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沙河镇(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镇)

(2018-11-30 09:32:21) 百科
沙河镇(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镇)

沙河镇(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镇)

沙河镇是南丝绸之路上的古驿栈,旧名“沙河驿”,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抢驻之城”,属宜宾旅游环线上的美食名镇。宜珙铁路穿境而过,宜珙公路、长云公路于此交汇,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是川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种养殖生态循环经济重镇是。沙河豆腐、沙河板鸭、生态果蔬、生态畜禽等享誉川内外,已成为广大消费者餐桌上的放心食品。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镇、四川省特色小城镇、四川省卫生示範乡(镇)和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中国豆腐食养小镇。

沙河镇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清溪河横穿腹地,由于该河含沙量较重,故把流经的地方取名为“沙河”,沙河由此而名。二种是沙河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商人从宜宾贩运洋纱、盐巴、百货去云南,再购进乾鲜、药材、日杂运到宜宾。云南的镇雄、威信,贵州的毕节等地到四川的宜宾,经珙县在沙河歇脚是最好不过的中转站,次日早起步行出发,经月江乘船至南广换舟逆行长江水,晚上可达宜宾城,故取名“沙河驿”,沙河镇也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沙河镇
  • 别名:沙河驿  中国豆腐食养小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
  • 政府驻地:赛金社区
  • 电话区号:0831
  • 邮政区码:645151
  • 面积:110.52平方千米
  • 人口:54478
  • 着名景点:柠檬谷、上龙生态旅游度假村、上古湖旅游区、凤凰寺
  • 火车站:宜珙铁路-赛金桥站
  • 车牌代码:川Q
  • 着名特产:沙河豆腐、沙河板鸭

历史沿革

清代属庆符县安定乡。
民国 15 年( 1926 )建沙河镇。
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镇。
1951 年 2 月,因纪念烈士赵锡正更名为锡正乡。
1952 年 7 月复置镇。1956 年 2 月改为沙河驿。
1958 年 10 月,与凤凰乡合建沙河公社。1960 年随庆符县併入高县。
1961 年 8 月恢复沙河镇。1978 年 3 月划归沙河公社。1980 年复置镇。1992 年9 月,撤区建镇。

行政区划

沙河镇位于宜宾市南部,县境东北部。镇政府驻地赛金社区,北距宜宾市中心城区33千米、南距县城38千米、距珙县县城16千米。东与长宁铜鼓乡毗邻,南与长宁花滩镇、珙县巡场镇接壤,西与复兴镇、大窝镇、月江镇相连,北与胜天镇连界。镇域面积116.52平方千米,辖24个行政村188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10个居民小组。2018年年末,全镇总户数16493户总人口54478人,其中农业人口42174人,非农业人口12304人;男性28719人、女性25759人,男女比例为100:90;全年出生人口7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13‰,计画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98%。城镇新增就业4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 0.38 %以内。森林覆盖率35%。在“六有”系统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48 户4700人。
地点
地点
地点
地点
赛金社区
白庙村
高屋村
石岗村
清溪社区
凤新村
跳墩村
杨柳村
天府村
麻柳村
大里村
新阳村
园田社区
二七村
石河村
上古村
马道村
三八村
竹林村
牟家村
革新村
上龙村
芋荷村
新堰村
直属村
雪顶村

地理位置

四世纪以来,由于地壳强烈上升和江河迅速下切,境内受“四川地质运动”的影响,地表断裂,地质结构多褶皱但较稳定,层质系厚层砂岩,为厚层泥块状岩夹薄层沙岩,部分夹杂厚层页岩和薄层泥块状岩。境内深丘较少,山因坡度小及山岩地质稳定等原因,所以严重的山体滑坡及山岩崩塌危害较少发生。地貌起伏大,溪流在40~80米之间,致溪河纵穿境内,属中浅丘结合型地貌,以浅丘为主,海拔高度在350~650米之间,境内主要山峰有汉王山,最高点海拔800米。根据地质成因,形态特徵,海拔高度成相对高差,分为浅丘和深丘地貌。境内有浅丘村14个,深丘村10个,村内有部分村民小组属深丘範畴,致境内自然景观和农业呈现上下分布,因而粮食生产、经济作物、水果及林业分布差异较大。

