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2019-09-19 01:01:10) 百科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红色光山 光山革命丰碑林立。光山曾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王大湾会议旧址、徐畈鄂豫皖首府机关旧址群 光山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準。、邓颖超祖居等革命遗址达535处,革命战争年代,10多万光山优秀儿女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红色政权,尤太忠、万海峰、钱钧等数十位光山藉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基础设施及其它投资环境

交通运输

京九铁路南北贯穿,宁西铁路横贯东西,312、106国道纵横通过,沪陕高速与大广高速在此交汇。县境内有油路25O公里,等级砂石路3OO公里。

电力

有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12座;全县农电入户率100%。

邮电通讯

已开通25000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行动电话系统,数字程控、国际直拨。

市场建设

有大小集贸、商品批发市场67个,商品齐全,购销一体。

水利设施

有大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37座,总蓄水量5.8亿立方米,有标準化自来水厂一个,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有可靠保障。  泼河、五岳、龙山三大水库波光涟漪;潢河、白露河等河流清溪流韵;王母观、赛山等山层恋叠嶂;千年古剎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寺名“敕赐梵天寺”为宋真宗御笔,寺内碑刻,寺外唐柏、银杏见证着古寺的沧桑岁月;县城司马光宾馆,其地为宋代古县衙遗址,境记忆体有司马光洗三时的“司马井”,“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紫水塔、永济桥、宝相寺春秋墓等文化古蹟稀世罕见;王母观自然风景名胜区、净居寺生态旅游开发区、龙山湖风景旅游区、体育中心和正在建设的紫水博物苑、文化中心等展示了紫弦大地的神韵和富有江南风情的水光山色。

资源

光山是全国粮油基地、茶叶之乡、青虾和麻鸭原产地,粮、油、棉、林、果、茶、畜禽、水产等是支柱产业,素有豫南“鱼米之乡”之美称。南部山区,拥有金、银、铜、铅、锌及沸石、莹石、石英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野生动物170余种,各类植物500余种。耕地面积121.86万亩,宜林面积92.5万亩,林地面积66万亩,宜渔面积10万亩。全县水资源总量平水年19.2亿立方米,总蓄水量5.9亿立方米。

社会事业

现有各类科研所10个,科研人员420余入。职业中专、高中、进修学校,普通高中,国中等共58所。  县级图书馆1座,文化中心1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33所,lO0OW电视转播台一座。

名胜古蹟

光山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风景秀丽,名胜古蹟众多。  已开发的古蹟有:宝相寺春秋墓、“诗城乐地”净居寺、司马光故居、永济桥、紫水塔等10多处,境内河湖密布,山峦叠翠,有王母观、赛山寨、大尖山、白露河、官渡河、龙山湖等自然景观奇峰俏立,湖幽水静,风光迷人。

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向

农业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调整结构,建立基地开发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依靠高新科技,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农业结构实行多元化调整,大力实施60万亩优质稻和40万亩优质油菜标準化生产开发,是全国优质稻和“双低”油菜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光山特色的茶叶、青虾、苗木花卉、麻鸭四大支柱产业,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11.8万亩,“赛山玉莲”、“蓝天玉叶”、“净居寺毛峰”、“杏山竹叶青”等是信阳毛尖茶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家林业局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光山麻鸭”、“光山青虾”分别通国家品牌认证。

工业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奋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二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注重新材料、新品种开发。三是大力开发地下资源,对黄金、花岗石、膨润土、矿泉水等进行高科技开发。

市场建设

利用现有基础,对各类市场进行改造完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工业改革与发展势头强劲,蓝天集团驿光化工厂、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远大鑫鸳鸯集团、强山集团等一大批优势企业舞起龙头,化工、服装、建材、茶叶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壮大。茶叶运销、现场充绒、电桿预製等非公经济板块持续扩张,敖洼经济开发区、十里民营工业园等园区经济框架正在形成。2004年,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6.9亿元,占GDP的46.7%;缴纳税金3239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5%。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开发和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县城面积13.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19.3%。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9平方公里的东城新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初展姿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居领先水平。全县劳动力资源富裕,在全国率先实施“回归工程”和“金桥工程”,建立了30多个驻外党支部,劳务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39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11.84亿元、12.64亿元、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1.7%和7.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951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74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工业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9.3%;粮食总产3.71亿公斤,油料总产5891万公斤;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到2009年,全县经济取得诸多可喜成绩,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85.4亿元,增长13.3 %,高于年初确定的力争目标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07亿元,增长12.3%,高于年初确定的确保目标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3亿元,增长32.6 %。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订数。在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最佳化到26.6:42.9:30.5,二、三产占比上升1.8个百分点。粮食总产11.6亿斤,增长2.5%,连续6年增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8家,较上年净增1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22.2%;实现利润5.3亿元,增长12.5%。城镇化率30%,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94个,总投资61.8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天瑞水泥余热发电、平煤蓝天40万吨型煤技改、金楼110KV输变电项目建成投用;五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智慧光山建设开局良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73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4元,增长9.2 %;农民人均纯收入4587元,增长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增长19.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控制在0.2%以内。

其他

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饮食服务业,建设3-5家高档宾馆。发展旅游业、重点开发净居寺、紫水公园等旅游景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