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範。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係的着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緻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覆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基本介绍
- 书名:沙乡年鉴
- 又名:沙郡年记
-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
- 原版名称:A Sand County Almanac
- 译者:王铁铭
- ISBN:978-7-5495-5145-3
- 类别:世界文学
- 页数:272
- 定价:30.00
- 出版社: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6
- 开本:32
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伯灵顿市。美国着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其中,他的作品《大雁归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为其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的一篇文章。
1909年,他从耶鲁大学的森林专业毕业后,利奥波德进入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1948年4月24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内容简介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係,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常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创立了着名的“荒野协会”,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而《沙乡年鉴》则是他对在沙郡进行的生态恢复实践,在美国大陆各个荒野地带的游历经历,及其对土地伦理的所思所想的总结。
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纽约时报》书评称讚:“户外随笔写作的最佳作品……一本犀利的书,充满了美好、活力和感染力”。
《芝加哥论坛报》则称:“近几年出现的最美好、最温暖人心、最重要的自然主义作品之一”。
书中关于“食物链”、“生物群落”,乃至某个特殊物种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的哲学思考,对推广环境保护思想,推动生态保护运动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在美国,土地伦理的準则于1990年被写入美国林业工作者的伦理规範当中。美国生态批评重要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哈佛大学的劳伦斯·布伊尔教授在2005年的新作《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像》中仍然谈到《沙乡年鉴》,并将此书作为环境批评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存在界限问题的实例,认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2013年,总理夫人程虹亦将利奥波德的这部作品作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撰文推荐。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沙乡年鉴
一月:融雪
二月:上等橡木
三月:大雁归来
四月:潮水袭来
五月:从阿根廷归来
六月:钓鱼田园诗
七月:庞大的领地
八月:青色牧场
九月:欢唱的树林
十月:暗金色
十一月:我若为风
十二月:家园
第二部分 随笔——地质特质
威斯康星州
伊利诺斯州和爱荷华州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奇瓦瓦州和索诺拉州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
曼尼托巴省
第三部分 乡野情趣
乡野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植物
鹿径
大雁的音乐
第四部分 结论
土地伦理
荒野
环保美学
附录一 作者生平
附录二 本书中出现的动植物名称英汉对照
译后记
评论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发生着世界性恶化的时代,利奥波德试图说明普通老百姓可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去进行动员而宣扬世界末日的宗教小册子。他力图在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认为,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便能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它也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利奥波德的文章,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係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和那些他所描写过的地方的人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新思想的读者。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他的思想也传到了海外,《沙乡年鉴》已经有了俄文、日文、法文和德文译本,将再次用中文依照侯文蕙的具有深刻感受的译文出版。
侯文蕙在她的译文中注入了一种对自然的爱,和一种对利奥波德所描述过的许多地方和环境的亲切感,并融入了她从中国文化、语言和文学中所获得的鉴赏力。她曾在夏日和冬季里徜徉在利奥波德的沙乡农场的树林中、草地上和沼泽边;曾与利奥波德的几个子女讨论过他的理论;并与其他谙熟利奥波德精神遗产的人们进一步探讨过他的科学和文学观。因此,她非常有资格向她的中国同胞介绍一位作家──一个土地共同体的公民伙伴们无论他们在哪都可能永远铭记的作家。
在侯文蕙翻译的利奥波德的经典之作的这个版本中,她加进了利奥波德早先为这本书写的一个自传式序言。利奥波德在写一个用在这本书中的较短的、更为深刻的前言之后,曾打算将先前所写的序修改成一个附录。但利奥波德恰恰在这本书为牛津出版社接受出版时逝世,因此未能进行修改,这篇序也一直未能出版。这确实是很遗憾的,因为在很多方面他都更好地揭示了各篇不同的文章所得以产生的那种特殊的生活经历。
由于在这个《沙乡年鉴》的中译本中附有原序,中国读者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到利奥波德时代正在变革中的历史状况,以及他对它们的某些反应。在一个也正经历着其自身巨大的经济成长,但也面临着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国家的读者那里,利奥波德呼吁生态理解、伦理意识和有责任感的土地管理上的恳求,大概会引起强烈的共鸣。