气候特徵

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盆周山区,境内属中浅丘结合的区域,受海洋性气候影响不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暖和,雨量充沛。一年四季气候较均匀,立春至惊蛰月平均气温8.2℃~13℃,春分至立夏月平均气温18.4℃~22.3℃,小满至大暑月平均气温24.4℃~26.8℃,立秋至秋分月平均气温22.2℃~26℃,寒露至小雪月平均气温13.4℃~17.5℃,小雪至冬至月平均气温9.3℃;年平均气温为18.8℃,夏季平均气温为27℃,冬季平均气温为8℃。全年最热是7、8月份,最高气温42℃,月平均气温27.5℃。最冷是冬季(1月份 ),最低温度为0℃度,月平均气温7.8℃。昼夜温差较大,深丘区海拨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1℃~0.63℃,变化总趋势其地形效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350天,具有春季到春早,夏季湿润高,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霜雪之特点。

水文资源

区域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长江支流南广河的分支河流,镇境内只有一条清溪河,属南广河支流。清溪河由巡场镇自跳墩村三组宝沱寺流入沙河镇境内,途经跳墩村、石岗村、石河村、马道村、元田村、白庙村、高屋村、革新村,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1.86平方公里。境内全年降水量较丰富,分布不够均匀。冬春少雨,春季雨水一般;夏季雨量集中,大到暴雨;秋季绵雨多,四季多夜雨。雨量分布从东向西递减,由北向南递减。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22.77平方千米,其中田16.3平方千米,土6.47平方千米;清溪河(长江支流南广河支流)穿境而过,水域1.86平方千米;有小Ⅰ型水库(上古)一座,小Ⅱ型水库(大山、马槽湾)2座,总库容118.44万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总储量;矿产资源主要有砂岩、页岩等;林果有李、桃、梨、柑、柿、杏等数十种,珍稀名木古树有受国家保护的4株百年黄桷树;森林覆盖率53.8%。

区域人口

沙河镇2018年年末,全镇总户数16493户总人口54478人,其中农业人口42174人,非农业人口12304人;男性28719人、女性25759人,男女比例为100:90;全年出生人口7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13‰,计画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98%。城镇新增就业4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 0.38 %以内。森林覆盖率35%。在“六有”系统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48 户4700人。

区域经济

2018年,沙河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815万元,增长18.88%;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完成27568.3万元,增长25.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4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完成4.3亿元,在全县乡(镇)中排名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1元,增9.7%;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8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26272吨,油菜籽产量680吨,水果产量995吨,肉猪出栏43430头。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引导民众规模化生产、信息化经营,培育以华硕园生态农场为代表,示範带动石岗、石河、跳墩等村发展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以凯华柠檬为代表,通过“企业+专合社+农户”形式带动发展万亩柠檬基地,辐射14个村;以二七麻鸭养殖为代表,发展麻鸭、生猪、肉牛等亿元生态养殖基地。推进“沙河土鸡蛋”、上古生态大米、“小媳妇水豆豉”等农产品的预包装或初加工;荣礼葡萄专业合作社、茁越柠檬专业合作社、华硕园有机转换成功申请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艺农业,在天府、马道、二七等村新发展荷花、莲藕种植2平方千米,加强柠檬、蔬菜、葡萄等产业基地景观化建设,逐步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农旅深度融合。全年农业旅游观光吸收游客10万人,创收500万元,全镇旅游收入达1.4亿元。

工业经济

2018年,投资3200万元的高县沙河镇LNG/L-CNG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汽车加气站)建成投入使用。高县华晟建材有限公司完成环保标準化设定,高县华强加气站完成全面技改;高县宏昊电器年产2000台(套),实现营业收入1200万元;高县机砖厂年产2500万匹,实现营业收入700万元。全镇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5.0亿元,新包装推出投资促进项目14个,新落户开工项目9个。总投资5.2亿元,上龙生态旅游扶贫度假村项目,完成土地流转,栽种油茶33.33公顷(500亩);投资500万元的一期工程尚善·乡野餐厅已投入使用;柠檬加工产业园项目,完成征地拆迁,中国柠檬主题公园建设完成一期工程。

