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2020-01-05 16:12:15) 百科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沙湾是塔城地区的东大门,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準噶尔盆地南缘,归塔城地区管辖,东接石河子市,南依和静县,西邻奎屯市、独山子区,北连克拉玛依市。沙湾县辖区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6435人(2012年),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30个民族组成,辖9镇、3乡、5个农牧林场和2个管理处,250个村队。

沙湾县先后荣获科技进步、文化体育、民政双拥等20多个国家级先进县称号,基层组织建设、招商引资、就业再就业等30多个自治区级先进县称号,蝉联八届自治区文明县、两届中国文明县城、自治区双拥模範县、是自治区“三城七园一中心”的“纺织园”。

据统计,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4982万元,其中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227343万元,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3580万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增加值324805万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58958万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例为36.1:26.5:37.4。人均生产总值56105元,增长9.2%。

此外,沙湾县还有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番茄之乡、全国着名特色餐饮文化旅游城市等特殊称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沙湾
  • 外文名称:Shawan City
  • 别名:沙湾县、金沙湾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下辖地区:辖9镇、3乡、5个农牧林场、2个管理处
  • 政府驻地:世纪大道100号
  • 电话区号:0993
  • 邮政区码:832100
  • 地理位置: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 
  • 面积:1.31万平方公里
  • 人口:21.88万人(2014年)
  • 方言:北京官话、兰银官话、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
  •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鹿角湾、西王母瑶池、蒙古庙、千泉湖、温泉度假村等
  • 机场:塔城机场、花园机场
  • 火车站:沙湾站
  • 车牌代码:新G
  • 地理位置:新疆西北部,準噶尔盆地南缘
  • 气候条件:大陆性中温带乾旱气候
  • 代码:654223
  • 县委书记:乾正峰
沙湾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準噶尔盆地南缘,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全县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内总人口46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9.6万人,由汉、哈、回、维等24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70%。县辖9镇、3乡、5个国营农牧场和2个管理处,264个行政村。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县可耕地面积110万亩,草场880万亩,自然林40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中部为山前洪积—沖积绿洲平原,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水资源有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和安集海水库等。属北温带大陆性乾旱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6.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一39.2℃。年均降水185毫米。
沙湾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地段,是通往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等地州的必经之地;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85公里,城际铁路已经开通,到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约1.5小时车程,境内乌兰乌苏正在建设的石河子机场即将通航,550公里範围内向西向北可直抵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四个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
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有243万亩耕地、883万亩草场、40万亩自然林地,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4%,森林覆盖率达12%。空气品质高,2014年优良天数达到335天。

