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村

(2019-04-14 03:45:34) 百科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村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村

大辛庄是个回族聚居的大村子,全村约有9000多口人,主要姓氏为:闪、拜、买、丹、丁、马、陈、吕、王、孙、李、吴等,其中人数最多的为闪、拜、买、丹、丁等,这些姓氏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们居住在村子的中间,村两头为汉人,回汉民众和睦相处。20世纪50年代,该村曾经建立过大辛庄回族自治乡,后来在乡镇合併中,併入许良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大辛庄
  • 外文名称:DaXinZhuang
  •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
  • 电话区号:0391
  • 邮政区码:454491
  • 地理位置: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
  • 人口:约10000人口
  • 方言:怀川话
  • 着名景点:云台山,青天河,清真东大寺
  • 车牌代码:豫H

简介

博爱县是1927年冯玉祥将军新设的县份,他把原河内县分为沁阳(今沁阳市)和博爱两个县,两县都属于元朝时的怀州。成吉思汗西征后,曷思麦里率先锋部队回到中原,随成吉思汗征西夏。1231年,又随元太宗窝阔台伐金,驻军于怀、孟(今孟州市),授怀孟州达鲁花赤(镇守官),后以功进职为怀、孟、河南二十八处都达鲁花赤。1251年曷思麦里卒,其长子捏只必赤早卒,次子密里吉袭为怀孟达鲁花赤。1262年随元世祖忽必烈攻南宋,战死于淮西,其子掩撒,孙忙兀带均先后袭为怀、孟达鲁花赤。曷思麦里祖孙四代人长期驻军于怀孟州,忙兀带的后裔在何处,史书虽无记载,但按当时情况推论,其后裔也必然居于怀、孟州。曷思麦里所率军队成员为原部下和在西征时于亦八里城收的降卒,他们都是回回人,其后裔也必然屯驻于怀、孟州。今沁阳和博爱回族中的大姓闪、拜、买、丹、丁等,当是曷思麦里部下的后裔。他们是元代东来的回回人,这是没有疑问的。大新庄的回回亦是元代东来的回回人,但姓氏来历不得而知。
回回人信仰伊斯兰教,每日五时礼拜是主命的宗教生活,修建礼拜寺当为重要任务,凡有回回人居住的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礼拜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发展,会逐渐创建规模较为宏伟的清真寺。沁阳城内自治街的北大寺存明万曆十一年(1583)《重修清真寺碑记》中载:“我怀有清真寺旧矣,或云创于元至正(1341-1368年)间。”这里的“清真寺”已是能与道教和佛教的宫观寺院相媲美,元初当有不少简陋的清真寺。大新庄在元初有回回人屯驻,也会建立清真寺,今天清真东大寺的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后世不断修缮,成为今天的规模。
中国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村

着名景点

大新庄清真东大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据考证,东大寺始建于元代,系豫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古寺,被河南省伊斯兰教界誉为“四大名坊”之一。东大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宏伟壮观、工艺精湛,是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经省文物专家实地调研,并根据东大寺始建历史碑记及现存的完整建筑群体价值评估,东大寺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辛庄清真东大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村,该村三坊清真男寺和三坊清真女寺,为方便村东头老人礼拜20世纪40年代创立一坊小寺,被人称为东小寺,原来的清真东寺即成为清真东大寺。
此清真古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许良乡大新庄.在九道堰附近、号称“竹坞”中心景区的许良镇大新庄村位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翠竹环绕,渠水傍街,是古丹道和古运河的起点,历史上曾是一个繁华的商埠重镇,号称博爱县的“小北京”。 村里的东大寺据说在解放前曾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清真寺,门前有一株千年古槐,院内有一株千年丹桂,并有好几通珍贵碑刻。
东大寺系目前豫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初因遭水患迁至现址。曾有专家评价说,该寺属于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堪称“豫北首坊”。
该寺大门高约10米,系由12根圆木支撑着的三开间勾连搭式全木屋架构成。门头上方正中镌刻着《大明太祖高皇帝御製百字赞》。屋顶为起脊熏檐歇山式,拱脊正中镶嵌着狮子驮宝顶,四角伸翘着龙凤套兽,各种彩绘栩栩如生。寺门前的那株古槐格外引人注目,树围须四人合抱,树龄至少有1000多年了。据说这样的古槐村外还有几棵,有专家按其分布走向考证,判断该古槐应是秦汉古渠两岸所栽。

走进大门,是个过道,西墙上的一通清雍正年间的碑刻《清真寺乐赠房基序》虽然碑文漫漶不清,但大致内容依稀可辨,其中提到该寺创建年代可以上溯到唐代,与唐朝用兵东征高丽久攻不下,借回兵十几万得以克敌凯旋之事有关。进了院子,顿觉气象一新。坐西面东的一座大殿就是东大寺主殿,殿前的大厅下摆放着桌凳,显然是个议事的场所。大厅的大门两侧挂着这样一副楹联:一天无非图画,试问谁是丹青;满地儘是文章,当思何以运笔。横匾上书四个大字:亘古清真。最令人称奇的是院中的一株丹桂,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究竟有多大年龄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镶在寺壁上的一通《爱树碑》,告诫人们要爱护丹桂,
其落款是清雍正二年七月。据说丹桂当初是两株,“文革”时被烧毁了一株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