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河科大(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位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也是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2002年,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併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截至2018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4600余亩,建有国内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有开元、西苑2个校区。学校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教和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31个学院,97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4100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95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5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 - 主管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
- 学校官网:http://www.haust.edu.cn
- 中文名:河南科技大学
- 外文名: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河科大(HAUST)
- 创办时间:1952年
- 类别:省属重点大学;公立大学
- 类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
- 属性:省部共建大学(2016年)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2015年)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2012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11年)
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5年) - 现任领导:校长:孔留安
- 本科专业:97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 院系设定:31个学院
-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 校歌:《河南科技大学校歌》
-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 院校代码:10464
- 主要奖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 知名校友:张清杰,李贺军,胡祖六,卢福财,魏世忠,宋克兴,刘平等
- 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8个
- 千人计画:5人
- 863首席:1人
- 百千万人才:3人
- 中原学者:3人
- 名誉校长:李培根院士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
发展演变
一、学院前身——洛阳拖拉机製造学校(1952年8月—1958年8月)
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设定机械加工、铸造、锻压、汽车拖拉机工程4个专业,学制3年。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併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製造学校。
1955年9月,天津拖拉机製造学院增设农业机器製造专业(四年制),并首次招生。
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在河南省洛阳市筹建洛阳拖拉机製造学校。
1956年4月,天津拖拉机製造学校部分专业迁入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製造学校。
1956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二、洛阳工学院(1958年8月—1997年12月)
1958年8月30日,河南省以(58)豫教字第23号文通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洛阳拖拉机製造学校基础上创建“洛阳工学院”,建议设定机械、化工、冶金、动力系(专业)。
1958年9月中旬,冶金系、化工系、机械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70名。
1960年6月28日,河南省委以豫发字(60)815档案批覆,同意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60年6月3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我院为河南省重点高等院校。
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合併重组
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最佳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併组建河南科技大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授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试点高校。
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试点高校。
2013年,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试点高校。
2016年,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2016年,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7年,李培根院士受聘为河南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23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95人;拥有双聘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画”、“外专千人计画”专家5人,“中原学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24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车辆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
国家级创新团队(2个):先进耐磨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耐磨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画”滚动支持团队
“863”首席科学家:建方方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3人):李全安、魏世忠、徐流杰
河南省“中原学者”(2人):张永振、魏世忠、宋克兴
省级教学团队(8个):市场行销教学团队(2016)、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2015)、信息技术教学团队(2013年)、控制技术教学团队(2011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车辆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设计教学团队(2008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07年)
省级教学名师:杨万才、王军、文九巴、张柯柯、韩建海、朱文学、梁斌
教学院部
截止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有西苑、开元两个校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等31个二级学院93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 校区 | 专业设定 |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西苑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机械类(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开元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金属材料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西苑 | 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动力工程 |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 西苑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农林人才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 |
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体学院 | 开元 |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该专业在西苑校区) |
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开元 |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贫困地区专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村贫困专项) |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 开元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 |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开元 |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农村贫困专项)、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 |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製药学院 | 开元 | 化学工程与工艺、製药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升本) |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开元 | 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製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 |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开元 |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包装工程、美术学、音乐学、动画 |
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开元 | 统计学、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学科 |
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 开元 | 材料物理、套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开元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工作 |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开元 | 法学(卓越法律人才班)法学类(法学、智慧财产权)、法学(专升本) |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开元 | 思想政治教育 |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开元 | 日语、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商务英语) |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 开元 | 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开元 | 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行销、旅游管理、会计学、会计学(贫困地区专项)、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工商管理 |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 | 开元 |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药学、儿科学 |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 | 开元 | 护理学 |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 开元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专升本) |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 | 开元 | 法医学 |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开元 | 农学(卓越农林人才班)、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物生产类(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开元 | 动物医学(卓越农林人才班)、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动物科学、水族科学与技术 |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 开元 | 园艺、植物保护、园林、林学 |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 开元 | 体育教育(师範类) |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开元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车辆工程 |