旅游文化

2018年旅游收入达1.36亿元,增长6.2%。围绕“三个万亩”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上古女娲湖景区、上龙民宿田园综合体、华硕园有机蔬菜基地、荣礼家庭农场、雪顶柠檬谷、悠然柠檬山庄、凯华柠檬基地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全年吸收游客10万人,创收800万元以上。开展“一月一主题”节庆活动,全年举办“品沙河豆腐、游高兴之县”元宵民俗文化活动、高县2018年沙河豆腐美食文化系列活动、2018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高县第三届柠檬採摘节等大型节庆活动13场次,文旅活动共接待市内外游客50万人次,带动消费达500万元。大力支持电商发展。沙河驿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策划包装农产品品牌100余个,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悠然柠檬生态创意园注册会员高达3万人,年寄出快递10万余件,年收入1000万元左右。电子商务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

社会事业

9月,沙河镇实验国小已迁入新校舍。规範化建设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和人社基层平台。新建垃圾中转站完工并投入使用。举办“品沙河豆腐,游高兴之县”元宵民俗节,开展舞金龙、打铁水錶演,千人共品豆腐盛宴,接待市内外游客4.5万人次。成功举办2018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高县第三届柠檬採摘节,承办高县2018年旅游扶贫展销暨“2018年沙河豆腐美食文化季活动”,接待游客3万人次。组织30余农民参加县第三届“全民健康 全面小康”农民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组织镇老体协、上古村老体协参加全县老体协“千人舞”大赛,均获奖项,高县沙河镇老体协被评为宜宾市示範性基层老年协会。

人民生活

2018年,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生产救灾及社会救助工作,累计发放补贴、补助、补救资金700余万元。开展拥军优抚工作,发放优抚金和60岁以上退伍士兵生活补助300余万元。开展特殊群体救助,发放特困金168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救助金150万元。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动员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发放棉被100床、棉大衣10件。开展关心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完成留守儿童和80周岁以上老人信息录入1664人,发放高龄金48万元。

精準扶贫

2018年,全镇367户1145人贫困人口严格按照“一超六有”的脱贫标準顺利脱贫、2个贫困村(上龙、杨柳)经市政府批准退出。扶贫项目有序推进,全年上级下达该镇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0余个,涉及资金1786万元,项目进展顺利。年度下达该镇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发展项目(581项目)资金1590万元,其中用于产业成片规模发展达750余万元,得到县上领导肯定,结合该镇万亩柠檬产业大力发展同科产业柑橘,为后期发展乡村旅游做铺垫。高县沙河镇脱贫攻坚工作代表高县顺利通过省、市交叉检查,在红黄旗评比中,两次荣获红旗。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年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2户378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并拆旧复垦复绿,其中集中安置64户198人,涉及8个村9个安置点,易地搬迁工作得到市县肯定并作经验交流。

安全稳定

全面推进法治沙河建设,扎实推进“七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十二进”和基层法治示範创建活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和“大防控”工作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实现全镇26个村(社区)视频监控全覆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督促检查、整改落实“三个常态化”机制,开展百日安全生产行动、狠抓重点企业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全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群体性治安刑事案件、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保持“三零一不”良好态势。沙河镇荣获依法治村(社区)示範单位、综合防灾减灾示範单位、维稳安保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基础设施

2018年,全力加快县域副中心建设、特色小镇(中国豆腐食养小镇)建设项目(沙河镇于9月28日入选四川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完成沙河镇控规编制。争取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108万元、公路建设资金531.2万元,新建及拓宽乡村公路17.9公里。沙河镇老街污水管网改造总长5000米,完成3000米。改建天府大道人行道及附属设施,铺装人行道11500平方米、电力土建工程1900米、绿化亮化等附属设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322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建及拓宽乡村公路9千米。完成成贵高铁输变电征地拆迁,拆迁房屋19户,塔基33座。沙河实验国小迁建工程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投资380万元的派出所迁建工程和投资1200万元的沙河镇卫生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建成镇文化站、4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的文化室,为广大民众提供文化活动阵地。

