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河池市总人口为409万人。境内有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8个世居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
河池市现辖金城江区、宜州市和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9县,其中民族自治县5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池市教育局
- 局长:韦茂才
- 副局长:文德生
- 内设机构数量:8个
机构简介
根据《中共河池市委、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河池市人民政府机构设定的通知》(河发[2009]27号),设立河池市教育局,为河池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河池市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加强基础教育工作,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中国小德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后力。
(四)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指导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监测工作。
(五)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巨观管理,完善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主要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本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拟订执行计画、具体实施办法和有关补充规定。
(二)编制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检查实施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作出报告。
(三)督促检查各县(市、区)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上级的各项规定;评估指导全市教育教学工作。
(四)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负责义务教育的巨观指导与协调,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
(五)负责本市教育系统校长队伍、人才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校长岗位培训、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教师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
(六)指导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社区教育和汉语言文字规範化建设工作。
(七)负责组织各县(市、区)做好中考、高中毕业会考、高考的考务工作、招生录取工作和中国小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辖区的各类学历教育的自学考试工作,核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八)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并组织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九)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装备、管理和使用工作,按规定如期实现实验教学普及县(市、区)。
(十)检查指导全市开展电化教育和信息化教学工作。
(十一)领导、检查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
(十二)主管全市的的教师工作。负责全市教师的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按照管理许可权对教师进行考核、聘任、奖惩、晋升等工作,指导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负责监督审计全市教育经费和教育基建经费拨付及教育附加费和教育费附加的徵收、管理与使用工作。
(十四)负责全市中国小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评估工作,指导全市中国小、中职学校德育、体育、卫生、艺术、安全工作以及团组织和少先队工作。
(十五)检查指导全市中国小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十六)协调管理、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十七)指导全市的教育督导工作,组织和指导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指导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监测工作。
(十八)检查指导基础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办学工作,负责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办学的审批和管理。
(十九)检查指导全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二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河池市教育局内设8个内设机构;
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计画生育等工作。
基础教育科
指导全市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少先队、青少年常规管理工作。负责高中录取和学籍管理、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审批和管理。
师範教育科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指导全市中国小教师继续教育、中国小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教师师德教育建设、中国小校长岗位培训、语言文字等工作。负责教师资格认定审批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中国小教师评优奖励、国语测试等工作。
职教与成教科
指导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管理;指导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的专业设定及进行评审、办学及教学质量评估标準并指导实施、
招生录取、毕业证书验印和颁发、社会力量办学的审批和管理等工作。
人事教育科
指导全市教育系统人事教育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人事管理、人才队伍、党务、纪检监察和全市教师职称评审等工作。受理本市教育系统的行政複议和信访工作答覆。
计画财务科
指导全市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负责本局财务管理、财产登记;负责教育系统经费统计、学年初统计、市直教育费分配使用、社会捐资助学等工作。
教育督导室
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本市的教育督导工作,研究制订本市教育督导与评估的指导性档案和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和指导本市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校安管办
指导全市中国小、幼稚园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及演练。负责对全市中国小、幼稚园(民办教育)的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安全、禁毒、未成年人教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避震减灾和维稳等工作的检查 、指导和考核。
信息产业科
承担电子信息产品製造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软体业发展;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重大系统装备、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组织协调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套用;组织实施软体、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範和标準;推动软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体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依法实施河池市软体产品登记工作。
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科