作者生平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着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沙乡年鉴》是他最着名的着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野生生物就像和风和日出日落一样,自生自灭,直到他们在我们面前慢慢地消失。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高质量的生活是否要在自然的、野生的和自由的生物身上花费钱财。我们人类对于整个生物界来说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幺能够真真正正看到自然界中的鹅群的机会比在电视上看更重要,有机会发现一只白头翁就像我们有权利说话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奥尔多·利奥波德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出生于爱荷华州伯灵顿。他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桃木家具製造商;祖父是德国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园林技艺师。他从小在一个可以俯瞰密西西比河的豪华府邸里长大。因为房子建在河岸边的山崖上,因此从山崖上下来,穿过铁轨就是宽阔的密西西比河,这里是大陆上1/4的野鸭和野鹅一年一度迁徙的必经之地,因此这里的河漫滩就是成长中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天然的野生动物乐园。
奥尔多的哥哥弗雷德里克说:“当还是孩子的时候,奥尔多就很少说话,但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他读过很多书,知道动物们以什幺东西为生,有什幺样的天敌,他对户外生物如此热衷,好像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
深秋的早晨,小奥尔多和父亲一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穿上高高的长筒靴,一路下山来到火车站,吃一些猪肉煎豆和烤苹果作为早餐。然后就坐火车穿过密西西比河到达一处沼泽地,在那里的一个麝鼠皮房子里等待野鸭的鸣声。如果不是在有野鸭出现的季节,他们就在沼泽地里到处搜寻,探寻水貂的洞穴,看看他们到底在吃些什幺。在联邦政府颁布法律禁止在动物繁殖期捕猎之前,奥尔多的父亲就得出结论说这样做是错误的,因此他也不在冬天捕猎,他的这种精神被奥尔多继承下来了。
奥尔多在伯灵顿、新泽西和耶鲁大学上学的时候,始终保持着对鸟类学和自然科学历史的浓厚兴趣。他在日誌中把观察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这竟然是他长达一生的习惯。
1909年7月,他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森林学硕士学位后,就加入了新成立的美国国家森林局,并被派往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工作。在那些日子里,奥尔多很快获得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并得到了提升,1912年成为新墨西哥北部卡森国家森林局的局长。
在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奥尔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暴风雪,并患上了急性肾炎。这场大病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他在那里工作的日子。一年多以后,奥尔多在家乡伯灵顿复原了。
奥尔多又回到了新墨西哥和森林局。1915年,他被任命负责管理森林局西南部地区的渔猎活动。在奥尔多管理西南部渔猎活动之前,森林局和州政府之间签订了一份协定,协定规定林警也可以代表州政府的狩猎监督官。奥尔多到那里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逮捕事件。他马上起草了一本渔猎手册,规定了管理森林的官员在相应的狩猎工作中的权力和义务,并且在一些地区起好木桩加以保护,成立了狩猎保护小组,严格执行狩猎保护法律,为动物们营造避难家园,使枯竭的水资源和陆地重新获得了生命。
在离开西南管理局到位于麦迪逊的国家林产品实验室工作之前,奥尔多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他建议森林局将无路的地区留出来作为自然保护区,他不希望看到这些地区被开闢为各种娱乐场所,诸如野营地、私人的或商业上的出租地等。1924年,森林局採纳了他的建议,将新墨西哥州的大毒蜥地区开闢为野生自然保护区,这比着名的野生动物保护计画(法案)(the Wilderness Act)要早40年。
奥尔多在林产品实验室呆的时间并不长,他需要一份和保护野生生物相关的工作,在体育军火製造商协会的资助下,他开始在北部几个重要的州进行野生生物调查。这些调查工作以及关于狩猎管理的书的出版使奥尔多成为本国狩猎动物管理的权威之一,被誉为美国野生动植物管理专业之父。为此威斯康星大学邀请他在狩猎管理专业上课,1933年奥尔多成为威斯康星大学的一名教师。奥尔多的课程很受欢迎,他在野生动植物课上教学生们如何观察大自然,并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并从理解中得到乐趣。在奥尔多的课上,有一项练习可能会使同学们很迷惑,这项练习需要学生们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土壤、土地利用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係有深刻的理解;“……在你今天在校园里看到的动植物中选择一种,并阐述它在威斯康星历史上的作用。”
多年来,作为一项周末活动的消遣,奥尔多一直在麦迪逊附近搜寻着。他在威斯康星河的拐弯处发现一块被丢弃的农田,一块已经盐渍化了的沼泽地,还有一座由流沙堆成的小秃山。其中唯一的一座建筑物是一个鸡棚,而且其中的一部分已陷进泥淖里了。奥尔多把这个地方买了下来,并开始着手恢复它的生态环境。
奥尔多相信美国野生动植物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在于私人土地的保护,以及美国农民和土地拥有者的态度和决定。
1948年4月24日,奥尔多死于心脏病,当时他正在帮助邻居们扑灭一场草地火灾,而这起火灾也威胁到了他买的那块地。在他去世前的一个周,牛津出版社还给他打电话说他们同意出版他1941年以来就一直在寻找出版商的那本散文集。1949年,散文集《沙乡年鉴》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是奥尔多一生的观察日记,反映了生态和道德之间的内部关係。
奥尔多的旧居至今仍然保留在威斯康星河边的沙地里。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代表作
奥尔多的代表作有《土地伦理》,《沙乡年鉴》
他的着作《沙乡年鉴》中的《大雁归来》,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4课)。
他的着作《沙乡年鉴》中的《像山那样思考》也被选入苏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书,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4课)
与之相关
《沙乡年鉴》这本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甦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的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书中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让人们改变观念,遵循生态规律。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