建设现状

沙河镇是翠屏区、长宁县、珙县和高县的交汇处,交通便捷,镇域全面实现村村通,产业路网基本形成;镇域自来水管网基本全覆盖,饮用水绝大部分采自七仙湖,水质水量有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均有保障;新建35万千瓦变电站,生产生活用电均有保障;场镇及其周边10个村天然气管网已覆盖;通讯网路4G信号全覆盖。

发展战略

建设“乡村秀美、人文善美、物产丰美、民生康美、社会和美”的“五美”沙河战略部署,高县沙河镇借势宜珙路发展运输业,依託福沙工业园壮大化工产业,沙河镇在川内外有着千年沙河驿,豆腐美食城的美誉,根据传统工艺发展和提升传统食品打造新型城镇化示範镇、美食文化旅游示範镇,形成与珙县余菁工业园呼应共享的集聚发展格局。以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生态文明为突破,全面推进川南美食文化风情小镇建设!

规划定位

借力宜珙路,依託高县“十三五”规划布局,精心提炼“千年沙河驿,豆腐美食城”文化内涵,高起点绘製川南美食文化风情小镇蓝图。依照规划蓝图,以川南民居特色街区——天府大道为轴心,抓实3大特色项目建设:在天府大道东部占地100亩全面启动投资2.5亿元的《沙河豆腐美食文化创意园项目》,建成集豆腐美食、豆腐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豆腐美食文化产业园;在天府大道南部占地500亩加快推进投资5.3亿元的《“丝路沙河”历史文化旅游4A级景区项目》,建设丝路旅游接待中心、丝路古驿体验中心、丝路湿地观光中心等核心景区;引资10亿元在天府大道北部建成占地3000亩的沙河国际花都博览园、农业生态体验园等旅游观光景区。

历史文化

美食文化

“北吃剑门关,南吃沙河驿”,沙河豆腐是川南名小吃之一,因而高县沙河镇自古富有“豆腐之城”的美誉。数百年来,高县沙河镇厨师潜心研究製作以豆腐、板鸭、柠檬为主的各种美食,使得历史悠久的沙河在製作工艺、产品研发、营养保健、菜餚烹饪等领域衍生出具有丰富内涵的美食文化,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品尝。沙河镇已逐渐形成以豆腐美食为代表的休闲美食风情文化。

驿站文化

沙河镇是南丝绸之路上的古驿镇悉。据传悉,以前沙河地形是艘船型,过去老场坝处还有桅桿,“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把约20米高的桅桿拆除,意味着沙河这艘“船”永远停靠此处,故称之为“驿”,旧名“沙河驿”,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抢驻之城”,成为宜宾南部古僰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女娲文化

地处川南的高县沙河镇的上古村,拥有自然奇观“女娲湖”。据传,女娲湖是女娲补天后,因劳累过度最后倒上古村的山岭间,同时周边散落着数百块巨石,共同化作风景秀丽的“女娲湖”。女娲是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上古村很早以前就建有供奉女娲的庙宇,女娲鍊石补天的精神、各种民俗文化对当地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路文化

象鼻沟的后山坡上,在一片郁郁苍苍的林莽间,一条青石板古道斜伸而上,青石厚重,打磨精细,铺砌端方,紧扣稳固,蜿蜒一里多长,这就是着名的五尺道遗址。因为改道,这条古道沉寂下来,远离人烟。但因此幸甚,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仍然保存着朴重端凝的古貌,青苔斑驳的石面上还残留着一窝窝蹄印。沙河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商贸发达,注重对外交流,形成着名的丝路文化。