建制沿革

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沙湾这块肥美的土地上狩猎、採集、放牧,与这里的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创造着这里的文明。到了先秦时代,考古和历史学家把这里的人称作塞种人,说他们仍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
沙湾县沙湾县
沙湾原为乌孙国东境
早在先秦时期,在沙湾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进行狩猎、採集、放牧,历史确证这里的人称北塞种人。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书·西域传》上,“沙湾”名出现,仅为建县时命名。
到了公元前60年,这里叫乌贪訾离国,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亦和车师后王北领部众1700多人归附汉朝西域都护府,沙湾作为乌孙国东境,正式归属汉朝版图。在一些史料记载中,柔然、鲜卑、高车、突厥、铁勒诸部先后在这里游牧,因此,沙湾在很早以前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建西域都护府,沙湾此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402年,沙湾故地柔然所并。
605年,西突厥可汗残忍失道,国人多叛,铁勒诸部起来反抗,沙湾故地併入铁勒部落。到了625—629年,即唐高祖、唐太宗时期,西突厥再次兴起,北并沙湾等地的铁勒,沙湾故壤被划为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胡禄突厥的属地。西突厥遣使入贡于唐,沙湾重新回到唐朝中央政府的怀抱。
702年,武则天把羁縻州改为北庭都护府。740年,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派悉密等部落平定了这里的叛乱,在沙湾安集海设表海军城。为了这里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唐朝中央政府在沙湾地区筑城修渠,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唐诗“将军纵赌场场胜,赢得单于貂皮袍”充分表现了这一时期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的社会景象。
沙湾县世纪大道沙湾县世纪大道
约181—222年,汉末三国时期,乌贪訾离国并属车师后部,车师后部首领前来朝拜,魏国给他赠送了玉壶等各种礼品,魏王曹操授其守魏侍中的官爵,封号大都尉。魏王亲自为他颁发了守魏侍中和大都尉的御印。
三国时,西域长期征战,至魏文帝时(约220-226年)乌孙国势减弱,东界只达乌苏,沙湾地归属车师,乃为魏国管辖。
北魏时期,柔然族兼併高车族许多部落,公元400年左右,其首领社侖自称为王,控制西域,沙湾地属柔然。
后为柔然、铁勒、西突厥领地
隋唐初期,沙湾地属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胡录属领地。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改设北庭都护府,沙湾县归北庭都护府管辖。
五代时,属于阗国。
北宋属西州回鹘地。
元朝时,蒙古汗国兴起,为窝阔台汗国境地。
明代时,初属赤力把里。后属準葛尔卫拉特。
清初为準葛尔部呼拉玛牧地。
清乾隆年间即有小量兵屯开垦,以后召集民众垦种,逐渐形成村落,后因战乱,民众大部分逃往它处,至解放前只有少量少数民族散居在此从事农牧业生产。
姑娘追姑娘追
1757年,清政府多次派兵在老沙湾、乌兰乌苏、安集海等地驻军屯田,并在乌兰乌苏和安集海设立军台,把沙湾的农业和邮驿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1768年,清乾隆皇帝批准新疆建绥来县城和绥来县,沙湾为绥来县西部。沙湾最早在新疆实行郡县体制。
1915年,沙湾从绥来(玛纳斯)析出建沙湾县,县治设在小拐,属塔城地区衙署初治小拐,隶属迪化道。
1917年改隶塔城道。
1929年沙湾县政府由小拐移至老沙湾,先后隶属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
1945年,三区革命军队进驻沙湾,国民党沙湾政权解体,沙湾成立三区革命沙湾临时政府。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后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师(后改为农八师)及25师(后改为农七师)一部,到此开荒生产。新疆和平解放后,沙湾县在石河子设区。
1951年,沙湾正式建政,全县划为三个区。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沙湾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从老沙湾迁至三道河子。
1976年经国家批准,沙湾县归属新成立的石河子地区。
1978年再划归塔城地区管辖,至今未变。长年以来,因境内有玛纳斯河,经北沙窝边缘,蛇转流过,形成了沙多湾多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因此得名为沙湾。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沙湾县辖9个镇、3个乡、1个管理处:三道河子镇、四道河子镇、老沙湾镇、乌兰乌苏镇、安集海镇、东湾镇、西戈壁镇、柳毛湾镇、金沟河镇、商户地乡、大泉乡、博尔通古乡、石河子老街管理处。
沙湾县行政区划沙湾县行政区划
政府驻地为三道河子镇世纪大道100号,三道河子镇位于沙湾县城,辖区面积39.5平方公里,东与金沟河镇相连,南与安集海镇元兴宫相接,北面、西面被城郊大泉乡环绕,省道115、国道30、亚欧大陆桥穿行而过,交通便利。辖区有人口2.4万余户,6.6万余人,由汉、哈、维、回等24个民族组成。辖区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76个。全镇有14个社区,1个镇农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沙湾县位于新疆西北部,準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地处东经84°57‘—86°09’,北纬43°29‘—45°20’之间,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85公里,辖区面积1.31万平方公里[5]。沙湾地处北疆要冲,古丝绸之路4处驿站在沙湾境内。欧亚第二大陆桥北疆铁路和国防、乌伊、呼克公路自东向西横穿沙湾县南、中、北,为乌鲁木齐通往伊犁、塔城、阿勒泰的交通要道,是新疆通往欧洲的必经之地。沙湾县东接石河子市、玛纳斯县隔河相望;南到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与和静县毗连;西至巴音沟、开乾齐、小拐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接壤;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
沙湾县地图

地势地貌

沙湾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中部为山前洪积—沖积绿洲平原,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气候

