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下设三个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税务(注册税务师)专业、审计实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最早,其前身是财务会计专业,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5年被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高职高专试点专业,2008年被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又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确定为河南省示範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被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税务(注册税务师)和审计实务专业分别是2008年和2010年新增的专业,2012年审计实务专业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确定为河南省品牌示範校建设中的重点建设专业。会计系下设二个教研室:会计审计教研室和财税教研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会计系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基础雄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会计系老师中,有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会计系创新了“233融合411”人才培养模式。“233”,即:理论基础知识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两个培养系统,“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师、基地三个路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教育证书三结合。“411”即:前四个学期在校内进行必须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学习,每个学期期末都有1-2周的课程综合模拟实训;第五个学期进行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职业资格认证;第六个学期面向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在课程改革中,会计系将职业资格标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会计系建成了四门院级精品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专业综合实训》,2015年《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省级精品课程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教学改革中,会计系通过实行:“三项基本技能”(英语、国语、计算机)、“1234”(一个中心、二个课堂、三种方法、四级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四层次六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是指课内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递进”是指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简单到複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熟练到精湛、从实训到生产、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全面实现教学与实训同步进行,学习与就业顺利融通,学校和企业互惠双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与课程改革相配套,会计系的二个项目分别获得了省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一等奖。一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最佳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9年4月被评定为河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二是《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研究》2012年1月被评定为河南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014年7月,会计系的《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与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协同研究》又被立为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周期二年。与课程改革配套,会计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了多本教材,包括《财经基础知识与技能》、《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等,其中《财经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被评为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在教学总方法上,会计系採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在教学具体方法上,採用了六步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反思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拓展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校内,与财经系合作建立了财务会计实训中心(包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审计实务实训室、会计做账实训室、会计展示实训室)与财税金融实训中心(包括财务管理实训室、纳税处理实训室、国际结算实训室、金融投资实训室、银行业务实训室)。校外,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