名优特产

沙河豆腐

相传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时,豆汁与盐滷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众人不解也未敢食用。一位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且身体安然无恙,众人争相食用。刘安大悦,下令研习,并赐名“豆腐”,日久传入民间。沙河驿豆腐因其材料优质、水质适宜、工艺独特,别具“鲜、嫩、软、绵、细、麻、辣、烫”特色,发展历史悠久。发已成功研发出224个品种,获世界基尼斯豆腐菜餚数量之最。沙河豆腐已成功申请为中国地理标誌。遂有:“不到沙河品尝一顿豆腐全席,会是你一生的遗憾。
沙河豆腐全宴沙河豆腐全宴
高县沙河豆腐的起源:
沙河豆腐起源于解放前1946年,很多沙河人喜欢做豆腐、吃豆腐,它的做法有很多,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菜系。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沙河人侯永宽对沙河豆腐做了一定的改良,从而受到有很多客商、过路的驾驶员喜爱,由此,沙河豆腐菜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并申请国家地理标誌保护产品
高县沙河豆腐的做法:
製作沙河豆腐首先是精选本地优质黄豆,再用本地山泉在木桶中浸泡黄豆4小时左右,随后用手工石磨将黄豆进行磨浆,磨浆后立即烧浆,烧开浆后第一道工序为打渣,接着加水,等烧开后又打渣,这道工序完后用麻布提浆,接着用水瓢把黄豆浆舀到土缸里面,用稀释后的胆水慢慢地滴入其中,并不停搅拌,这样搅拌四五次后,豆腐已经成形。接下来用木製的锅盖盖到土缸上,约10后分钟把锅盖掀开,用木瓢舀豆花放入沙木製的长方形模具中,模具内放一块麻布,面板上盖压紧,这样鲜嫩的豆腐块就成型了。
沙河豆腐文化创意园
沙河镇拟建设占地50亩左右的沙河豆腐文化创意园,集美食、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围绕吃、住、娱、游、购、行,打造宜宾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构筑外地游客到宜宾旅行的必经之地,形成不到沙河品豆腐白到宜宾之氛围。

沙河板鸭

“沙河驿”板鸭,从上世纪80年开始进入人们的餐桌,以其色好、肉香、味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讚誉,成为远近闻名的沙河特产。沙河板鸭必须以沙河本地生态养殖麻鸭为食材,经十余道工序反覆烘烤製作而成。其表体金黄,色泽均匀,肌肉紧密、肉质呈浓红色。高蛋白、低脂肪、腊香可口,是亲朋宴请的美味佳肴、相互馈赠的上等礼品,远销到新加坡、俄罗斯等地。
沙河板鸭沙河板鸭
沙河板鸭有利于长时间保存,长途运送;沙河板鸭有利于进一步深加工。它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口味製成不同的菜餚,什幺红烧板鸭、杂烩板鸭、清蒸板鸭、油酥板鸭、糖醋板鸭、麻辣板鸭……走进沙河的农家村户、餐馆酒楼,都能亲口尝一尝。街头胡师傅的油酥板鸭也不错。
沙河板鸭以其色好、肉香、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远近闻名的沙河特产,是亲朋宴请的美味佳肴、相互馈赠的上等礼品,最近还远销到新加坡、俄罗斯等地。

