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沈驎士

(2018-10-08 09:09:48) 百科

沈驎士

沈驎士(419-503)(南史作麟士。此从南齐书)南朝宋、齐学者、文学家。字云祯,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父膺期,晋太中大夫。

基本介绍

  • 本名:沈驎士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419
  • 去世时间:503

简介

父虔之,宋乐安县令。生于晋恭帝元熙元年,卒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年八十五岁。(南齐书作八十六岁,不记卒于何年。此从南史,并参补疑年录)少俊敏好学;长博通经史。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常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而归。宋元嘉末,文帝令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驎士应选。尚之深相接,遣子偃师之。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皆不答。养兄孤子,义着乡曲。阢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征北张永为吴兴,欲请为功曹,不愿受乃止。宋末齐初,太守王奂、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梁天监初,与何点同征,复不就。家遇火,藏书尽毁。年八十,目尚明,犹于灯下手录二三千卷。卒于家。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守操终老,读书不倦,制《黑蝶赋》以寄意。着《周易两系训》、《庄子内篇训》,注《易》、《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数十卷。有集六卷,《隋书经籍志》并传于世。

沈驎士人物考

《南齐书·卷五十四》

沈驎士(胡桑按:自《南史》始,均作“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驎士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宋元嘉末,文帝令尚书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驎士应选。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有奇士也。”少时,驎士称疾归乡,更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着乡曲。或劝驎士仕,答曰:“鱼县兽槛,天下一契,圣人玄悟,所以每履吉先。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驎士未尝答也。隐居余不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驎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
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驎士入郡。驎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使人致意。飗士曰:“明府德履沖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而死尔。”永乃止。
荐之升明末,太守王奂上表荐之,诏征为奉朝请,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又表荐驎士义行,曰:“吴兴沈驎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稟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採薪,行歌不辍。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尪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业行无改。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垂。”诏又征为太学博士;建武二年,征着作郎;永元二年,征太子舍人;并不就。
驎士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笃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驎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嘿之所致也。着《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训》,注《易经》、《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数十卷。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伪,乃自作终制。年八十六,卒。

《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六》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
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着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及至,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
汝师之。”
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着乡曲。或劝之仕,答曰:“鱼县兽槛,天下一契。圣人玄悟,所
以每履吉先。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
隐居余不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即戴安道游吴兴,因古墓为山池也。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明府德履沖素,留心山谷,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
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乃与约书曰:“名者实之宾,本所不庶。中央无心,空勤南北。为惠反凶,将在于斯。”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恆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制黑蝶赋以寄意。着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训。注易经、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数十卷。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俗,乃自为终制,遗令:“气绝剔被,取三幅布以覆尸。及敛,仍移布于尸下,以为敛服。反被左右两际以周上,不複製覆被。不须沐浴唅珠。以本裙衫、先着裈,凡二服,上加单衣幅巾履枕,棺中唯此。依士安用孝经。既殡不复立灵座,四节及祥,权铺席于地,以设玄酒之奠。人家相承漆棺,今不复尔。亦不须旐。成服后即葬,作冢令小,后祔更作小冢于滨。合葬非古也。冢不须聚土成坟,使上与地平。王祥终制亦尔。葬不须软车、灵舫、魌头也。不得朝夕下食。祭奠之法,至于葬,唯清水一杯。”子彝奉而行之,州乡皆称叹焉。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二》

梁沈麟士墓,在徳清县南吴羌山阳,有祠。

《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齐徵士沈麟士墓,天启《徳清县誌》:在吴羌山之阳。

颜真卿《颜鲁公集·卷十三》

《吴兴沈氏祖德碑阴记》
南齐徵士吴兴沈君麟士,郡(即吴兴郡)人也。蕴道徳,晦于邑之余不溪。家贫无资,以织帘为业。时人号为织帘先生。精于礼传,尝自训诂。宗人吏部郎中(沈)渊、中书郎(沈)约累荐,征为着作郎。髙卧不起,名重江表。临终遗教,依皇甫元晏棺中贮《孝经》一卷,穿圹三尺,置棺平土,不设几位,四时席地,元酒而奠。子彝,奉而行之。吴郡陆恵晓、张融皆为之诔。徵士尝制《述祖徳碑》立于金鹅山之先茔。年月辽远,风雨蠧蚀,朽字残文,翳而莫分。乾元中为盗火所袭,碑首毁裂,嵚然将堕。过江二十叶孙御史中丞(沈)震,移牒郡国,请其封葺,或属兵凶,旷而莫修。忽有朴树生于龟腹,盘根抱趾,耸乾夹碑。嶷如工造,郁若神化,欹者复正。危而再坚。夫徳无名,遇贤而锺祥。神无质,假物以申应。沈氏积行既远,徵士植徳弥深,天将兴旧族乎?吾知沈之复大也,权检校宗事十九叶孙前太庙斋郎(沈)怡拜泣松槚,増修旧茔,感先碑之陨覆,惧遗文之残阙。乃具他石,传而贰焉。崇其本,所以尊先也;建其新,所以嗣德也。以真卿江南婚姻之旧、中外伯仲之穆,谬忝邦刺,见托斯文,刋诸碑阴,以传不朽。因名其树为庆树,以旌其美。沈氏之故事,具于家牒,今阙而不纪。时有唐大曆八年(或作戊午)冬十二月(773)也。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二》

织帘先生祠,在德清县吴羌山。祀南斋徵士沈麟士。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十二》:
织帘先生祠,嘉靖《浙江通志》在吴羌山,祀南齐徵士沈麟士。传详《隐逸》。方日乾《拜织帘先生祠堂诗》:第一溪山襄,先生半亩宫。石泉余古色,松韵想髙风。钟鼎名安在,山林道未穷。织帘良独苦,相慰有鸣虫。

沈渊、沈约《到着作省表》

臣约言:即日被召,以本官兼今职。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乏怀铅公之志,惭梦肠之术。联事乖善,握兰惭良。谬勒断蛇之符,预刊冰河之业。路遥难骋,才弱未胜。而神工典造,雕绚弥叠,珥笔史观,记言文府。趋奉载扬,腆懵交颜。云云。(严可均案:《初学记》十二。案:《南齐书·沈麟士传》,有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荐沈麟士义行表,当编入《全齐沈渊文》,故不录。)

沈渊、沈约《荐沈麟士义行表》

吴兴沈麟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稟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採薪,行歌不辍。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 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业行无改。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垂。(严可均案:《南齐书·沈麟士传》,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又表荐麟士义行。案:此表当编入《全齐·沈渊文》,张溥本有此,当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