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2018-07-29 03:21:31) 百科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始创于2001年4月16日,原名农村经济研究会,由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十名研究生、夲科生髮起,是河南农业大学乃至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生社团。2003年与林学园艺学院“走进乡村乡村小组”合併,改组更名至今。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是由河南农业大学团委和学生会及社管部指导下的,并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力支持下、由在校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生社团。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以关注三农,服务三农, 提高自身素质,弘扬社会责任为宗旨,紧跟社会发展方向和河南农业大学的定位,自2003年下乡至今,先后组织会员及会外支农志愿者1800余人次开展支农、支教、调研、文艺建设等多种形式的支农调研活动累计1620余日,形成各种形式的调研报告153篇,多次组织并参加校内、河南区及全国性支农交流会;从2007开始开展烽火行动(城市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及城市调研活动至今;同时我会先后组织大型募捐活动8次,募捐各类衣物、文具图书及其他资金及学习用品价值数千元,图书20401册,在教育落后的农村地区国小先后建立了多个爱心图书馆,各项活动均得到学校、社会及各大媒体的认可,曾获“院优秀社团”、“校十大优秀社团”、“河南省百佳社团”、“省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十大杰出支农社团”等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 成立时间:2001年4月16日
  • 隶属:河南农业大学
  • 性质:学生社团
  • 理念:团结 向上 求真 务实 创新 有为
  • 宗旨:关注三农 服务三农
  • (宗旨):提高自身素质 弘扬社会责任
  • 行动指南:爱农  知农  学农  兴农
  • 口号:知三农之情  聚爱农之力
  • (口号):学三农之需  树兴农之志

社团文化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原名农村经济研究会,由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十名研究生、本科生髮起,是河南农业大学乃至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生社团。2003年与林学园艺学院“走进乡村乡村小组”合併,改组更名至今。
1、会歌
《支农队队歌》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编
向前、向前、向前!支农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好儿女。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不为名利,直到把祖国万水千山走遍,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雷声响;听!支农歌声多幺嘹亮!同学们整理行装準备出发,同学们奔赴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未来的胜利,向全民族的希望!
2、会徽
“农”字演化成一团圣火,象徵农焰(研)。中间人字形红焰象徵热血青年,富有激情,与上面的“农”字和下面的“心”字共同构成农研人心繫三农的热情和激情。会徽诞生于2008年,火焰由奥运火炬上的圣火演化而来的一只浴火欲飞的凤凰,象徵着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继承奥运精神,把我们热爱三农,甘为三农事业奉献的的精神像奥运圣火的传递一样感染着每一个人。下面是由丰收的麦穗和书本(象徵知识)构成的一片希望的田野,这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梦的翅膀带着我们飞翔,迎着第一缕真爱的阳光,我们就能到达梦想的地方。象徵一种张扬的个性,和坚定的信念。
3、红领巾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红领巾是农研会特色文化的体现之一.
红领巾外型简洁明了,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角形安定稳固的感觉。同时三角形也是最稳固的结构,寓意三农关係到社会的稳定。简约的锐角凸显出青年人刚性、勇敢、执着、的特徵,它直指外部表明了我们对外交流的热忱。而下边红领巾巧妙地指向内,三农人的理性,谦虚好学,勤于思考,自我完善便也随之流露。从外观上看,既像剑的尖头部分,显亮剑精神;又像我们的双手,坚毅刚强;双手闭合,虚掌流露出“柔”的成分——我们的爱心。会徽中央红色主题部分的一层含义就是"红领巾文化"。红领巾是"三农"希望的象徵,是我们严明纪律要求、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的象徵,是我们诚挚的爱心火热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的象徵,,更是我们大学生我们农研人以弘扬社会责任为使命,富有激情的投入农研事业的象徵。内外兼容,我们的内敛张扬,我们的开放大气自我完善,我们的理性热血~~立足自身,面向世界与未来,不仅仅是体现,更是一种引导,会徽升华到精神层面,就像一个图腾,引领协会,引领大家。
红领巾,我们文化的象徵与标誌,蕴含着热情团结、纪律严明、内外兼容之意,自身素质、社会责任尽在其中。
4、吉祥物--满满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社团宗旨

关注三农 服务三农 提高自身素质 弘扬社会责任

活动理念

团结 向上 求真 务实 创新 有为

行动指南

爱农 知农 学农 兴农

神圣使命

有效团结农大内外的支农力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竭诚服务“三农”

主要任务目的

1、以实际行动提高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服务农村经济文化建设;
2、营造学术氛围,繁荣校园文化。为教与学服务,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会员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为广大会员提供互动式学术交流的舞台;研究中国农业特别是农村经济实际问题,探索农村和谐发展道路;
3、通过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支农实践活动,加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繫,增强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对社会的认识和把握能力,锻鍊其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精神。

