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沙溪镇(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2019-09-13 21:10:22) 百科
沙溪镇(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沙溪镇(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沙溪镇,隶属于江苏省太仓市,位于苏州市东北部、太仓市中西部,是太仓市区的卫星镇,距离太仓市区约13公里,太仓市区到沙溪镇由东亭路连线。

沙溪镇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誉。沙溪镇面积132.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截至2010年,沙溪镇拥有常住人口12.03万。

沙溪于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2012年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沙溪古镇于2014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2017年,沙溪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93亿元。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沙溪
  • 外文名称:Shaxi Town
  • 别名:沙头、印溪、团溪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江苏省太仓市
  • 下辖地区:新北社区、涂松村等
  • 政府驻地:沙溪南部新镇,太沙路东
  • 电话区号:0512
  • 邮政区码:215421
  •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中西部
  • 面积:132.14平方公里
  • 人口:12.03万(2010年)
  • 方言: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太仓方言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沙溪老街、吴晓邦故居
  • 火车站:沙溪站(规划)
  • 车牌代码:苏E
  • GDP:128.93亿(2017年) 

历史沿革

唐代,沙溪已形成村落,佛教寺庙兴起;
元代,自涂菘西迁,形成市集;
明代,商运通达,成为商贸重镇;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人,相继在沙溪建府造第;
清代,工业起步,新式教育推行;
明清两代,沙溪就有文人出洋留学,因而成为较早引入西洋文化的江南古镇;
民国年间,沙溪仍为巨镇,俗称“东南十八乡、沙溪第一乡。”
沙溪位置图沙溪位置图
1949年,为印溪镇;
1953年,更名沙溪镇;
1958年,属沙溪公社;
1963年,析置沙溪镇;
1991年,沙溪乡併入;
2003年,沙溪、归庄、岳王3镇合併设立沙溪镇,镇政府驻沙溪南部新镇,太沙路以东。
2011年11月,江苏省政府批覆同意将沙溪镇岳南村划归娄东街道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12月,沙溪镇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
沙溪行政区划列表
新北社区
东市社区
西市社区
利泰社区
直塘社区
归庄社区
岳王社区
沙东社区
涂松村
印北村
洪泾村
半泾村
中荷村
松南村
胜利村
泥桥村
虹桥村
泰西村
太星村
岳星村
新建村
岳镇村
塘桥村
项桥村
庄西村
凡山村
香塘村
渠泾村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沙溪镇位于苏州东北部、太仓中西部,南距太仓市区13公里,西距常熟40公里。沙溪在东面与璜泾、浮桥、浏河3镇接壤,南面是双凤和城厢2镇。沙溪镇的面积为132.14平方公里
沙溪镇的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东距太仓港13公里,南距上海市中心53公里,西距苏州市区60公里。
太仓市沙溪镇

气候条件

沙溪镇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支配。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乾湿相间。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沙溪镇常住人口为12.03万,居太仓全市之首。沙溪为汉族聚居地区,少量少数民族散居。

经济

2017年,沙溪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93亿元,同比增长4.08%;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663元,同比增长5.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

交通

沙溪镇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55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50公里,G15瀋海高速、苏崑太高速穿越沙溪全境并设有出口,由上海自驾至沙溪只需1个小时。此外,沙溪境内还有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建设中的沪通铁路,将在沙溪设站。
沙溪汽车客运站沙溪汽车客运站
太仓沙溪汽车站位于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沙溪镇沙南东路,1994年10正式投入使用,占地8.78亩,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社会事业

教育

沙溪镇的国小有第一国小、第二国小、第三国小、归庄国小等。其中,沙溪镇第一国小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沙溪镇第二国小创建于1968年12月,沙溪镇第三国小成立于1931年,而沙溪镇归庄国小可追溯至清朝宣统3年的常熟县归庄公立初等国小堂。
沙溪实验中学和沙溪第一中学均为全日制初级中学,其中沙溪第一中学由原沙溪第二中学、直塘中学、归庄中学三校撤併组建而成。此外,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是沙溪镇唯一一所高级中学,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沙溪教育机构列表
国小国中高中
沙溪镇第一国小
沙溪实验中学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沙溪镇第二国小
沙溪第一中学
沙溪镇第三国小
沙溪镇岳王学校国中部
沙溪镇归庄国小
沙溪镇岳王学校国小部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医疗

沙溪人民医院占地面积100亩,规划设定床位300张,建筑面积总计35000平方米,而该院旧的医用大楼建于20世纪90年代。

绿化

截至2017年11月,沙溪镇9.4平方公里建成区内,绿化覆盖率达37.92%,绿地率达33.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9平方米。