沙湾县属大陆性中温带乾旱气候,平均气温为6.3℃至6.9℃,全年太阳实照时数为2800小时至2870小时,≥10℃积温3400℃至3600℃,无霜期170天至190天,年降水量140毫米至350毫米,年蒸发量为1500毫米至20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沙湾县辖区有六条河流,自西向东分别为巴音沟河、金沟河、宁家河、玛纳斯河、大小南沟河、沙湾河。除沙湾河是由金沟河、宁家河的地下径流溢出形成的泉水河以外,其余均发源于南部天山山脉高山及中低山区,由冰川融水、雨、雪水混合补给汇流而成。沙湾县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7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仅有5.77亿立方米,占县境内总水量的27.8%。[8]
金沟河金沟河

生物资源

截至2012年,沙湾县野生动物有雪豹、北山羊、棕熊、马鹿、野猪等。野生植物资源有雪岭云杉、欧洲白杨、山柳、桦树、贝母、甘草、党参、雪莲等。
雪莲雪莲

林业资源

截至2012年,沙湾县共有林地面积236万亩(包括兵团人工林30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25.6万亩,荒漠灌木林106万亩,山区水源涵养林43万亩,平原河谷次生林31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4%,森林覆盖率12%。沙湾县活力木蓄积达7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沙湾县内蕴藏石油、煤炭、石灰石、天然气、砂金、芒硝、页岩、玉石等4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17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探明石灰石储量3.5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在5亿吨和2000亿立方米以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辖9镇、3乡。全县年末总人口21.88万人(少数民族72475),其中三道河子镇人口9。88万人,农村人口11.99万人;人口出生率11.43 ‰,自然增长率5.71‰。

民族

截至2012年,沙湾县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30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70%。

经济概况

2014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汇集广泛智慧,确定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休闲之都的宏伟目标,全县各族干部民众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民众路线活动,大力变革变新、全力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智慧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综合

据统计,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4982万元,其中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227343万元,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3580万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增加值324805万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58958万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例为36.1:26.5:37.4。人均生产总值56105元,增长9.2%。
番茄加工番茄加工
第一产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52%,拉动经济成长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18%,拉动经济成长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16%,拉动经济成长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30%,拉动经济成长2.7个百分点。