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助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协调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连互通;推动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促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融合发展。协调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协调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路的安全保障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工作,协调处理重大事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无线电管理协调工作。
人事培训科
负责机关、直属单位人事管理、机构编制、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出国(境)人员政审等工作;拟订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负责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工作,组织全市工程、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材料上报及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拟订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指导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指导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负责机关的全体人员的培训工作。
人员编制
河池市教育局机关行政编制为24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科级领导职数8名,副科级领导职数4名。
党组领导和纪检组长按有关规定配备。
暂保留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1名,待现有人员退休后自然消失。
教育概况
2010年全市有国小1500所,教学点2276个,在校小学生337486人;国中191所,在校国中生145403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409人,其中国小阶段343人,国中阶段66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学生56897人;中等职业学校19所,其中,自治区直管学校1所,市直属4所,县(市)属学校10所,技工学校2所,民办中职学校2所,在校中职生4133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8161人,非全日制学生23169人。不含区直学校和技工学校数据,下同)。
2010年全市有国小教职工23754人,其中专任教师19726人,国小师生比为1:15.35;普通国中教职工10198人,其中专任教师8493人,国中师生比为1:14.14;普通高中教职工4175人,专任教师2811人,高中师生比为1:17.66;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员工1510人,其中专任教师1092人,“双师型”老师348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为1:37.85(按全日制在校生师生比为1:16.63)。
2010年,全市幼稚园、国小、国中、高中专任、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05%、98.94%、97.57%、93.7%、81.69%。
2010年全市每万人口在校生,幼稚园151人,国小835人,普通国中359人,普通高中140人,中等职业学校101人。
2010年全市每万人口在校生,幼稚园151人,国小835人,普通国中359人,普通高中140人,中等职业学校101人。
2010年全市国小校舍总面积248515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7.3平方米;初级中学校舍总面积146688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0.09平方米;普通高中校舍总面积84782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4.9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校舍总面积38776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9.38平方米(按全日制在校生为21.35平方米)。
2010年全市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99.50%;辍学率0.48%;国中毛入学率112.62%,辍学率1.45%;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34%。国小毕业生升学率100%;国中毕业生升学率82.33%。
2010年,河池市、县(市、区)教育经费总收入230782万元,比上年多收入12223万元,增长5.59%。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2801万元,比上年多收入10869万元,增长5.98%;预算外资金收入22962万元,比上年多收入944万元,增长4.29%。教育经费总支出231013万元,比上年多支出13100万元,增长6.01%。其中财政拨款支出195818万元,比上年多支出11597万元,增长6.3%;预算外资金支出22962万元,比上年多支出944万元,增长4.29%。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22536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63688万元,基建支出5645万元。(河池市教育局)
2010年全市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99.50%;辍学率0.48%;国中毛入学率112.62%,辍学率1.45%;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34%。国小毕业生升学率100%;国中毕业生升学率82.33%。
2010年,河池市、县(市、区)教育经费总收入230782万元,比上年多收入12223万元,增长5.59%。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2801万元,比上年多收入10869万元,增长5.98%;预算外资金收入22962万元,比上年多收入944万元,增长4.29%。教育经费总支出231013万元,比上年多支出13100万元,增长6.01%。其中财政拨款支出195818万元,比上年多支出11597万元,增长6.3%;预算外资金支出22962万元,比上年多支出944万元,增长4.29%。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22536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63688万元,基建支出5645万元。(河池市教育局)
金城江区教育概况金城江区是河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建制始于宋初,1983年10月撤县建市,2002年11月撤市设区,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辖4乡7镇1个街道,居住着壮、汉、瑶、苗等22个民族34万人。金城江区交通发达,是大西南云、贵、川、渝出海的重要门户。2010年,金城江区共设123所公办学校,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国中18所,国小98所(其中完全国小48所、初级国小45所、教学点5个),幼稚园3所。在校普通高中生4940人,国中生11037人,小学生20436人,特教生86人,在园幼儿917人。国小教职工1711人,国中教职工1042人,高中教职工272人,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12人,幼稚园教职工65人。民办中国小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国中1所,国小3所;在校学生1034人,其中高中生98人,国中生228人,小学生708人。民办幼稚园44所,在园幼儿6742人。
普及程度。2010-2011学年度,全区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6%,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14.32%,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77%。全区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率为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辍学率为0.5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6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21%。15周岁人口的文盲率为零。
师资水平。全区国小专任教师154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国中专任教师87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中国小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率为100%。全区中国小正副校长162人,培训合格率为100%,持证上岗率为100%。办学条件。全区国小校舍建筑总面积198771平方米,生均9.7平方米;国中校舍建筑总面积150507平方米,生均13.3平方米。全区中国小全面消除D级危房。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準要求配备,国小和国中的配齐率均达100%。国小图书生均17.2册,国中图书生均28.2册。
