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

(2018-09-10 11:52:23) 百科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鸠山镇境内,是一处集峰岭、溶洞、峡谷景观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主要有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植物群落,森林覆盖率90%以上,主峰卧佛山高1156米,公园总面积3300公顷。

2008年1月,大鸿寨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
  • 地理位置:禹州市鸠山镇
  • 面积:3300公顷
  • 级别:国家级
  • 地理区域:伏牛山系余脉
  • 气候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 植被类型: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 批准时间:2008年1月
  • 批准文号:林场许準[2008]16号
  • 其他认证:AAAA景区

位置境域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地理坐标:东经113°03′40〞—113°09′48〞,北纬34°13′43〞—34°16′36〞。四界範围:北界:大鸿寨(沿山脊至)楼上(沿山脊至)平顶庙(沿山脊至)大寨咀(禹州与登封市界);西界:大鸿寨(沿山脊至)海拔881米山头(沿山脊至)界岭(禹州与汝州市界);南界:省道325公路;东界:金盆水库(沿山脊至)海拔487米山头(沿山脊至)江垛(沿山脊至)周家岭(沿山脊至)大寨咀。面积为3300公顷。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原腹地,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由古生代褶皱形成的断裂带再次上升,形成现代地貌。地貌特点是山峦起伏连绵,峰高谷深,峰谷相间,下部较为平坦,坡度多在20-30度之间,中上部较陡峭,坡度在40-60度之间。公园属伏牛山系余脉,整个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在350-1156米之间,其中主峰高1156米。

气候特点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所处的禹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气候总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3.0℃-16.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每秒为2.5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18天。

水文特徵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範围内水资源主要由降水形成,其次为颍河上游来水。贯穿南北的主要是涌泉河,为颍河一级支流,源于大鸿寨山南麓界岭村,向东流经鸠山乡后入纸坊水库,河道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188.7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3637万立方米。公园内瀑布和水潭,地表水质近于中性和微酸性,Ph值平均在6-7之间,矿化度0.3g/L,属碳酸盐水质。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有种子植物121科、558属、1159种。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热带成分。其中人工植被有:栓皮栎-麻栎-牡荆-荩草群落、侧柏-牡荆-牡羊草群落、刺槐-细梗胡枝子-祁州漏芦群落、栓皮栎-刺槐-牡荆-胡枝子-羊鬍子草群落、泡桐-农作物群落、果树群落,自然植被有牡荆-酸枣类-牡羊草群落、花香树-胡枝子-羊鬍子草群落。主要有黄栌、山茱萸、侧柏、刺槐、杨树、泡桐、化香、杜仲、山药、玉兰、三叶木通、五角枫、红果冬青、合欢、南天竹等。

动物资源

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四大类,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14种、鸟类60种、哺乳类26种。两栖及爬行类有北方口蛙、花背蟾蜍、无蹼壁虎、白条锦蛇、红脖游蛇、蝮蛇等,哺乳类有家鼠、黑线姬鼠、黄鼬、野兔等,鸟类有白骨顶、石鸡、火斑鸠、灰喜鹊、麻雀等。其中包含了黑鹳、大鸨、金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猞猁、兔狲等3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主要景点

佛爷庙:又称长老庵、龙泉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庙院左中右三面环山,下面有一平坦的墩阜,形似供案。东西两侧有溪流环绕。
大鸿寨山:高1156米,为许昌最高峰,西南东北走向,山巅形似屋脊。传为黄帝战胜蚩尤后,将境内八座山峰分封给有功大臣,因大鸿氏曾在此筑寨而得名。
千佛山溶洞:在崔家庄西北,长2400余米,最宽处80余米,高35米,呈珊瑚状分布,洞内有石笋、石柱、石帘、石幔、石花景观。
闯王峡:在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东部金盆水库上游,有长约3000米,宽约100-300米的峡谷,谷岸陡峭高差约100米。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2008年1月,河南大鸿寨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18年2月,许昌禹州大鸿寨旅游景区被授予“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荣誉称号。

交通线路

交通
上郑尧高速(S88尧山方向)-转永登高速(S32禹州登封方向)-苌庄花石下左转325省道与许洛公路斜交叉继续前行26公里至鸠山镇大鸿寨(全程120公里)。

历史文化

传说典故
据传说,黄帝手下有四名得力神将,风后、力牧、常先、大鸿。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常先击鼓,大鸿练兵,他们在辅佐黄帝战胜蚩尤、治理天下时都立过大功。大鸿在具茨山筑寨练兵,在箕山筑寨安民,于是后世便有了两座“大鸿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