风景名胜

到明清时,随着沙溪镇工商业的发展,一批商人应运而生。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建筑相继建成,其中有“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连蕊楼”等古宅名居,石拱桥横跨戚浦河,形成了枕河人家,水桥流水,小巷深处,“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构成了一幅幅水乡风俗画,沙溪古镇的街景一直保留至今。
傍晚的古镇傍晚的古镇
沙溪古镇在金仓湖国家级风景区以北6公里处,是仅次于金仓湖国家级风景区的太仓第二景点,游客数量在全太仓市排名第二,是座典型的江南古镇。游人少,狗不咬,吴语浓,民风淳。经典传承,江南风格,小桥流水,枕水人家。千种亭台楼阁,万般门扉檐壁。巿井文化保护良好。小岸码头,入水台阶;长廊通道,雨季剋星;转角货栈,门板门面;剃头幌子,过街楼宇;小娘楼台,苏州评弹;文化兴隆,商业低调。2014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沙溪猪油米花糖
清朝光绪年间,沈缓之在沙溪开设了“鼎盛祥”糕饼店,产品以桃片、麻糕、酒酿饼、肉饺为主。第二年沈缓之在爆米花的启发下,独创了猪油米花糖,后来成了太仓人探亲访友的礼品和太仓特产。猪油米花糖仅出产于苏州的太仓地区,也只在太仓出售。猪油米花糖在抗战胜利以后一度远销到香港、台湾、澳门及东南亚地区。
沙溪猪油米花糖沙溪猪油米花糖
●太仓糟油
太仓糟油是一种调味佐料,始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慈禧太后曾派人专程到太仓採购太仓糟油,下旨年年进贡。所以,太仓糟油又叫“进贡糟油”。清代着名学者袁枚在《随园食谱》里说,“糟油出太仓,愈陈愈香”。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太仓糟油荣获超等大奖;1985年,又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老李庄”糟油採用上等糯米为主料酿製发酵并配入20多种天然植物香料,精深贮藏,使用后不会改变菜餚原有的色彩。此外,沙溪还拥有桃珍糕、盘香饼、涂松山芋、桃片、玉带酥、松子糖等风味小吃、特产。

荣誉称号

国家卫生镇
全国民间艺术(舞蹈)之乡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园林城镇
中国人居环境範例奖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江苏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
江苏省园林小城镇
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
江苏省文明镇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範镇
苏州市十大魅力旅游乡镇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着名人物