西瓜特色

特小风西瓜极早熟小果型品种,是黄瓤小型西瓜代表。瓜型为高球形至微长球形,浅绿色条纹,果重1.5~2公斤之间,外观小巧优美,果型整齐,果皮极薄,肉色晶黄,肉质极为细嫩脆爽,甜而多汁,纤维少,中心糖12度左右,尤其靠皮部品质与心部同样甜美,品质特优,种子极少,果皮韧度差,不耐贮运,植株生长稳健,易座果,结果多,适于秋、冬、春三季栽培,在高温多雨时期结果,稍易裂果,应注意灌水及避免果实在雨季发育,一般亩产1500~3000公斤。
口口脆西瓜该品种极早熟,生长稳健,极易座果,果实椭圆形,极耐运输,抗病性强,耐寒耐热。口口脆西瓜汁多味美,甘甜爽口,果实较其他瓜类小。成熟果实重量一般在1.5㎏左右。果肉深红色,汁多、皮薄、味甜、中心糖度达15%,含糖量适中、口感极佳。相比其它西瓜,口口脆西瓜可一次食用完,不用担心西瓜保鲜问题。
8424西瓜因是1984年2月4日培育出的品种,所以命名为8424。8424西瓜早熟,植株生长稳健,座果性好。开花至成熟26~28天,单果重5~7kg。其果实圆球形,瓜皮绿色覆青黑色条带,粉红瓤,肉质鬆脆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品质佳。果皮薄有韧性,较耐贮运。耐低温弱光,适宜作保护地早熟栽培,尤适合南北地区全程覆盖长季节栽培。区分普通西瓜和8424优质品种的方法也很简单:8424西瓜敲起来清脆,最特别的是,它的表面敷有一层白色,轻轻抹去就能露出果皮本身的翠绿色。

生态柠檬

沙河镇以缓坡地为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是柠檬种植的最佳选择。2010年,雪顶村张勇波成功引进15公顷柠檬后,柠檬种植业迅速发展,产量日益增大,已成为全镇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柠檬平均亩产1500公斤,产值万元以上。全镇种植柠檬面积已达一万亩,预计收益十万元以上。

风景名胜

月亮湾水上乐园

月亮湾水上乐园地处沙河镇元田村月卜湾,在宜珙公路主干道附近,交通便捷,占地30公顷,园内有标準游泳池、冲浪、滑梯等各类水上游乐设施,有农家乐、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可同时容纳1万人左右,是周边民众以及市区游客夏季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期工程还有恆温游泳池、钓鱼场、漂流等休闲设施,能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完善的旅游体验。

柠檬谷

柠檬谷由高县沙河镇雪顶村张氏兄弟打造,将柠檬採摘、柠檬主题美食、田园风光、地方民俗及趣味活动串联起来,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假日休闲的场所,也为种植户提供广阔的经济大舞台。同时打造“柠檬”主题公园,以柠檬产业为主题,结合沙河美食文化、古驿站文化,提升农业种植观赏季节丰富性,营造乡村旅游的文化氛围,打造一个集六大旅游要素的闪耀乡村综合体。

上龙生态旅游度假村

上龙村位于两县(高县、珙县)三镇(高县沙河镇、复兴镇和珙县巡场镇)交界之处,重山叠嶂,深壑幽长,地势偏僻,交通闭塞,是列入本年必须脱贫的重点贫困村。因地处深山远岭,生态资源保存得丰富,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起伏的山峦间来,翠峰耸峙,林带环绕,溪流潺潺,湖泊澄澈。上龙村与“龙茶花海”景区地盘交错,更独拥山谷至山腰连绵起伏的森林植被,有湖水澄碧、翠峰环绕的上龙湖和丰富的野生油茶、油樟等山地资源,不仅打造出全新的上龙湖景区,与“龙茶花海”景区互为玉璧、相得益彰,拓展了乡村旅游空间,给上龙村人带来一条崭新的脱贫之路。至年末,尚善·乡野餐厅已投放使用,并日渐成为“网红山顶餐厅”。

上古湖旅游区

上古湖森林覆盖率70%以上,植被四季嫩绿,风景秀丽,上古水库水面清澈平静,路旁奇花异草随风飘来阵阵清香,层层梯田尤似碧波浪九霄,参天古树仿佛一把把巨伞遮蔽了天空,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妙不可言,是一个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锁江桥

座落在高屋村欧家河组内。始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原名叫癞疤桥,乾隆三十二年(1767),经谢氏家人修缮,后更名为锁江桥。该桥是原川南宜宾通往庆符、南溪、长宁等地的交通要道。近代(1840)以来,该桥在政府和当地民众的保护下,保存完好,已纳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江桥石桥流水,细緻婉约,群山环抱,四季常青,风景优美。