教育经费。2009年,区财政对教育拨款为15561万元,比上年增长比9.17%;财政经常性收入为30038万元,比上年增长7.35%。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为4713元,比上年增长5.36%。教育公用经费拨款为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7%。(金城江区教育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概况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辖4个乡7个镇,总人口37万,居住有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11.7万,占全县人口31.7%,占全国仫佬族人口80%以上,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同是也是国家少数民族扶贫重点县。2010年,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42所,其中普通国小126所,民族国小1所,普通国中14所,民族中学1所。全县村教学点78个。现有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公办保育院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学生总数36861人,其中高中4325人,国中10751人,国小21785人。全县教职工总数2732人,其中专任教师2497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64人,专科学历1016人,具有中教高级职称91人,中教一级(国小高级)1428人。全县学校占地面积1270480平方米,其中国小占地738858平方米,国中占地447603平方米,高中占地84019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346228平方米,其中国小177604平方米,国中120975平方米,高中47649平方米。全县适龄儿童各学年入学率都在99%以上,国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国小、国中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中国小专任教师合格率均达99%以上。生均校舍面积国小8.16平方米,国中10.78平方米,高中11.01平方米。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和17周岁人口完成率、学生与教师的编比、校长岗位培训情况、各种仪器配备情况等均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全县共有电脑网路教室35间、多媒体投影教室23间,卫星收视点162套,教学光碟播放点200套,白板投影教室13间,班级投影教室42个,班班通教室36间,校长培训专用卫星接收设备13套,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覆盖中国小校176所,受益学生36725人,受益率99.9%。(罗城县教育局)
普及程度。2010-2011学年度,全区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6%,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14.32%,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77%。全区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率为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辍学率为0.5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6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21%。15周岁人口的文盲率为零。
师资水平。全区国小专任教师154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国中专任教师87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中国小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率为100%。全区中国小正副校长162人,培训合格率为100%,持证上岗率为100%。办学条件。全区国小校舍建筑总面积198771平方米,生均9.7平方米;国中校舍建筑总面积150507平方米,生均13.3平方米。全区中国小全面消除D级危房。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準要求配备,国小和国中的配齐率均达100%。国小图书生均17.2册,国中图书生均28.2册。
教育经费。2009年,区财政对教育拨款为15561万元,比上年增长比9.17%;财政经常性收入为30038万元,比上年增长7.35%。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为4713元,比上年增长5.36%。教育公用经费拨款为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7%。(金城江区教育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概况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辖4个乡7个镇,总人口37万,居住有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11.7万,占全县人口31.7%,占全国仫佬族人口80%以上,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同是也是国家少数民族扶贫重点县。2010年,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42所,其中普通国小126所,民族国小1所,普通国中14所,民族中学1所。全县村教学点78个。现有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公办保育院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学生总数36861人,其中高中4325人,国中10751人,国小21785人。全县教职工总数2732人,其中专任教师2497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64人,专科学历1016人,具有中教高级职称91人,中教一级(国小高级)1428人。全县学校占地面积1270480平方米,其中国小占地738858平方米,国中占地447603平方米,高中占地84019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346228平方米,其中国小177604平方米,国中120975平方米,高中47649平方米。全县适龄儿童各学年入学率都在99%以上,国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国小、国中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中国小专任教师合格率均达99%以上。生均校舍面积国小8.16平方米,国中10.78平方米,高中11.01平方米。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和17周岁人口完成率、学生与教师的编比、校长岗位培训情况、各种仪器配备情况等均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全县共有电脑网路教室35间、多媒体投影教室23间,卫星收视点162套,教学光碟播放点200套,白板投影教室13间,班级投影教室42个,班班通教室36间,校长培训专用卫星接收设备13套,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覆盖中国小校176所,受益学生36725人,受益率99.9%。(罗城县教育局)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概况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境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东邻罗城、融水两县,南接宜州和金城江区,西面与南丹县隔河相望,北部与贵州省的荔波、从江两县相连。土地总面积4572平方公里,现有6个镇6个乡,145个行政村(社区),2899个自然屯和异地移民场点,有毛南、壮、汉、苗、瑶、仫佬、侗、水、布衣等14个民族,总人口40多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左右。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现有国小290所,其中村完小以上学校153所,教学点137个,国小在校生25900多人;普通初级中学14所,国中在校生13300多人;普通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私立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近300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1300多人(含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县直幼稚园1所,在园幼儿50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2人。全县专任教师3288人,其中,幼儿教师45人,国小教师2062人,国中教师931人,高中教师19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60人。