农业

我县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三下七起”为统领,以“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为主线,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
201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3163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544777万元,增长16%;林业总产值2696万元,增长1.2%;牧业总产值219695万元,增长5.8%;渔业总产值2544万元,增长7.2%;服务业总产值13451万元,增长9.8%。
辣椒文化辣椒文化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06362亩,比上年增加763584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58296亩,增加33458亩,其中小麦面积210400亩,增加100亩,玉米面积233759亩,增加22929亩,豆类面积12180亩,增加8472亩;油料作物面积17222亩,减少12628亩;棉花面积1679011亩,增加667559亩;蔬菜面积103128亩,增加8187亩,其中番茄面积20265亩,增加12541亩;甜菜面积5704亩,减少2755亩。
粮食产量296271吨,增长8.7%;棉花产量235511吨,增长77.5%;蔬菜产量484760吨,增长2.1%;制酱番茄产量141859吨,增长189.2%;油料产量3905吨,下降47.6%;甜菜产量24420吨,下降32.9%。
年末牲畜存栏702867头(只),比上年增长5.2%。肉类总产量53055吨,增长6.6%;羊毛产量2316吨,增长3.1%;禽蛋产量13058吨,增长5.4%;牛奶产量92740吨,增长5%。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总产量1970吨,比上年增长16.9%。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800亩,比上年增加15120亩,增长90.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大中型拖拉机13036台,增长0.5%;小型拖拉机7468台,下降8.7%。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修防渗渠29.6公里,新打机井27眼。全县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全年完成10.05万亩,比上年下降2.8%。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县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52万人次,人均实现劳务创收783.7元。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趋缓。完成工业增加值218021万元,比上年增长5.8%。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原煤74.75万吨,下降18.1%;发电21223万度,下降5.4%;水泥53.8万吨,下降31.6%;线材2.51万吨,下降56.9%;麵粉65305吨,增长6.8%;食用植物油66207吨,增长16.2%;乳製品17458吨,下降20.3%;番茄酱23176吨,增长328.6%;白酒20吨,下降53.9%;棉浆粕117293吨,增长12.7%;棉纱604吨,下降36.2%;塑胶製品43000吨,增长6.5%;滴灌带11000吨,增长15.9%;地膜20122吨,增长12.9%;售电量147216万度,增长49.3%;兰炭203361吨,下降18.0%;煤沥青12958吨,下降17.0%;纤维板68248立方,增长63.1%;焦炭792854吨,增长59.3%;电石130676吨,增长38.3%;维生素597吨,增长7.2%;粘胶短纤维54004吨,增长7.3%。
金沙湾酒业金沙湾酒业
建筑业生产呈下降态势。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79872万元,比上年下降17.4%。全县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988万元,税金总额4696万元。房屋施工面积427897平方米,竣工面积209206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压力较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0123万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580万元,同比增长2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7403万元,同比下降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6216万元,同比下降11.6%;农村私人购置农机具完成投资14696万元,同比增长67%。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8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80.6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2万元,分别增长14.6%和12%。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9.6万元(按人民币折算),比上年下降98.3%。全部为出口假髮,假髮出口企业纽纱龙因出口退税政策,只生产出口第一季度,其余三季度停产。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货车4502 辆,营运客车2864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744.5万吨,比上年增长16.3%,货运周转量100800万吨公里,增长16.3%;客运量1410.5万人,增长8.5%,客运周转量65460万人公里,增长11.7%。
沙湾县汽车站沙湾县汽车站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823.7万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609.5万元,下降5.5%;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521.3万元,增长43.9%;移动、联通、铁通业务总量完成7692.9万元,下降23.1%。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137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709户,乡村电话用户18661户。行动电话用户172585户。网际网路用户14026户。电话普及率97.8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8.9部/百人;行动电话普及率78.9部/百人。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旅游收入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01.4万人次,增长18.5%。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01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757万元,增长22.2%,全县地方财政支出211302万元,比上年增长6.7%。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2792万元,比上年末下降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788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0.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903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0.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50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寿险收入7811.8万元,下降4.1%;财产险收入7210.6万元,增长7.5%。

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事业健康发展。县乡村三级文化网路基本建立健全。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电影管理服务站、文工团各1 个。全县15个乡镇场全部建立健全了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全年各乡镇场举办文化活动472场次。图书流通15860册次,读者流通人次8650人次。2014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01%。有线电视用户13400户。数位电视用户19115户。
沙湾县团结广场沙湾县团结广场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幼稚园37所,在园幼儿5641人,比上年增加251人。共有国小18所,在校学生13946人,比上年减少101人。共有中学13所,在校学生14109人,比上年减少635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1个,其中公立机构26个,非公立机构255个;拥有床位856张;卫生技术人员1133人,其中医生586人,护士423人。2014年末,全县有40632户农牧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131294人,参合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各项体育赛事10次。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发展,全县参加体育锻鍊人数100000人。

安全生产

2014年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9起,比上年下降72.7%;死亡9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2人,道路交通死亡4人,煤矿事故死亡1人,农机事故零死亡,其他2人;受伤4人,比上年下降82.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

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全县总人口218756人,男性110501人,女性为108255人。全年出生人口2500人,出生率为11.43‰,死亡人口1251人,死亡率为5.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24167人,增加1022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4%;国有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14983人,比上年减少0.3%,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为15人,比上年下降93.8%,其他单位从业人员为9169人,比上年增长16.5%。2014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101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16元,增长9.9%。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88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3元,同比增长2.8%,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5425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8145元,同比下降34.2%;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440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55元,同比增长25.6%。
金三角广场金三角广场
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896元,比上年增加1267元,增长9.3%。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有18843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2279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42107人参加居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10086人参加工伤保险;13119人参加生育保险;20788名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94541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达50708人次,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达43833人次。2014年发行福利彩票1809万元,发行体育彩票368万元。全县有社会福利机构5个,有收养床位300张,现收养老人138个。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2个。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乡新增就业4334人,完成计画的111%。
全年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3万立方米,目前日处理量2.3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2%。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14年环境监测站1个,监测人员9名,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8150万元。全县COD减排3248.37吨,SO2减排736.92吨,氨氮减排69.37吨,超额完成全年减排任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2年,沙湾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电影管理服务站、文工团各1 个。沙湾县15个乡镇场全部建立健全了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2012年各乡镇场举办文化活动600场次。图书流通人数达70509人次,其中读者流通人次34629人次;流通册次为12760册次;阅览人次为21869人次。2012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01%。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
沙湾县文化广场沙湾县文化广场