发展方向

(1)学术方向
(主要适合于协会内部有意于考研的会员)期待可以打造出一个以“农研”为核心的学术团体,最终成为国内一个特殊的学术流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会。协会现在存在很多考研的资源,比如我会有三位老负责人在华南农业大学读研,05级老会员卜中露在中央人民大学农发院读研。他们都是协会优秀的学员代表,为协会会员树立了好榜样。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邀请他们为会员开展讲座,并建立联繫桥樑,以共享考研资源。
(2)创业就业方向
(主要适合于协会内部有意于就业或者创业的会员)同样地,协会在此方向也存在很多资源。比如04级老会员王道轩一直在做的濮阳小额信贷,南阳社旗的小杂粮合作社,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很多在社会各个岗位工作的老会员,与协也都保持着长期联繫。这些学长学姐都是良好的资源,会为大家的就业创业给予热心指导。协会鼓励会员到农村创业,期望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为三农经济问题的解决做出努力。

特色活动

迎新晚会:农研特色的晚会欢迎新会员的加入。
文化传承讲座:上下届之间社团文化的传承。
爱心图书募捐:募捐图书及文具等为下乡做前期準备。
假期下乡活动:调研、支教、文艺,下乡以深入了解农村。
河南区交流会:河南省内各高校涉农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
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全国的涉农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
欢送老会员:老会员毕业之际的一个送别活动。

发展历程

2001年

学生侯明帅、黄涛等人因热衷于三农事业,开始组建农村经济研究会。

2002年

开始招收第一批会员,至此也就组成了第一届农村经济研究会。

2003年

12月下旬,经过平等协商、原经贸学院“农村经济研究会”和林学园艺学院“走入乡村行动组”重新组合,改组合併成立了“农村发展研究会” ,社团发展方向由原来的纯理论研究转变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并重;同时经过学校和院团委的批准同意,我们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誌社建立了合作关係。

2004年

4月2日至3日,我们成功地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河南区支农培训暨学习交流会”。此次活动由我们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承办,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郑州大学农乡建设研究会、河南师範大学“小康之翼”乡建协会协办。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我们院团委郭老师、校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等佳宾,省电视台《沟通无限》栏目编辑组、新华社、东方今报的记者到场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现场採访。
4月12日,我们应邀参加了省电视台《沟通无限》栏目对大学生支农活动的节目录製工作。
2004年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誌社的倡议下,我们和其他高校一起在学校发起了一场“爱心传递你我他”大型募捐活动。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一共募捐到了约1000元的衣物。这些东西送到兰考县城关乡的时候,当地的民众非常的感动,当地政府给我们学校领导发了一封感谢信以示感谢。

2005年

寒假期间,我会赵戴勛同学到周口太康县,和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师範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朋友一起参加支农活动。活动期间,他们在当地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建立了老年人协会和妇女协会等民众性组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寒假期间,我会张庆凯、蒋浩、王道轩到开封市兰考县,和河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朋友一起参加暑期实践活动。

2006年

3月24日,组织会员参加第二届村党支部经济论坛。

2007年

5月1日至6日,我会与郑大农建会和营养与健康协会组织成联队到焦作武陵南古岗村,开展了健康普查、教育调查、村民座谈、入户访问等形式多样的支农支教活动,获得村民和村委的好评。
7月15日至25日,我会参与科技处“携手农合”调查活动还组织了赴孟楼实践基地的支农支教服务活动,两支队伍不辱使命。

2008年

1月21日,我会组织两支下乡队伍,一支奔赴驻马店泌阳,另一支奔赴漯河临颍朱庄村。分别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支农支教等活动。
3月22日,我会承办了河南区支农社团大学生交流会。郑大河大河师大中原工学院及西亚斯学院等多个三农社团参与其中,并请到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刘老石和兰考县副县长何慧丽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报告。
7月12日,东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支农社团来我会交流学习,并有两人参与我会暑期下乡实践活动。
11月9日,一场桔子有虫的风暴迅速席捲神州大地,协会在校区北门和桃李园门口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多吃一个桔子,少尝一份心酸”的桔子义卖活动。

2009年

1月1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学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南方农村报》等多家农村发展机构联合发起和主办,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承办的“首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队”评选活动中,来自全国的各大支农社团济济一堂,隆重的颁奖仪式上,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等十大社团被评为“首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队”。
4月11日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会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项目主任、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领军人物、大学生支农调研总指挥、06年中国最具行动三农人物、国仁绿色联盟负责人刘老石老师来我校开展公益讲座。
4月18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卖米教授”、兰考副县长何慧丽应我会之邀到我校开展讲座。南马庄村支书等一队农村能人随同何老师前来。讲座过后,何老师正式接受了农村发展研究会的聘请,成为协会的高级学术顾问。