201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30%,小学生年辍学率0.12%。国中阶段入学率114.93 %,国中生年辍学率2.22 %。各国小理科教学仪器配齐率97.24%、电教设备配齐率93.79%、体育器材配齐率95.17%、音乐器材配齐率93.10%、美术器材配齐率92.41%、卫生设备、劳技设施配齐率91.03%;中学理科教学仪器、电教设备、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卫生设备、劳技设施配齐率100%。全县小学生均实物图书12.94册;国中生均实物图书15.82册。全县国小校舍总面积216246平方米,生均7.54平方米;国中校舍总面积122127平方米,生均7.93平方米。全县村完小以上学校有95%建有教学楼;国中以上学校有80%建有学生宿舍楼,有60%的学校建有学生公寓楼。学校教学设施和办公设施极大改善,部分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综合办公大楼,配备了较先进的办公设备,乡镇中心国小以上的学校均建成了能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远程教育网路系统,教学信息化、现代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南丹县教育概况到2011年春季学期初,全县共有学校223所。其中幼稚园20所(公办2所、企业办3所、民办15所);国小186所(完小121所,教学点61所、民办国小1所);初级中学15所,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园幼儿3069人,学前班学生6826人,在校小学生27813人,国中生11938人,普通高中生2892人,中职学生1853人。全县在职在编教职工3343人,其中幼稚园64人,国小2148人,国中855人,高中241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5人。国小教师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占国小教师总数的81.8%,国中教师合格率100%,本科以上学历占国中教师总数的51.7%。中国小特级教师2人,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1585人。全县中国小共有各类实验室105间,仪器室186间,仪器柜1524个,中国小图书室129间,演示开出率高中平均达97.5%,国中达94%,乡镇国小达88%,村完小达75%。分组实验开出率高中平均达97.5%,国中达91%,乡镇国小达70%,村完小达55%。全县配备“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模式Ⅰ学校99所180套,模式Ⅱ学校137所,139套,模式三15所18套。(周春勇)
东兰县教育概况东兰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境内东西横距65公里,南北纵跨68.5公里,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有壮、汉、瑶等11个民族29万人口,其中壮族23.7万人,占81.7%;汉族2.7万人,占9.3%。辖9乡5镇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2955个村民小组93个居民小区3676个自然屯。
东兰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是邓小平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0年,东兰县有普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公办幼稚园各一所;国中11所;国小212所,其中乡镇中心校15所(含劳小)、村完小校49所、教学点148所。在校学生总数37594人,其中高中共40个班,在校学生2500人,寄宿生2201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50人,寄宿生250人;国中共176个班,在校学生9856人,寄宿生8387人;国小在校生24626人,寄宿生14419人;特教在校生50人,寄宿生50人。现有教职工2459人,其中高中教师170人,职校教师50人,国中教师671人,国小教师1626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12人。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科教兴县"发展战略不动摇,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全县教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实现了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巴马瑶族自治县教育概况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14万,现辖10个乡镇,境内居住有瑶、壮、汉等12个民族,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类圣地”。全县有国小296所,其中乡镇中心国小以上国小12所,村完小校40所,教学点244个。2010-2011学年度,全县有适龄儿童25210人,已入学252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内宿生11543人。全县国小校舍面积149899平方米,生均6.35平方米;图书330690册,生均14册。全县国小专任教师1607人,其中大专学历742人,中师学历717人,国小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63%。普通国中15所,在校生8466人,其中内宿生7309人,入学率为5.34%。全县中学校舍建筑面积120458.6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1.03平方米。国中有实物图书166683册,生均实物图书17.50册。全县国中专任教师552人,专科以上学历540人,学历合格率98%。自治区示範性普通高中一所,在校生2647人。专任教师142人,本科学历以上133人,学历合格率为93.66%。学校占地面积117339.2平方米(176亩),生均49.74平方米;教学建筑面积28778m2,生均12.2㎡;学生住宿面积12649平方米,生均5.36平方米;绿化面积31878.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27.16%。幼稚园58所,其中公办幼稚园1所,民办幼稚园57所。2010—2011学年度全县3-6岁幼儿14792人,已入园5925人,入园率为40.06%。全县有专任幼儿教师243人,均是幼师毕业生,教师合格率100%;全县幼儿教育共有校舍面积6063平方米;幼儿运动娱乐场面积2821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一所,在校生31人,全部在校住宿,有专职教师4人。2010—2011学年度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95人,已入学76人(含随班就读45人),残疾儿童入学率80%。 全县有12所乡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103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占行政村总数的100%。专职教师65人,兼职扫盲教师340人。 职业教育中心一个(2008年整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农机校的教育资源而成),在校生985人,成人大专468人,共有教职工74人。校园占地面积86.5亩,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李大朝)
巴马民师(河池三高)概况河池市巴马民族师範学校成立于1957年10月,名称“广西省巴马初级师範学校”,1959年升为中等师範学校,隶属百色专区;1965年河池地区成立后,归属河池地区管理。197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为民族师範学校,执行区、地共管,以地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2004年3月,经河池市教育局批准成立高中部,当年秋季招普通高中生368人;2005年5月16日,经河池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在本校开办普通高中教育,增挂“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牌子,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管理模式,并且隶属关係不变、人员编制不变、财政拨款基数不变。2007年元月,经河池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估组评估,学校被确认为“河池市示範性普通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68亩,编制168人,现有教职工154人,在编140人,单位自行聘用13人,借调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3人,在读研究生6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36人。专业设定有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两种。在校高中学生31个班1786人,幼师学生8个班500多人,幼师大专首届函授班70多人。学校曾获自治区艺术、体育、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池市“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称号;2002年被誉为“老区民族教育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