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School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是河南大学二级学院。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中州大学教育系,始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建立最早的系之一。1954年改为教育教研室,1980年恢复建系。1999年7月,河南大学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2年4月原开封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育心理教研室併入,成立了新的教育科学学院。
截至2016年5月,学院下设4个教学单位,有15箇中心(所),4个实验室;开设5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教职工100余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99年7月
- 类别: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河南大学
- 现任领导:汪基德(现任院长)
杜静(现任书记) - 本科专业:5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院系设定: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系4个教学单位
- 院训:厚德博学
-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大道
发展历史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中州大学教育系,始建于1923年。
192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2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开河南大学乃至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之先河。
1954年,因院系调整,教育系改为教育教研室。
1980年,恢复建系。
1999年7月,河南大学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2年4月,原开封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育心理教研室併入,成立了新的教育科学学院。
2009年,学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至2016年5月,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系4个教学单位,有15箇中心(所),4个实验室,开设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套用心理学(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心理谘询方向)、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5个本科专业。
类别 | 名称 |
---|---|
教学单位 | 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系 |
中心(所) | 河南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教育行动研究中心、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所、宋代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所、人员素质测评中心、心理谘询与辅导中心 |
实验室 | 心理与行为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 |
资料来源: |
专业及方向 | 类别 | 授予学位 | 学制 |
---|---|---|---|
套用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方向) | 非师範类 | 理学学士 | 四年 |
套用心理学(心理谘询方向) | 非师範类 | 理学学士 | 四年 |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方向) | 非师範类 | 理学学士 | 四年 |
教育技术学 | --- | 理学学士 | 四年 |
学前教育 | --- | 教育学学士 | 四年 |
教育学 | --- | 教育学学士 | 四年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100余名,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有河南省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1人,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专家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1人;有河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河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心理学教学团队
河南省教学名师:杨捷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杨捷、王明辉、王恩国、李永鑫、汪基德
河南省优秀专家:王北生、刘济良、汪基德等
河南省优秀教师:李桂荣、李申申
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杜静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河南省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河南省级双语示範课程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学、心理学
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管理心理学、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前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套用、教师专业发展
河南省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教育与美好人生
河南省级双语示範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教学成果
奖项名称、等级 | 项目名称 | 获奖年度 |
---|---|---|
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新课程教学设计--“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14 |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 2011 |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省部共建平台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 2011 |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探索 | 2011 |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与改革研 | 2013 |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2013 |
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2014 |
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幼儿教师养成教育及职业道德研究与实践 | 2014 |
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改革的逻辑基础和方法论研究与实践 | 2014 |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大学精神、大学发展目标与大学素质教育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 2011 |
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构建河南省卓越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 2014 |
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最佳化研究与实践 | 2014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2个河南省级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6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 重点学科
河南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教育学
- 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学、心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经济与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套用心理硕士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校级科研平台7个,院级科研平台5个。
类别 | 研究平台 |
---|---|
省级科研平台 | 河南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心理与行为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就中心 | |
河南省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 | |
校级科研平台 | 河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
现代教育研究所 | |
心里与行为研究所 | |
教育行动研究中心 | |
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 |
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 |
院级科研平台 | 教师教育研究所 |
宋代教育研究所 | |
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 |
人员素质测评中心 | |
心理谘询与辅导中心 |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5月,学院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58项,其中,教育部重大委託课题1项,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马工程)重大委託课题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2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82篇,其中,在国内顶级期刊和被国际上的SCI、SSCI、EI检索的论文31篇;出版专着79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42部;获得各类奖励12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7项。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心理研究》是河南大学主管主办、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心理学学术刊物,创刊于2008年,设有:理论论坛、基础研究、套用研究、学校心理研究等栏目。
《心理研究》

文化传统
院徽
标誌设计以“书本”、学院中英文及学院成立时间等要素构成。“书本”自古是知识的象徵,打开的书本形成英文字母“E”的形象,同时又像一面风帆和一个隶书“人”字。“E”又是“教育”英“EDUCATION”的第一个字母,是学院标誌的核心元素。“风帆”与下部象徵黄河的波纹,寓意河南大学在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之滨,象徵教育科学学院在赓续中华文明的征程中乘风前行、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人”字,则寓意学院以人为本、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价值追求。底部的“1923”,表示学院的成立时间。
院徽

标準色採用蓝色,蓝色象徵天空、宇宙和浩瀚的知识海洋。整个标誌简洁、明快、深邃而富有时代感。
院训
厚德博学
“厚德”取自《周易·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与“薄”相对,与深、重之意相近。《说文解字·厂部》 :“厚,山陵之厚也。”《荀子·劝学》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诗·小雅·正月》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德”,即好的道德、操守和品行。《周易·乾》 :“君子进德修业。”《荀子·王制》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厚德”,即涵养、增加好的德行,实现施教者进德修业、示範世人、引领社会明理向善的职责。
“博学”取自《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博”,有广、大、多之意,亦有主动获取之意。《荀子·修身篇》 :“多闻曰博。”“学”,通过效仿和练习来求知的过程。《尚书大传》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尔雅》 :“学,教也。”《广雅》 :“学,识也。”清人刘开《问学》:“学,即继以问也。”成语中有“博学多才”、“博学多识”等。“博学”,即要有广泛的学习求知之意,也有主动获取知识之意,包含了学习的方法、过程和目的。
院风
慎思、笃行、务实、进取
“慎思、笃行、务实、进取”就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科学学院师生所养成的良好教风和学风,更是当今学院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慎思”表明学院人对人生、对社会的不断思考和探索。“笃行”是学院人将所学所得用于实践,“笃行而不倦”,并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务实”体现出学院人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人格上的不断完善和事业上的与时俱进。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杜静 |
院长 | 汪基德 |
副书记、工会主席 | 李世平 |
副院长 | 冯海清、刘金平、赵俊峰、杨捷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历任主任/院长 | 历任党总支/党委书记 |
---|---|
汪敬熙(1924—1928) 杨亮功(1928—1929) 李廉方(1929—1930) 徐侍峰(1930) 王凤岗(1931,1945) 郑若谷(1933—1934) 许桂英(1934.9) 江绍原(1935.2) 高维昌(1935.3) 曾作忠(1935.8) 沈子善(1935.9) 罗廷光(1936.8) 余家菊(1936—1940) 刘海蓬 陈仲凡(1940,1950) 杨震华 李丹阳(?—1980) 孙应康(主持工作1980—1983) 张综(1983—1986) 王汉澜(1986—1988) 苗春德(1988—1996) 扈 涛(1996—2002) 赵国祥(2002—2006) 刘志军(2006—2008) 汪基德(2008— ) | 李丹阳(1980—1982) 张俊民(1982—1990) 肖聚银(1990—1996) 赵秀凤(1996—1999) 程秀波(1999—2008) 杜静(2008— )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