菜
我撑着沉重的头颅在思考在思考在思考在思考
该有一颗树一寸土一把弯刀一束麦穗一米空气一滴水来让自己存活
我想要存活并且渴望末日
人们说她二十岁的时候长了四十岁的脸
没有文化
爱说村里的土话
整天逢人就嚷嚷
“哎,俺跟你说啊”
皱着眉头
想把自己说的每句话都表达得深刻且看上去富有哲理
“哎,俺跟你说啊”
有人说她脸苦
克夫相
今天和东边男人睡
明天和西边男人睡
不知多少男人受了骗
嘴边常一句
“哎呀,你看那张家的小婊子,那狐媚子眼睛,要我我做不出来”
晚上她又钻进了北边男人的被窝
老人说
她妈呀,年轻时候也这样
后来她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男人纠缠
人们听到名字就会说
“噢,你说她啊,公狗她也不嫌弃啊!”
《活像一具乾瘪的尸体》
我丢失在人群中,犹如一个骄傲的王者在行走
行走在这满是腐烂的尾气里
我穿过天堂,穿过地狱,穿过一个个天使魔鬼的面孔
我该是喜悦的
乞讨者匍匐在地,长跪长磕
买花童抱着你的胳膊
行人逃避冬风逃避大雨逃避夜色,匆匆忙忙
一朵蘑菇用来当做一把雨伞
人们敬我酒人们祝我好
人们磕碎每一个鸡蛋,放进热炉里
它处在一个沸腾的世界,燃烧了它的每一寸
我不需要高温不需要热火,我可以自燃了自己
从髮根到发梢,从脚踝到脚趾
我昏昏沉沉的头颅依旧把思想放在头顶
我的筷子夹不起一根渺小的青菜
我撑着沉重的头颅在思考在思考在思考在思考
该有一颗树一寸土一把弯刀一束麦穗一米空气一滴水来让自己存活
我想要存活并且渴望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