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沙湾县共有幼稚园39所,在园幼儿5695人,比2011年增加796人。共有国小18所,在校学生14644人,比2011年减少564人。共有中学12所,在校学生15408人,比2011年减少306人。
沙湾县第一中学沙湾县第一中学

卫生事业

截至2012年,沙湾县共有卫生机构26个,拥有床位772张。卫生技术人员960 人,其中医生386人,护士 377人。2012年末,沙湾县有38348户农牧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123059人,参合率达99.6%。

体育事业

2012年,沙湾县举办各项体育赛事36次。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发展,沙湾县参加体育锻鍊人数93260人。

民俗风情

婚姻

1949年前,哈萨克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少数贵族、富户一夫多妻。哈萨克族限制同一部落的男女结亲,如果通婚,无血缘关係必须超过7辈。联姻的人家要相隔7条河。哈萨克族旧时的婚姻具有浓厚的买卖婚姻性质,且由父母包办。女子的贵贱,取决于父家的名望,婚娶聘礼视门第而定,彩礼也因门第差别悬殊。富者赠骆驼百峰或马上百匹、羊乾只,嫁妆一般多为毡房、驮畜、家具、服饰和新娘的乘马等。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或“婚礼’’和“亲属礼”等。确定婚约后,女婿方可拜见岳父母,开始往来。婚嫁时,男女双方唱《怨嫁歌》、《劝嫁歌》和《揭面纱歌》等民间歌曲,以讚颂婚姻的美满。1949年后,贯彻执行婚姻法条例,废除封建买卖包办婚姻,青年男女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结婚、离婚、复婚均到政府办理手续。彩礼、嫁妆无成约,嫁娶仪式逐步简化。
少数民族婚姻少数民族婚姻

丧葬

哈萨克族人的葬礼隆重,按照伊斯兰教的仪式举行。人死后,头朝北、脚朝南、面朝西安放,以洁净白布盖脸,用布幔围帐将尸体遮挡起来,由亲属守灵。出殡前,遗体用清水沐浴后,由毛拉(阿訇)用白布缠裹安放于灵床,举行祈祷仪式。遗体一般是当天或次日埋,实行土葬。葬后7天、40天和一周年均要祭祀(过“乃孜尔”),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惯,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守孝1年。一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色衣服或素色服装,包白头巾,以示悼念。弔唁人若是至亲或妇女。死者的妻子必须前去拥抱,放声大哭,唱輓歌。
丧葬丧葬

服饰

哈萨克族牧民传统服饰常以牲畜皮毛作衣料。男子衣服宽大,冬季多穿“托恩”(不带布面,皮板朝外的皮大衣),腰系宽皮带,上挂精美的小刀,头戴尖顶四楞的“吐马克”(皮帽),脚穿毡筒、皮靴。少女梳小辫,头戴插有鹰羽的小帽,穿连衣裙,上身着黑色或红色坎肩,胸缀硬币或其他金属装饰品。中、老年妇女戴“克篾协克”,“尺拉吾什”(白布制的披巾),身穿色彩鲜艳和深色花连衣裙,中年妇女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外着长“袷袢”(衣服)脚穿软皮袜(“马斯”),外着皮靴鞋。清代和民国时间,巴依(牧主)身着面料考究的皮衣、丝绸单衣.穷苦牧民则衣衫褴褛或四季用羊皮衣裹身。
服饰服饰

