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画改革试点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单位,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建校60年来,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生学院作为河北中医学院二级学院之一,主要负责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 简称:研究生院
- 校训:博学求源,厚德济世
- 创办时间:2013
- 类别:二级学院
- 学校类型:省属重点大学、省局共建大学
- 现任校长:高维娟
- 知名校友:李士懋、李佃贵等
- 硕士点: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28个)
- 博士点: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24个)
- 院长:孙东云
学院介绍
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画改革试点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建校60年来,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生培养始于1981年,现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中医博士、中医硕士、中药学硕士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为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251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97人。
办学条件
2015年4月被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画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77人,其中专任教师415人。教师队伍中博士75人,硕士216人;教授91人,副教授121人。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其中“国医大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4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7人,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6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三三三人才工程 ”人选16人。质量工程建设成绩显着,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品牌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各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中医药科学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31所,实习基地6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2个,校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10个。
机构设定
综合办公室:(学生)(培养)(招生)(党政)
学位办公室
学院领导
研究生学院 院 长: 孙东云
研究生学院 书 记: 吴中秋
研究生学院 副 院 长:武密山 闫翠环
校园环境
研究生学院位于河北中医学院橘泉校区,是河北中医学院传统的老校区。橘泉校区建筑风格古朴,绿树茵茵,位于石家庄西南高教区,学术氛围浓厚,古朴与现代并立,沉稳与活泼共存。
橘泉校区校区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326号。
橘泉校区

学位点
硕士点
序号 | 一级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 学位类型 |
1 | 1005中医学 |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 学术学位 |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 学术学位 | ||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 学术学位 | ||
100504方剂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5中医诊断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6中医内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7中医外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9中医妇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0中医儿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2针灸推拿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3民族医学 | 学术学位 | ||
2 | 1006中西医结合 |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 学术学位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 学术学位 | ||
01内科 | 学术学位 | ||
02外科 | 学术学位 | ||
03妇产科 | 学术学位 | ||
04儿科 | 学术学位 | ||
05五官科 | 学术学位 | ||
06骨伤科 | 学术学位 | ||
3 | 1008中药学 | 100800中药学 | 学术学位 |
01 中药炮製与资源 | 学术学位 | ||
02 临床中药学 | 学术学位 | ||
03 中药药理学 | 学术学位 | ||
04 中药分析学 | 学术学位 | ||
05 中药药剂学 | 学术学位 | ||
06 中药化学 | 学术学位 | ||
4 | 1057中医 | 105701中医内科学 | 专业学位 |
105702中医外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3中医骨伤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4中医妇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5中医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6中医五官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7针灸推拿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8民族医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专业学位 | ||
01内科 | 专业学位 | ||
02外科 | 专业学位 | ||
03妇产科 | 专业学位 | ||
04儿科 | 专业学位 | ||
05五官科 | 专业学位 | ||
06骨伤科 | 专业学位 | ||
105710全科医学 | 专业学位 | ||
5 | 1054护理 | 105400 护理 | 专业学位 |
6 | 1056中药学 | 105600中药学 | 专业学位 |
01 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 | 专业学位 | ||
02 中药合理套用与药学服务 | 专业学位 | ||
03 中药产品研发与注册 | 专业学位 | ||
04 药事服务与不良反应监测 | 专业学位 | ||
05 中药生产与质量控制 | 专业学位 |
博士点
序号 | 一级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 学位类型 |
1 | 1005中医学 |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 学术学位 |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 学术学位 | ||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 学术学位 | ||
100504方剂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5中医诊断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6中医内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7中医外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09中医妇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0中医儿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2针灸推拿学 | 学术学位 | ||
100513民族医学 | 学术学位 | ||
2 | 1006中西医结合 |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 学术学位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 学术学位 | ||
01内科 | 学术学位 | ||
02外科 | 学术学位 | ||
03妇产科 | 学术学位 | ||
04儿科 | 学术学位 | ||
05五官科 | 学术学位 | ||
06骨伤科 | 学术学位 | ||
3 | 1057中医 | 105701中医内科学 | 专业学位 |
105702中医外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3中医骨伤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4中医妇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5中医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6中医五官科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7针灸推拿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8民族医学 | 专业学位 | ||
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专业学位 | ||
01内科 | 专业学位 | ||
02外科 | 专业学位 | ||
03妇产科 | 专业学位 | ||
04儿科 | 专业学位 | ||
05五官科 | 专业学位 | ||
06骨伤科 | 专业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