2010年

3月参与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垃圾分类,低碳社区”鑫苑名家社区活动。
4月社团三名代表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赴开封参加中科院河南项目合作社调研和有关城乡互助型生态农业的农民培训。
12月协会应邀参见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的中原首届三农人辩论赛,我协会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1年

4月30日,协会十周年会庆,协会97——10级会员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协会的十周岁生日
9月,协会暑期赴南阳“农研益农队”被评为河南省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是我校首次以社团名义评选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10月,我会再次荣获河南农业大学校级十大精品社团”称号。
11月,在社团大本营经济与管理学院搬迁的关键时刻,彭付强会长、黄森鑫理事长、贾健秘书长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力支持下,果断决定在原有社团部门建设基础上成立农村发展研究会龙子湖校区新一届负责人并与文化路校区同步完成了招新工作,由此协会成员人数较上年翻番,社团规模空前扩大。随后社团组织了素质拓展、文化传承讲座等活动,通过04级会长王杰、07级理事长张艳英等众多老会员与11级会员的交流大家对社团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
12月,协会邀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卖米教授”、兰考副县长何慧丽应我会之邀到我校开展以“三农”问题,我们(大学生)能做什幺为主题的讲座。郑州绿色联盟国仁超市负责人及08级老会员王林杰等人随同何老师前来。

2012年

4月13-15日,我会组织姜博、王彦淑等人赴龙子湖校区工地进行以“走近农大建设者”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为我们后期的“城市支农”活动指明了方向。
4月21-23日,新老校区由公关策划部主导策划组织了以“献书传情,爱心筑梦”主题的大型图书募捐活动,此次募捐活动共募集到图书1400余册,文具若干,为寒暑假下乡爱心支教等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农民工读书难的问题,由姜博等人挑选出图书50余册送给农民工兄弟。
10月14日,协会社团评选中再次荣登校级十大精品社团之首,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农研会各项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2013年

4月23日,河南农大农研会将募集的712.2元的捐款移交给河南农大志协,由其将善款转交给雅安灾区。
5月12日,河南农大农研会积极参与由河南省慈善总会主办的“关爱留守儿童”慈善项目活动,关注留守流动儿童,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5月13日-5月24日,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在黄河路二小,南阳路二小,经三路国小,文化路一小,农科路国小等举办了图书募捐活动,募捐到图书近5000册,收穫颇多,并且文化路一小、农科路国小还分别与开封兰考县程庄国小、南阳市金水镇库区中心国小进行了手拉手活动。而且此次活动还受到了郑州广播电视台的採访。

2014年

5月11日,农研会在前期多次工地调研的基础之上,举行了河南农大学龙子湖校区建设工地慰问演出活动,此次慰问演出得到工地及校方的支持和帮助,彰显了农大学子的社会担当,赢得了各方的好评。
2014年9月12日~14日,农研会王长振、张高瞻、吕金涛等7人小组到河南农大许昌校区进行观察学习,同许昌校区的积极入会分子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为后期建设农研许昌分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研大家庭欢迎许昌校区同学们的加入。

2015年

4月12日,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参加河南省百佳社团评选并成功进入决赛取得成绩。协会负责人孙民,侯力月出席会议。
2015年5月8日,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会员在许昌成立支教基地并与当地老师达成共识为今后许昌校区会员的支教地点做好了準备工作。
2015年7月1日。七支队浩浩蕩蕩下乡。分别是周口太康,商丘民权,许昌禹州,南阳栾川,南阳淅川,洛阳队等。

获得荣誉

“下乡各队锦旗若干面”
“院优秀社团”
“校十大优秀社团”
“校级十大精品社团
连续三年夺得河南农业大学十佳社团之首
连续进十年获得河南农业大学优秀社团称号
河南省百佳社团
“河南省优秀社团”
“河南省优秀学生社团”
“河南省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备注:是我校首次以社团名义评选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全国十大杰出支农社团”
中原首届三农人辩论赛第二名
“首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队”。等荣誉称号

下乡图展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是我校、也是我省成立最早的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生团体之一。是我校颇具影响力的社团组织;是一个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社团组织;是大学生了解农村、认识三农、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也是我校唯一的一个综合性支农社团,她集多专业、多年级于一体,已实现了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大型下乡支农、支教、调研、交流活动。社团紧跟社会发展方向和河南农业大学的定位,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大学生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多次同省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学习,并得到着名三农专家温铁军老师、三农学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老师、人大乡建中心大学生支农总负责人刘老石等的关怀和指导,长期关注“三农”发展,多次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南阳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河南共青团、大河网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报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