饮食

哈萨克以奶茶、烤饢为家常饭;除烤饢外,还有用奶油与面、白糖混制的“结尼提”、“包尔沙克”(羊油炸麵团)等点心。大米最常用于做抓饭。喜吃羊、牛、马肉,马肉多加熏制。对肉的吃法颇多,最喜欢吃的一种饭是“那仁”,将肉煮熟、削碎。混以面片,用“皮芽孜”(洋葱)等凋味。
大盘鸡大盘鸡

风景名胜

大盘美食城

锦绣沙湾大盘美食城位于县城西1公里处,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2011年7月正式对外营业,共有12栋单体楼108套商铺,各楼体店铺装修各具特色,室内设计风格融合沙湾的地方历史风情,取沙湾悠久的“吉祥文化”为内涵,为单体楼取名百吉宴、黄沙梁、清镇将军府、杏花村、铁门槛、酒肆、丝绸之路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整个美食城以百吉宴、酒肆为核心,以30家沙湾大盘美食为重点,以50家全疆各地特色餐饮为辅助,以其他20家娱乐、服务、旅游、菸酒等服务行业为补充,充分藉助沙湾当地名吃“大盘鸡”品牌,打造以大盘餐饮为龙头的沙湾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开发具有沙湾特色的地方餐饮文化。
美食城标誌美食城标誌

鹿角湾

鹿角湾位于沙湾县城西南60公里的天山北坡,是天山马鹿生息繁衍的地方,马鹿每年要蜕落一次角壳,因此在山涧、河边遗留下大量蜕落的鹿角壳,鹿角俯拾皆是,故名“鹿角湾”,系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鹿角湾景区鹿角湾景区
景区包括雪峰冰川、高山裸岩、高山松林和高山草原四个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可谓“四季风光一眼揽”,是一处集雪山景观和森林草原为一体的多层次旅游胜地。景区内冰峰雪岭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参天松万株相倚,辽阔无垠的山前草原,绿茵绒绒,野花怒放,香气袭人。加之涌动的羊群,宾士的骏马,踱步的牛驼,点点的毡房,奶茶的飘香,共同构成了一幅静溢温馨、粗犷豪放、如诗如画的草原风物画卷。

温泉

温泉景区位于沙湾县城南60公里的高山区、居于金沟河谷之中,四面丛峦叠嶂,云杉蓊郁成帐,夏季无酷暑,冬季少严寒,具有典型的天山自然景观特色,是一处集旅游、疗养、避暑、娱乐、观景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游览区,系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温泉景区温泉景区
景区内温泉泉眼众多,温热发烫,泉水由周围的山崖石壁中溢出,无色透明,泉口处急腾冒泡,具有浓重的硫磺味,富硷性,含有碳酸根、硫化氢、钙、镁、锶、钠、砷、铬、铅、铁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为“重磷酸盐钠型”高热泉,可治疗风湿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洗浴后,肌肤爽滑,通体舒畅,面色红润,具有独特的美容效果,被誉为“神水天医”,是全国八大名泉之一。

千泉湖

千泉湖景区南距县城约26公里。因湖区泉眼众多,故名千泉湖,属于典型的湿地草甸沼泽型自然风光区。千泉湖畔苇荡中,雨后的蘑菇如白云落地,故而又被称之为“蘑菇湖”。
千泉湖景区千泉湖景区
这里除蘑菇这个奇景之外,还是芦苇的迷宫,泉水的世界,水族动物的乐园,鸟类的王国。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有大小泉眼三千多个,各类水生植物郁郁青青,天鹅翩翩起舞,鸬鹚静静觅食,鱼儿畅游水中。千泉湖北岸,有千亩以上保护完好的平原原始次生林区,桦树、灌柳、沙枣、红柳等林木生机勃勃。狐狸、野兔、狍鹿、黄鸟、苍鹰在这里物竞天泽繁衍生息。湖区内有星罗棋布的鱼塘,蟹、虾尤为着名。
景区系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蟹苗、虾苗繁育基地,婚纱摄影基地,来这里旅游,不仅可以领略湿地草原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驾船在水中畅游、垂钓,品尝新鲜的螃蟹、鱼虾水产大餐,充分享受田园休闲时光。