河南科技大学套用工程学院(与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合作培养 | 三门峡 | 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护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科建设
截止2018年3月,学校设有4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2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有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53个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国家国防特色学科:
系统工程与仿真、军用关键材料、军用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15个):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医学生物信息学
作物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
人文社科(7个) | 理学 (6个) | 工学 (16个) | 农学(6个) | 医学(3个) |
---|---|---|---|---|
套用经济学 | 数学 | 机械工程 | 作物学 | 基础医学 |
法学 | 物理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园艺学 | 临床医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药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生物学 | 冶金工程 | 植物保护 | - |
中国史 | 生态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畜牧学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统计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兽医学 | - |
工商管理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 - |
-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 - |
-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 |
- | - | 土木工程 | - | - |
- |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 - |
- | - | 交通运输 | - | - |
- | - | 农业工程 | - | - |
- | - | 生物医学工程 | - | - |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 - |
- | - | 软体工程 | - |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体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体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止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专业改革综合试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範课、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项目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98个;。
博园

国家级教学示範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第二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三批)、车辆工程(第三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四批)、金属材料工程(第六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第六批)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金属材料成型基础(陈拂晓)、数控技术(韩建海)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试点专业(本科专业):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第二批)、车辆工程(第二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二批)、金属材料工程(第二批)、机械电子工程(第三批)、能源与动力工程(第三批)、自动化(第三批)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学、动物医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试点专业(研究生层次):机械工程(第二批)、材料工程(第二批)、车辆工程(第二批)、控制工程(第三批)、动力工程(第三批)
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套用型、複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中心:河南科技大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数控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动物医学、农学
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3年)、法医学(2012年)、动物医学(2012年)、机械电子工程(2011年)、市场行销(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年)、自动化(2009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09年)、车辆工程(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
省级教学示範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2009)、工程训练中心(2010)、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11)、临床教学实验中心(2012)、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2013)、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16)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成形与加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3)、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
教学成果
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以省内高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推荐,并成功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网际网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近3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我国轴承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依託的仅有的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在中国大学网《中国高校毕业生薪资排行榜》中,位列河南高校首位。
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
对外交流
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美、英、俄、加、澳等欧美国家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学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
馆藏资源
截止2018年,学校图书馆分布在2个校区,拥有纸质文献总量364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15台伺服器、60TB存储阵列,引进资料库44个,自建特色资料库5个,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是豫西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有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其中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社科学报”。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止2018年,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1个部级、7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3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科研机构
类型 | 名称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 | |
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套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 |
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研究中心 | --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8个) | |
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材料磨擦学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肿瘤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机器人与智慧型系统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高温结构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光电储能材料与套用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 |
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个) | |
河南省钼钨材料先进装备及加工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河南省电子功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 | |
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伏牛山野生药材基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食品原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齿轮製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智慧型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云计算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农产品乾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医疗大数据与计算智慧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低速电动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高端轴承先进制造与智慧型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高分子複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智慧型製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园艺植物品质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肝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1个 ) | |
