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12-26 06:01:15) 百科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洛阳工学院的机械系,成立于1958年。目前,学院下设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包含7个教研室。设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金属材料工程为校级特色专业。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原机械部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材料物理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大学二级学院
  • 学校类型:材料科学与工程
  • 所属地区:河南
  • 现任校长:宋克兴
  • 硕士点:二级9
  • 博士点:3
  • 博士后流动站:1
  •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 主要院系:设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
  •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院史沿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洛阳工学院成立最早(始建于1958年)的机械系发展而成的。1959年设铸造工艺及设备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65年改名为机械工程二系,1974年增设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1988年增设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90年更名为材料工程系。1993年锻压专业拓宽出模具设计与製造方向,1994年改为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专业,2000年材料工程系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组建后,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1年、2003年又依次增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本科专业。
学院198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同等学历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点;1990年开始招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取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院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本科生2337人。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开始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及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和材料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目前,学院有博士生导师2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50人、工程硕士62人。

质量工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三批)、金属材料工程(第六批)
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3年)、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先进连线技术(2013年)、机械基础件先进制造(2013)、高性能铜合金及先进制备加工技术(2014年)
省级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
省级教学名师:文九巴、张柯柯
国家卓越工程师计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金属材料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师资队伍

全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教师中有河南省特聘教授 2人,教授37人(含双肩挑),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4人。
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中原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部级优秀专家、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等优秀人才33人次;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68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6人,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获得者3人,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1人。
博士67人,博士、硕士占师资总数的95.12%;先后有11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类别
名称
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套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纯材料及溅射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高端轴承摩擦学可靠性控制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高温难融金属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大型锻铸件成型製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其它
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
材料摩擦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材料损伤与摩擦学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大型锻铸件成型製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洛阳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高分子纳米複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科学研究

材料学院主要从事耐磨材料及套用、功能铜合金材料及其製备、超塑与精密成形加工、先进连线技术及设备、稀土合金化与稀土套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高温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生物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近几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900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近300篇,出版学术专着及教材15余部,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型专利20余项。
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张永振教授、朱锦洪博士留学英国,葛明辉博士留学美国,杨留栓、黄金亮、田保红、文九巴、张柯柯等博士分别到日本作高级访问学者,李谦、朱锦洪、陈学文老师到韩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李炎、刘树英老师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和进一步对外交流。学院积极支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在我校材料学院主办全国学术会议。另外,学院近几年邀请了国内如傅恆志、徐滨士、李方华、宋玉泉、潘健生、薛群基和杜善义等院士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4个实验中心:材料学实验中心、材料加工实验中心、材料分析实验中心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材料学实验中心由金属材料实验室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组成,涵盖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2个本科专业,以及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和校级重点学科——材料物理化学2个硕士点学科;材料加工实验中心由铸造实验室、塑性成形实验室、焊接实验室和冶金实验室组成,涵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铸造、焊接、塑性成形、模具方向和冶金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以及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和校级重点学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3个硕士点学科;材料分析实验中心由电镜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和热模拟实验室组成,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所有本科、硕士学科点;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公共技术基础课实验室承担全校机械类、冶金类相关专业技术基础课和材料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科研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科研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年科研经费400万元。“金属功能材料”方向以大规模积体电路引线框架用于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先后承担国家基金项目4项,“863”项目1项,国家计委重大项目1项。2人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省高校创新人才。在铜基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材料摩擦与耐磨材料”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完成了10余项国家和省部下达的重大或重点学科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年均科研经费遇百万元。先后获得了“拖拉机履带板新材料工艺研究及推广套用”等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锌基合金焊接工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1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3部。“精密成型与超塑技术”研究方向在模具超塑性挤压技术,伞选齿轮精锻技术等,特别是钢模的塑性成型技术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三等奖5次,两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60多篇。“稀土合金化与稀土套用”、“複合材料”、“表面工程”等研究方向亦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注意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开办了“精密锻压厂”,“压铸厂”生产高精密挤压及压铸工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部级成果: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年份
成果负责人
大型锻铸件关键成型技术开发及套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
魏世忠
高压电器铜合金及先进加工成型技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
宋克兴
宽幅铜铝複合板连续铸造半熔态轧製成型技术与套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
宋克兴
高倍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改性石墨负极材料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5
张万红
基于表面改性的难焊材料精密固态连线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
张柯柯
高铝锌基合金减摩耐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4
谢敬佩
高性能原位镍合金化耐磨件关键技术及套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4
王爱琴
重型装备备用关键部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4
魏世忠
高性能钼合金的开发与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4
徐流杰
大型装备关键耐磨部件材料设计及装备技术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
谢敬佩
新型高硼耐磨合金的製备技术及套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
李继文
重型装备备用关键部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魏世忠
高强高导弥散强化铜合金低成本製备工艺的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
新一代发动机缸体铸造技术开发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3
高性能耐热稀土镁合金研究与开发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
李全安
高性能模具材料及现金製备技术的研究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1
白吨级大型铸钢件关键成型技术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1
谢敬佩
高压隔离开关关键部件材料结构成型一体化设计与开发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1
宋克兴
强度300MPa以上複杂灰铸铁发动机缸体低成本製造关键技术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1
李峰军
远洋货轮挂舵臂铸造工艺最佳化及设计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谢敬佩
C160大型颚式破碎机耐磨衬板国产化开发与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微电子元器件微连线用高强度高可靠性绿色无铅釺料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张柯柯
焦化加工炉炉管防腐蚀稀土铝合金的开发和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
低碳钢大型铸件用冒口覆盖剂的研製与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
谢敬佩
WC/钢複合材料製备及界面控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
张国赏
半连续铸造高钒合金高耐磨複合轧辊的开发与套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8
魏世忠
半连续铸造高钒合金高耐磨複合轧辊的开发与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
魏世忠
高碳高钒高速钢的研发与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
魏世忠
高压开关用铝合金零件的精密挤压成型新工艺的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7
宋克兴
高硬质合金-球铁複合耐磨材料的开发与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7
龙锐
稀土铝合金及其在油田桿材防腐蚀上的套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6
文九巴
冶金矿山用耐磨件的研製与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
谢敬佩
稀土铝合金及其在油田桿材防腐蚀上的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
文九巴
轴承贝氏体淬火在矿山轴承上的套用研究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
文九巴
提速列车制动盘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张永振
大型出口球磨机机端盖材质改进及生产工艺最佳化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5
轿车用高强度高耐磨同步离合器齿环材料及齿轮成型工艺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5
董企铭
双金属複合颚板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3
魏世忠
大规模积体电路用高强度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研製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2
刘平
蠕墨铸铁闸瓦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1
张永振
快速凝固铜基IC引线框材料强化机制与动力学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1
刘平
稀土氧化物添加剂在表面改性技术中的套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1
李全安

