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沉浸式汉语教学

(2019-01-28 16:00:15) 百科
沉浸式汉语教学

沉浸式汉语教学

所谓沉浸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项目。在美国原本有英、法、德、西、葡等语言的沉浸式教学项目,但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一些州针对十二年级及以下学生推出了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沉浸式汉语教学
  • 外文名:Immersive Chinese Teaching
  • 含义:全天候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项目
  • 美国:原本有英、法、德、西、葡等语言
  • 背景:汉语热的兴起
  • 学校:20多所

概念

据明尼苏达大学孔院院长介绍,全美国共有20多所设立沉浸式中文项目的学校,其基本模式是:在一些国小,教学分为英文部、中文部两个部分。在中文部,没有“英语”这一科目,取而代之的是中文课,此外,其他主要科目,比如数学、社会、科学常识等以及师生课上、课下沟通也全部使用中文进行。由于学生年龄小,整天沉浸在人造的中文环境中,所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比较自然地习得汉语。

特点

(1)由全中文向中英双语教学过渡
沉浸式学校从幼稚园起全部採用中文教学,直到三年级或四、五年级(各学校教学大纲与课程设定有所不同)才增加半天(或更多)英语教学。以我们看到的沉浸式教学项目的代表、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下设的孔子课堂——Hopkins公立学区的英华学校和公立学区新星学校为例,从幼稚园到六年级的每天上课时间为6.5小时,每周上课五天,都用中文授课。他们分别从二年级、三年级开始增加英文授课。英华学校校长说,希望这样的安排可以令学生中英文同样流利。
(2)人造中文环境
我们在英华和新星两所学校看到,沉浸式中文教学营造了一个全中文的教学环境,即从全日制幼稚园起就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与汉语语言文化接触的各种必要条件,学生所听、所说、所看、所写、所用百分之百为中文。为了营造学习中文的气氛,学校布置别出心裁、“无孔不入”:从学校进门的主题墙到每个班级门口的“欢迎词”,直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中文“味道”。教室的墙壁挂的是四季、天气和月份的中文图»­,走廊挂的世界地图也标上中文:“我们住在美丽的明尼苏达”;班规、校规、通知、每天早上老师给学生的一封信……全部用中文。
(3)没有讲解,只有游戏
众所周知,中文语法难、汉字难、发音难,但在沉浸式项目中,似乎看不到这种“难”,原因是教师们採用了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师基本没有机械的知识讲解环节,而是以活动代替。教学游戏贯穿教学始终,在35-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有两三个活动,教学场所也会从教室的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困难而複杂的中文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活动和有用的语言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理念。
(4)中文课堂中的“中国特色”
有意思的是,在英华、新星两所学校,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中具有一些“中国特色”,比如教材,新星国小的数学课直接採用了中国人教版的国小数学教材,比如课堂管理模式,有的老师採用了中国国小管理方式,老师会说:“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做得好,老师会奖给他一朵小红花”、“某某,你没有听老师说话、没有举手,你不能回答问题”……出现这些“中国特色”的Ô­因可能与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来自中国大陆有关。

效果

高效、快速是沉浸式中文项目的最大优势。由于学生整天都沉浸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他们习得语言的速度与能力比传统的第二外语类学生要高很多,同时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文化意识也更强。一个入学仅16天的学前班,孩子们居然能够明白教师“请看老师”、“伸出手”、“我们一起做操”等指令,学生的听力和汉语领悟力令人惊讶。
沉浸式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学生语言技能和数学技能都比非沉浸式项目的学生好,英华和新星国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森­教育局中文测试主管介绍,在沉浸式学校学习的学生,数学能力远远高于同年龄学生,英语水平也没有落后。另据新星国小网站介绍,在明尼苏达州学生统考(英文)的阅读与数学考试中,新星学生92%达到了数学考试优秀水平,79%的学生达到了英文阅读考试的优秀水平,其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达到了州里规定的超优秀的最高水平。跟其他学校相比,沉浸式学校的学生在正式的英文教学不到一年、每天只上一个小时的英文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沉浸式中文教育的确成功并值得研究。

面临的问题

沉浸式中文教学是个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 相对于其他语言沉浸式教育的成熟,中文沉浸式教学迫切需要建立科学体系。儘管美国很多地区建立了沉浸式中文教学项目,但仅在探索之中,建立沉浸式中文教学理论体系、研究其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其教学效果更好是一个必须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2. 从教学操作层面看,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而适应沉浸式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相对而言,在美国合格的中文教师并不够,而真正胜任沉浸式中文教学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这类学校大部分教师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或新加坡,他们没有受过沉浸式教学的专门训练,有部分人没有大学学历,甚至尚未取得教师执照(按照明州规定,教师可在工作的最初六年内取得教师执照),师资匮乏对沉浸式中文学校发展是个很大的局限。此外,除了中文教师外,沉浸式国小也迫切需要艺术、体育等课程中文教师。因此,引进、培训合格的中文教师是当务之急。
3. 适合沉浸式中文教学的教材奇缺。“三教”问题之一就是教材问题,适合海外教学现状的中文教材本已不足,用于沉浸式教学的汉语教材更难寻觅。因此,英华、新星两所学校教师都在自发编写本校教材。
作者简介:林秀琴,副教授,首都师範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