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路关键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高端轴承摩擦学可靠性控制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齿轮製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装备製造智慧型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低风速风电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内燃机节能与低排放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智慧型数控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高温难融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现代农业装备製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大型铸锻件成型製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牡丹种质创新与深加工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高效热交换与热工系统节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轴承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机器人及智慧型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河南省高纯材料及溅射靶材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物流运输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 |
河南省食管癌防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移动物联与大数据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河南省牡丹芍药特色资源植物工程研究中心 | --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8个) | |
河南省汽车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高温难熔金属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机器人智慧型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能源动力装置节能与污染物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图像信息处理与智慧型检测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智慧型农业装备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网路空间安全套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 |
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高校牡丹培育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 | |
材料摩擦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河南省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河南省农业装备製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河南省草食动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河南省齿轮製造及其装备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 |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7个) | |
河南材料损伤与摩擦学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车辆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环境与畜产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智慧型技术与系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大型锻铸件成型製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 |
河南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河洛思想文化传承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画、国家“973”计画、“863”计画、科技支撑计画(包括子项)等项目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33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等140项。
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正值(非零)分度锥综合变位曲齿锥齿轮副”荣获1992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及双曲面齿轮技术及其推广”荣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位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方面“长大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技术研究与套用”及“複杂地层特大型竖井钻机及成井工艺关键技术”分别荣获2005、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农业机械、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大型铸锻技术、发动机节能与环保技术等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在国防军工研究方面,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是河南省首家获得军工研究保密资格的高校。
在牡丹栽培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先进抗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成果“高钒高耐磨合金及複合技术的工程化套用” 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形成苛刻条件下抗磨材料的延寿与调控技术;抗磨部件的表面强化及複合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的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研究。
在新能源汽车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标誌着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耐烧蚀複合材料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耐烧蚀複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製备及套用”项目(编号F-30701-2-03)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取得发明专利1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并先后获得国防科工局科技进步奖和建材联合会发明奖。研究成果先后在多个重点航天飞行器获得成功套用,为我国航天飞行器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
所获奖励
项目名称 | 奖励等级 | 获奖学院 |
---|---|---|
正值(非零)分度锥综合变位曲齿锥齿轮副——梁桂明 | 199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机电工程学院 |
中小功率内燃机产品CAD系统——朱圣柳 | 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拖拉机履带板新材料新工艺及推广套用——陈全德 | 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及双曲面齿轮技术及其推广——邓效忠 | 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机电工程学院 |
长大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技术研究与套用 | 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机电工程学院 |
複杂地层特大型竖井钻机及成井工艺关键技术 |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机电工程学院 |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複合技术的工程化套用——魏世忠 | 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
耐烧蚀複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製备及套用 | 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机电工程学院 |
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製造技术开发及套用——魏世忠 |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套用 |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林学院 |
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製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套用——宋克兴 |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博学”:典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践行。又见《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天天更新,日日进步,弃旧图新,既意蕴创新进步,又蕴涵每天以最新的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笃行”,出自《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即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充实而有恆。“笃行”也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校风:和谐自强,严谨求实
学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
校徽: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鑫设计。图案是个九龙鼎,代表洛阳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
校歌:
《河南科技大学校歌》
河南科技大学校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踏过商周遗蹟,追逐汉唐明月,传递华夏文明,放飞希望之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我们日新笃行。我们明德博学,我们励志图强,我们成才报国。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为我民族振兴科技,振兴科技。
社团文化
校友会
河南科技大学校友会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河南省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在学校指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联谊性、非营利性民众团体,由河南科技大学及其前身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海内外校友自愿组成。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主要领导 | 职务 |
崔世忠 | 党委书记 |
孔留安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褚金海、李漪 | 党委副书记 |
朱春阳 | 纪委书记 |
宋书中、李友军、雷方、李全安、孟 伟、魏世忠、宋克兴 | 副校长 |
李会宗 | 工会主席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时期 | 主要领导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建国初期 | 华汰 | 洛阳拖拉机製造学校校长 | 1956年12月—1958年8月 |
杨立功 | 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院长 | 1958年10月—1968年5月 | |
改革开放时期 | 王益年 | 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院长 | 1979年8月—1982年8月25日 |
洛阳工学院院长 | 1982年8月25日—1985年3月 | ||
王汝耀 | 洛阳工学院院长 | 1985年3月—1987年3月 | |
龙锐 | 洛阳工学院院长 | 1988年7月—1997年7月 | |
新时期 | 董企铭 | 洛阳工学院院长 | 1997年8月—2002年3月 |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 2002年3月—2004年7月 | ||
孙天华 | 河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期间无校长 | 2004年8月—2006年9月 | |