凤凰寺

高县凤凰寺,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位于蜀南旅游环线上的沙河镇白庙村二组。距沙河镇4公里,距宜宾市32公里。沙(河)胜(天)水泥路从寺庙门前经过,交通十分方便。该寺始建于大清康熙年间(1661~1722)。凤凰寺原名白庙子,占地约8亩,有上万尊神像精雕石刻,结构宏伟壮观。新中国成立初期,神像被捣毁,在庙房里开设了凤凰国小、凤凰商店、凤凰诊所。1950~1958年,凤凰乡人民政府曾设在这里,后合併为沙河乡。1966年突遇暴风雨袭击,房屋全部倒塌,变成一片废墟。1982年后,由于人民生活改善,党的宗教政策落实,由王中明、云明华等几十名居士集资30多万元,建起了钢筋水泥、砖木结构的庙堂5幢,占地约3亩,泥塑神像上千尊。前来上香、游玩的人骆驿不绝,涉及长宁、珙县、高县、翠屏等50多个场镇的信徒。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抓住机遇,打好旅游这张牌,传播佛教文化,居士们决心把凤凰寺建成传播宗教文化的圣地。凤凰寺主持僧人释印圆,1989年入佛门,1996年2月19日拜翠屏山千佛寺释祖民为师,1999年辞师来凤凰寺主持工作,建立了饭堂、宿舍,改造了大雄宝殿、十二殿。2003年6月29日,高县人民政府经申请批准开放凤凰寺,香火旺盛,技改了十二殿,新修了殿堂,香客、游人增多。

象鼻沟

形像象鼻,全长约1000米,景色奇特,风景宜人,很值得游人驻足远观,此景给人焕然一新之感。有雪顶、高屋、上龙、麻柳、革新等村的古墓,记录了远古时代埋葬先人的风俗和艺术,美丽的石碑,雕鸾画凤,形式多样,很有艺术价值,值得一赏;有天府村的竹业旅游区,集餐饮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游人到此可在观赏美景之余,远离城市的喧嚣,给人一种“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有石岗村的犀牛石和元田村观音寺等景区,环境优美,文化艺术浓厚,是休闲旅游的地方。

谢家民居

位于白庙村沙滩坝,前临沙河,后靠凤凰山,左依同善桥,后连欧家河,为当地谢氏家族住宅。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始建,至清同治二年(1863)先后在沙滩坝、水鸭湾、䴉底下、林家坳、蔡家沟、火把湾、欧家河、君岩头、刘家田、杨家湾、花厅头等地建起十余处风格各异的园林式民居。其中,以沙滩坝规模最为宏大,现保存的厅房头,祠堂两处建筑为其代表,皆为砖木结构硬山式穿斗架构,脊饰云纹宝顶,柱坊构件刻花卉图案,门窗着清式花格,厅房头为二进四合院布局,前后厅次于中轴线上,坐北向南,中轴线东西侧各是前、后二个四合院,建筑总面积3280平方米。谢家民居保存基本完整,具有清代后期四川民居建筑风格,对研究民宅建筑史和艺术,皆有一定价值。

着名人物

赵锡正(1921—1950)高县沙河镇人,曾任沙河区委书记,1950年在沙河剿匪中牺牲,年仅29岁。
周晓东(1903-1930),高县沙河镇人,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后转为中共党员,历任抚捐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四川第二路红军游击队前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30年9月牺牲,年仅27岁。
陈昌华(1956~1986),高县沙河镇人。1984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五十七师一七一团第九侦查大队一连炮排任一炮手。1986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奉命押送越俘,不幸被炮弹击中牺牲,时年30岁。
郭洪发(1897~1930),高县沙河镇人。1928年8月,参加了王泽嘉领导的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后改称四川省第四路红军游击队),任营长。同年冬,郭洪发乔装商人,机智缴获国民政府税银4担、生丝3担。1929年初,在王泽嘉指挥下,郭洪发率队袭击了珙县恆丰乡公所,惩办了恶霸地主,并将缴获财物分给困难民众。1930年6月7日,郭洪发在凌宵山被团防队包围被俘,15日在珙县南门外巩台英勇就义,时年33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