现任领导

宋克兴
教授
博 士
博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杨涤心
教授
硕 士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处级调研员
陈拂晓
教授
博 士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张柯柯
教授
博 士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田保红
教授
博 士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继文
教授
博 士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副院长
宋克兴
教授
博 士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副院长
段文杰
讲师
硕 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实验中心

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价值达17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其中大型精密教学科严仪器30余台套,代表性设备有目前JEM2100(UHR)超高分辨透射电镜、JSM—5600LV扫描电镜、AG-1/250KN电子拉伸实验机、Brux D8 X射线衍射仪、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10kg真空熔炼炉、JHM-1GY-400B多功能雷射加工系统和非晶材料製备成套设备。具有技术水平先进的新材料合成与製备、材料加工、材料性能检测和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系统成套设备。依託上述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设施,近五年来在国内外着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68项,出版学术专着11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
实验中心是科研研究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反映学科水平的重要标誌之一。根据资源共享,规模化、充分发挥设备效益的原则,对学院原有实验室进行了调整改制,初步把我院实验中心建立成为运行机制更为合理的科研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平台。

专业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材料成形工艺及设备设计製造、科研与技术开发、工程控制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工艺、轧制工艺、精密成形、材料成形设备及自动化、材料加工CAD、材料成形测试技术、材料成形模具设计及製造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製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金属材料设计、研究、生产製造、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性能、金属热处理、材料合成与製备、表面工程学、材料微观分析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金属材料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製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研究、生产製造、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工艺、功能陶瓷、耐火材料与工艺、粉体工程与设备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製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冶金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冶金工程领域设计、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冶金原理、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重金属冶金学、轻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学、冶金及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和现代冶金新技术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冶金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製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挂靠社团

KAB创业俱乐部
明心工程协会
新新民研究协会
酷6轮滑协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