1、瞿孝桢,字逢节,号月蕉。元末由昆阳迁徙至沙溪,稟性闲旷不羁,善吟诵,兼精琴棋书画诸艺,因屡试不第,屏迹仕途,筑乐隐园于团溪之上,投竿而渔,抚琴而歌,同时代铁崖体诗人杨维桢赞其“可谓得性情至正宪矣”,着有《月蕉稿》。
2、瞿智,字惠夫一字睿夫,传为东晋瞿鹊子之后,由嘉定迁至沙溪。喜读书,敦儒行,风流儒雅,师表一时。历任郡县校官,屡辞,蕃府皆有美誉。隐居于沙溪南园,筑寿恺堂。其弟瞿信,字实夫,与他齐名,人称“二瞿先生”。
3、张洪,字宗海,号止庵,明初沙溪人,本姓候,生下五日后母死,父游燕未归,邻居张炯抚为子。十岁能诵诗书,十一岁补诸生,十五岁学商贾,二十一岁因坐邻人累,滴戍云南。永乐初年,被授行人、副使,出使日本、辽东、缅甸等地。后奉召入修《永乐大典》,任副总裁。仁宗改元,进翰林院修撰。宣德初,预修《太宗仁宗实录》,书成后乞致仕,卒年八十有四。
4、狄云汉,字天章,由常熟学诸生入国子监,明成化十年中顺天举人,知沅江县政,九年秩满政声弥者,调任临清判官,官民夹道相迎,为官清正廉洁,致仕归后,生活清苦,当时常熟县令对其十分推崇,曾对他说:“先生心中富藏天下,眼前独缺四壁矣”。
5、陈蒙,字允德。诗宗许浑,温靓流妥,有《育庵集》、《泛雪稿》等着作。诗文名噪吴中,士大夫往求者络绎不绝,每一铺纸,辄成数十篇,谈论天下,纵横捭阖,史载其:“谈古今成败得失,或喜或怒,不知为羸书生也”。晚年嗜习吐吶,自号玉井翁,又号东象生。卒之日,端坐而逝,沈周志其墓。
6、郁震,字鼎文,随父(郁性,字继善)学医,得真传,应召至京,随郑和经略西域诸国共三次,任船队医士。后以功授苏州府医学正科,赐三品服,卒年八十一岁。
7、桑悦,字民怿,号思玄。明成化乙酉举人,归庄穿山人,曾徙居沙溪。桑悦富有才气,善文赋,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南戏鉴赏家。1497年太仓建州后的第一部《太仓州志》就是出自他手。另有《桑子庸言》、《思玄集》等着作。史书载其“文词瑰丽汗漫间,以晋人风度形之篇章,而其议论行正,亦略似之,中岁后颇厌华绘而趋平实,探索理奥,《易》、《春秋》、《周礼》皆有传,解集凡六十余卷,遗集二十卷。
8、归庄(1613—1673年),又名作明,号恆轩,崑山人,乃归有光曾孙。明亡后,曾隐居沙溪镇北乡野中,所谓地以人传,该处日后便地名为归庄(今属沙溪)。归庄的诗歌充满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散文则气势雄浑笔力酣畅,突出地表现出了缅怀故国之情和愤世嫉俗的思想。他与同学顾炎武志同道合,17岁时便一起参加了复社,明亡后又一起参加抗清斗争,有“归奇顾怪“之曰。
9、曹逵,字殿中,号沙溪,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后任御史。因纠宰臣汪宏不法而被谪随州判官,为官期间不畏权贵,不爱钱财,带领州民抵抗洪水,人称“绝顶曹”,因政绩优而进南京入工部事事,后迁广州知府,又因其治迹佳而被提升按察副史,治兵临安。曹逵一生清贫,晚年辞官回乡后,里人以其名号“沙溪”立为乡名。
10、程穆衡,字惟惇,号迓亭,祖籍安徽休宁,后迁居沙溪。清乾隆丙辰(1736年)恩科举人,丁已(1737年)联捷成进士,授山西榆社县知县。学问鸿博,无所不至,着有《据梧斋文集》、《燕程日记》、《州乘备采》、《舄吟集》、《吴梅村诗笺注》等近二十种。年九十二岁卒,是沙溪古代进士中寿命最长的一位。
11、韩吉廷,乳名吉,幼丧父母,由族嫂抚养长大。清鹹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部占领苏州。沙溪士绅筹粮犒师,韩自告奋勇领饷,绕道至苏州城北进行犒师。遂参加太平军,改名吉廷,转战于苏州、崑山、太仓、常熟等地,因屡建功勋而提升为太平天国监军。太平天国失败后,韩剃髮易装,匿居于沙溪乡下,后经人密报而被捕入狱,被害于太仓州桥之上,葬于沙溪北横沥河东的北道院附近。
12、刘师竹(1874—1934),名镕经,字师竹,出生于农民家庭。1897年为秀才,1901年考入上海龙门师範学校,毕业返回故里从教。1904年创办沙溪镇初等国小堂,1914年创建太仓县立高等国小堂(校址设在当时的南道院,即今沙溪中学校址),并任第一任校长。1921年调任县立甲种师範讲习所所长。1927年调任县教育局督学。1934年,因劳累过度病逝,享年六十。
13、胡端行(1888—1946),原名胡殿楷,号粹士,清光绪十四年生。宣统元年(1909)年赴上海健行公学学习,后入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攻读,受该校监督唐文治器重,于民国二年(1913年)春被部派留学美国,入俄亥俄大学攻读电机工程,获硕士学位,成为太仓第一个留美学生。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任交通大学教务长,工程院院长。
14、吴晓邦(1906—1995),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新舞蹈艺术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吴祖培,字启明,1919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9—1935年三赴日本学习音乐、舞蹈。创作演出《游记队员之歌》、《义勇军进行曲》、《丑表功》、《饥火》、《思凡》等一百多个作品。1957年创立天马舞蹈工作室,1982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硕士、博士导师,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舞蹈史论专业研究生。主要着作有《舞蹈新论》、《舞蹈论》、《吴晓邦论艺录》、《舞蹈学研究》等。
吴晓邦吴晓邦
15、王淦昌(1907—1998),出生于常熟支塘,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世界雷射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曾参与我国核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首届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优秀奖)等多项重要奖励。1998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1999年9月18日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6、陆京士1907—1983)又名陆之镐,1925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继而考入上海邮政管理局为邮务生。后参加国民党,拜“青帮”大流氓杜月笙为老头子,出任全国邮务总工会主席,中国劳工协会理事长,上海市总工会筹委会常委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由戴笠、杜月笙组织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后改称忠义救国军),任第一支队少将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社会部驻京(南京)沪特派员、农工部副部长、解放前夕去台湾,继续在国民党中央任职。1983年12月病故于台北。
17、龚树模(1915—2001):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36年毕业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1948年初赴美国加州大学和密西根大学求学,获天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3年秋回国,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多次参加国际天文活动,并获199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8、王珏(1930—2007),原名王佩玉,中国音协会员,女音乐活动家,曾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发表作品《声乐民族化问题小议》、《浅谈大理白族调》、《白族情歌选》等。
19、吴之非(1929—2005),笔名“史索”、“裘实”,《解放军报》总编辑,正军职。1945年8月经地下党引导进入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55年4月调解放军报社,历任编辑、评论处处长、总编室主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党委书记。1985年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87年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1990年离职休养。张爱萍将军曾为其题词:“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伪真休奴颜。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
20、唐文治(1865-1954年),字颖候,号蔚芝,晚号茹经。六岁入学,十五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十岁会试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外务部主事、商部右丞、左丞、员外郎、郎中、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等职。1907年后,他弃官从教,先后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从事教育救国实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出任中国文学院院长之职,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创办功臣。着有《茹经堂文集》等,是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