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2019-07-26 14:28:41) 百科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前身是人文学院,2013年4月,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在原人文学院中文系、法律系基础上成立文法学院。该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法学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 英文名: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Law
  • 简称:河南科大文法学院
  • 创办时间:2013年4月
  • 所属地区:省属高等院校
  • 类别:学院
  • 学校类型:院校级
  • 学校属性:河南科技学院
  • 主要院系:汉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法学
  • 现任校长:王清连

院系概况

文法学院成立于2013年4月,是由原人文学院中文系、法律系组建而成。该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法学3个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生1000余人;学院下设中文系、法律系,设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文艺理论、刑事法学、基础法学、民事法学等7个教研室;拥有多媒体演示、戏剧编排、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和牧野文化研究所等实验、实训场所与研究机构;学院专用图书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该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奋斗目标,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突出学风建设与学生考研教育,突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8个;毕业生考研率和考证率(司法资格证和各类技能登记证)逐年提高;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25项。

师资力量

该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6人;“双师型”教师7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校“十佳教师”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

科研成果

近年来,该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余篇,CSSCI源期刊38篇;获省级成果奖16项,获地厅级成果奖80余项;承担国家和省、厅级研究项目100余项;出版专着和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

专业介绍

中文系及专业简介

中文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国际汉语教育2个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和语言学4个教研室,建有校级汉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和国语与汉字训练语音实验室。
中文系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32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讲师14人;博士6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3人。2011年,成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牧野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该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显着成绩。中国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本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聚,现已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五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牧野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研究。学科建设致力于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突显新乡地域文化优势,现已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服务中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集中明确”的总体态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以“专业辐射职业、语文渗透人生”为价值理念,落实“三个一工程”,充分发挥“大中文”的理论潜能,突出学生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戏剧创作与表演能力等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日渐显露出其独有的特色优势。
良好的学科平台使该系科研成绩斐然。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CSSCI源期刊35篇,出版学术专着20余部,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项目70余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新乡市成果奖一等奖多项。
中文系现有在校本科生500余人,近年来,累计考取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5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中文系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範)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普通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中等职教师资。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育学、心理学。
标準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师範)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套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写作、英汉翻译、教育学、心理学
标準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师範)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学生初步完成专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理论素养、汉语言文学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在高、国中及职业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申论写作、心理学教育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标準学制:2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位

法律系及专业简介

法律系成立于2005年,现有法学1个本科专业(包括法学4年制本科专业和法学双学位专业),下设刑事法学、民事法学、基础法学3个教研室,建有模拟法庭、法学综合实验室、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河南科技学院工作站3个教学实验、实训室,拥有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检察院、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等实习基地。
法律系自成立以来,重视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师24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共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双师型”教师7人,硕士18人。该系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已在套用法学、交叉法学等学科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该专业的多名教师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校级文明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报省厅级课题30余项,获得厅级以上奖励10项,出版学术专着20余部。
法律系在校本科生300余人,近三年以来,累计考取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60余人,通过司法考试累计70余人,被各级各类司法、行政机关录取2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法学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法律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智慧财产权法。
标準学制: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