王键吉 |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 2006年10月—2013年6月 | |
孙金锋 |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 2014年1月-- 2015年5月 | |
孔留安 |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 2015年5月-- |
校园环境
学校有西苑、开元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
西苑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占地495.81亩,以西苑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西苑校区安排机电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软体学院4个学院的全部学生。档案馆、校医院、附属国小等直属和附属机构,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齿轮製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开元校区
位于洛阳市开元大道263号。北侧为开元大道;东侧为学府街,毗邻洛阳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瀛洲路,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工业园相邻;南侧为关林路。该校区建设工程是河南省、洛阳市的重点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学新区之一;校区总用地面积3416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开元校区安排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工与製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医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院25个学院的全部学生。
知名校友
科大校友 | |
---|---|
科学教育界 | |
张清杰 |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複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画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一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谘询专家组成员。1982届拖拉机设计与製造专业。 |
李贺军 |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超高温複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碳/碳複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81届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 |
李涤尘 | 1986年毕业于原洛阳工学院材料热处理专业,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
魏世忠 | 河南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带头人。洛阳工学院1991届工学硕士。 |
宋克兴 | 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洛阳工学院获硕士学位。 |
卢福财 |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83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製造专业。 |
艾伟 | 机械部第十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委员会主任,洛阳市“十佳百星”,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专业。 |
孟庆虎 |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型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863机器人专家组海外专家。82届自动化系。 |
胡祖六 | 经济学家,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负责人,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拖拉机专业7813班,1982年毕业。 |
王小强 |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302班,1976年毕业。 |
姜湘南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 |
兰才有 | 中国农机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1982年初毕业于机械製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
樊云昌 |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读于热处理专业6205班,1967年毕业。 |
程旺全 |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摩檫学会年度主任委员,发明预测轴承疲劳寿命的程氏定理。 |
刘平 |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 |
党政界 | |
任志武 | 1984年毕业于原洛阳工学院拖拉机专业,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
张贵林 | 1983年毕业于原洛阳工学院农机专业,现任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
张宁波 | 1986年毕业于原洛阳工学院机设专业,现任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 |
李超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曾就读于机械製造专业7810班,1982年毕业。 |
李建业 |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1981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 |
马懿 |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机械製造一系82年毕业。 |
邱石元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洛阳农机学院农机系拖拉机设计与製造专业毕业。 |
刘长春 |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就读于77级机制专业。 |
王敬林 | 洛阳市副市长。 |
高雁卿 | 安阳市副市长。 |
冯宛平 |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
初军威 | 青海省海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焦刚 |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党委书记、中国农机机械试验中心主任。拖拉机7711班,1981年毕业。 |
张郑婴 | 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席,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轴承设计与製造专业毕业,1973年3月参加工作。 |
张莉 | 海南省东方市副市长。 |
郭胜利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郑州市计委副主任,拖拉机专业7508班 |
王占渠 | 河南第二劳教所第一大队大队长、全国政法英模。 |
吴宏蔚 | 商丘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工商界 | |
俞章法 | 1989年毕业于原洛阳工学院热处理专业,现任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
白涛 | 1984年毕业于原洛阳工学院机制专业,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贾长松 | 2000年毕业于原洛阳农专农学专业,现任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梁波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1986毕业于洛阳工学院。 |
崔起鸿 | 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就读于机制6207班,1967年毕业。 |
高续纯 | 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就读于轴承专业7402班,1977年毕业。 |
王纪年 | 许昌继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5年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毕业,曾任许昌继电器厂厂长。 |
李碧 | 安玻监事会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国家有突出贡献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
王志标 | 中国航空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303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81届金属材料集热处理专业。 |
吴红云 | 郑州后羿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86届畜牧兽医专业。 |
贾长松 | 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0届于农学专业。 |
丁伯峰 | 安徽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石峰 | 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机电93级毕业生。 |
黄存发 | 深圳海轶德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液压96级毕业生。 |
刘文超 | 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总裁。机制专业90级毕业生。 |
冯武堂 | 奇瑞公司副总经理兼动力总成事业部总经理,1984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拖拉机设计与製造专业。 |
崔世杰 | 新加坡21世纪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新加坡华人华侨创业论坛主席。 |
杨利勇 | 河南省临海商会会长 |
毛健民 | 广州建德机电有限公司总裁。焊接专业88级毕业生 |
梁崇志 | 广东汉邦公司总裁。机制专业80级毕业生 |
刘丕人 | 河柴重工董事长 |
王二龙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
文化卫生界 | |
王明晓 | 中国煤炭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全国医院优秀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赵勇刚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洛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 |
许伟洲 |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误诊学杂誌》主编。 |
赵元珍 | 解放军150外科主任、全军普外科营养学组委员、济南军区普外科委员会委员。 |
张志方 |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
潘景轩 |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画"人才工程,从事抗癌科研。 |
杨晓鹤 | 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教授 |
刘超 | 国际肝胆胰学会和国际移植学会委员,2002年被世界肝脏病学会和欧洲肝脏病学会分别授予“最佳青年研究员”称号。 |
滑炎卿 | 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华放射学》等杂誌编委、副主任。 |
张社卿 |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医学专家、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研究。 |
赵东长 | 医学专家、主要从事血液学及干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张溥杰 | 九零后文史作家、着有《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
李晓峰 | 即sky。2005、2006届WCG(电子竞技世界总决赛)魔兽项目冠军、中国电子竞技领域的旗帜性人物。 |
董瑞瑞 | 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河南省贫困县计画、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获得者。 |
杨延辉 | 2005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全国西部计画、“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