东大塘

东大塘景区位于天山深处,依连哈比尔尕山北簏,景区距石河子市、沙湾县城各60余公里,东与“蒙古庙”旅游区隔山相望,系国家A级旅游景区。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东大塘景区分为东、南、西三区,南部高山峻岭绵延,山中有河,清流淙淙。东部三面环山,有百米瀑布从崖头飞流直下,直泻沟底深潭。西面是主景区东大塘,在丘陵之间分布着山坳与盆地,柳树、桦树、杨树、松树与野花草场混交,形成了特殊的丘陵草原。沿松林中的崎岖小道可达山顶,顶部一片起伏绵延的碧绿草地,云杉苍郁,间有松柏散布。景区内佛教文化气息浓厚。一尊高23米的镀金大佛矗立在山崖之上,是目前北疆修建在悬崖之上最高、最为宏伟的大佛之一,每逢吉日,香火不断。独特的天山风光,壮观的石山大佛,纯朴的哈萨克民俗,古老的游牧生活,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是您休闲避暑、怡情养性、登山及科学考察的好去处。

瀚海柳浪

瀚海柳浪景区南距沙湾县城66公里。北接準噶尔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临“呼克”高速公路,玛纳斯河斜贯其中。景区由瀚海沙漠与原始次生林两部分组成,沿玛纳斯河两岸展开。
瀚海柳浪景区瀚海柳浪景区
北面茫茫瀚海,沙丘连绵起伏,河湾边,胡杨茂密,梭梭成帐,红柳顶红着绿点缀其中。在景区河道与沙漠的吻接带上,有近四万亩的红柳原始次生林区。每年4至6月,柳花怒放,整个景区是一片粉红色的海洋。来此旅游,野营、探幽,别有一番风情。

森林公园

三道河子森林公园位于沙湾县城西2公里处,312国道旁,占地面积800亩,公园周围被3800多亩水果基地环绕,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是沙湾县各旅游景点中最具特色的生态型城市园林景区。系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自治区AAAA级农家乐和全疆百家乡村旅游示範点。
森林公园景区森林公园景区
景区内树林参天,绿荫簇拥,水渠、溪流穿梭其中,公园中覆盖有300多亩果林,有近2公里长的葡萄长廊,有桃树林、李树林、苹果林、梨树林、红枣树、枸杞、无花果树等。公园西部,动物保护区内有各种野生的珍禽异兽,还有供孩子游乐的电动火车、碰碰车、赛车,标準化的成人和儿童游泳池。同时,在景区内专设了“民俗村”,内设别具风情和民俗的蒙古包,供游人留宿、就餐、小憩,在这里,游人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沙湾大盘鸡等大盘系列菜餚,哈萨克人的奶茶、手抓肉,更能欣赏到地道的哈萨克族舞蹈和冬不拉弹唱。

雷达山庄

沙湾雷达山庄占地面积400亩,因该处曾建有空军某部雷达站而得名。山庄全部建成后,
将成为鹿角湾景区集哈萨克草原饮食娱乐文化与热气球、滑翔伞、山地赛车、太空球、滑草、观光飞机等现代游乐休闲文化相结合的又一避暑胜地,使广大游客在饱览大自然风光、充分体验民族风情的同时,又可亲历惊险、刺激的各项运动。
雷达山庄景区雷达山庄景区

历史名人

张景祥

张景祥,汉族,1982年发表作品,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塔城地区作协理事,县作协主席。
张景祥张景祥
发表作品有散文集《一代匠人》《家住沙湾》(合着)、长篇小说《狗村》,长篇小说《鬼村》即将出版。现任沙湾县人民政府司法局局长。
去影:原名孟俊,1981年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一个叫沙门子的村庄。为新疆最着名的新生代诗人之一,创作沙门子组诗近200首,着有诗集《胡杨》《沙门子》《漫步天空的火焰》(与人合着)。风格独特,具有大漠戈壁那样的浓郁深厚。

乌兰·托坎

乌兰·托坎,哈萨克族,1967年10月31日出生于新疆沙湾县,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沙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塔城地区文联委员,沙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沙湾文学》主编,《新疆日报》驻沙湾县特约记者。200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诗集《我的心灵》。2007年7月作品《被感情装满的心》在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学刊物第八届飞马奖评选活动中获奖。2008年8月在哈萨克斯坦《居拉哈提》中刊登个人简历及部分作品。1985年至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伊犁日报》《塔城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2 500余篇,获优秀通讯员称号38次。1988年,撰写的新闻报导《申请》被自治区新闻协会评为二等奖。

方如果

方如果,汉族,1965年12月生于新疆沙湾县。现任沙湾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2005年开始散文创作,作品先后在《散文》《文学报》《散文诗天地》《意林》《西部》《读者》《阅读与鉴赏》等刊物发表。2009年1月出版《大盘鸡正传》。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侯文基

侯文基,汉族,1958年11月出生。新疆沙湾县人。自幼读书未成,国小毕业后,就参加生产劳动,1978年到乡广播站从事采编工作,为适应工作需要,自学获得本科文凭。在其三十年的工作历程中,先后从事过统计,宣传,文秘工作,担任过副乡长,镇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等职。2008年8月出版诗集《岁月留痕》现在沙湾县司法局工作。

韩亮

韩亮,汉族,现任县委正科宣传员,先后被自治区作家协会、地区作家协会、县作协吸收为会员,担当沙湾县作家协会的理事、秘书长、《沙湾文学》编委委员(主编)和沙湾天山碧玉奇石商会副会长、秘书长;先后在《人民军队报》、《解放军报》、《精神文明报》、《西域卫生杂誌》、《理论与实践杂誌》、《塔城日报》、《伊犁日报》、《亚洲中心时报》、《新疆经济报》、《新疆日报》、《散文》、《小说》等报刊杂誌发表散文、诗歌、小说、随笔等题材的文学作品200余篇,创作的诗歌《金沙湾十二名景赞》入选全国名景集(新疆入选2人,本人是其中之一),创作的纪实散文《天山碧玉出沙湾》,出版的《韩亮散文集》、《韩亮诗集》两本书获文学艺术创作奖。
沙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

王丽

王丽,汉族,女,1970年9月27日出生于沙湾县。1990年7月毕业于湖南常德师专英语科;2007年11月至今就职于沙湾县教育局教研室,主管初、高中英语教研。2007年2月加入沙湾县作家协会,任理事及《沙湾文学》编委委员;2007年6月加入沙湾县书法家协会;2007年9月,加入塔城地区书法家协会;2008年任《沙湾书画通讯》记者,2009年任该报编辑。2006年10月,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教坛乐章》。

卢振邦

卢振邦(笔名 苏童),汉族,1945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沙湾县宣传部退休干部。曾担任沙湾县史志办主任、宣传部调研员。其长于文字写作,主编新疆丛书《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沙湾卷》(公开发行)、《风景这边独好——旅游在沙湾》等书。曾在《塔城报》开闢《经济谋略》栏目。在正式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多篇。报告文学《人间正道》1989年获伊力州党委三等奖,散文《难忘那次出行》2008年获自治区宣传部改革开放30年徵文二等奖。皆入编专集。现为沙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主编并自行编排内部文学杂誌。在疆已有较大影响。
其书法有所成就,现为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东坡书画院院士、常务理事,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理事。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日本东京书画院特聘高级院士。书法作品获全国“山谷杯”、二届“长城杯”、首届“太白杯”等金奖及多次银铜奖,获有“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等称号。在本地成功地策划全国书画艺术交流展、参与策划新疆名家书画展。2005年4月赴越南参加中越文化交流活动,作品被越南国家大学和越南书画俱乐部(协会)收藏。2009年分赴日本、韩国书画交流,书法作品参展并获“金樱花”奖和“中日文化交流使者”荣誉称号。
其业绩被刊登在2008年年初本地区日报的人物专访上。艺术简历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第四卷.上);个人传略入编《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中国社会发展兴国人物大典》、《辉煌30年—当代书画名家艺术成就篇》等十多部典籍。获“今日中国之星”称号,及“共和国建设重大贡献金五星一级勋章”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